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民族村落民族团结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于云南边疆M村的调查
1
作者 皮华坤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是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为前提,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云南边疆M村存在多元民族,民族团结建设效果显著,是全国民族团结建设示范村,其行动逻辑在于:党建嵌入式治理构造地域共... 国家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是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为前提,边疆地区民族团结建设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石。云南边疆M村存在多元民族,民族团结建设效果显著,是全国民族团结建设示范村,其行动逻辑在于:党建嵌入式治理构造地域共同体,文化交流催生情感共同体,最重要的是以产业为载体构建经济共同体,以此实现多元民族团结和谐。M村基层社会治理在民族团结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产业为载体,以新乡贤为抓手,在场精英乡贤、不在场精英乡贤和在场平民乡贤三类精英治村对产业、制度和环境建设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村落 民族团结建设 基层社会治理 精英治村
下载PDF
文化策略、叙事转译与秩序形塑:云南神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孙浩然 程博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9,共9页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 历史上,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有意识地不断介入“原初叙事”实现“次级叙事”的再造,借由“解码”和“编码”的转译过程将世俗转化为神圣、将冲突转化为和谐、将非共同体转化为共同体,最终建构出一套神圣性叙事体系。云南神话作为历史现实、文化真实、社会事实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具有情感性、隐喻性、民间性、教化性的文化策略。这种文化策略能够影响区域各民族的目标设定与行动选择,推动区域民族共同体乃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形成。云南神话特别是其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神话”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库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策略 叙事转译 秩序形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云南各民族礼俗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阐释
3
作者 赵世林 蒋正珊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运用文化阐释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对云南各民族礼俗传承中华文明作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在历史上形成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存续着各民族礼俗,并且是在历代国家治理和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地方性张力的结果,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融合共生的结... 运用文化阐释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对云南各民族礼俗传承中华文明作了分析和总结,认为在历史上形成并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存续着各民族礼俗,并且是在历代国家治理和中华文明传承过程中地方性张力的结果,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融合共生的结果和表现。不论是“儒释道融合型”还是“民间信仰型”,抑或是“南传上座部佛教融合型”,各种类型的礼俗无不体现着中华文明内核和价值体系,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传承和整合的结果,其地方性融入的类型表现则是各民族礼俗社会调适的功能使然,在当今具有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礼俗 云南 文化阐释
下载PDF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教育境遇及其途径--以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文艺花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07-114,共8页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建设是宏观制度性环境与微观教学各环节的系统性互动结果,只有各系统间的多元互动才能令其稳定发展。现阶段,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建设的宏观制度性环境相对封闭、认可度较低;中观系统的社会工作伦理教科书建设虽较为规范... 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建设是宏观制度性环境与微观教学各环节的系统性互动结果,只有各系统间的多元互动才能令其稳定发展。现阶段,社会工作伦理课程建设的宏观制度性环境相对封闭、认可度较低;中观系统的社会工作伦理教科书建设虽较为规范,但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适用性较差;微观的课堂教学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其解决途径是,宏观制度性环境引导微观教学各环节,构建社会工作伦理教学的体制化,由此微观课堂教学的积极互动才能达到最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伦理教育 社会工作伦理教科书 社会工作伦理教学 系统建构
下载PDF
华夷之间与记忆之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明清云南文庙
5
作者 张冬冬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17-24,共8页
文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以推广儒学为核心的文教设置是封建王朝维护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治理的政治实践,也是在“华夷之间”维系数千年中华人文传统的精神纽带。“华与夷”从本质... 文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媒介和载体。以推广儒学为核心的文教设置是封建王朝维护政权合法性和稳定治理的政治实践,也是在“华夷之间”维系数千年中华人文传统的精神纽带。“华与夷”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文化认同,在边疆云南地区,中华传统得以绵延不绝,形成一体多元的文化格局,是以文庙为场域的儒家文化传统起到重要作用。文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之场”,它的存在是文化间距与文化互视的重要空间基础,更是一个象征意义的体系,始终承载着儒学伦理,这也是当代儒学研究的始基。云南文庙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现实研究价值,对于了解儒学在云南地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历史发展中封建王朝与边疆民族地区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之间 记忆之场 文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乡村社会中的人民调解实践与反思——基于对云南晓村的调查研究
6
作者 曾黎 程博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2-117,共6页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的秩序结构、关系向度、思想意识等正在悄然改变。乡村纠纷解决的方式、机制、模式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嬗变,人民调解在乡村社会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田野调查材料,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分析乡...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乡村社会的秩序结构、关系向度、思想意识等正在悄然改变。乡村纠纷解决的方式、机制、模式呈现出与之对应的嬗变,人民调解在乡村社会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田野调查材料,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分析乡村人民调解的地方性实践经验及其内在逻辑。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长于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在调解实践中调动、汇聚多方力量及资源,建构出一个调解纠纷的“任务共同体”,形塑了新时代情理法融合的纠纷化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人民调解 民间纠纷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民族地区儒学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机制——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浩然 邓坤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枢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儒学文化嵌入云南是一个历史性、阶段性与层级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重塑云南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 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枢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儒学文化嵌入云南是一个历史性、阶段性与层级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重塑云南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儒学文化。云南儒学文化在国家空间与地方社会展演着中华文化的主体行动逻辑,进而形成主体互生关系,在政治策略、文化礼仪、思想意识等方面深刻影响云南各层级实践主体,将云南各民族牢牢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云南儒学文化 多层级 主体互生
下载PDF
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优化——基于云南X大学Y学院秘书学专业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春亭 纪腾虹 《秘书》 2019年第5期79-87,共9页
秘书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将影响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分析云南X大学Y学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情况,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秘... 秘书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教学的效果将影响秘书人才的培养质量。分析云南X大学Y学院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情况,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发现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学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社会工作的实践、特征及其历史局限——以基督教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徐兴文 《文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社会工作的产生深植于西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助人实践的土壤之中,随着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全球性扩张,教会和西方传教士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了近代最初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践,客观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近代教育、医... 社会工作的产生深植于西方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助人实践的土壤之中,随着西方文明和现代性的全球性扩张,教会和西方传教士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以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了近代最初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实践,客观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近代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慈善、社会改良以及边疆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其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但是,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教会推动为主、以传播福音为目的且严重依赖外国资金与人员支持的特点,从而呈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云南少数民族 社会工作
下载PDF
云南省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族文化中重要展现,亟需传承保护和发扬利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本文通过对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讨论... 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族文化中重要展现,亟需传承保护和发扬利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本文通过对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讨论,分析当前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文化与技术、技术与人以及人作为本土文化向大众文化转换的中介之间的关系,发现哈尼族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运用路径,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过程梳理其中需要的数据留存技术、数据加工技术、展示传播技术,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管理平台、加大多资源投入、多主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 数字化
下载PDF
环境关心对环境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被引量:5
11
作者 包智明 颜其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0-136,共17页
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与中介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地居民的环境关心对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和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环境风险感知、全球环境风险感知和环保支付意愿对居民公域性环境行为与私域性环境... 基于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与中介分析等方法,分析当地居民的环境关心对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和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当地环境风险感知、全球环境风险感知和环保支付意愿对居民公域性环境行为与私域性环境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环境价值观通过上述三个维度对公域性环境行为与私域性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间接驱动,而无直接驱动效应。当地环境风险感知对私域性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大于对公域性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而居民的全球环境风险感知对公域性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大于对私域性环境行为的驱动效应。环境关心内部各维度具有层次关系,并且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环境关心对环境行为的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环境行为 少数民族地区 驱动机制
下载PDF
社会工作机构确定服务对象的述评与展望
12
作者 王钰 佴彩霞 《河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17,44,共6页
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下,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备受瞩目。合理确定服务对象是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当前存在对服务对象确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政府购买服务未能充分响应社会需求现象。应强化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建设,探... 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下,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备受瞩目。合理确定服务对象是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前提。当前存在对服务对象确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政府购买服务未能充分响应社会需求现象。应强化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建设,探索本土化求助策略,并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优化政府购买服务流程,不断提升社会工作机构确定服务对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进而在基层治理中凸显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机构 服务对象 政府购买服务 专业性
下载PDF
“生态型”治理:山区乡村经济、社会与生态均衡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对D村的调查分析
13
作者 陈德顺 李开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0-102,F0002,共14页
山区乡村相较于一般乡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为丰富,但也存在产业单一、精英俘获、生态破坏等发展转型困境。对此,学界大多数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角度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和生态的角度。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正是经济、社会... 山区乡村相较于一般乡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更为丰富,但也存在产业单一、精英俘获、生态破坏等发展转型困境。对此,学界大多数从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角度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社会和生态的角度。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正是经济、社会、生态均衡发展视角的缺失,导致转型失败。本文运用“两山”理念,站在均衡发展的角度,搭建了“转化—共享—保护”的“生态型”治理分析框架。基于对一个典型村落的实证研究,本文认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治理之间,转化不畅,则民生不兴;共享不均,则社会不稳;保护不力,则导致生态破坏。处理好三者关系的实践路径在于:坚持以民生为导向,转变增收方式,运用转换机制发挥绿色生产功能;以和谐为宗旨,打造利益共同体,运用共享机制发挥社会协调作用;以“三治融合”为保障,保护生态环境,运用保护机制发挥可持续发展功能。三种机制协调运转,确保山区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治理 “两山”理念 转化—共享—保护 均衡发展
下载PDF
高校创业园对大学生创业及就业能力影响研究——以云南M大学为例
14
作者 杨斌鑫 皮华坤 彭景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55-58,共4页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象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笔者以M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为研究的起点,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创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参与创新创业的情况、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很...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象在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本研究笔者以M高校的在校本科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为研究的起点,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创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参与创新创业的情况、创新创业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很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增加社会阅历,但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资金不足、政策不明、缺乏创业团队以及无创业方向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优化路径,如完善创业教育、保证创业政策落实和提高创业园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就业 能力提升
下载PDF
多元共治格局下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的路径研究
15
作者 杨禧尧 马文婷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多元共治是当今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缅边境地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这势必要求调整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治理质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缅边... 多元共治是当今基层社会治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中国边疆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果。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中缅边境地区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这势必要求调整该地区的治理模式,切实提升治理质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的当代价值,积极应对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通过构建和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多元共治体制,以期推动中缅边境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提升,实现中缅边境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 党政军警民
下载PDF
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契合实践——基于滇南景村的考察
16
作者 李志浩 张志锋 杨威威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以傣族乡村文化新乡贤——波章为研究对象,分析波章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契合实践。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民族群众社会实践与传统实践契合、民族群众地方认知与传统理念契合、民族群众文化传承与... 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以傣族乡村文化新乡贤——波章为研究对象,分析波章参与乡村治理实践的契合实践。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民族群众社会实践与传统实践契合、民族群众地方认知与传统理念契合、民族群众文化传承与传统社会契合的纵向宏观契合性,具有文化新乡贤与村民的社会关系契合、与村民的日常行为契合、与村庄的制度结构契合的横向微观契合性。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自治、带头遵纪守法促进乡村法治、作为德治榜样示范促进乡村德治,均是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契合实践。契合实践在学理上对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度,为民族乡村文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典范案例,对民族地区乡村善治具有积极推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文化新乡贤 乡村治理 契合实践
下载PDF
结构整合:增强边疆高校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实践路径研究
17
作者 吴鹏飞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丛》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边疆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想铸魂的前沿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重任。边疆高校的青少年作为边疆高校结构主体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其中华民族认同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边疆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立... 边疆高校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思想铸魂的前沿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重任。边疆高校的青少年作为边疆高校结构主体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其中华民族认同感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边疆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分析边疆高校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面临的现实困境,挖掘增强边疆高校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动力基础,建构增强边疆高校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的路径机制,为促进祖国边疆建设、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提供理论指引和现实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整合 中华民族认同 边疆高校 青少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第七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会议综述
18
作者 周爱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2020年11月6~8日,来自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10多家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和学者齐聚美丽的昆明,共同为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进行了高级别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还完成了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由云... 2020年11月6~8日,来自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10多家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和学者齐聚美丽的昆明,共同为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进行了高级别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还完成了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承办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专业 换届工作 环境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学科 会议综述 科研院所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状况:一项探索性研究
19
作者 邢朝国 阿雷桑德洛·西科拉(Alessandro Sicora) 曾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2,共16页
服务对象暴力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情况缺乏基础数据。基于对3032位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基本情况、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探... 服务对象暴力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造成严重损害,但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情况缺乏基础数据。基于对3032位中国社会工作者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基本情况、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多数中国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遭受过服务对象暴力,他们最常遭受的服务对象暴力类型是语言侵犯,然后是财产损坏和人身攻击;男性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显著高于女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年龄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风险之间没有呈现出规律性,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年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其遭受服务对象暴力的风险;医院和街道社区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语言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养老院、医院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财产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司法机关雇用的社会工作者遭受服务对象身体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研究还显示,服务对象的特征、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期望不合理是引发服务对象暴力的两个主要风险因素;对服务关系的动态性保持关注是预防服务对象暴力的首要因素;他人在场/介入是减缓暴力潜在负面影响以及治愈暴力创伤的主要保护性因素。有鉴于此,中国社会工作行业需要重视服务对象暴力问题,制定有效的暴力预防和干预方案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暴力 探索性研究
下载PDF
风险社会视域下哈尼族祓除仪式的变迁--以绿春县西然村“连山节”为中心的人类学讨论
20
作者 孙东波 李么黑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共5页
绿春县西然村哈尼族“连山节”仪式近年来的变迁,体现出风险社会背景下“村寨主义”集体祓除现实不祥的努力,并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及凝聚村寨力量的重要意义。连山节获周边多个村寨效仿的事实反映了“村寨主义”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与文化包... 绿春县西然村哈尼族“连山节”仪式近年来的变迁,体现出风险社会背景下“村寨主义”集体祓除现实不祥的努力,并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及凝聚村寨力量的重要意义。连山节获周边多个村寨效仿的事实反映了“村寨主义”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与文化包容性。村民集体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围绕解决现实问题开展创新,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哈尼族 村寨主义 连山节 祓除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