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路径——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炎 侯丽萍 《文化产业研究》 2008年第1期21-31,共11页
中国是一个大国,文化消费因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发展地区文化产业时,应根据社会、经济的状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科技、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只有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走特... 中国是一个大国,文化消费因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在发展地区文化产业时,应根据社会、经济的状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科技、市场发育相对滞后,只有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发展文化旅游业、民族演艺业、乡村文化产业和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模式
下载PDF
文化需求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炎 王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在中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因而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城乡文化的差异,挖掘不同区域地方文化、民族文... 在中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因而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城乡文化的差异,挖掘不同区域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区域性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演艺、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产业,这应是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不同区域、城乡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国家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地方知识 民族文化 特色文化产业
下载PDF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被引量:3
3
作者 施惟达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创意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精神意义 物质性 服务 经济学 集合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文化力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德建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文化力是指结构性地存在于特定文化中的精神体系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以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对人的生产生活的规制作用为其存在基础,内在地规约着人类的种种实践活动。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力对资源配置中... 文化力是指结构性地存在于特定文化中的精神体系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它以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所具有的对人的生产生活的规制作用为其存在基础,内在地规约着人类的种种实践活动。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力对资源配置中财产权力制度、技术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的影响而得以具体地展现的。依凭文化力驱使资源要素逆流向不同的文化区域,民族地区的某些乡村文化资源呈现出产业化发展的蓬勃态势。文化力概念的重新界定对于加深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复杂关系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乡村文化产业 资源配置 文化力 因素
下载PDF
机理·类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论纲 被引量:2
5
作者 孟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1,共4页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族文化体验、民族工艺品输出、民族演艺经营、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文化市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等典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具备立足实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关怀、统筹兼顾的特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寻找发展的延伸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产业 发展模式 民族文化 民族经济
下载PDF
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问题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孟航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9-163,共5页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但是...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当代中国边疆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边疆民族地区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经具备了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础,但是在发展模式、消费市场、产品流通等方面又存在一些特殊性。文章从谁来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等方面提出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包括"引导者"和"参与者"相结合、"特色化"和"多样化"相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线路化发展"和"链条化发展"相结合、"引发关注"和"让人记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边疆民族地区 发展思路
下载PDF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之文化基础及道路选择 被引量:3
7
作者 孟航 《旅游研究》 2013年第2期60-64,70,共6页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的重点产业。文化基础是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源泉,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文化基础为西部地区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中国西部地区未来产业发展当中的重点产业。文化基础是支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源泉,西部地区的历史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四大文化基础为西部地区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可能。发挥文化基础作用的关键是增强文化吸引力。通过创意来增强文化基础的吸引力,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从互动发展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上实现西部地区新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互动发展 文化基础
下载PDF
论中缅和谐文化产业圈构建切入点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建华 《东南亚纵横》 2007年第12期71-75,共5页
一、引言 当前,中国与缅甸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风潮下,中缅边境地区的文化和谐发展该如何进行,其路径该如何推进,其发展背景及条件如何,其切入点是什么。所有这些,都是迫... 一、引言 当前,中国与缅甸两国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正处在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风潮下,中缅边境地区的文化和谐发展该如何进行,其路径该如何推进,其发展背景及条件如何,其切入点是什么。所有这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产业 发展机遇期 和谐发展 边境地区 发展背景 经济 合作
下载PDF
资源禀赋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炎 杨永海 《中国名城》 2018年第7期4-9,共6页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竞争力要素,在地方产业优化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思路固化单一,其文化产品、发展模式同质化的问题愈加凸显,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探究资源禀赋与文化资源禀赋、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 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竞争力要素,在地方产业优化转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由于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思路固化单一,其文化产品、发展模式同质化的问题愈加凸显,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探究资源禀赋与文化资源禀赋、文化资源禀赋与文化产品服务、文化资源与全球化以及大众文化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重新审视文化资源禀赋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机理,为地方文化产业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文化资源 地方文化产业
下载PDF
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基础、路径与效应——基于西双版纳傣族园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10
作者 刘从水 靳柯 《文化产业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产业边界消融、文化资源特质、文化势能差以及管道吸附是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关联性基础。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路径表现为产业资本驱动,吸纳文化资源;企业组织联动,汇集文化事象;文化项目带动,聚合文化内容;文化产品互渗,融入文... 产业边界消融、文化资源特质、文化势能差以及管道吸附是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关联性基础。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路径表现为产业资本驱动,吸纳文化资源;企业组织联动,汇集文化事象;文化项目带动,聚合文化内容;文化产品互渗,融入文化符码。基于此,产业融合虹吸文化资源的效应体现为瀑布效应、品牌效应、集聚效应和结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文化资源 虹吸 傣族园
下载PDF
“国家治理与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笔谈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惠林 祁述裕 +6 位作者 郭嘉 杨传张 李炎 陈少峰 于小涵 章军杰 詹一虹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09,共1页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 文化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文化治理性的延伸和发展。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发展的三阶段,实现从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向文化治理发展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而且应当把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建设作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发展文化产业是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全面变革和转型的大变革时期提出来的,是为解决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遭遇到的矛盾和障碍提出来的,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用开放促改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事业遭遇到苏联和东欧阵营的集体性解体的危机中提出来的。也就是说,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战略决策是为一系列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和克服与解决国家危机而提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治理国家危机的性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治理国家危机,这就是本文的"国家文化治理"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仅提出了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提出了重建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是对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同时也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文化管理的重构。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不提文化产业,到肯定文化产业,再到大力发展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转变过程。这不仅是对文化产业态度与认识及其政策的一般性转变,而且是国家治理观和国家文化治理观的一次深刻变革。文化产业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的治理性是指通过发展不同形态的文化产业,建构满足不同人群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精神文化生产格局,进而通过这种格局的建构,实现不同阶层参与文化生产与传播的投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普遍的文化权利与权力,并通过这一权力格局形成,建构具有不同文化诉求的精神政治秩序。国家文化治理能力是被生产出来的,同时,也是基于一种在文化创造过程中改变自身、重塑自我所形成与建构的力量之上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发现。网络视听、区域发展、国有文化企事业、技术创新和文化产业政策发展,是当前我国国家文化治理领域里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文化和文化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整意义上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祁述裕等人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亟需优化监管方式》、李炎的《区域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治理》、陈少峰的《国有文化企事业改革与国家文化治理》、于小涵的《技术创新与政府行为双重驱动下的数字创意产业实践》和詹一虹的《"十三五"时期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发展的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治理领域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论述,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重大课题极具参考意义。继续深入讨论这一课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治理理论,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治理能力 国家治理 政治治理 经济治理 文化治理 国家危机 国家文化
下载PDF
论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的借鉴与局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建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7,共5页
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有其可贵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但缘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该理论存在较大局限,包括:分工理论无法解释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普遍的文化贸易配额;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无形文化资... 产业分工理论之于文化贸易,有其可贵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但缘于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在国际文化贸易中,该理论存在较大局限,包括:分工理论无法解释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普遍的文化贸易配额;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无形文化资源的无疆界;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文化跨国公司的无中间投入品生产;分工理论无法解释文化产品的凝聚力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工理论 文化贸易 借鉴 局限
下载PDF
高校学生文化消费调查及理论思考——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邹波 刘建华 《新余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24-126,共3页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支出、收入来源比例、文化支出比例、新闻出版、广电影视、网络、文化消费风格、特点等方面的调查,试图对学生文化消费的现状、问题进行基本梳理,以提供引导学生良性文化消费的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文化消费 现状
下载PDF
文化实践反思:当代中国三个维度下的工艺品产业 被引量:2
14
作者 孟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将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放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有助于看清文化变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倾向性。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正处在一种... 将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放置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所代表的三个维度来分析,有助于看清文化变迁、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文化上的倾向性。当代中国的工艺品产业正处在一种不断转化、创造的过程中,文化实践的理论提醒人们关注该产业对于中国文化的作用,要对工艺品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创新中国文化、创造新的工艺品离不开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实践,既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本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适当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还要继承精英文化,改造大众文化,从而创造出新的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实践 工艺品产业 维度
下载PDF
大学竞争力与校园文化生态建设
15
作者 方亚萍 刘建华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6期79-83,共5页
本文旨在探讨形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来源,即"元力量"问题。大学核心竞争力由九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形成与发展需依凭大学校园文化生太平衡。文章在简要讨论校园文化生态平衡的价值、形式表达及平衡的路径基础上,构建了... 本文旨在探讨形成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来源,即"元力量"问题。大学核心竞争力由九大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形成与发展需依凭大学校园文化生太平衡。文章在简要讨论校园文化生态平衡的价值、形式表达及平衡的路径基础上,构建了校园文化生态平衡铸就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生态平衡 路径 大学竞争力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生态及其评估指标 被引量:8
16
作者 施惟达 肖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7-92,共6页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 民族文化生态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的产生、存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大子系统。民族文化生态的本质是其"创生性"。要使民族文化能够存续和发展,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民族文化生态评估指标,将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的"创生性",有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生态 创生性 评估指标
下载PDF
纳西族社会的大众文化建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柯 刘建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 通过比较分析界定,认为纳西族文化的本体实质是通俗文化。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媒介文化全球化,纳西族社会文化有部分呈高雅文化变化的倾向,在与大众文化的交汇中,纳西族高雅文化无力应对其侵袭。为了保持纳西族文化的持续发展,提出应当要创造出纳西族大众文化,与汉民族大众文化和西方大众文化进行同质谈判协商,最后达到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要创造纳西族大众文化就必须回归本民族通俗文化内核,同时借鉴先进大众文化的形式和传播渠道建设,从而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纳西族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大众文化 通俗文化内核 发展
下载PDF
论民族文化现代性与陌生化的背合——基于民族文化传媒产品转化的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建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125,共6页
现代性与陌生化是对民族文化完善与发展的双重要求,其背合的载体是现代传媒。由于媒体生产对现代性与陌生化的不断追求,促成了民族文化资源向传媒产品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工程,要从宏观上把握民族文化现代性与陌生化的实现路径,即要辩... 现代性与陌生化是对民族文化完善与发展的双重要求,其背合的载体是现代传媒。由于媒体生产对现代性与陌生化的不断追求,促成了民族文化资源向传媒产品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工程,要从宏观上把握民族文化现代性与陌生化的实现路径,即要辩证统一地处理好现代性与陌生化这对背合概念。从文化资源主体来说,重在厉行陌生化;从文化资源客体来说,重在兼容现代性;从文化他者视角来说,重在构建文化产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媒生产 现代性 陌生化 背合
下载PDF
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施惟达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共4页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及旅游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却存在一些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问题。作者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意义性、原真性与完整性、商业化与市场化等五方面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及旅游的核心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我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上却存在一些实践上和理论上的问题。作者从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意义性、原真性与完整性、商业化与市场化等五方面对我国目前开展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深层次反思。认为只有对文化遗产做到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协调并进,才能使我们既不失自己的根基,又能适应现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真实性 保护与利用 完整性
下载PDF
论文化视阈中的乡村文化资源开发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德建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3,共4页
资源配置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源的认识、选择和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资源的认识、选择和利用差异极大。现代性语境下乡村文化的悖论式存在,使得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基... 资源配置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资源的认识、选择和开发,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资源的认识、选择和利用差异极大。现代性语境下乡村文化的悖论式存在,使得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基于文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在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乡村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阈 乡村文化资源 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