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考古60年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昆声 胡习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云南省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各类文物已近30万件,云南考古学因具有明显的地方民族特色而自成体系,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分支。
关键词 云南考古 古猿化石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南诏 大理 元明
下载PDF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昆声 闵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年代问题,更是聚讼未决。近年来对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和耿马石佛洞遗址等地进行了新的发掘,形成一批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最新C14测年数据和铜器...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年代问题,更是聚讼未决。近年来对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和耿马石佛洞遗址等地进行了新的发掘,形成一批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最新C14测年数据和铜器金属成分分析数据,确定了一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葬,并可依此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进行断代和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早期青铜 时代 断代 分段 最新 C14年代
下载PDF
考古材料所见生殖器崇拜考——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昆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66-72,共7页
文章以云南史前及青铜时代的考古发掘为主,结合各地考古资料,论述了生殖崇拜的宗教意义。
关键词 考古材料 生殖器崇拜 考证 云南史 青铜时代 石祖 木祖 祖形器 宗教意义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考古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昆声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8-113,136,共7页
作者综述了1949以来考古界在云南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这三个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55年间,在云南先后发现了一大批化石标本和文化遗址,这些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料对复原云南史前社会面貌及民族起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云南 人类起源 史前考古 成就
下载PDF
55年来云南考古的主要成就(1949—2004年)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昆声 《四川文物》 2004年第3期46-51,共6页
新中国成立至今 ,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 ,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文物考古方面 ,更是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发现 ,对大量的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唐宋 (南诏大理国 )时期文物考古... 新中国成立至今 ,云南省的考古事业健康发展 ,成绩显著。特别是在民族文物考古方面 ,更是独具特色 ,自成体系。本文根据考古发现 ,对大量的出土资料进行了梳理 ,介绍了云南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唐宋 (南诏大理国 )时期文物考古、元明时期文物考古的主要成就和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文物考古 青铜文化 铁器时代 主要收获
下载PDF
云南文明起源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蓓蓓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30,共5页
云南古化文明包含着较为成熟的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稻作文化。由于地处边陲,在与中原文化相互补充之外,更具有相对动态和开放性。同时,又与邻近的南方文明和以越南为主的东南亚地区文明广泛交流。
关键词 云南 古文明 考古学 观察
下载PDF
试论黑格尔Ⅰ型铜鼓的三个亚型--以中国西南为中心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昆声 李安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5-89,共5页
1902年,奥地利学者F.黑格尔首次将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古代铜鼓分成4个类型。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将黑格尔第Ⅰ类型铜鼓分成石寨山系和东山系两个亚型。现在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依据器形和花纹的区别,将黑格尔Ⅰ型... 1902年,奥地利学者F.黑格尔首次将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古代铜鼓分成4个类型。1993年,日本东京大学今村启尔教授将黑格尔第Ⅰ类型铜鼓分成石寨山系和东山系两个亚型。现在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依据器形和花纹的区别,将黑格尔Ⅰ型铜鼓分为石寨山式、文山式、东山式3个亚型,并讨论3个亚型的源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对黑格尔Ⅰ型铜鼓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Ⅰ型 铜鼓 石寨山式 文山式 东山式 源流关系
下载PDF
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自远古至战国秦汉时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昆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在石器工业方面,旧石器均以砾石为原料制造,以石片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云南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有肩有段石锛对越南下龙文化(Ha Long Culture)有较多影响.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滇西至滇中起源后迅速传...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云南与东南亚在石器工业方面,旧石器均以砾石为原料制造,以石片石器为主.新石器时代云南的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有肩有段石锛对越南下龙文化(Ha Long Culture)有较多影响.春秋时期铜鼓在云南滇西至滇中起源后迅速传播到越南和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国家.战国秦汉时期,已有南亚侨民居住在云南,并有来自印度的蚀花肉红石髓珠和"林伽"在滇池地区墓葬中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时代 秦汉 东南亚 南亚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南诏图传》奏乐仙女与永陵伎乐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蓓蓓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南诏图传》既是南诏国的艺术珍宝,又是南诏研究的学术资料。曾藏于清皇宫内,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到海外,现私人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日本《有邻馆精华》册页简介中又将之命名为“南诏国观音幻化图”。由“巍山起因”、“铁柱记... 《南诏图传》既是南诏国的艺术珍宝,又是南诏研究的学术资料。曾藏于清皇宫内,八国联军侵华时流到海外,现私人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日本《有邻馆精华》册页简介中又将之命名为“南诏国观音幻化图”。由“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3部分组成,其中“巍山起因”部分主要描述了观音七化的神话故事,这也是一直以来学界研究的焦点之一,然该部分所绘的奏乐仙女,却往往被研究忽视,至今无一著述论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国 八国联军侵华 学术资料 私人收藏 神话故事 日本 观音 巍山
下载PDF
更新世晚期环境与贵州旧石器区域性文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涛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贵州地区分布着三种有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即以锐棱砸击法为特点的猫猫洞文化类型;以小石片石器为特点的马鞍山文化类型和以上述两者兼有的白岩脚洞文化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一... 贵州地区分布着三种有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类型,即以锐棱砸击法为特点的猫猫洞文化类型;以小石片石器为特点的马鞍山文化类型和以上述两者兼有的白岩脚洞文化类型。这三种类型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一分布特点构成了贵州地区独具特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文章从地质、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出发,对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认为更新世晚期环境对贵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三种不同文化类型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贵州 旧石器 文化研究
下载PDF
云南古代的不对称形铜钺 被引量:4
11
作者 文国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6,共6页
不对称形铜钺在古代是遍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一种典型青铜器,学者一般认为不对称形铜钺是古代越人所制造和使用的。其中云南青铜时代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不仅数量多、纹饰精美,而且种类繁多,但对于云南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的来源和演化... 不对称形铜钺在古代是遍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一种典型青铜器,学者一般认为不对称形铜钺是古代越人所制造和使用的。其中云南青铜时代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不仅数量多、纹饰精美,而且种类繁多,但对于云南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的来源和演化莫衷一是。本文综合云南六十年考古所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试对云南不对称形铜钺的类型和来源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不对称形铜钺 青铜时代
下载PDF
东南亚青铜时代文化百年研究综述
12
作者 陈晓倩 李昆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5-136,共2页
关于东南亚青铜时代的研究,已有百余年。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地区发现铜鼓等零星文物和遗迹,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二战以前,由于考古资料的贫乏,观点多为偏颇,再由于这一地区很少发现红铜或铜石并存的文化遗迹,有的学者... 关于东南亚青铜时代的研究,已有百余年。19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地区发现铜鼓等零星文物和遗迹,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二战以前,由于考古资料的贫乏,观点多为偏颇,再由于这一地区很少发现红铜或铜石并存的文化遗迹,有的学者认为东南亚没有经过红铜时代,甚至认为“东南亚地区没有经历过在技术上得以充分与其他地区相比较的铜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地区 青铜时代 时代文化 19世纪中后期 综述 西方学者 文化遗迹 考古资料
下载PDF
中国云南与越南古代青花瓷关系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晰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古代中国云南与越南都能烧制青花瓷,从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看,两地青花瓷有一定关联性,这种关联性需要进行认真梳理,包括中国云南青花瓷的创烧、越南青花瓷的创烧、两地出土器物的文化关联,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青花瓷 云南 越南
下载PDF
考古学家笔下的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名家访谈之二
14
作者 龙壹 李昆声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2年第2期1-8,19,共9页
龙壹(以下简称“龙”):李老师好!10多年前听您的课,今天又能有幸单独向您请教一些学术问题,我非常高兴! 李昆声(以下简称“李”):我也一样。我们非常熟了,你可以随便问。
关键词 艺术史 考古学家 家访 古代 中国 学术问题 “龙” 简称
下载PDF
关于“夜郎文化”的思考
15
作者 彭长林 《贵州文史丛刊》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对被认为属于"夜郎文化"的威宁中水、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等遗址和墓地的出土遗物的对比研究,指出过去所认定的"夜郎文化"实际上是包含了三种不同的青铜时代文化类型,由此得出的"夜郎文化"并非... 本文通过对被认为属于"夜郎文化"的威宁中水、赫章可乐、普安铜鼓山等遗址和墓地的出土遗物的对比研究,指出过去所认定的"夜郎文化"实际上是包含了三种不同的青铜时代文化类型,由此得出的"夜郎文化"并非严格上的考古学文化,而仅是一个大杂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 青铜时代 考古学文化
下载PDF
共同体构建的当代路径——从博物馆身份认同和记忆角度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沈宁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76,123,共10页
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发生巨大变革,至二战以后的后殖民时期,思想和经济在全球所谓一体化下形成新的影响秩序。博物馆随之应运而生,在欧洲和北美显现繁荣发展之后波及全球。然而,在时代变化下,博物馆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定位不断发生着改变... 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发生巨大变革,至二战以后的后殖民时期,思想和经济在全球所谓一体化下形成新的影响秩序。博物馆随之应运而生,在欧洲和北美显现繁荣发展之后波及全球。然而,在时代变化下,博物馆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定位不断发生着改变,已经历了从“圣殿”般的精英设置到人民性的过程,经历了由“物”向“非物”的转型。在原有社会职能尚未转身的前提下,作为向受众提供反思、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第三空间”,深入探讨博物馆的本质——博物馆可谓是一种记忆的固化形式,并通过“记忆”这一媒介和方法来构建民族想象共同体的一种社会存在形式。当下在全球疫情之下,在不断显现的社会危机及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之下,“后博物馆”时代亟须基于历史和过去的更多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记忆 民族想象共同体
下载PDF
论黑格尔Ⅰ型铜鼓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昆声 黄德荣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206,J0001-J0002,共36页
一引言 1902年,奥地利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室研究员弗朗茨·黑格尔(Franz Heger)用德文在德国莱比锡发表《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于2004年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翻译出版。黑格尔用十八年时间,
关键词 铜鼓研究 黑格尔 《东南亚古代金属鼓》 自然历史博物馆 翻译出版 研究员 研究室 民族学
原文传递
再论万家坝型铜鼓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昆声 黄德荣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7-232,I0001-I0004,共30页
一新发现和新分布 截至1990年,国内外共发现万家坝型铜鼓29件,我们曾在《考古》1990年第5期发表《论万家坝型铜鼓》一文中详述。1990年至今,新发现和此前业已发现但未公开著录的万家坝型铜鼓又有33件。故迄今为止,万家坝型铜鼓共... 一新发现和新分布 截至1990年,国内外共发现万家坝型铜鼓29件,我们曾在《考古》1990年第5期发表《论万家坝型铜鼓》一文中详述。1990年至今,新发现和此前业已发现但未公开著录的万家坝型铜鼓又有33件。故迄今为止,万家坝型铜鼓共有62件,多数分布在我国,越南和泰国有少量发现(附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家坝型铜鼓 《考古》 国内外
原文传递
从大王岩画谈石质文物保护原则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强 《学园》 2014年第29期9-11,共3页
石质文物是世界各民族历代先民创造的物质财富的精华,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考古学价值。本文将从大王岩画探讨对石质文物保护原则的再认识。
关键词 石质文物 保护原则 文山 大王岩画
原文传递
从汉代滇国贮贝器的型式变化见其普遍性与独特性
20
作者 刘西诺(译) +2 位作者 魏煜民(译) 李昆声(校) 黄德荣(校)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2019年第1期-,共39页
前言贮贝器是西汉时期中国西南部繁盛的滇文化的代表遗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滇国的记录: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赐予滇王王印。贮贝器是用于贮藏海滨地区传来的子安贝的容器,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开始改良... 前言贮贝器是西汉时期中国西南部繁盛的滇文化的代表遗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于滇国的记录: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赐予滇王王印。贮贝器是用于贮藏海滨地区传来的子安贝的容器,为了更方便地使用而开始改良。在艺术上的进化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影响下,产成了多样的变化。本稿的目的在于阐明前稿②中尚未完成的、以型式和装饰物的变化为中心,来说明贮贝器的型式划分和贮贝器变化的重要因素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贝器 西南夷列传 滇国 滇文化 滇王 元封 西汉时期 装饰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