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学科建构与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郝朴宁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63-70,共8页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往 传播介质 民族文化遗存形态 终极介质 民族文化传播学
下载PDF
传播学视野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被引量:6
2
作者 肖青 李宇峰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 民族文化传承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历时性传播活动。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进行微观研究,并注重对其传播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的传者和受者互动成为传承人并与媒介信息有机整合,共同构建了民族文化的传播模式及传承机制,能动地实现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民族文化 传承
下载PDF
关于师范院校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武和 禹志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81-84,共4页
近年来,师范院校文学基础课教学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论文训练以及考试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文学课 矛盾与问题 师范院校 建议
下载PDF
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素连 《金融教育研究》 2009年第S1期220-222,共3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纵观几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渗透到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各个层面,本文从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者、受众、传播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纵观几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新闻传播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科技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渗透到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各个层面,本文从新技术对新闻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效果以及传媒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体现了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互联网 博客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下载PDF
云南歌舞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5
作者 杨红梅 《东南传播》 2008年第6期134-135,共2页
本文以云南歌舞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跨文化传播的效能、途径以及"交流产业式"的文化传播范式的探析,揭示出其跨文化传播策略的内涵,并对当前云南歌舞文化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传播学上的文化批评。
关键词 歌舞 效能 途径 范式 跨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中国电影中的“云南想象”——历史、美学和身份认同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犀禾 李淼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5,共6页
云南,作为一个边远的、神秘的、浪漫的文化空间,在五十多年的新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云南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十七年"时期,云南电影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形式上体现多样性,并注重音乐的叙事和造... 云南,作为一个边远的、神秘的、浪漫的文化空间,在五十多年的新中国电影史中被不断地重新建构。云南电影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特征,"十七年"时期,云南电影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形式上体现多样性,并注重音乐的叙事和造型功能。"新时期"的云南电影则出现了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题材影片、文化反思片以及凸显云南地方文化和传统的故事片。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云南电影主要呈现为以云南为故事背景的商业片和艺术片。深入考究可知云南电影表现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和拒斥相互交错的特点,反应出其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总之,云南电影在物质和影像层面为我们提供了永恒的魅力,具有长久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中国电影中"云南想象"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演变,也折射了中国大陆的国家主流文化和边陲文化的有趣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中国电影 云南 云南想象 演变 审美价值 身份认同 主流文化 边陲文化
下载PDF
英雄的叙事与叙事的英雄--论当代新闻叙事中的英雄母题与英雄情结 被引量:9
7
作者 邹建达 李宇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17-121,共5页
英雄母题是远古神话中主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英雄母题在新闻叙事中继续存在。新闻中的英雄故事表征了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而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最终通过新闻中的英雄故事得到情感的宣泄。在新闻报道中,媒介和记者扮演... 英雄母题是远古神话中主要的叙事母题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英雄母题在新闻叙事中继续存在。新闻中的英雄故事表征了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而读者和观众的英雄情结最终通过新闻中的英雄故事得到情感的宣泄。在新闻报道中,媒介和记者扮演着英雄的替身和英雄故事的叙述者双重角色。而媒介和记者之所以具有此双重角色,关键在于他们拥有的宝物——国家和公共舆论所赋予的话语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叙事 英雄母题 英雄情结 自恋
下载PDF
试论和谐语言生活的构建——以云南省语言生活现状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芸 崔梅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3,共6页
和谐语言生活,是人们语言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它要求特定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语言行为呈现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主要表达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语用行为上的一种认同感。就当前的情况... 和谐语言生活,是人们语言生活的一种存在状态。它要求特定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语言行为呈现为一种相互兼容、彼此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主要表达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在语用行为上的一种认同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人际交往中的语用行为、社会交际环境中的语用行为、大众传媒中的语用行为、跨丈化交际中的语用行为,是和谐语言生活所要涉及到的四个最基本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语言生活 人际交往 社会交际环境 传媒语言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转型期新闻伦理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4
9
作者 管成云 谭婷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4-98,共5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新闻媒体迫于国内与国际传媒的发展形势,进行了体制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在市场经济的磨合中自然进行的,而是在行政作用下强制进行的,因而很难找到传媒双重属性的契合点,使新闻伦理陷入了二元对抗的困境之中,造成新闻伦理的异化。因此,要彻底改变新闻伦理的堕落局面,重构新闻媒体圣洁的精神之塔,必须建构一套系统的新闻伦理制度,确定新闻伦理新秩序,调节和规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困境 异化 新闻伦理制度
下载PDF
影像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与超越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丽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2期90-96,共7页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叙事在叙事中通过技术体现出一种对时空的超越性、影像叙事视点的居高临下、影像叙事结构的多姿多彩、影视叙事细节的强烈冲击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叙事 时空超越性 叙事视点 叙事结构 细节冲击
下载PDF
民族村寨文化的复兴历程——以云南石林月湖村撒尼文化变迁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肖青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4,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受到现代化冲击最为迅猛的时期,民族村寨文化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复兴与重构。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是族群内部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文化复兴,9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的则是“他者”介入后... 改革开放以来的20余年,是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受到现代化冲击最为迅猛的时期,民族村寨文化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复兴与重构。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是族群内部自下而上的自发性文化复兴,90年代至今仍在继续的则是“他者”介入后自上而下的引导性文化建构。从本质上看,这两次村寨文化复兴都是民族文化持有者对现代性语境下的族群身份、文化归属、自我认同等所进行的努力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文化 复兴历程 文化变迁 自我认同 他者
下载PDF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新闻报道语言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芸 吴蕾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9,共6页
跨体式新闻语言是一种由不同语体标记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言语现象。特定社会的时代精神、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受众的知识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不但影响着跨体式新闻语言的生成,促使跨体式新闻语言生成某种特殊的修... 跨体式新闻语言是一种由不同语体标记相互渗透所形成的言语现象。特定社会的时代精神、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以及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受众的知识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不但影响着跨体式新闻语言的生成,促使跨体式新闻语言生成某种特殊的修辞效果,而且还因该效果所呈现的风格色彩进一步影响到新闻报道语言风格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报道语体 跨体式新闻语言 语言风格
下载PDF
口头叙事与村名之争:一个村寨历史记忆的建构——以云南石林彝族撒尼村寨月湖村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青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1,共9页
民间口头叙事是一个群体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所建构的一种历史记忆与历史表述。它是群体对所记忆的历史事实的理解和阐释,是为强化群体认同和巩固群体凝聚而进行的策略性表达。本文通过对一个彝族撒尼村寨世代相传的地方性传说的文本分析,... 民间口头叙事是一个群体在特定历史情境下所建构的一种历史记忆与历史表述。它是群体对所记忆的历史事实的理解和阐释,是为强化群体认同和巩固群体凝聚而进行的策略性表达。本文通过对一个彝族撒尼村寨世代相传的地方性传说的文本分析,揭示了月湖村人对本村寨历史的集体记忆和草根阐释,进而说明"小地方"的口述史不仅隐藏着"大社会"的宏大历史叙事,而且表达了村寨共同体以及家族力量对村寨象征性资源的争夺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叙事 历史记忆 认同 象征性资源 建构
下载PDF
论文学中的“精神原乡”对当代生态文学圈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江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69,共4页
当代文学中的"精神原乡"作为能够使工业文明玷污的心灵重回温馨与快乐的精神栖居地,是对现代性反抗的审美化显现。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方面要挣脱工业文明的束缚而融入"精神野地",回归到人性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则... 当代文学中的"精神原乡"作为能够使工业文明玷污的心灵重回温馨与快乐的精神栖居地,是对现代性反抗的审美化显现。这种对现代性的反抗,一方面要挣脱工业文明的束缚而融入"精神野地",回归到人性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则要对抗强势文化的同化强力而追求文化的多样性并存的生态平衡,实现文化的共生态。如此,文学中的"精神原乡"意象便具有了文化生态的价值和意义。从生态综合精神和生态价值观念来考察文学中的自然、童年回忆、民歌民俗等"精神原乡"意象,便可发现其自然神态、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的意味和实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精神原乡 自然 民族 文化生态
下载PDF
从跨体式新闻语言看传媒语言的规范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常常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向广大的受众宣传政策法规、传递信息、普及文化科技、进行审美娱乐等。其中,由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形成的传媒语言及其规范问题,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功能的实现和国家、民族的语言文化水平。本文结合大众传媒的功能和语体学的理论,以跨体式新闻语言为例,并在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传媒语言的规范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传播媒介 传媒语言 语言体式 跨体式新闻语言 规范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片的叙事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婷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38-140,共3页
云南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乐土。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多部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以政治性叙事、历史性叙事、情爱叙事、歌舞叙事为主要叙事模式,以期反映现实,形式与内容关联性强。近年来拍摄的... 云南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乐土。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多部以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以政治性叙事、历史性叙事、情爱叙事、歌舞叙事为主要叙事模式,以期反映现实,形式与内容关联性强。近年来拍摄的有关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则更注重对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的表现和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题材 叙事模式 民族风格 生存状态
下载PDF
作家传:值得重视的文学批评形式——以李开先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小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8,共5页
作为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一生共写了16篇作家传,都收录在《李开先集.闲居集》之九和之十。作品数量虽不多,但无论是与前代和同时代作家相比,都显得很突出。更为难得的是,他有意识地将其笔下的作家分成了两个系列,而其他人物,按我们... 作为嘉靖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一生共写了16篇作家传,都收录在《李开先集.闲居集》之九和之十。作品数量虽不多,但无论是与前代和同时代作家相比,都显得很突出。更为难得的是,他有意识地将其笔下的作家分成了两个系列,而其他人物,按我们的分析,实际上构成了第三个起配合作用的系列。而在我们习见的诗话和序言之外,李开先作家传也成了批评当代文学的重要方式。但是,这一点却没能引起文学批评和文学思想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传 李开先 文学流派 转变
下载PDF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对东南亚汉语教育影响力的研究——以云南开展对外汉语教育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匡锦 易宏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4,共6页
云南省是我国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通道,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网络汉语教育,构建"中国-东盟汉语教育与人才服务平台",使汉语人才培养事业与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构想... 云南省是我国与东盟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通道,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网络汉语教育,构建"中国-东盟汉语教育与人才服务平台",使汉语人才培养事业与我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构想相结合,有效扩大云南对东南亚的汉语教育规模,有效提升云南对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育影响力,切实发挥云南对外开放"桥头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汉语教育 影响力
下载PDF
民族影像与跨文化传播之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杜彬 杜玲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期11-14,共4页
影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影像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影像怎样参与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民族影像是中国影像立足于世界影像之林的解决办法。中国要拍出真正叫好又叫座具有历史震撼性的影像,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探讨... 影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影像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中国影像怎样参与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民族影像是中国影像立足于世界影像之林的解决办法。中国要拍出真正叫好又叫座具有历史震撼性的影像,必须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探讨其人类共通的主题,使其具有真正人类文化学的意义。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族影像在跨文化传播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让民族影像承载的民族文化拯救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们精神的失语与心灵的空白和茫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影像 跨文化传播 后现代文化语境 “原生态”
下载PDF
略论云南傩面具及其文化审美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福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4,共5页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 云南傩戏面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征。是云南各民族历史、宗教、艺术、民俗的复合产物 ,从中可窥视到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习 ,看到云南各民族的先民渴望征服自然和保护自身的古老梦想。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有代表性的几种傩戏的面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傩面具 文化内涵 审美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