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普洱山区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
作者 栗婧 李帅锋 +3 位作者 黄小波 唐荣 张锐 苏建荣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3期26-36,共11页
【目的】林地利用强度是全球森林管理的关键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森林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本研究试图量化林地利用强度对云南普洱山区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倚象镇,选择4种林地利用强度下的典... 【目的】林地利用强度是全球森林管理的关键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森林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本研究试图量化林地利用强度对云南普洱山区林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倚象镇,选择4种林地利用强度下的典型森林,即原始季风常绿阔叶林、自然更新的卡西亚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林、放牧形成的灌草丛、持续管理的咖啡(Coffea arabica)人工林,开展群落学调查和土壤样品测定,分析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植物多样性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含水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降低,降幅可达45.95%~67.90%;土壤全磷含量随林地利用强度增加而增加,增幅可达100%。植物多样性的多重属性与林内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全氮含量等呈正相关,与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呈负相关。林内空气温度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在随机森林模型中的解释率高达72.90%。【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国南亚热带山地典型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林地利用强度对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表明林地利用强度显著改变了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为通过合理经营提升森林多种功能奠定了科学依据,对我国南亚热带天然林的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利用强度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变异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3 位作者 李帅锋 郎学东 黄小波 张志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碳代谢特征及生长对策。【方法】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20个重要物种,采集植物叶片、枝条、树干及树根,测定其可溶性糖类(... 【目的】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了解不同树种的生长动态、碳代谢特征及生长对策。【方法】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20个重要物种,采集植物叶片、枝条、树干及树根,测定其可溶性糖类(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分析其NSC各组分随物种和植物器官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植物器官间NSC存在显著差异,叶片中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最高,树干中浓度最低,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叶片中浓度最低。不同物种之间蔗糖、果糖、葡萄糖及淀粉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绝大多数物种可溶性糖类浓度高值主要出现在叶片中,而淀粉高值主要出现在根中。所有NSC组分在不同植物器官中变异均较高,蔗糖变动范围为45.99%~60.40%,果糖为60.96%~86.26%,葡萄糖为56.41%~97.40%,淀粉为40.40%~55.01%;绝大多数物种NSC的变异系数大于50%,甚至超过100%。变异来源分析显示,蔗糖、果糖、葡萄糖浓度主要受物种影响,而淀粉浓度则主要受植物器官影响,但物种、植物器官及其交互作用对NSC不同组分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物种NSC及其组分浓度不同,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浓度最高,而根中淀粉浓度最高。物种是影响可溶性糖浓度的主导因素,而器官则主要影响淀粉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可溶性糖 淀粉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随环境的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李帅锋 郎学东 徐崇华 王发忠 钟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052-2062,共11页
为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选取6块60m×60m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各样地分别选择重要值前10位的物种进行取样,通过测定不同样地主要物种的NSC及其组分和样地环境因素,分... 为探索植物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组分随环境的变化特征,在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选取6块60m×60m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各样地分别选择重要值前10位的物种进行取样,通过测定不同样地主要物种的NSC及其组分和样地环境因素,分析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1)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中总体淀粉、可溶性糖、NSC含量分别为13.91%、3.31%、17.21%,淀粉和NSC含量在各器官中排序依次为根>干>枝>叶,而可溶性糖含量排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可溶性糖、NSC含量变异最大值分别为叶片19.09%、干15.32%和根16.30%。(2)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仅与凋落物厚度、土壤pH及速效钾、全钾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含量与海拔高度及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但茶梨与红椎中淀粉含量与土壤有效磷或全磷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茶梨各器官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红椎根中可溶性糖含量与pH值、枝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钾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短刺椎各器官中淀粉含量与所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可溶性糖含量则与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坡度、全钾含量、凋落物厚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海拔高度、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影响季风常绿阔叶林的总体可溶性糖含量,而其淀粉含量则主要受pH值影响。研究发现,季风常绿阔叶林NSC受环境因子影响,但不同NSC组分的环境影响因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可溶性糖 淀粉 变异系数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极危植物藤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郎学东 徐崇华 +5 位作者 苏建荣 王发忠 李智宏 刘万德 李帅锋 黄小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3-210,共8页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Forman]属防己科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藤枣因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式样在防己科植物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藤枣[Eleutharrhena macrocarpa(Diels)Forman]属防己科单种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藤枣因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式样在防己科植物中较为独特,具有重要的植物系统学和区系地理学研究价值。据相关文献记载,目前发现和记录的藤枣自然种群数量小于60株,种群处于极危状态,面临灭绝风险。国内外与藤枣相关的研究资料也相对匮乏。为及时拯救和关注这一濒危物种,该文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报道了藤枣的分类学简史、科学研究价值、自然种群数量、濒危状况、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位、区系分布、模式标本认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近期的研究目标。期望能对藤枣的准确鉴定、精准调查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枣 研究资料 新整理
下载PDF
金沙江流域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生态弹性及生长衰退过程 被引量:16
5
作者 申佳艳 李帅锋 +2 位作者 黄小波 王绍武 苏建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共11页
【目的】研究影响金沙江流域云南松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的生态弹性和生长衰退历史,为预测未来极端干扰事件对云南松生长动态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该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用生长锥钻取金沙江流域永仁县不同海... 【目的】研究影响金沙江流域云南松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及不同海拔处云南松的生态弹性和生长衰退历史,为预测未来极端干扰事件对云南松生长动态的影响提供依据,为该区森林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用生长锥钻取金沙江流域永仁县不同海拔处云南松树轮样芯,建立不同海拔树轮年表。利用树木径向生长变化百分率研究云南松生长衰退历史,用抵抗力和恢复力指标判断云南松的生态弹性,用响应分析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云南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限制云南松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在低海拔区(1845 m)和中海拔区(2340 m)为生长季初期3—5月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干旱强度以及生长旺季的降水量及干旱强度,在高海拔区(2740 m)为生长季初期的干旱强度及生长旺季7月的平均气温;过去近150年中,研究区域云南松在1884—1886、1897—1900、1903—1906、1947—1949和2009—2011年间发生了生长衰退;相同时段的径向生长衰退现象在低海拔区域最明显,高海拔区次之,中海拔区较弱;不同海拔的云南松对相同年份极端干旱事件的生态弹性不同,抵抗力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恢复力表现为低海拔>高海拔>中海拔;随年份后延,低海拔区云南松应对极端干旱事件的抵抗力在增强,恢复力在下降,中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稳定,恢复力在2012年极端干旱事件时增强,高海拔区云南松的抵抗力和恢复力在研究期内稳定。【结论】接近云南松林分布气候界限环境的树木更易发生径向生长衰退,位于水热条件适宜环境下的云南松抵抗极端事件干扰的能力更强,接近云南松林生长极限环境的树木受极端事件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年轮 海拔 生态弹性 生长衰退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
6
作者 陈昭铨 王明慧 +3 位作者 胡子涵 郎学东 何云琼 刘万德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9,共12页
幼苗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往研究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关注较少。为探究该地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利用30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野外幼苗调查数据,分析幼苗的物种组成,划分不同优势种样方,根据... 幼苗是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点关注对象,以往研究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关注较少。为探究该地幼苗的群落构建机制,该研究利用30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野外幼苗调查数据,分析幼苗的物种组成,划分不同优势种样方,根据逐步群落构建模型分析群落构建机制,进一步分析幼苗的群落功能性状。结果表明: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以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和枹丝锥(C.calathiformis)为优势种,根据优势种是否出现将样方划分为4种类型:短刺锥样方、枹丝锥样方、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幼苗的群落构建过程均包含随机扩散构建(贡献率43.1%-61.3%)、生境过滤(贡献率27.4%-33.9%)及限制相似性(贡献率5.7%-27.2%)机制。短刺锥样方和枹丝锥样方以确定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6.9%和54.6%,而混合优势种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则以随机过程为主,贡献率分别为60.4%和61.3%。在非优势种样方中Rao二次熵(Rao’Q)最高,而在混合优势种样方中最低。短刺锥样方具有最低的比叶面积和较高的叶厚度、比茎长度、根质量分数及潜在株高,而枹丝锥样方及非优势种样方有更大的比叶面积。不同幼苗样方中,比茎长度和潜在株高变异系数较大,而其他功能性状变异水平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幼苗样方中,比叶面积和潜在株高均和Rao’Q显著正相关,除了非优势种样方外,其他样方叶厚度和生活型均与Rao’Q显著正相关。因此,季风常绿阔叶林幼苗的群落构建同时包含随机过程和确定过程,两种过程的贡献率随群落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构建 优势种 功能性状 功能多样性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小波 李帅锋 +2 位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2-1191,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森林采伐和生境破碎化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并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的研究多关注生物多样性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对生态系统... 全球气候变化、森林采伐和生境破碎化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并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以往的研究多关注生物多样性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亟待加强。本文基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天然次生林94个样地的调查数据,选取木本植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植物氮、植物磷、土壤全氮、土壤水解性氮、土壤全磷和土壤有效磷等8个生态系统功能变量,采用平均值法、单阈值法和多阈值法综合评价了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物种丰富度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关系强于它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2)在3–88%阈值范围内,物种丰富度对于多功能性具有显著正影响,在中等阈值水平(54%)上,物种丰富度效应最大,此时可能的最大物种丰富度作用实现百分比为53.53%;(3)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中物种丰富度对多功能性的影响最大,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土壤p H对多功能性无显著直接影响,但均可通过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而产生间接影响。物种丰富度对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物种数目的增加并不能保证所有功能均达到最佳状态,在中等功能水平时,物种数目的增加对多功能性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生物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结构方程模型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原文传递
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代荣萱 王丽娟 +7 位作者 何云琼 万晓丽 铁学江 吴疆翀 唐永奉 杨玉春 李昊洋 郑益兴 《绿色科技》 2023年第9期89-96,102,共9页
基于1986~2022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魔芋软腐病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NKI和WoS自带分析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6,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魔芋软腐... 基于1986~2022年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魔芋软腐病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CNKI和WoS自带分析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6.1.R6,分析了魔芋软腐病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以期为我国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1986~2022年魔芋软腐病领域国内外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2010年间发文量增长明显,2010年后研究热度不减,总体发文量较稳定。研究领域内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及机构间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内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抗病品种选育以及病害防治等三大方面。文献计量分析表明魔芋软腐病研究领域仍存在防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优良抗病性品种培育亟待加强,其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CITESPACE 防治 抗病品种选育
下载PDF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指标选择与驱动因子: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小波 郎学东 +2 位作者 李帅锋 刘万德 苏建荣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73-1686,共14页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着生物多样性,这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以及生产力的下降、病虫害的增加和抗入侵能力的减弱等生态问题。近30年来,生态学家开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正以空前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着生物多样性,这导致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以及生产力的下降、病虫害的增加和抗入侵能力的减弱等生态问题。近30年来,生态学家开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持续丧失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BEF)关系的研究应运而生,并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长期以来,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单一生态系统功能,而忽略了生态系统能够同时提供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能力,即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本文综述了EMF研究中功能指标的选择、生物多样性的不同维度、微生物多样性对EMF的影响以及其他非生物因子对EMF的驱动等进展。因只考虑单一功能可能会低估生物多样性对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故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BEMF)关系的研究成为BEF关系研究的重点。近年来, BEMF关系的研究发展较快,在不同生态系统(包括水生、草地、森林、旱地、农业等)、不同研究尺度(从区域到全球尺度)、BEMF关系的驱动机制(从单一驱动机制到多种驱动机制共同作用)、研究方法(包括新概念以及新的量化方法的提出和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对于EMF研究中功能指标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对地下微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度不够、涉及多营养级水平下的BEMF关系研究较少、驱动EMF的机制仍存在争论等。未来应加强对于功能指标选取的标准研究,综合分析地上、地下生物多样性以及非生物因子对EMF的整体影响,加强生态系统多服务性(ecosystem multiserviceability, EMS)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物种丧失 物种丰富度 功能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原文传递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小波 李帅锋 +2 位作者 苏建荣 刘万德 郎学东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2,共6页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种群结构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
11
作者 陈燕旋 黄小波 +8 位作者 郎学东 唐荣 张锐 李聪 李俊松 李有寿 王校海 苏建荣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8,共12页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 [目的]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性状的差异,揭示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仑、补蚌和尚勇等片区3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数据和木本植物功能性状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差异,阐明热带雨林木本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乔木的叶面积、叶碳含量、叶干物质含量的群落加权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灌木和藤本,而藤本叶氮含量和比叶面积的群落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乔木和灌木。(2)乔木功能丰富度和功能离散度高于灌木和藤本,而灌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均高于乔木和藤本。(3)乔木和藤本功能丰富度以及藤本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多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乔木功能均匀度和功能分异度随土壤肥力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而灌木功能离散度随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增大。(4)植物多度是影响乔木和灌木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而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藤本功能性状群落加权平均值的主要因素。[结论]表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不同生长型木本植物群落在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且植物多度和土壤肥力在热带雨林植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多样性 土壤肥力 多度 热带雨林 生长型 木本植物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种子扩散方式的优势种空间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明慧 陈昭铨 +5 位作者 李帅锋 黄小波 郎学东 胡子涵 尚瑞广 刘万德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2-91,共10页
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结构受生境过滤、扩散限制、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等多重过程的影响。研究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物种关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探索群落稳定演替的生态过程。季风常绿阔叶林作为我... 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结构受生境过滤、扩散限制、种内和种间相互作用等多重过程的影响。研究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物种关联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探索群落稳定演替的生态过程。季风常绿阔叶林作为我国热带-亚热带交错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研究交错区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平台。本研究基于普洱30ha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点格局分析的方法,对3种不同种子扩散方式的优势种即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茶梨(Anneslea fragrans)、西南桦(Betula alnoides)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尺度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了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对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活史阶段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结果显示:短刺锥和茶梨在山脊和山坡分布居多,而在沟谷较少,西南桦则主要分布于山坡。3种优势种在完全随机模型下所有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排除生境异质性后,所有优势种只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大尺度上为随机分布或规则分布。扩散限制对短刺锥和茶梨的分布格局影响较小,而对西南桦的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显著。在种内不同径级的空间关联上,短刺锥和茶梨种内不同生长阶段树木之间存在相关性,但西南桦则相关性不明显;在种间关联上,短刺锥和茶梨为正相关,和西南桦为负相关,茶梨和西南桦则正、负相关都存在。本研究表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本身属性和环境条件的综合反映,其中生境过滤和扩散限制的关联效应是影响物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常绿阔叶林 点格局分析 生境异质性 种子扩散限制 种内/种间关联
原文传递
中国植被分类系统改进及命名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郎学东 刘万德 +1 位作者 刘娇 苏建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1-659,共19页
综合世界植被和中国植被的分类进展,以群落外貌、结构、动态、种类组成、成因和生境相结合为依据,提出一个新改进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仍坚持将植被型(Vegetation type)、群系(Alliance)和群丛(Associaton)作为植被分类的基... 综合世界植被和中国植被的分类进展,以群落外貌、结构、动态、种类组成、成因和生境相结合为依据,提出一个新改进的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该分类系统仍坚持将植被型(Vegetation type)、群系(Alliance)和群丛(Associaton)作为植被分类的基本等级,但群系的英文建议用"Alliance",而不用"Formation"。植被型以上设置植被纲(Class of vegetation types)、植被亚纲(Subclass of vegetation types)和植被型组(Group of vegetation types)作为辅助分类单位,植被型以下建议不设过多的分类辅助等级。我们将自然植被分类系统的高级分类单位分为3个植被纲,7个植被亚纲,12个植被型组,76个植被型。植被型等级编排了分类代码。新改进的分类系统与中国植被1980分类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将冻原、荒漠、沼泽分别作为一种植被类型的生长环境,而非作为一种植被类型来看待,以示与地貌学和自然地理学相关概念区分;新增簇生叶类植被亚纲和相关植被型,将竹类分别归并到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相关等级;依据草本植物的生态类型、植被成因及其动态,将草本植被分成草原、草甸和草丛3个植被型组。植被命名的方法作为植被分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在文中进行了重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植被 分类 命名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植物功能群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14
作者 陈燕旋 徐凡迪 +2 位作者 黄小波 苏建荣 李帅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4期32-43,共12页
【目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内外植物功能群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方法】收集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间以植物功能群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759篇,利用Wo... 【目的】全面客观地反映国内外植物功能群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研究的热点和方向。【方法】收集了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间以植物功能群为主题发表的相关文献共1759篇,利用WoS和CNKI自带的检索分析工具和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植物功能群的发文量在WoS数据库中呈波动上升趋势,而在CNKI数据库中则表现出平缓的周期性波动变化。WoS数据库与CNKI数据库的发文量存在较强的负相关;美国、中国和德国是推动该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该领域研究成果多数发表在生态学期刊上。2)主要发文机构有中国科学院、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赫尔辛基大学、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且在发文量TOP10的科研机构中,所属中国的研究机构就占有3家;3)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植物功能群研究方法、植物功能性状、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因素以及植物功能群的多样性。从高频词汇分析中可看出,国际上注重植物功能群的多样性、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因素以及物种丰富度等方面的研究,而国内研究集中在浮游植物功能群、植物功能群的群落结构以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从突现强度和时间来看,“land”、“functional type”、“consequence”、“vegetation dynamics”、“land cover”是WoS数据库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热点领域。【结论】植物功能群在陆地生态系统功能与过程中的响应机制、土地退化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对植物功能群的影响过程以及基于植物功能群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技术的研究,有望持续或相互融合成为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研究趋势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下载PDF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物种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58
15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3 位作者 李帅锋 郎学东 张志钧 黄小波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62,共11页
为探索植物叶片氮(N)、磷(P)、碳(C)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在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6种优势植物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泥柯(Lithocarpus fenestratus)、截果柯(Lit... 为探索植物叶片氮(N)、磷(P)、碳(C)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随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在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选取6种优势植物种(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a)、泥柯(Lithocarpus fenestratus)、截果柯(Lithocarpus truncatus)、西南木荷(Schima wallichii)、茶梨(Anneslea fragrans))采集叶片,分析其N、P、C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随植物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显示:6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N含量变化范围为7.90–17.72 mg·g–1,P为0.34–1.39 mg·g–1,C为458.48–516.87 mg·g–1,C:N为28.04–65.70,N:P为11.41–63.50,C:P为355.23–1 878.17,且不同生长阶段6种植物及总体叶片N、P、C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变化趋势各异。在变异系数上,N:P比整体变异最大,为36.46%(变化范围19.19%–91.65%),其次为C:P,为34.80%(变化范围15.99%–91.60%),C的整体变异最小,为3.12%(变化范围1.61%–5.89%)。变异来源分析结果显示,N含量、C含量、C:N、N:P及C:P均主要受植物生长阶段的影响,而P含量主要受物种与生长阶段的交互作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优势物种 季风常绿阔叶林 交互作用 变异系数
原文传递
云南普洱30 hm^2季风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群丛数量分类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帅锋 郎学东 +4 位作者 黄小波 王艳红 刘万德 徐崇华 苏建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建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平台。该文以普洱3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树、重要值、主成分分析与指示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地内...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建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群落构建机制的重要平台。该文以普洱30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回归树、重要值、主成分分析与指示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地内750个样方进行群丛数量分类,以获取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群丛类型。结果表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共发现木本植物271种,隶属于78科178属,群落类型为短刺锥(Castanopsis echidnocarpta)群系,可划分4个群丛类型,分别是珍珠花+毛银柴-短刺锥+泥柯群丛(Lyonia ovalifolia+Aporosa villosa-Castanopsis echidnocarpa+Lithocarpus fenestratus Association)、云南瘿椒树+耳叶柯-短刺锥+西南木荷群丛(Tapiscia yunnanensis+Lithocarpus grandifolius-Castanopsis echidnocarpa+Schima wallichii Association)、大果杜英+黄药大头茶-短刺锥+西南木荷群丛(Elaeocarpus sikkimensis+Polyspora chrysandraCastanopsis echidnocarpa+Schima wallichii Association)、西桦+尼泊尔桤木-短刺锥+枹丝锥群丛(Betula alnoides+Alnus nepalensis-Castanopsis echidnocarpa+Castanopsis calathiformis Association)。群丛间物种分布存在较多过渡重叠,指示物种是区分群丛类型的主要依据,海拔与坡向对群丛分类有较大的影响,坡度对群丛分类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物种组成 地形因子 多元回归树 重要值 指示种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李帅锋 徐崇华 郎学东 黄小波 钟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75-782,共8页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林下层最低,为0.76,而淀粉浓度则在各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层的可溶性糖均主要分配在叶片中,淀粉和NSC主要分配在根中.亚冠层中叶片和树干的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林冠层和林下层,枝和根的可溶性糖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叶片的淀粉浓度则随林层高度降低而增加,但根淀粉浓度则是在林下层最低,为10.7%,枝和树干的淀粉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差异;叶片NSC浓度为林冠层(10.7%)显著低于亚冠层(12.3%)和林下层(12.0%),但根的NSC浓度在林下层中最低,为14.2%;林下层叶片、枝、树干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均最低,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低值出现在林冠层(0.79).3个林层NSC及其组分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溶性糖及可溶性糖淀粉比均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淀粉和NSC浓度则均在旱季中较高.不同林层NSC及其组分浓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高度树种碳利用策略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物种的共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林层 季节动态 季风常绿阔叶林
原文传递
地形异质性对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艳红 李帅锋 +4 位作者 郎学东 黄小波 刘万德 徐崇华 苏建荣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5-1027,共13页
地形异质性通过调控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而成为亚热带森林结构与物种组成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地形异质性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基于云南普洱3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 750... 地形异质性通过调控树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等而成为亚热带森林结构与物种组成的重要驱动因子。但是,地形异质性对季风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该文基于云南普洱30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 750个20 m×20 m的样方调查数据,以海拔、坡度、凹凸度和坡向4个地形因子为变量,采用C均值模糊聚类分析大样地的地形类型,进而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采用Torus转换检验法,探讨物种与地形关联性,为季风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样地可分为山脊、陡坡、缓坡、高谷和沟谷等5类地形,地形面积分别是8.00、6.04、7.68、2.76和5.52 hm^2。大样地中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153 418株,分属79科179属271种。5类地形中,物种丰富度、不同径级的植株密度和比例明显不同,多样性及优势物种多度分布具有较大差异。种-面积曲线表明,同等面积条件下,随着取样面积增加,山脊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小,高谷次之,沟谷的物种丰富度始终最大。种-个体数累积曲线表明,随着个体数增加,山脊物种丰富度的累积速率最小,种丰富度增加缓慢,高谷次之。在被检验的123个物种中,与地形相关的物种有83个,高达67.5%的物种与至少一类地形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山脊和缓坡中与地形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的物种数超过显著正相关的物种数;而与陡坡、高谷和沟谷显著正相关的物种数高于显著负相关的物种数。普洱大样地地形异质性对物种多样性维持的贡献率为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异质性 季风常绿阔叶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物种地形关联
原文传递
经桉树皮原料有机基质培育的思茅松幼苗初造林效果
19
作者 王丽娟 黎书会 +7 位作者 吴疆翀 贾平 唐红燕 童清 张燕平 贺思腾 张建珠 杨玉春 《绿色科技》 2023年第9期71-76,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育苗后定植于山地阴坡和阳坡的1年生思茅松植株指标,为桉树皮作为基质原料在重要乡土树种育苗造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9种基质配方和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思茅松幼苗,出圃后分别在山地的阴... 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育苗后定植于山地阴坡和阳坡的1年生思茅松植株指标,为桉树皮作为基质原料在重要乡土树种育苗造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9种基质配方和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思茅松幼苗,出圃后分别在山地的阴坡和阳坡造林,测定了定植1年后思茅松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容器及不同基质配方在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思茅松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坡向对定植后思茅松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阳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上部分的生长,阴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下部分的生长;营养袋规格对思茅松生长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建议用0.6L规格营养袋育苗造林;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和30%桉树皮基质+10%珍珠岩配方对思茅松生长量的影响显著优于纯红土处理,并且与生产上使用的红土复合肥配方无显著差异。故提出了应用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或10%珍珠岩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可以代替施用复合肥配方,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有机基质 思茅松 造林效果
下载PDF
濒危植物藤枣的生境与种群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万德 苏建荣 +4 位作者 徐崇华 王发忠 郎学东 李智宏 李帅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 [目的]探索藤枣生境及其种群数量、分布、结构及更新等特征。[方法]在藤枣主要分布地设置5块20 m×20m的调查样地,记录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植物的物种名称、高度、胸径、及样地的郁闭度、海拔、坡度、裸岩覆盖率、距河流距离、土壤等环境因子,同时在样地中调查藤枣种群特征,分析藤枣藤枣生境地的林分因子、群落特征、生境特征及种群数量与更新。[结果]表明:藤枣生境地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胸高断面积、林分密度分别为11.98 m、15.13 cm、41.42 m2·hm-2和1 205株·hm-2。群落平均物种丰富度为35.2,群落类型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大小级结构上,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均呈单峰曲线,最高值均出现在第Ⅱ高度级和径级内,但第Ⅴ(H≥30 m)高度级和第Ⅵ(DBH≥100 cm)径级均有物种和个体分布。藤枣生境地平均海拔高度为1 107 m,坡度为陡坡,坡向则多数为阴坡,处坡下位置;林分郁闭度仅为76%,但距河流较近(31 m),并伴有一定的裸露岩石;土壤接近中性(p H=6.2),养分条件较好。在5块调查样地(面积20 m×20 m)中,共有藤枣28株,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28株藤枣平均长度2.39 m,平均基径仅为0.74 cm,平均胸径为0.41 cm。其中,更新幼苗(H<33 cm)为3株,占藤枣总株数的10.71%。[结论]藤枣分布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为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树木较高,树体较大,单峰曲线是其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多度在不同高度级和径级内的分布形式。生境地环境以高温高湿为主,土壤养分条件较好。28株藤枣分布于19个样方,多数为单方单株分布。藤枣幼苗数量较少,自然更新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因子 群落特征 生境特征 更新 藤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