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与中缅木莲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付玉嫔 陈少瑜 吴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以非濒危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其及濒危种大果木莲的花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采用花粉TTC染色、花粉萌发、杂交指数、人工套袋试验、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二者的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花粉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 以非濒危种中缅木莲为对照,对其及濒危种大果木莲的花部结构进行了观察和测定,并采用花粉TTC染色、花粉萌发、杂交指数、人工套袋试验、花粉—胚珠比等方法,对二者的花部特征、繁育系统及花粉活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果木莲花朵较大,花色艳丽,香味浓郁,适合虫媒传粉,其雌蕊群、雄蕊、花药都较对照大,而心皮数量、单花胚珠数量及雄蕊数量都较对照少15~31个、3~45粒、93~128个。其花粉—胚珠比为14285.98±4192.2,是对照种的2倍以上,远交程度较高,杂交指数为4。结合套袋试验结果可以确定该物种为异花授粉类型,不存在无融合生殖,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对照种亦为异花授粉类型,但自交亲和率较高。根据套袋试验及观察,该物种为虫媒传粉,对照种则有虫媒和风媒传粉2种方式。从生殖生物学方面来看,其繁育系统上的差异导致大果木莲生殖力较对照种低,可能只是大果木莲比中缅木莲濒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莲 花部特征 繁育系统 花粉活力 濒危植物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 被引量:54
2
作者 袁春明 孟广涛 +5 位作者 方向京 柴勇 李贵祥 蔺汝涛 王骞 李品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66-3872,共7页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受研究尺度和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其种群生态特征等方面仍不清楚。以云南高黎贡山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Ripley的L函数分析了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 珍稀濒危植物长蕊木兰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然而,由于受研究尺度和分析方法的限制,对其种群生态特征等方面仍不清楚。以云南高黎贡山原生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4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Ripley的L函数分析了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蕊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反"J"型,属稳定型种群。(2)长蕊木兰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关系密切,空间尺度小于75 m时为聚集分布,大于75 m时为随机分布。生境异质性在长蕊木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不同发育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中树和小树阶段的分布格局在中、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随机分布;大树阶段在整个空间尺度上均呈现随机分布。(4)长蕊木兰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关联性主要表现为中、小尺度上的负相关,在较大尺度上则趋向于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蕊木兰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高黎贡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春明 司马永康 +4 位作者 耿云芬 郝佳波 毛云玲 魏大坤 何琪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16,33,共2页
调查研究了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并讨论了濒危的原因。野外调查的4个种群中,3个分布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个分布于次生灌丛。在4个种群中共调查到景东翅子树99株(含幼树)。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属于衰退型种群,其... 调查研究了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分布、年龄结构及其动态特征,并讨论了濒危的原因。野外调查的4个种群中,3个分布于季风常绿阔叶林,1个分布于次生灌丛。在4个种群中共调查到景东翅子树99株(含幼树)。结果表明,景东翅子树属于衰退型种群,其中缺乏幼树和胸径≥20 cm的大树。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ryⅢ型,生活史中存在二次种群数量明显降低的过程,即从幼树到中等大小的树(胸径<9 cm)阶段和大树胸径从12.0~18.0 cm阶段个体数量降低的现象,其中前者属自然稀疏过程,后者则为人为干扰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翅子树 年龄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原因
下载PDF
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的萌生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春明 司马永康 +5 位作者 耿云芬 郝佳波 毛云玲 罗忠华 鲁成荣 袁德财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114,122,共3页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 调查研究了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的起源与萌生特征。结果表明:所调查的4个种群中共记录到景东翅子树99株,其中萌生形成的植株35株,占总株数的35.4%;萌生个体主要处于幼树(D<2 cm)和小树(2 cm≤D<5 cm)阶段,二者占全部萌生个体的85.7%。景东翅子树萌生更新的方式主要是根部萌生和干基萌生2种。4个种群平均的萌生百分比为59.2%,萌生个体萌生的平均茎数为2.8个。景东翅子树萌生的方式和萌生能力的大小与人为干扰的状况与关。萌生在干扰条件下景东翅子树种群的恢复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翅子树 种群 萌生更新 恢复 人为干扰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毛云玲 陈少瑜 +4 位作者 韩燕 吴涛 司马永康 郝佳波 付玉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5163-15166,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新鲜嫩叶为材料,在高盐沉淀法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梯度试验,优化并最终建立了大果木莲稳定而高效的IS...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大果木莲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珍稀濒危植物大果木莲新鲜嫩叶为材料,在高盐沉淀法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基础上,通过ISSR-PCR反应体系中5个主要因素的单因子梯度试验,优化并最终建立了大果木莲稳定而高效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结果]试验建立的大果木莲的ISSR-PCR反应体系为:20.0μl反应体系中含10×buffer2.0μl、Mg2+2.0 mmol/L、Taq酶0.5 U、DNA模板40 ng、引物0.8μmol/L、dNTPs0.2 mmol/L和ddH2O13.3μl,其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1 min,50~60℃退火45 s,72℃延伸2 min,40个循环;72℃完全延伸7 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大果木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状况以及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大果木莲 基因组DNA ISSR—PCR反应体系
下载PDF
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花蕾中类黄酮及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6
作者 华梅 孟梦 +3 位作者 付玉嫔 李云琴 周云 刘恒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了探究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食用部位的营养价值,以新鲜金雀花花蕾为材料,对其花蕾中类黄酮和花青素进行靶向定量分析,并对粗蛋白、可溶性糖、脂肪、氨基酸、矿物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金雀花花蕾鲜样中总类黄酮含... 为了探究木本森林蔬菜金雀花食用部位的营养价值,以新鲜金雀花花蕾为材料,对其花蕾中类黄酮和花青素进行靶向定量分析,并对粗蛋白、可溶性糖、脂肪、氨基酸、矿物元素等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金雀花花蕾鲜样中总类黄酮含量为0.74 mg/g,含量最高的儿茶素达到95.58 ng/mg,总花青素的含量(16.06μg/g)远远低于总类黄酮的含量(0.74 mg/g),类黄酮为金雀花花蕾主要的活性化学物质;金雀花花蕾中粗蛋白含量23.65 g/100g、维生素C 40.00μg/100 mg、可溶性总糖86.80 mg/g、总膳食纤维23.40 g/100g;富含22种氨基酸,含有镁、磷、钾、钙等矿物元素,没有检测到有毒有害矿物元素。金雀花新鲜花蕾中主要营养成分安全、齐全,建议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森林蔬菜 金雀花 类黄酮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云南木兰科植物的保护价值与开发前景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玉媛 李达孝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35,共7页
木兰科植物不仅在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进化中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木兰科植物在工业用材、城市绿化美化、香料工业、医用药材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市场... 木兰科植物不仅在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系统发育进化中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木兰科植物在工业用材、城市绿化美化、香料工业、医用药材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市场前景看好.但要获得高的利用价值,必须在加强资源有效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植物 保护价值 开发前景 云南
下载PDF
普文试验林场森林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8
作者 张传光 沈艳 +2 位作者 龚纯伟 毕波 贠新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为了解普文试验林场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类型调查和基本理化性质测定,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进行肥力评价。结果表明,普文试验林场土壤为紫色砂岩上发育的赤红壤,土壤pH值总体属于酸性水平且随土层加深酸性减弱。A层SOM含... 为了解普文试验林场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土壤类型调查和基本理化性质测定,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进行肥力评价。结果表明,普文试验林场土壤为紫色砂岩上发育的赤红壤,土壤pH值总体属于酸性水平且随土层加深酸性减弱。A层SOM含量高,随土层加深呈高—中—低明显变化。N含量水平高,随土层加深含量下降,但仍能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土壤P素十分缺乏,区域内各土层AP大部分处于较缺乏水平,少部分区域极度缺乏。土壤K素较丰富,且随土层加深有升高趋势,可被植物利用的AK仅少部分区域处于丰富水平,大部分处于较缺水平。中量元素中AS基本与同区域农田土壤中含量处于同一水平,EMg含量较低,ECa十分缺乏。微量元素基本与同区域农田土壤中含量处于同一水平或略高。受生物富集过程影响,土壤养分表现出较明显的“表聚性”,大部分区域土壤肥力等级为中等肥沃,少数为贫瘠水平,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出随海拔升高而下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评价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普文试验林场
下载PDF
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组成及分布
9
作者 杨文忠 李玉媛 《云南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26-35,共10页
涵盖 2 5个县市的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 41科 5 4属 6 3种 ,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 (15 1种 )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 (35 4种 )的 41 7%和 17 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 ,其... 涵盖 2 5个县市的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 41科 5 4属 6 3种 ,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 (15 1种 )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 (35 4种 )的 41 7%和 17 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 ,其成分具有 :(1)起源古老 ,孑遗植物多 ,单型科属比例大 ;(2 )热带科多 ,特有现象丰富 ;(3)对同类植物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区内分布特点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亚型特点 ,本区 5 3属种子植物占我国种子植物属 15个分布区类型和 31个变型的 73 3%和 12 9%。其中 ,“热带亚洲 (印度 -马来西亚 )”分布型在本区珍稀濒危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 ,达 2 9 6 3% ,是本区最典型的分布型。从地质历史、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认为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繁多、成分特点和分布特点明显 ,主要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超地带性植被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 组成 分布
下载PDF
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及细根、叶片养分特征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卫 付玉嫔 +3 位作者 祁荣频 徐亮 尹艾萍 吴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1,共3页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 为了探讨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对养分的利用情况,对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分、旱冬瓜纯林3种林分类型进行了林地土壤及叶片、根系养分质量分数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林地土壤表层土的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氮、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交换性钙、镁离子等肥力指标都比纯林高,pH值也发生了变化,介于云南松纯林与旱冬瓜纯林林地土壤的pH值之间,为4.93~5.15。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提高了2树种细根的养分质量分数,提高了云南松叶片的养分质量分数,云南松叶片的m(N)∶m(P)<14,研究区普遍受氮养分限制,且在夏季混交林比纯林受氮养分限制更明显。云南松与旱冬瓜混交提高了林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尤其是有效养分的质量分数,对改良土壤和防止地力衰退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旱冬瓜 混交林 土壤养分 养分特征
下载PDF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少瑜 付玉嫔 +3 位作者 吴涛 司马永康 郝佳波 韩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果木莲 种群格局 年龄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濒危原因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少瑜 吴涛 肖良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56-2664,共9页
【目的】揭示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科学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沿金沙江流域采集153份云南核桃资源,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及资源分布情况将其划分成5个群体... 【目的】揭示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科学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沿金沙江流域采集153份云南核桃资源,根据乡(镇)行政区划及资源分布情况将其划分成5个群体(YL、DQ、QZ、PTG和YC),采用微卫星(SSR)分子标记进行等位片段检测;运用GenAIEx6.5计算等位片段数,并以POPGENE version 1.32分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1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30个等位片段,各片段在153份样本中的出现频率各不相同,其中片段A122出现的频率最高,达0.8301;有14个片段频率最低(稀有等位片段),仅0.0033。5个群体等位片段数量占总数的比例在70.70%~85.3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046,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1.1709,期望杂合度(He)平均为0.6165。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分布排序依次为QZ>YL>PTG>YC>TD。其中,TD群体高频率等位片段频率达0.9062,稀有等位片段占总稀有等位片段的比例为21.43%;PTG群体稀有等位片段占总稀有等位片段的比例达42.86%。【结论】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云南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属于中等水平,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尤其应加强对野生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展品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时,在选择遗传多样性高的群体基础上,应结合表型性状及稀有等位片段频率的分布特征,侧重于群体内单株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核桃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金沙江流域
下载PDF
油麦吊云杉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密码子偏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淑金 魏健生 +5 位作者 陆莹玲 马福仙 原晓龙 耿云芬 王毅 张汉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3,190,共9页
【目的】分析油麦吊云杉cpDNA的特征和密码子偏好性,为云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I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油麦吊云杉cpDNA进行测序,并利用Codon W 1.4.2和CUSP软件对其密码子偏性进行分析。【结果】油麦吊云... 【目的】分析油麦吊云杉cpDNA的特征和密码子偏好性,为云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通过I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油麦吊云杉cpDNA进行测序,并利用Codon W 1.4.2和CUSP软件对其密码子偏性进行分析。【结果】油麦吊云杉cpDNA是一个全长为124161 bp的环状DNA分子,与典型的具有保守的四分体cpDNA结构不同,油麦吊云杉cpDNA中存在反向重复区域的丢失,其cpDNA的GC含量为38.7%。油麦吊云杉cpDNA包含113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76个,核糖体RNA基因4个,转运RNA基因33个,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油麦吊云杉和西加云杉聚为一个独特的分支,油麦吊云杉cpDNA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从低到高依次是GC_(3)(49.39%)45的占86%,表明其密码子的偏性较弱;GC_(12)和GC_(3)的相关性不显著(r=0.1664,b=-0.1577);ENC频数比值分布在-0.05~0.05的基因频率占比57%,说明油麦吊云杉叶绿体基因组CUB受选择影响的同时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油麦吊云杉cpDNA中大部分基因分布在PR2平面图的右下方,即T>A、G>C,说明在油麦吊云杉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受选择、突变等因素的影响。最终UCU、AAA、GGU、GCA、GUU、UGU、UCC、CAU、GCU、CGU、GAA和AUU等12个密码子被确定为油麦吊云杉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结论】油麦吊云杉cpDNA密码子偏好使用A或U结尾的密码子,选择和突变是其CUB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麦吊云杉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最优密码子
下载PDF
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珊珊 毛云玲 +1 位作者 冯志伟 杨文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2,53,共9页
干巴菌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菌根食用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因此确定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的土壤环境对于其人工栽培的实现极为关键。为了解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本研究以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 干巴菌是我国西南地区常见的菌根食用菌,目前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因此确定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的土壤环境对于其人工栽培的实现极为关键。为了解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及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本研究以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有效态微量元素特征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根据综合得分模型计算出所有样地的综合主成分值,将其按综合主成分值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云南松林下干巴菌生长土壤的pH为4.69~5.70,有机质含量为35.85~129.59 g/kg,全氮含量为1.33~3.29 g/kg,全磷含量为0.38~0.63 g/kg,全钾含量为4.81~22.42 g/kg,水解性氮含量为104.24~285.17 mg/kg,有效磷含量为2.76~16.07 mg/kg,速效钾含量为74.33~368.80 mg/kg,有效锌含量为1.08~15.68 mg/kg,有效锰含量为8.74~39.37 mg/kg,有效铜含量为0.42~1.60 mg/kg,有效铁含量为53.44~232.36 mg/kg,有效硼含量为0.39~0.97 mg/kg。pH值与其他指标均不相关,全钾与其他指标间呈负相关或不相关,其余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都是显著或极显著。综合评价得分表明,样地E和H的综合得分较高。因此,适宜干巴菌生长的土壤环境为弱酸性,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较丰富;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硼含量,均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且有效态微量元素间关系也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明确了干巴菌适宜栽培的土壤环境,可为其人工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干巴菌 土壤环境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基于积分投影模型预测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的种群动态
15
作者 袁春明 杨国平 +1 位作者 耿云芬 张珊珊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0-1536,共7页
了解种群动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景东翅子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按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划分为极危种。生境的丧失及其片断化是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威胁因素。该研究主要回答以下2个问题:(1)不同大... 了解种群动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景东翅子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按IUCN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划分为极危种。生境的丧失及其片断化是该物种濒危的主要威胁因素。该研究主要回答以下2个问题:(1)不同大小的片断和连续森林中景东翅子树的种群动态如何?(2)驱动景东翅子树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是什么?在不同大小片断(5 hm^(2)和15 hm^(2))和连续森林中分别设立3个50 m×100 m固定样地,调查景东翅子树所有个体的胸径(幼苗和幼树为地径)、繁殖产出、个体的存活及幼苗的补充情况。基于连续3年的种群统计调查及实验数据,建立不同时间段(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上述3种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的积分投影模型,同时应用弹性分析方法量化种群统计参数对种群增长率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不同时段不同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的种群生命率(或统计过程)存在一定差异。3种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的死亡个体数为0—2 plant·a^(-1)·hm^(-2),年开花个体数为0—4 plant·a^(-1)·hm^(-2),新增个体数为0—1.3 plant·a^(-1)·hm^(-2)。(2)除5 hm^(2)片断在2020—2021年间受人为影响导致较大下降外,3种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增长率等于或趋近于1,说明其种群是稳定的。(3)3个时段3种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种群的存活和生长对种群增长率的贡献占99.2%以上,说明种群的存活和生长是驱动种群增长、维持种群稳定的关键因子。研究认为如果没有较大的人为干扰和环境的波动如严重干旱等,3种生境中景东翅子树种群可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片断化 濒危植物 景东翅子树 种群生命率 种群动态 积分投影模型 弹性分析
下载PDF
暖地杓兰种子繁育与栽培研究
16
作者 华梅 蒋宏 +1 位作者 周彬 孔继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以暖地杓兰成熟未裂开的果荚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非共生萌发方法对暖地杓兰种子进行萌发培养,观察统计暖地杓兰种子萌发的时间及萌发率,筛选适合暖地杓兰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同时在获得的暖地杓兰无菌苗的基础上,筛选适合暖地杓... 以暖地杓兰成熟未裂开的果荚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非共生萌发方法对暖地杓兰种子进行萌发培养,观察统计暖地杓兰种子萌发的时间及萌发率,筛选适合暖地杓兰种子萌发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同时在获得的暖地杓兰无菌苗的基础上,筛选适合暖地杓兰幼苗栽培的基质及方法。结果显示:(1)在改良Norstog培养基中暗培养4个月后,种子开始陆续萌发,种子的萌发率为31.21%。添加6-(γ,γ-二甲基烯丙基氨基)嘌呤(2iP),能提高暖地杓兰种子的萌发率(38.74%)且原球茎未褐化。(2)暖地杓兰种子萌发成原球茎后,先分化出根,在继代培养基中根长大长粗,并进一步分化出芽点;经过继代培养后根长到10 cm左右,具2~3条根时即可进行炼苗处理,炼苗后的根茎苗洗净杀菌后避光放入4℃冰箱进行春化处理3~4个月,之后再进行栽培能明显地提高苗的成活率。(3)在体积比为1︰1的泥炭土和兰石混合基质中栽培120 d后,芽点进一步长大,并舒展长出叶片,成活率在90%以上。结果表明:在改良Norstog培养基(含2iP)中暖地杓兰种子能成功萌发长成根茎苗,原球茎及苗均未出现褐化,出瓶苗春化后能顺利长大,最终能实现回归到原生境中使种群得以复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地杓兰 非共生萌发 繁育与栽培
下载PDF
斯勒卷瓣兰,中国云南南部兰科一新种
17
作者 韩周东 任宗昕 +1 位作者 蒋宏 王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2-278,共7页
描述并绘制了云南南部兰科石豆兰属一新种:斯勒卷瓣兰(Bulbophyllum dresslerianum Z.D.Han&H.Wang)。该新种属于双叶卷瓣兰组(section Tripudianthes Seidenf.),在形态上与该组的4种,即狄氏卷瓣兰(B.dickasonii)、堪布里石豆兰(B.k... 描述并绘制了云南南部兰科石豆兰属一新种:斯勒卷瓣兰(Bulbophyllum dresslerianum Z.D.Han&H.Wang)。该新种属于双叶卷瓣兰组(section Tripudianthes Seidenf.),在形态上与该组的4种,即狄氏卷瓣兰(B.dickasonii)、堪布里石豆兰(B.kanburiense)、皱掌卷瓣兰(B.rugosisepalum)和拟双叶卷瓣兰(B.tripudians)近似,主要区别在于该种唇瓣前缘具囊泡,侧面及腹面被稀疏的短腺毛;侧萼片棕黄色,表面光滑。编制了斯勒卷瓣兰及其近缘种的检索表。目前,该种仅在云南南部墨江县发现一个居群,濒危状况有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种 石豆兰属 唇瓣 双叶卷瓣兰组 云南
下载PDF
滇牡丹主要分布区11个居群果实特征的比较
18
作者 杜春 余潇 +4 位作者 牟亚萍 李进 张鹏远 原晓龙 王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9-630,共12页
[目的]滇牡丹作为珍贵的油用野生牡丹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研究其果荚及结实特征可为滇牡丹育种工作提供帮助。[方法]以11个野生居群的滇牡丹果荚及种子为研究对象,统计果荚及种子性状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K-均值聚类及方差... [目的]滇牡丹作为珍贵的油用野生牡丹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研究其果荚及结实特征可为滇牡丹育种工作提供帮助。[方法]以11个野生居群的滇牡丹果荚及种子为研究对象,统计果荚及种子性状数据,采用描述统计、相关性、K-均值聚类及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果荚及种子各性状变异系数(CV)变化范围9.15%~72.96%,其中果荚重具有最大的平均变异系数(53.54%),其次为发育种子数(52.68%)及败育种子数(51.39%),丽江利苴(DLG)居群在11个居群中拥有最大的平均果荚长度(7.49 cm),果荚宽度(6.66 cm)及果荚重(27.83 g)。采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对滇牡丹种子质量分级标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Ⅰ级种子(单粒重>1.26 g、种子宽>1.25 cm、种子长>1.38 cm),Ⅱ级种子(单粒重0.84~1.26 g、种子宽1.10~1.25 cm、种子长1.22~1.38 cm),Ⅲ级种子(0.60 g单粒重~<0.84 g、1.01 cm<种子宽<1.10 cm、1.05 cm<种子长<1.22 cm),等外种子(单粒重<0.60 g、种子宽≤1.01 cm、种子长≤1.05 cm),其中丽江牦牛坪(DLM)居群具有最大的Ⅰ级种子及Ⅱ级种子的占比分别为3.41%、4.89%;昆明梁王山拥有最大的等外种子占比3.30%。[结论]滇牡丹果荚性状变异丰富,果荚重、发育种子数及败育种子数等性状较其他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11个居群中DLM与DLG两个居群在果荚及种子性状、结实特征上均优于其他居群,而昆明梁王山(DLW)居群表现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果荚性状 种子性状 种子分级
下载PDF
思茅松及云南松转录组密码子偏好性比较分析
19
作者 原晓龙 王毅 +4 位作者 罗婷 李云琴 毕玮 陈伟 李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63,共11页
【目的】比较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云南松P.yunnanensis转录组中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密码子实现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W1.4.2软件分析思茅松不同组织和云... 【目的】比较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和云南松P.yunnanensis转录组中表达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为运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密码子实现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CodonW1.4.2软件分析思茅松不同组织和云南松转录组密码子碱基组成,同时统计和计算其他相关参数,推断其最优密码子并将其与其他物种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云南松和思茅松根转录组密码子的碱基组成方面,云南松为GC12(0.50)>GC3s(0.47),思茅松根为GC12(0.51)>GC3s(0.32);在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碱基组成方面,高产脂树皮为GC12(0.49)>GC3s(0.45),低产脂树皮为GC12(0.50)>GC3s(0.41),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的密码子在第3位上均偏好以AU结尾;它们的CAI值相较于被子植物均较低,这些均说明云南松和思茅松不同组织转录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均较弱;且其中性绘图分析和ENC-plot分析说明它们的使用模式均主要受到选择压力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显示云南松和思茅松根的最优密码子差异较小。通过对思茅松、拟南芥、构巢曲霉、酵母、毛果杨和云南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进行比较,发现思茅松与云南松转录组的密码子偏好性极为相似,与构巢曲霉和拟南芥的相对接近,说明构巢曲霉真核表达系统更适合思茅松基因的异源表达。【结论】思茅松和云南松转录组编码序列的密码子使用偏性以选择影响为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巢曲霉是思茅松基因异源表达的最佳表达受体。该结论为今后开展思茅松转基因育种、特定基因的异源表达和生物合成中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云南松 转录组 密码子使用模式 密码子偏好性 密码子使用频率
下载PDF
林下种植模式对云南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李云琴 孟梦 +3 位作者 胡光辉 周云 付玉嫔 邱琼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林下种植扰动模式对云南松人工林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松人工林下,设置无干扰、30%扰动、50%扰动、100%扰动4种模式种植森林蔬菜大参,研究不同种植扰动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扰动增加了物种数量和生物多样性,... 为研究不同林下种植扰动模式对云南松人工林植被多样性的影响,在云南松人工林下,设置无干扰、30%扰动、50%扰动、100%扰动4种模式种植森林蔬菜大参,研究不同种植扰动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扰动增加了物种数量和生物多样性,无干扰模式(对照)调查到植物最少(22科37种),不同强度扰动后物种数均增加,以30%扰动模式最多(37科66种),物种数提高了78.38%,物种多样性的由高到低的规律为30%扰动>100%扰动>50%扰动>无干扰;总体上,云南松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0%扰动模式最优,50%扰动模式次之,100%扰动模式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松林下种植大参时以30%扰动模式较好。研究为解决当前林下种植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垦林下土地,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人工林 林下种植 扰动模式 生物多样性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