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子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0-64,共5页
云南民族文化呈现出多元和谐的特点。本文认为原因有三 :文化、民族和地理的原因 ;要维护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发展 ,必须尊重文化个性 ,实行文化共享与共责 ,调和文化冲突 。
关键词 云南 民族文化 多元和谐 产生原因 维护策略
下载PDF
飘流与回归──云南少数民族小说的文化诠释
2
作者 张直心 《云南学术探索》 1995年第5期67-71,共5页
飘流与回归──云南少数民族小说的文化诠释张直心一、“外来人”红土高原深邃、于涩的皱格里,缓缓地流动着一支支古老的歌。山隔水阻,云遮雾罩,那歌声被久久地缠锁在峡谷底……我曾经多次在诺晗、存文学等少数民族作者笔下读到过类... 飘流与回归──云南少数民族小说的文化诠释张直心一、“外来人”红土高原深邃、于涩的皱格里,缓缓地流动着一支支古老的歌。山隔水阻,云遮雾罩,那歌声被久久地缠锁在峡谷底……我曾经多次在诺晗、存文学等少数民族作者笔下读到过类似上述的文字,那可以读作一个关于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少数民族 “浪子” 文化诠释 少数民族小说 民族文化 外来文化 文化交融 西南文学 文化意味 文化冲突
下载PDF
第三人称叙事的视角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61-65,共5页
视角关系是意义分析的基础。从“叙”与“事”的分辨可看出,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的视角主体有两类:叙述者和形式叙述者。后一类又有两种:无实体形式叙述者和由持有自身视角的人物充任的有实体形式叙述者。依据这种主体划分,结合实例... 视角关系是意义分析的基础。从“叙”与“事”的分辨可看出,第三人称叙事文本中的视角主体有两类:叙述者和形式叙述者。后一类又有两种:无实体形式叙述者和由持有自身视角的人物充任的有实体形式叙述者。依据这种主体划分,结合实例讨论第三人称小说中视角关系的几个类型及其与意义阐释的关系,可以看到视角关系是有规则可循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称叙事 视角关系 叙述者 形式叙述者
下载PDF
发挥国营农场优势,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脱贫——关于勐捧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宁 《云南学术探索》 1998年第1期88-92,共5页
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脱贫,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模式。“勐捧模式”不失为最佳模式之一。“勐捧模式”一语是我们根据云南省农垦总局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勐捧农场的发展提出的。本文对“勐捧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帮助少数民族妇女脱贫方... 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脱贫,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模式。“勐捧模式”不失为最佳模式之一。“勐捧模式”一语是我们根据云南省农垦总局西双版纳农垦分局勐捧农场的发展提出的。本文对“勐捧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帮助少数民族妇女脱贫方面,因而,其含意是指“并寨入场,同步发展,发挥国营农场优势,帮助少数民族妇女脱贫”。具体内容则为:“并寨入场”,即农场所在地的少数民族带着土地并入国营农场,成为农场职工,加入农场的商品生产行列,这是少数民族发展以及国营农场进入世界市场的一种历史需要、一种历史趋势;“并寨入场”使当地少数民族跨越几个经济发展阶段,从游耕经济一跃而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顺应历史趋势的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飞跃;“并寨入场”是少数民族妇女生产力的一种解放,使少数民族妇女从原始的植物采集者转变成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代商品生产者,使她们的劳动力由单纯的生活消耗对象,转变成可以进入世界市场交换,从而达到致富目的的商品,同时,她们也就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并寨入场”使少数民族妇女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组织纪律等方面都发生彻底的转变,受到新的锻炼,从而由个体生产者和家庭妇女转化成为具有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妇女脱贫 国营农场 少数民族妇女 女职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力 西双版纳 历史趋势 尼人
下载PDF
“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和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0-93,共4页
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张文勋等著名学者在研讨会上都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关键词 综述 全国学术研讨会 李贽 云南
下载PDF
20世纪云南学术的历史演进
6
作者 陈友康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165-171,共7页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 ,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 ,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 2 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 20世纪是云南学术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 ,云南学人发展乡邦学术、参与全国学术创造的意识高度自觉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取得了远迈前人的成就 ,并初步建立起自身的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本文勾勒了 2 0世纪云南学术史的发展轮廓 ,总结了不同时期学术的成就、特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学术史 发展历程 学术特点 学术成就 学术风格 现代学术 研究范式 民族学科 人文基础学科
下载PDF
“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和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文章是对“‘李贽与云南’全国学术研讨会”的综述 ;李贽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云南是其思想转机的重要之地 ,对研究李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张建业、章培恒、黄霖、高桥稔、左藤链太郎。
关键词 综述 全国学术研讨会 李贽 云南
下载PDF
纪念李贽逝世400周年“李贽与云南”学术研讨会在昆举行
8
作者 仲文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117-117,共1页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明代 李贽 文学家 启蒙思想 人性解放
下载PDF
文学史是鲜活的心态史──关于建立心态文学史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许建平 曾庆雨 《学术探索》 1999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文学史研究 文学史学 心态史 弗洛伊德 心理学 心理分析方法 创作心态 创作的原动力 文学创作 民族审美心理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诗论的一种独特声音──于坚的诗歌理论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友康 马绍玺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8-44,共7页
分析于坚诗歌理论的思想背景 ,指出其思想与 2 0世纪人类优秀思想达成的沟通和交流。于坚诗学理论的核心是重建中国诗歌精神 ,于坚对诗歌的内容、意义、功能、诗人与读者的关系等诗学基本问题看法独到。于坚关于现代汉诗语言背后隐藏的... 分析于坚诗歌理论的思想背景 ,指出其思想与 2 0世纪人类优秀思想达成的沟通和交流。于坚诗学理论的核心是重建中国诗歌精神 ,于坚对诗歌的内容、意义、功能、诗人与读者的关系等诗学基本问题看法独到。于坚关于现代汉诗语言背后隐藏的暴力问题的反思和清理 ,是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汉语诗歌语言问题最具个性化和深度的审视与言说 ,对体制化文学和文学接轨论的批判启人心智 ,同时指出于坚诗论由于喜欢使用宏大叙事而造成的表达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内容 人生意义 诗人 读者 语言 宏大叙事 隐喻 20世纪 中国 当代文学 诗歌理论 于坚 独创性
下载PDF
“经世致用”思潮与二十世纪古代小说研究的文化沉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建平 曾庆雨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1-77,139-142,共9页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hinks that ancient fiction study in the 20th century is undertak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main ideological trends of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ulture-... The author of this essay thinks that ancient fiction study in the 20th century is undertake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wo main ideological trends of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ulture-academia.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ulture-academia appeared during the May 4th and "new times", and formed two heights of culture-fiction study in this century. And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to practical problems"had been all the rage for nearly 80 years,thu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in the two heights above mentioned, turning academic multipoalrity into monopolarity,pulling academic culture into practical politics,and eventually into a blind alley. Observing the changes in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to practical problems" and its four stages and five lesson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ragmatic ration"is the cultural reason why it happened. The author delves into the current value and eternal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fiction study, and points out that both restoration and explanation are the basic ways for this subject to participate in modern cultural constuction while classroom education, publication of specialized works and news reports are the main channels of practising the above mentioned participation. Restoration and explanation, both endless, give rise to the eternal significance of ancient fiction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研究 “经世致用” 二十世纪 梁启超 《四库全书》 《新小说》 《女狱花》 当代文化建设 唯物史观 《小说月报》
下载PDF
南诏对唐、吐蕃和战政策嬗变考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亮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91,共6页
公元八九世纪,唐朝、吐蕃、南诏之间战事不断。南诏政权相对弱小,对两大强邻和战政策随时局不断变化。沿时间梳理分为四阶段。一、南诏得到唐朝扶持统一云南,受唐册封。二、南诏与唐朝关系恶化,发生两次天宝战争,南诏结附吐蕃。三... 公元八九世纪,唐朝、吐蕃、南诏之间战事不断。南诏政权相对弱小,对两大强邻和战政策随时局不断变化。沿时间梳理分为四阶段。一、南诏得到唐朝扶持统一云南,受唐册封。二、南诏与唐朝关系恶化,发生两次天宝战争,南诏结附吐蕃。三、唐朝为对付吐蕃联合南诏的进攻,欲重新结盟南诏,而南诏也因吐蕃压迫过深,重新与唐结盟。四、南诏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毁约攻唐,频繁发动对外战争,最后国力虚空,政变过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政治 南诏 吐蕃 和战政策
下载PDF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直心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2-38,共7页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张直心本文拟从重新审视《二心集》型批评文体入手,深入描述鲁迅对苏式文论形式认同、模拟、扬弃的过程。文体并非纯粹的形式,乃是沉积着思想的“有意味的形式”。故以下研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 论鲁迅对《二心集》型批评文体的反拨●张直心本文拟从重新审视《二心集》型批评文体入手,深入描述鲁迅对苏式文论形式认同、模拟、扬弃的过程。文体并非纯粹的形式,乃是沉积着思想的“有意味的形式”。故以下研究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表达式,将不可避免地不时折射形式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艺思想 批评文体 语言形式 文学批评 阶级斗争 人本主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 克尔凯郭尔 生命体验 尼采
下载PDF
生存意义的关怀与探寻——读冯至《十四行集》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绍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9-73,共5页
考察冯至《十四行集》对现代人生存意义的理解和抒发 ,可以看出 ,诗人从死亡与超越、孤独与交流、瞬间与永恒。
关键词 冯至 十四行集 生存意义 关怀 探寻
下载PDF
产翁制:风俗习惯,还是神话传说?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国先 《民族艺术研究》 2002年第2期44-51,共8页
在世界民俗学界 ,产翁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习俗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功能。本文介绍了古代世界中一些作家对产翁制的典型描述 ,并着重分析了古代作家所描述的中国壮族和傣族的“产翁制”的情形。本文的结论是 :男... 在世界民俗学界 ,产翁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 ,争议的焦点在于这种习俗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功能。本文介绍了古代世界中一些作家对产翁制的典型描述 ,并着重分析了古代作家所描述的中国壮族和傣族的“产翁制”的情形。本文的结论是 :男子坐褥、父佯为母这一意义上的产翁制仅仅是一种神话传说而不是真正的风俗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翁制 风俗习惯 神话传说 民俗学 傣族 壮族
下载PDF
实现古代文学研究转型的路径与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建平 曾庆雨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9,共6页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营养与路向的启示;国内文艺理论界所走过的由“内转”到“外突”的学理路程,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作者认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方法应是变“由外而内”为“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即由文本形式分析入手,发掘隐含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及人性发展的情态,最终再回到说明文本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 形式分析 方法
下载PDF
现代逻辑对文学的渗透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3-68,共6页
文学研究中的形式化方法是几乎一切追求“科学性”的文学理论的理想,但是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形式分析各派都没有达到接近形式化的高度。当前,由于发展第五代计算机的需要,在阅读分析中引人了现代逻辑和形式语言学,极大地推动了文... 文学研究中的形式化方法是几乎一切追求“科学性”的文学理论的理想,但是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形式分析各派都没有达到接近形式化的高度。当前,由于发展第五代计算机的需要,在阅读分析中引人了现代逻辑和形式语言学,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中的符号化、计算化和公理化方法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建立一个文论的形式系统可能性和意义都大大增加了。这是当代文本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应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逻辑 形式化 文本理论 文学理论 叙事语义学 符号逻辑语义学 广义模态逻辑
下载PDF
“意境”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5-62,共8页
中国传统诗论对“意境”的把握主要依靠直觉 ,但与意境把握密切相关的“诗人”概念含混不清 ,不能成为分析的依据。通过严格的辨识 ,可以看到诗歌文本中有多个主体的潜在代换。特定文本的潜在主体分布情况被固定在文字组合形态之中 ,永... 中国传统诗论对“意境”的把握主要依靠直觉 ,但与意境把握密切相关的“诗人”概念含混不清 ,不能成为分析的依据。通过严格的辨识 ,可以看到诗歌文本中有多个主体的潜在代换。特定文本的潜在主体分布情况被固定在文字组合形态之中 ,永远不变。因此依据诗人和抒情主体的区别对意境的主体结构进行分析 ,可以为意境把握提供客观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结构分析 直觉 诗歌 诗人 抒情主体 主体结构
下载PDF
当前古典文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友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79-85,128,共8页
当前古典文学研究中,在治学态度、学术思想、学术规则等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古典文学研究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偏颇的学术思想和无视学术规范等弊端,以特种创造、文化创生为古典文学研究的终极价值追求,共同... 当前古典文学研究中,在治学态度、学术思想、学术规则等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古典文学研究应该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偏颇的学术思想和无视学术规范等弊端,以特种创造、文化创生为古典文学研究的终极价值追求,共同创造充满生机的、动态的学术运行机制和氛围,从而推动学术的真正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治学态度 学术思想 学术规则 终极价值
下载PDF
论后朦胧诗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晓非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81-87,共7页
引言中国大陆上的后朦胧诗是继朦胧诗之后引人注目的新潮诗。如果说朦胧诗曾经引起过争议,逐渐为诗歌理论界认同,那么后朦胧诗则是流派杂陈,众说纷纭,诗歌理论界至今仍莫衷一是。对后朦胧诗的态度,或者是不屑一顾,或者是侧目而视... 引言中国大陆上的后朦胧诗是继朦胧诗之后引人注目的新潮诗。如果说朦胧诗曾经引起过争议,逐渐为诗歌理论界认同,那么后朦胧诗则是流派杂陈,众说纷纭,诗歌理论界至今仍莫衷一是。对后朦胧诗的态度,或者是不屑一顾,或者是侧目而视,或者是盲目肯定,或者是全盘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朦胧诗 审美意识 生命意识 当代诗歌 现代主义文学 审美空间 西方后现代主义 生命体验 诗歌创作 中国当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