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6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学生使用连词“因为X而Y”的偏误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娇 余伟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而"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遗漏、误代、错位、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而"的多义... "而"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遗漏、误代、错位、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而"的多义性、教学误导有直接关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强调语块理论和标记理论,减少偏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X而Y 偏误 留学生
下载PDF
留学生使用连词“因为X而Y”的偏误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为例
2
作者 李娇 余伟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而” 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 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 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 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 遗漏、 误代、 错位、 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 “而” 的多义性、 教学... “而” 的语义类型非常丰富, 与不同的词语搭配形成不同的语义类型. 这些语义类型具有显著标记.在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 留学生经常会出现误加、 遗漏、 误代、 错位、 混合偏误等几种偏误类型.这与母语负迁移、 “而” 的多义性、 教学误导有直接关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强调语块理论和标记理论, 减少偏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X而Y 偏误 留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搜集和利用时政信息能力的调查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
3
作者 蒋金和 张蓉 +1 位作者 夏薇 张昱 《重庆图情研究》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就云南师范大学大学生搜集和利用时政信息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就其信息感知度、信息获取渠道、对图书馆时政信息利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时政信息教育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参考文献7。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时政信息 大学生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中国四大民间传说认识的调查报告——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4
作者 刘建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以《白蛇传》传说为例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认识动机、认识效果、影响认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校园网,改善研究生阅读结构,引导研究生正确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研究生热爱... 调查报告通过问卷和访谈,探析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研究生对以《白蛇传》传说为例的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的认识动机、认识效果、影响认识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利用校园网,改善研究生阅读结构,引导研究生正确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吸引研究生热爱阅读,培养研究生良好阅读习惯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白蛇传》认识情况 调查 建议
下载PDF
试论学生党支部在云南师范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黎 何颖 牛元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02-204,共3页
学生党支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云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作用、在营造校园先进和谐的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的核心作用... 学生党支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中坚力量,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云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在联系群众中的桥梁作用、在营造校园先进和谐的文化的示范作用、在突发事件中的核心作用,以实现广大青年学生自身的和谐成才,实现广大青年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支部 云南师范大学 和谐校园建设 作用
下载PDF
不同生源背景下研究生和谐宿舍构建研究——以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为例
6
作者 汪玉梅 王云霞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第16期45-46,57,共3页
和谐的研究生宿舍文化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研究生个体之间的生活与学习管理的差异、生源背景的复杂等问题是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加强... 和谐的研究生宿舍文化对研究生的健康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当前在研究生宿舍文化建设中,研究生个体之间的生活与学习管理的差异、生源背景的复杂等问题是突出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应该从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加强民族文化沟通,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工作的艺术性3个方面进行,只有这三个方面同时下手才能使研究生宿舍在复杂的生源背景下保持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背景 和谐宿舍 建构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7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qu...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昆明学院、云南艺术学院的30余位学者和师生参加了分享会。分享会由云南师范大学蒋永文校长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艺术学院 师德师风 云南大学 文勋 奋斗历史 华文学院 分享
下载PDF
云南师范大学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8
作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1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铭记奋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师德师风,传承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的精神,借《张文勋学术谱录》出版的契机,2021年6月29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科学技术处、云南华文学院联合举办“张文勋先生治学育人精神分享会”。
关键词 云南师范大学 师德师风 文勋 奋斗历史 华文学院 红色基因 科学技术处 治学
下载PDF
高校文学类社团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以云南师范大学昕潮文学社为例
9
作者 唐伟 谢吴非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1-93,共3页
高校文学社团作为发展校园文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立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昕潮文学社,围绕高校文学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找准突破口,提出社团发展措施和解决路径,以... 高校文学社团作为发展校园文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助力高校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立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昕潮文学社,围绕高校文学类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境,找准突破口,提出社团发展措施和解决路径,以期为高校文学社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社团 学校管理 昕潮文学社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校园教育路径研究——以云南民族地区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为例
10
作者 于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分属文化和教育两大不同系统,但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其关联在于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资源。在云南各民族民间文学“非遗”项目的教育资源、媒介优势及其多渠道多层次进校园的教育路径,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极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边疆多民族地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路径
下载PDF
聚焦跨文化传播关键点
11
作者 李超 李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69,共1页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越发普遍和深入。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互鉴合作的必然途径,但文化交流和接触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同时,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跨文化适应”“刻板印...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越发普遍和深入。跨文化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理解尊重、互鉴合作的必然途径,但文化交流和接触往往伴随着冲突与矛盾。同时,在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跨文化适应”“刻板印象”等概念理论相继产生,从理论到经验的还原至关重要。刘程、安然所著《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向度:关键词讲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选取20个关键词,以讲故事的方式对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诸多案例进行了解说,采用双向视角,在换位思考中对中西文化进行审视和反思,对我们深入了解跨文化传播理论和认识跨文化历史经验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适应 文化多样性 换位思考 跨文化交流 刻板印象 中西文化 讲故事
下载PDF
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研究
12
作者 孙淑芳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具有拓展云南儿童文学研究视角,从文学上促进云南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文章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自发状态和自觉意识的两大类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作品和云南生态环境、生物、民...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研究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具有拓展云南儿童文学研究视角,从文学上促进云南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文章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基于自发状态和自觉意识的两大类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作品和云南生态环境、生物、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材料,目的在于证明云南儿童文学中所蕴含的丰富生态思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对大自然的情有独钟与云南边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关系。研究发现,新时期云南儿童生态文学写作颇丰,表达和传递出十分鲜明且独具个性的生态思想。作家们以自然为本,站在大自然的立场上,倾情表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构筑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精神生态相辅相成较为系统的生态思想。云南儿童文学生态写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生态意识,培养儿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还呈现了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生态责任感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发展互惠型的人类自然新伦理的强烈愿望。就长远来看,云南儿童生态文学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时空而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儿童文学 生态写作 生态思想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国家共同感”建构的三重路径
13
作者 张泽云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抗战文学的“国家共同感”建构,主要通过以下三重路径实现:一是梳理、剥离出边地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仰,并以此黏合、筑牢边民对“中华一体”的认同意识;二是追踪、记录边民在“滇”内和“滇”外积极的英勇的抗战活动,借此确立边民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促成边民——国民身份的转型;三是对比土司治理空间内和“少数民族自治”空间内边民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体验,指出民国时期不平等、封建、残酷的边疆政策才是导致西南边疆危机的根源,只有允许少数民族以自治的权力,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巩固边疆,建立统一的新国家。三重路径立足过去、现在与未来,既纵向独立又横向承接,“三位一体”式地建构了中华民族唇齿相依的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作家 抗战文学 国家共同感 三重路径
下载PDF
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3-70,共8页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往 传播介质 民族文化遗存形态 终极介质 民族文化传播学
下载PDF
传播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式及传承机制,能动地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民族文化 传承
下载PDF
通达现代中国的火把节——论现代知识分子对云南火把节的再“发现”
16
作者 李直飞 何晓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49,共6页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子有了切身体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对...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子有了切身体验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机会,对火把节进行了真实的考察和记录,还原了火把节作为民俗现实和生活实践的本来面目。同时,在战时历史场域中,联大知识分子对火把节进行了一次意义的再“发现”,赋予火把节抗战火炬的象征意义,实现了与云南少数民族的有效互动,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整合进现代中国,体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共同体意识。这种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再“发现”,彰显了现代语境下本土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自信,为现代中国打上了特有的民族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节 现代知识分子 现代中国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的云南彝族神话当代价值论
17
作者 刘建波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2-49,75,共9页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 作为中华神话体系的重要构成,云南彝族神话从内容看,是古代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现实反映,具有文学审美、社会历史、哲学思想等话语意蕴;从结构看,神、毕摩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云南彝族神话的多元结构;从叙述目的看,云南彝族神话植根于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的民间信仰土壤,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规范人类道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云南彝族神话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价值愈加凸显,共同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学 神话学 神话历史 中华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质朴粗犷--云南彝族漆艺的美学风格
18
作者 郭丹妮 何颖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8期84-88,共5页
在中国漆艺的整体视域下,云南的少数民族漆艺极具特色,其中彝族漆艺最引人注目。彝族漆艺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制作出来的漆器线条行云流水,纹饰简朴刚直,色彩冲击力十足,体现了彝族独特的民族... 在中国漆艺的整体视域下,云南的少数民族漆艺极具特色,其中彝族漆艺最引人注目。彝族漆艺在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质朴粗犷的艺术风格,制作出来的漆器线条行云流水,纹饰简朴刚直,色彩冲击力十足,体现了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风貌。从美学角度分析云南彝族漆艺的风格,并探讨云南彝族漆艺在当代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漆艺 质朴 粗犷
下载PDF
从“想象的云南”到“形象的云南”——论曾昭抡《缅边日记》对云南的“发现”
19
作者 余梦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8-94,共7页
曾昭抡的《缅边日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考察并书写了抗战时期云南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让“想象的云南”变为“形象的云南”,展现了云南的真实“面孔”。《缅边日记》以游记散文为记录方式,以“公路”为纽带,将云南不同... 曾昭抡的《缅边日记》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考察并书写了抗战时期云南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俗和地域文化,让“想象的云南”变为“形象的云南”,展现了云南的真实“面孔”。《缅边日记》以游记散文为记录方式,以“公路”为纽带,将云南不同的地域文化串联起来,共同构建了一个时至今日依然可以为想要了解云南的人提供丰富想象的云南边地文化空间,对认识和“发现”云南乃至对整个西南边疆地区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日记中,曾昭抡还进一步考察了云南边区的烟祸问题、滇缅公路利用问题以及民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对推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昭抡 《缅边日记》 想象的云南 形象的云南 发现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少数民族文学表达及其叙事话语建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俊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新表述,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诸多方面反映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面貌。少数民族文学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讨论和国家话语建构中,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审美,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各民族的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等几个方面表达中国式现代化。从历史维度、时空维度及学科主体性角度重新梳理少数民族的话语结构,实现传统叙事话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少数民族文学叙事话语的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表达 叙事话语 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