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9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以云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筱青 谈树成 《高等理科教育》 2010年第5期93-98,共6页
本文以云南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结构、学生技能和专业特色的角度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原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基础课、增强实践课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从突出专业特色和加... 本文以云南大学为例,从专业定位、课程结构、学生技能和专业特色的角度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原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明确专业定位、加强基础课、增强实践课及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从突出专业特色和加强实践课程的角度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以不断促进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同时为我国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重构 优化 云南大学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 努力探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气象专业教改实践初步小结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应齐 《高等理科教育》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20世纪即将完成它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将跨进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世纪之交的转折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的长足进步、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向高等理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高等事科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 20世纪即将完成它的历史进程,人类历史将跨进一个崭新的时期。在这世纪之交的转折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文明的长足进步、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向高等理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高等事科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理科教育模式,这是当前高等理科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 为适应这一要求,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气象专业从1987年起,大胆探索,结合地学学科发展趋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气象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探索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与课程体系 高等理科教育改革 专业教改 探索教学 地球科学 气象业务 面向21世纪 云南大学 地学学科 理科人才
下载PDF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荻 何云红 +1 位作者 张翔瑞 曹杰 《高等理科教育》 2009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文章根据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2004-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始材料。利用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手段,分析了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结果表明,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能达到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并具有... 文章根据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2004-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的原始材料。利用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手段,分析了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结果表明,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能达到学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广度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对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 大气科学
下载PDF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
4
作者 解朝娣 谈树成 +1 位作者 李祥 刘国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2期147-148,共2页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 云南大学正处于“双一流”建设的实践阶段,“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和夯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文章初步探讨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学的本科教育建设问题。首先讨论了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其次分析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思想、学科教学和实践教学;最后探索了地球物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地球物理学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云南兰坪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益敏 李盈盈 +2 位作者 刘师旖 吴博闻 赵娟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9-367,共9页
2014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正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探讨该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2013年)、实施中(2017年)和实施末期(2020年)... 2014年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正式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为探讨该轮退耕还林工程对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简称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选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2013年)、实施中(2017年)和实施末期(2020年)3个时间,基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选取绿度、干度、湿度和热度4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兰坪县2013—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3—2020年兰坪县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上升趋势,中排乡、石登乡和河西乡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较为明显;2)2013—2020年,75%以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保持不变,其他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呈小幅度变化,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面积要大于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区域面积;3)退耕还林斑块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程度要高于退耕还林2 km缓冲区以及整个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程度,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来改善兰坪县的生态环境质量;4)研究区潜在的退耕区主要分布在中排乡、石登乡、营盘镇和兔峨乡4个乡镇,其可作为进一步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退耕还林工程 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 主成分分析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云南省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佳 付保红 陈维治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4期61-64,共4页
根据红塔区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环境条件、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指标,建立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综合红塔区实际情况确定权重,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街道、乡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 根据红塔区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环境条件、社会经济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因素选取指标,建立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综合红塔区实际情况确定权重,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街道、乡为单位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结果表明: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因素、资源因素与承载能力相关性高,经济发达程度高、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大的地区承载力相对较高;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短缺是红塔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熵值法 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红塔区
下载PDF
云南省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振 付保红 向雨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48-50,125,共4页
[目的]对云南省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方法]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安全、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6个方面出发,结合罗平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 [目的]对云南省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方法]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安全、资源状况、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6个方面出发,结合罗平县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以各乡(镇)为评价单元计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值。[结果]罗平县各个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容量、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很大的相关性;综合来看,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结论]该研究可为罗平县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熵值法 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罗平县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视域下云南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兼论新加坡高等教育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何云玲 邓福英 《高教学刊》 2020年第31期18-21,共4页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唯才是用、教学工厂、少...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通过阐释新加坡全球化城市发展战略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唯才是用、教学工厂、少教多学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生活性适应和学术性适应。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云南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提供案例借鉴,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的角度给出几点启示:应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次重新审视和定位教学目的,探索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必须将教学内容进行精准设计与开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特点;必须正确和深度认识智慧教室这一新教学手段的适用性。深入剖析国内外一流大学先进的教学措施与教育经验,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及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教育 国际化 教学能力
下载PDF
云南山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陇川县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张翊 李银富 茶增芬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6年第2期29-34,共6页
基于陇川县自然社会经济现状,从地形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系统选取了13项指标构建陇川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陇川县各乡(镇)的资... 基于陇川县自然社会经济现状,从地形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4个系统选取了13项指标构建陇川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陇川县各乡(镇)的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陇川县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高、中、较低、低4个等级,全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陇川县资源条件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较大的因素是地质环境条件、地形条件和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山区 多因素综合评价 陇川县 乡(镇)
下载PDF
云南大学东陆园植被景观的光谱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帅强 李阳阳 张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16-122,共7页
植被景观是我国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成像地物光谱仪得到的植被光谱特征是植被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以云南大学东陆园为例,采用野外光谱仪对针、阔、草三种典型绿色植被和不同颜色植被的反射光谱进行采集和处理... 植被景观是我国校园生态环境建设与文化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成像地物光谱仪得到的植被光谱特征是植被景观分类的重要依据。以云南大学东陆园为例,采用野外光谱仪对针、阔、草三种典型绿色植被和不同颜色植被的反射光谱进行采集和处理,得到六种植被的反射光谱。通过分析三种绿色植被的反射光谱特征、一阶导数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建立了校园植被景观中针、阔、草的区分特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特征值分别位于反射光谱的红光区(反射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阔叶林、针叶林)、一阶导数光谱红边峰值(峰值从高到低次序与反射率相同)和二阶导数的四个特征波段(683nm—703nm(二阶导数>0)、724nm—755nm(二阶导数<0)、756nm—760nm(二阶导数>0)和760nm—765nm(二阶导数<0)),峰值从高到低分别对应草地、阔叶林、针叶林,且二阶导数区分性最好;(2)彩色植被由于花青素差异,红、黄、蓝青三种花在可见光波段对应颜色区域呈现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见光区的反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不同色系的彩色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植被景观 反射光谱 导数光谱 云南大学
下载PDF
云南大学留学生地方感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蓝曼 赵文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年第5期57-66,共10页
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大学所在的城市昆明为研究区,云南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在高校、高校所在的城市2个空间尺度上对留学生产生的地方感特征及形成... 以云南大学和云南大学所在的城市昆明为研究区,云南大学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在高校、高校所在的城市2个空间尺度上对留学生产生的地方感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留学生对学校比对城市的感知评价更高。(2)性别、家乡地理位置、是否华裔3个因子在留学生地方感的各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地方感维度与作用结果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4)自然与物质文化环境、社交环境、功能环境是形成留学生地方感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学 留学生 地方感
下载PDF
云南省凤庆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迪 霍守仙 徐旌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把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视为一个系统,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经济的视角,以凤庆县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和社会人口经济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在... 把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视为一个系统,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经济的视角,以凤庆县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和社会人口经济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客观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压力在对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得出结论:凤庆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处于高水平状态,但单因素中人口数量、土地资源、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却较低,针对评价揭示出来的问题,提出了集约利用土地、挖掘当地人口资源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用水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庆县 资源环境承载力
下载PDF
西昆仑奇台达坂岩体和暗色包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张晓宇 魏小鹏 +2 位作者 王核 闫庆贺 周楷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69,共21页
奇台达坂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甜水海地体中段,本研究对奇台达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镁铁质暗色包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研究,探讨西昆仑造山带中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和古特提斯... 奇台达坂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甜水海地体中段,本研究对奇台达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镁铁质暗色包体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相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综合研究,探讨西昆仑造山带中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和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结果表明:奇台达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暗色包体形成于约213 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具有高Mg^(#)值(35~3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1.05,为弱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U、Th、Pb)、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特征,显示弱Eu负异常。相比于寄主岩体,奇台达坂暗色包体具有更高的MgO含量(2.89%~4.91%)和Mg^(#)值(39~43),更低的SiO_(2)含量(53.53%~59.73%)。Sr-Nd同位素组成表明,奇台达坂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暗色包体可能是由前寒武纪变质火成岩和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暗色包体应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因此,本研究认为奇台达坂岩体属于碰撞后阶段的产物,由俯冲古特提斯洋壳拆离,随后上涌的软流圈诱发交代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并进一步导致前寒武纪变质火成岩和变质沉积岩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造山带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暗色包体 奇台达坂 岩石成因
下载PDF
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省创新团队
14
作者 杨亚力(文/图) 苏秦(文/图) 杨若文(文/图) 《云南科技管理》 2022年第3期76-77,共2页
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省创新团队在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云岭学者”“气象学”云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曹杰教授带领下,依托西南地区唯一“大气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气象学”省级重点学科,... 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气候变化研究省创新团队在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云岭学者”“气象学”云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云南省先进工作者曹杰教授带领下,依托西南地区唯一“大气科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气象学”省级重点学科,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核心研究区,在全球气候变化及热带季风、大气臭氧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重点学科 大湄公河次区域 学科带头人 云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 热带季风 大气科学 创新团队
下载PDF
云南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Pb、Zn、Cd、As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8
15
作者 赵筱青 李丽娇 +1 位作者 杨红辉 谈树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蓄积量大,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衡量,Pb、Zn、Cd、As含量超标率分别为66.667%、91.667%、100%、16.667%,污染程度为Cd﹥Zn﹥Pb﹥As;(2)土壤中Pb和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水溶态为主,活性大,迁移能力强,水溶态元素能够直接进入生态链,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将给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Zn和As化学形态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这两种形态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较稳定,迁移能力弱;Pb和Cd的环境有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之和)含量较高,如果发生酸雨或酸性矿山废水的排出,它们的环境有效态会大量增加,对流域具有潜在的危害;(3)土壤中Pb、Zn、Cd、As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分布,整体上均为随着与矿区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分布曲线分为单峰状、双峰状两类。另外,Cd、Pb、Zn的化学形态分布与总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As的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与总量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分布特征 沘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例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琪 赵志芳 +2 位作者 何彬仙 王頔 习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简称二轮规划)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为"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信息。该文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试验区,利用GIS和遥感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给《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简称二轮规划)方案的动态调整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为"矿山复绿"行动提供基础信息。该文以云南省元阳某金矿矿集区为试验区,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提取该区矿业开发信息,结合自然地理和基础地质等资料,采用网格法对该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索性地开展了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规划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比二轮规划方案更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矿山环境状况评价 矿山复绿 元阳某金矿
下载PDF
云南省大气中水资源分布特征初探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陶云 赵荻 +3 位作者 何华 高锡帅 郑建萌 黄玮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6-515,共10页
利用1961—2004年云南1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P)和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以下简称高桥公式),计算了云南地面蒸发(E)和可利用降水(P-E)等与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云... 利用1961—2004年云南12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P)和气温(t)观测资料,依据高桥浩一郎的陆面实际蒸散发经验公式(以下简称高桥公式),计算了云南地面蒸发(E)和可利用降水(P-E)等与水资源有关的主要物理量,从大气可提供的水资源部分,分析了云南水资源各分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显著周期,并对云南水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区划。结果表明:云南大气中水资源各分量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南多北少,南部梯度大,北部梯度小;云南水资源各分量P,E及P-E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各量最大,多年平均分别为548 mm,236 mm,313 mm,各占全年的55%,45%及67%,冬季各量最小,所占全年的比例也最小,分别为5%,7%,2%;云南P,E及P-E存在明显的月际、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各分量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或12月,通过功率谱周期分析发现,年降水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存在显著的2.6年周期,年蒸发量存在显著的2.9年周期;云南省初步可划分为水资源丰富区、缺少区及一般区3个区,它们的区域平均P-E,E及P都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气中水资源 时空分布 显著周期 水资源区划
下载PDF
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何云玲 刘雪莲 +3 位作者 杨焰 马石林 付保红 谈树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均方差决策法 河口县
下载PDF
云南省个旧市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3
19
作者 谈树成 赵筱青 +2 位作者 薛传东 王学琨 秦德先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91-92,共2页
本文主要分析了制约云南省个旧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对策。
关键词 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姜昀 高吉喜 欧晓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51,共6页
应用1986与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生成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GIS 8.3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形叠加、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获取该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和面积转换矩阵,揭示了该流域1986和2000年土地利用... 应用1986与2000年TM遥感影像解译生成的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现状图,在ArcGIS 8.3软件的支持下,进行图形叠加、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获取该流域1986—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图和面积转换矩阵,揭示了该流域1986和200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规律及14年来的变化特征,并对澜沧江流域云南段14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云南段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引发了流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景观破碎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流域 土地利用 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