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人居环境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李益敏 李小文 刘素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4-638,共5页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灾后重建 人居环境
下载PDF
怒江峡谷基于人居环境的反贫困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益敏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5,共3页
怒江峡谷区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恶劣,其发展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将脱贫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怒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怒江的脱贫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机结合起... 怒江峡谷区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山高坡陡,生存环境恶劣,其发展受很多因素的限制,将脱贫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是怒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怒江的脱贫需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机结合起来。怒江的反贫困模式以脱贫和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来缓解人口压力,提高区域人居环境容量,走农民增收、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怒江可持续发展的反贫困模式为:旅游扶贫模式、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易地扶贫安置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居民点合并整理模式和生态补偿扶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峡谷 人居环境 反贫困模式
下载PDF
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研究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益敏 蒋睿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34,共4页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怒江峡谷区是个区域性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决定传统的农业难以改变其贫困面貌。而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峡谷自然景观... 旅游扶贫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怒江峡谷区是个区域性的特困少数民族地区,山高坡陡、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环境决定传统的农业难以改变其贫困面貌。而其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独特的峡谷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使怒江旅游扶贫成为可能。文章分析了怒江峡谷旅游扶贫的优势、劣势资源和机遇,提出怒江旅游发展应以乡村生态旅游为目标,开发特色旅游扶贫产品,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峡谷 旅游资源 旅游扶贫
下载PDF
泸水县马垮底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中的GIS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益敏 《地理空间信息》 2009年第6期36-39,共4页
探讨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为移民寻找适宜居住的最佳搬迁地。在安置地选择中考虑了8个因子,通过GIS技术叠加8个因子后,在泸水县找到适宜的搬迁地,最后提出解决马垮底村脱贫的方案:条件较好的3个自然村不搬迁... 探讨采用GIS的空间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为移民寻找适宜居住的最佳搬迁地。在安置地选择中考虑了8个因子,通过GIS技术叠加8个因子后,在泸水县找到适宜的搬迁地,最后提出解决马垮底村脱贫的方案:条件较好的3个自然村不搬迁,就地解决脱贫;其余12个自然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片马镇的2个安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马垮底村 易地扶贫 安置方案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六库水电站淹没影响分析
5
作者 李益敏 吴君峰 《地理空间信息》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将GIS技术应用于水库淹没分析中,可以提高其科学性和直观可视性。以拟建的六库水电站为例,应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三维模拟功能,形象、准确地分析库区蓄水淹没损失,客观、准确评价水电站建设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水电建设 淹没分析
下载PDF
基于GIS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容量评价——以泸水县为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益敏 刘素红 李小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2-578,共7页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 本文选取坡度、坡向、海拔、土地利用、交通、水资源、土壤质量等作为评价指标,利用GIS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怒江峡谷区的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泸水县人居环境适宜区主要以带状形式分布在河流周围,其他区域只有零星分布,与泸水县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吻合。泸水县人居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人居环境评价值与各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关系数达到0.89,与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关系数达到0.956。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泸水县各个乡镇的人居环境容量,表明泸水县已难以承载现有的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高山峡谷 泸水县 人居环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