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空间中的文化认同研究——基于对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卫魏 李怀宇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4期219-220,共2页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历史建筑既是大学脉络发展的承载者,也是大学文化升华的亲历者。文章以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建筑如何以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文化为媒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大学中人的群体认同感,并以文化融合...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历史建筑既是大学脉络发展的承载者,也是大学文化升华的亲历者。文章以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历史建筑如何以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文化为媒介,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增强大学中人的群体认同感,并以文化融合为基础,给予这种认同感以持续的动力,最终将大学精神和文化理念传承下去;正视云南大学在历史建筑的利用和宣传中存在的问题及举措,以期在当前提倡增强国人文化认同的语境下,将历史建筑打造成为凝聚大学人情感的记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 文化认同 云南大学历史建筑群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演变——以云南大学为例
2
作者 刘兴育 卫魏 《云南电大学报》 2009年第1期27-29,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这其中包括:通过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等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对有意愿去基层的毕业生,通过实施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优惠的工资待遇,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制度、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考录政策等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措施,适应边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校毕业生 就业政策 云南大学
下载PDF
国立云南大学时期的龙氏讲座
3
作者 雷文彬 《云南档案》 2014年第10期28-30,共3页
1937年,熊庆来应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聘请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在位12年间,他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46年,云南大学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中国最著名的15所大学之一.
关键词 云南省政府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讲座 学时 大学校长 1937年 教学水平 云南大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历史建筑:精神凝聚与文化传承
4
作者 卫魏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4期24-30,共7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有力阐释和行为层面的自觉传承。高校历史建筑作为大学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载体,具有从建筑实体、艺术设计和记忆空间中将大学的优秀文化转化为师生员工情感认同的可能,成为凝聚...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在精神层面的有力阐释和行为层面的自觉传承。高校历史建筑作为大学重要的物质遗产和精神文化载体,具有从建筑实体、艺术设计和记忆空间中将大学的优秀文化转化为师生员工情感认同的可能,成为凝聚大学人精神力量的纽带,进而在自豪、自尊的基础上构建大学人的文化自信,并为大学文化的有效传承提供文化原型和精神源泉。目前,在提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许多高校存在着历史建筑文化资源浪费、宣传利用不到位的现象。大学人仍需群策群力,将历史建筑打造成为具有独特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遗产,成为提升大学文化自信的有效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历史建筑 精神力量 文化传承
下载PDF
云大铜炮历史渊源之考察
5
作者 刘兴育 杨萍 张玲 《云南档案》 2009年第4期25-26,共2页
巍峨的云南大学会泽院让参观校园的宾客赞叹不已,每当学生毕业离校时,就有不少毕业生聚集在会泽院九十五级台阶合影留念。在这座标志性建筑物的西侧,安放的一门铜炮更增添了会泽院的庄严。
关键词 历史渊源 毕业生 建筑物 标志性
下载PDF
高校档案在校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兴育 《兰台世界(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2-33,共2页
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高校校史研究、编纂的经历,认为高校档案在高校校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信息源泉、参考佐证、载体平台及文化黏合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校档案 校史文化 传播 价值
原文传递
熊庆来与社会学系二三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兴育 《云南档案》 2010年第6期11-13,共3页
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及该系设立的“魁阁”研究室在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内享有盛名。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创造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后来成为社区研究的典范,得到... 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及该系设立的“魁阁”研究室在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内享有盛名。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创造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后来成为社区研究的典范,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同。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能在短短十余年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时任校长熊庆来先生的高瞻远瞩和竭力经营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系 熊庆来 云南大学 研究成果 战争年代 社区研究 人类学 研究室
下载PDF
云大促成费孝通走向学术辉煌
8
作者 刘兴育 朱军 《云南档案》 2011年第2期25-27,共3页
费孝通1938年来到昆明云南大学工作,1946年离开昆明,这期间担任云大社会学研究室负责人、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在云大任教期间,费孝通从事内地农村社会调查,取得辉煌成就。这不仅由于他具有"从实求知"的研究精神、
关键词 费孝通 学术 社会学系 农村社会调查 云南大学 研究精神 负责人 研究室
下载PDF
熊庆来高薪礼聘刘文典
9
作者 刘兴育 《云南档案》 2009年第12期23-24,共2页
国学大师刘文典,既是一位才高学广的“博雅之士”,又是一个恃才自傲的“狷介”之人。他幼年入教会学校,受到良好的外文训练,为其以后通晓英、德、日等外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7年被聘为北大中文系教授,在北大的十年中,开课10门,
关键词 刘文典 熊庆来 高薪 国学大师 教会学校 中文系 外文 北大
下载PDF
民心相通:东盟青年群体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卫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0,共5页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必经的南海海域沿海国家组织,民心是否相通对于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和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东盟的青年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在"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成为东盟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政治活动的... 东盟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必经的南海海域沿海国家组织,民心是否相通对于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和安全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东盟的青年群体人口基数庞大,在"后喻文化"时代已经成为东盟社会价值观的引领者和政治活动的参与者。由于东盟青年群体兼具积极包容和不稳定的双面特征,他们既可以成为夯实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力量,也可能是影响区域安全治理的挑战因素。学者需在此方面加强研究,从而为促进中国—东盟的"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持续的民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中国—东盟 青年群体
原文传递
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梦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泽宇 雷文彬 《社会主义论坛》 2013年第7期13-15,共3页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必能激起伟大民族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阐释,既饱含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必能激起伟大民族不懈追求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一系列阐释,既饱含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历史的深刻思考,还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引起国内的强烈共鸣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人 近代以来 伟大复兴 国际社会 梦想 总书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