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昆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66-72,共7页
文章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的考古发掘为主,结合各地考古资料,论述了生殖崇拜的宗教意义。
关键词 考古材料 生殖器崇拜 考证 云南史 青铜时代 石祖 木祖 祖形器 宗教意义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昆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3,136,共7页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云南 人类起源 史前考古 成就
下载PDF
55年来云南考古的主要成就(1949—2004年)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昆声 《四川文物》 2004年第3期46-51,共6页
新中国成立至今 ,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 ,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文物考古方面 ,更是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发现 ,对大量的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唐宋 (南诏大理国 )时期文物考古... 新中国成立至今 ,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 ,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文物考古方面 ,更是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发现 ,对大量的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唐宋 (南诏大理国 )时期文物考古、元明时期文物考古的主要成就和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物考古 青铜文化 铁器时代 主要收获
下载PDF
更新世晚期环境与贵州旧石器区域性文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涛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贵州地区分布着三种有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即以锐棱砸击法为特点的猫猫洞文化类型;以小石片石器为特点的马鞍山文化类型和以上述两者兼有的白岩脚洞文化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一... 贵州地区分布着三种有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即以锐棱砸击法为特点的猫猫洞文化类型;以小石片石器为特点的马鞍山文化类型和以上述两者兼有的白岩脚洞文化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分布特点构成了贵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文章从地质、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出发,对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认为更新世晚期环境对贵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三种不同文化类型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贵州 旧石器 文化研究
下载PDF
考古学家笔下的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名家访谈之二
5
作者 龙壹 李昆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1-8,19,共9页
龙壹(以下简称“龙”):李老师好!10多年前听您的课,今天又能有幸单独向您请教一些学术问题,我非常高兴! 李昆声(以下简称“李”):我也一样。我们非常熟了,你可以随便问。
关键词 艺术史 考古学家 家访 古代 中国 学术问题 “龙” 简称
下载PDF
论黑格尔Ⅰ型铜鼓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昆声 黄德荣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206,J0001-J0002,共36页
一引言 1902年,奥地利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室研究员弗朗茨·黑格尔(Franz Heger)用德文在德国莱比锡发表《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于2004年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翻译出版。黑格尔用十八年时间,
关键词 铜鼓研究 黑格尔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自然历史博物馆 翻译出版 研究员 研究室 民族学
原文传递
再论万家坝型铜鼓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昆声 黄德荣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32,I0001-I0004,共30页
一新发现和新分布 截至1990年,国内外共发现万家坝型铜鼓29件,我们曾在《考古》1990年第5期发表《论万家坝型铜鼓》一文中详述。1990年至今,新发现和此前业已发现但未公开著录的万家坝型铜鼓又有33件。故迄今为止,万家坝型铜鼓共... 一新发现和新分布 截至1990年,国内外共发现万家坝型铜鼓29件,我们曾在《考古》1990年第5期发表《论万家坝型铜鼓》一文中详述。1990年至今,新发现和此前业已发现但未公开著录的万家坝型铜鼓又有33件。故迄今为止,万家坝型铜鼓共有62件,多数分布在我国,越南和泰国有少量发现(附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坝型铜鼓 《考古》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从汉代滇国贮贝器的型式变化见其普遍性与独特性
8
作者 刘西诺(译) +2 位作者 魏煜民(译) 李昆声(校) 黄德荣(校)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共39页
前言贮贝器是西汉时期中国西南部繁盛的滇文化的代表遗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滇国的记录: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赐予滇王王印。贮贝器是用于贮藏海滨地区传来的子安贝的容器,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开始改良... 前言贮贝器是西汉时期中国西南部繁盛的滇文化的代表遗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滇国的记录: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赐予滇王王印。贮贝器是用于贮藏海滨地区传来的子安贝的容器,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开始改良。在艺术上的进化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影响下,产成了多样的变化。本稿的目的在于阐明前稿②中尚未完成的、以型式和装饰物的变化为中心,来说明贮贝器的型式划分和贮贝器变化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西南夷列传 滇国 滇文化 滇王 元封 西汉时期 装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