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质性研究
1
作者 夏凤艳 杨鸣春 +2 位作者 刘艳 邹爱容 李艳芝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看法,为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名神经内科的医生、13名卒中中心工作的...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看法,为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名神经内科的医生、13名卒中中心工作的护士进行深度访谈。采用现象学资料分析方法的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与护理结构质量相关的主题包括转移人员配置、转移时风险预警与应对,与过程质量相关的主题包括转移前有效沟通、转移时病情观察、转移后交接,与结果质量相关的主题为患者疾病转归。结论通过质性研究初步形成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的相关主题,可为下一步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过渡期护理照护转移质量指标体系作参考依据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质量 过渡期护理 照护转移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龙鑫伶 杨鸣春 邹爱容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第4期141-147,共7页
目的了解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式和询问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行为问卷、健... 目的了解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两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3例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填式和询问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健康行为问卷、健康知识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与一般资料的收集。结果发放20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1份。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平均得分为(60.33±10.85)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营养、服药、指令、烟酒、责任、运动。健康行为得分和自我效能得分呈正相关(r=0.612,P<0.01);健康行为得分与健康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653,P<0.01)。文化程度、照顾者、平均月收入、是否锻炼、吸烟或饮酒史、屏幕久坐时间(每天)、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数量、获取健康信息的首选渠道、睡眠时长、合并慢性疾病数量≥4种是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待提高。应注重患者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屏幕久坐时间及合并慢性病数量对健康行为的影响,重点关注睡眠时长较短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健康行为 健康知识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DSA与CT检查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丽娟 战丽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期234-23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观察组50例经DSA检查后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对照组50例进行CT检查后根据其结果选择用药。对比两... 目的:对比分析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回顾分析,观察组50例经DSA检查后根据结果选择用药,对照组50例进行CT检查后根据其结果选择用药。对比两组检查结果及相关治疗效果。结果:以2mm为病灶体积分界点,比较两组检出情况,<2mm病灶检出率观察组为28.0%,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更优(P<0.01);病灶体积>2mm两组检出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效果更佳(P<0.05)。结论:DSA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更准确的检出率,可准确暴露病灶情况,更利于治疗药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CT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在早期脑梗死CT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丽 战丽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209-2209,共1页
目的:研究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在发病6h之内到院并接受CT检查,并于发病后24h实施双侧... 目的:研究早期脑梗死CT诊断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20例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在发病6h之内到院并接受CT检查,并于发病后24h实施双侧大脑密度、脑裂及脑沟检查,以此更早、更多地发现脑内病灶。结果:入组的2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CT检查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均出现单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较高,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在发病24h后复查中,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呈大片低密度灶,有9例患者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消失。结论:在早期脑梗死的CT检查诊断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监测,对于脑梗死的及时确诊及预后观察评估,具有积极意义,属于脑梗死临床诊治和预后恢复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高密度征 脑梗死 早期诊断 CT诊断
下载PDF
血管内综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娟 战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综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n=6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架介入治... 目的研究血管内综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3-05—2014-05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n=60)和对照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架介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TC、TG、LDL-C)及NIHSS、BI、HAMD及HAMA评分情况,6个月后动脉造影复查。结果综合组治疗后TC(2.03±0.51)mmol/L、TG(1.67±0.29)mmol/L、LDL-C(1.47±0.53)mmol/L,对照组治疗后TC(3.27±1.10)mmol/L、TG(1.91±0.35)mmol/L、LDL-C(1.86±0.57)mmol/L,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16.7±5.9)分、HAMD(7.4±3.4)分、HAMA(6.6±1.8)分,低于对照组的(21.4±7.4)分、(10.7±6.2)分、(9.6±4.5)分,BI(85.3±9.6)分,高于对照组(75.4±1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1例患者未遵医嘱服药,于术后1a死亡,6个月后造影检查,综合组预后良好率(93.3%)与对照组(6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血管内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良好,再狭窄率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综合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