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路径
1
作者
曹姗姗
李艳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中国古代创立了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历朝历代的正史也以纪传体为主,因此,在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众多史家所关注,同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纲...
中国古代创立了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历朝历代的正史也以纪传体为主,因此,在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众多史家所关注,同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纲常伦理为主。明代随着心学的发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以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宋明理学提出挑战。史学上,一些学者也在实践着这一思潮的变化,明代思想家李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贽《藏书》对历史上的800多个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以义理纲常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李贽提出历史人物评价具有相对性,他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评价帝王,在以史实为依据中评价臣子,提出了"无求备于一人"的大臣观,急世之所急、注重功效的名臣观,德行合一的儒臣观,智信仁勇严的武臣观,修己安民的外臣观等。李贽在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上走出新路径,敢于依据时代、人物特性透析人物行为,揭示政治、社会、经济等与历史的关系,为历史人物评价树立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历史人物
评价标准
《藏书》
宋明理学
纲常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十年明代土司研究综述
2
作者
曹姗姗
《中国边疆学》
2021年第2期304-316,共13页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它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是土司制度的兴盛阶段,近十年关于明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关于明代土司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土司制度与...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它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是土司制度的兴盛阶段,近十年关于明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关于明代土司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代土司的个案研究、明代土司的改土归流、“土司学”以及明代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思想等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1年以来
明代土司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被引量:
33
3
作者
周智生
李庚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不断推动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凝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当前我国亟待深入开展面向全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新的专题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不断推动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凝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当前我国亟待深入开展面向全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新的专题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不是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或相关教育的重复、组合和叠加,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为核心,将贯穿其中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作为认识基础,讲清楚内含于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性、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性、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熔铸的整体性。为深入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应尽快组织编写国家统编专题读本,并以常态化教育和专题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民分类融入基层社区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新媒体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原文传递
兵防与跨族群混融共生关系的建构——基于明清广南府普梅地区汉夷同村共寨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方天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7-158,216,共13页
兵防是国家力量在边界地区的具体展现,也是兵民间在共享地域基础上实现跨族群混融共生的纽带。明清时期,作为广南府“南交边防”的普梅地区,是广南府驻防的前沿重塞。普梅地区驻防兵的进驻,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力量在边地的存在,起到了稳...
兵防是国家力量在边界地区的具体展现,也是兵民间在共享地域基础上实现跨族群混融共生的纽带。明清时期,作为广南府“南交边防”的普梅地区,是广南府驻防的前沿重塞。普梅地区驻防兵的进驻,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力量在边地的存在,起到了稳边固边的作用,另一方面亦重组了当地族群分布格局,促进了兵民间的交融与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防
混融共生关系
明清
广南府
普梅汛
原文传递
题名
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路径
1
作者
曹姗姗
李艳红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云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西南方志纂刊与流通问题研究”(18CTQ014)
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明代入滇史家的史学思想研究”(2021J0454)。
文摘
中国古代创立了以记载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历朝历代的正史也以纪传体为主,因此,在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众多史家所关注,同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纲常伦理为主。明代随着心学的发展,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以三纲五常伦理道德为内涵的宋明理学提出挑战。史学上,一些学者也在实践着这一思潮的变化,明代思想家李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贽《藏书》对历史上的800多个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反对以义理纲常为唯一的评判标准。李贽提出历史人物评价具有相对性,他在历史发展脉络中评价帝王,在以史实为依据中评价臣子,提出了"无求备于一人"的大臣观,急世之所急、注重功效的名臣观,德行合一的儒臣观,智信仁勇严的武臣观,修己安民的外臣观等。李贽在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上走出新路径,敢于依据时代、人物特性透析人物行为,揭示政治、社会、经济等与历史的关系,为历史人物评价树立新范式。
关键词
李贽
历史人物
评价标准
《藏书》
宋明理学
纲常伦理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十年明代土司研究综述
2
作者
曹姗姗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中国边疆学》
2021年第2期304-316,共13页
基金
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清代西南方志纂刊与流通问题研究”(批准号:18CTQ014)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土司制度是土司研究中的核心,它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明代是土司制度的兴盛阶段,近十年关于明代土司的研究趋势是开始反思以往研究的不足,回归原始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学者关于明代土司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土司制度与国家治理、明代土司的个案研究、明代土司的改土归流、“土司学”以及明代土司制度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思想等五方面。
关键词
2011年以来
明代土司
研究综述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被引量:
33
3
作者
周智生
李庚伦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学学报编辑部
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交流互动发展史研究”(15ZDB12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不断推动我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凝聚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石。当前我国亟待深入开展面向全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新的专题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不是以往民族团结教育或相关教育的重复、组合和叠加,而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理念为核心,将贯穿其中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作为认识基础,讲清楚内含于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形成的整体性、中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可分割性、中华文化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性、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各民族共同培育熔铸的整体性。为深入有效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应尽快组织编写国家统编专题读本,并以常态化教育和专题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民分类融入基层社区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新媒体教育。
关键词
“四个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兵防与跨族群混融共生关系的建构——基于明清广南府普梅地区汉夷同村共寨的历史考察
4
作者
方天建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历史与行政学院/
云南
研究院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7-158,216,共13页
基金
云南省社科重大项目“清后期云南督抚边疆事务奏折收集整理研究”(ZDZB201808)
云南省“兴滇人才”青年人才专项资助(YNQR-QNRC-2019-008)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兵防是国家力量在边界地区的具体展现,也是兵民间在共享地域基础上实现跨族群混融共生的纽带。明清时期,作为广南府“南交边防”的普梅地区,是广南府驻防的前沿重塞。普梅地区驻防兵的进驻,一方面强化了国家力量在边地的存在,起到了稳边固边的作用,另一方面亦重组了当地族群分布格局,促进了兵民间的交融与共生。
关键词
兵防
混融共生关系
明清
广南府
普梅汛
Keywords
Border Defens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Guangnan Prefecture
Pumei Xun(普梅汛)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李贽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新路径
曹姗姗
李艳红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十年明代土司研究综述
曹姗姗
《中国边疆学》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以“四个共同”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周智生
李庚伦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3
原文传递
4
兵防与跨族群混融共生关系的建构——基于明清广南府普梅地区汉夷同村共寨的历史考察
方天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