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膜荚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禹建芳 赵江源 +4 位作者 杨智明 马建龙 李铭刚 刘世巍 丁建海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7,2′-...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对膜荚黄芪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1)、毛蕊异黄酮(2)、(6αR,11αR)-10-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烷(3)、乙酰黄芪皂苷(4)、lupenone(5)、(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6)、butyl 1H-imidazole-4-carboxylate(7)、(3R)-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8)、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吡喃葡萄糖苷(9)、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10)、(3R)-7,2′,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烷(11)、liquiritigenin(1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13)。结论:其中,化合物5、7、13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7、8、13为首次从膜荚黄芪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荚黄芪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灯盏花内生真菌分离及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梦莉 赖泳红 +4 位作者 郭凤根 崔晓龙 王永霞 肖炜 李治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 【目的】本研究对昆明市寻甸县人工栽培的大田灯盏花的根、茎、叶、花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筛选产黄酮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植物内生真菌,利用形态鉴定及显色反应筛选产黄酮内生真菌。【结果】共获得内生真菌40株,经显微形态观察40株内生真菌初步分类鉴定为14个属。通过黄酮类物质特异颜色反应,筛选到7株内生真菌产黄酮类物质,这7株内生真菌经初步鉴定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镰孢霉属(Fusarium sp.)、痕格孢属(Sirosporium sp.),根中内生菌产黄酮最高质量浓度为2.625 mg/L。【结论】灯盏花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有差异性,从根部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产黄酮类质量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内生真菌 多样性 黄酮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草莓白粉病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振荣 田云霞 +8 位作者 董琼娥 谭海燕 张丽芳 冯德党 赖泳红 杨俊誉 苏代发 崔晓龙 童江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冬草莓主要栽培品种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离体后病原菌种群的变化。【方法】2019年2-4月在昆明市草莓白粉病爆发区3个不同地点取样,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昆明地区3个冬草莓主要栽培品种章姬、红颜、桃...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冬草莓主要栽培品种白粉病病原菌的种类和离体后病原菌种群的变化。【方法】2019年2-4月在昆明市草莓白粉病爆发区3个不同地点取样,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对昆明地区3个冬草莓主要栽培品种章姬、红颜、桃香的白粉病患病部位表面的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将离体白粉病样品在人工气候箱中培养,温度25℃,光强1500 lx,光照时间12 h·d^(-1),培养7 d,检测长出的真菌群落组成,进而对比两类样品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结果】6个样品的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结果基本相同,即在属水平上进行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均显示98.8%以上是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2个离体白粉病样品在灭菌培养皿内培养7 d后,HL(地点3的红颜白粉果实和叶片)样品上长出许多浅绿色的粉状霉菌,其真菌群落组与结构分析显示为Penicillium(88.80%)、Cladosporium(9.38%)、Acremonium(1.44%)、others(0.25%);而ZH(地点2的章姬果实和叶片)样品上长出许多黑色粉层的霉菌,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为Aspergillus(86.87%)、Acremonium(4.11%)、Cladosporium(1.25%)、others(0.23%)。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培养之后真菌群落组成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昆明地区冬草莓栽培种的白粉病病原菌为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不同草莓品种和感染部位的白粉病病原菌相同,是首次报道中国西南地区草莓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草莓白粉病病原菌感病的部位离开母体植株后,感染部位表面很快生长出其他真菌菌落,原白粉病原菌不再是优势菌群,说明草莓白粉病病原菌是活体营养寄生菌。该病原菌还表现出侵染周期长、侵染不同品种的不同组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真菌多样性 叉丝单囊壳属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