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云南苍山东坡姬蜂科昆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阳霞 李金库 +4 位作者 谭坤 李延鹏 黄志旁 Alexey RESHCHIKOV 肖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699,共8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虫个体数、优势类群和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2300 m区域利用马来氏网法收集天然林和茶园姬蜂科昆虫,分析两种生... 【目的】为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Ichneumonidae)昆虫个体数、优势类群和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2300 m区域利用马来氏网法收集天然林和茶园姬蜂科昆虫,分析两种生境中姬蜂科昆虫生物量、亚科数、群落结构和亚科多样性差异。【结果】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从云南大理苍山东坡天然林和茶园中共收集到姬蜂科昆虫2259头,分属23个亚科,其中天然林中1551头,分属22个亚科;茶园中708头,分属21个亚科。天然林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个体数高于茶园中的,两种生境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亚科数无显著差异;天然林中姬蜂科昆虫月亚科数波动趋势分别在6月和12月呈较高的双峰型,茶园中姬蜂科昆虫月亚科数波动无峰值;两种生境中姬蜂科昆虫群落组成有显著差异,天然林中独有优势亚科为肿跗姬蜂亚科(Anomaloninae),茶园中独有优势亚科为粗角姬蜂亚科(Phygadeuoninae),两种生境中共有优势亚科为缝姬蜂亚科(Campopleginae)和拱脸姬蜂亚科(Orthocentrinae),但出现高峰不同;天然林和茶园中每月姬蜂科昆虫亚科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苍山东坡低海拔区域茶园与天然林相比,姬蜂科昆虫个体总数降低,姬蜂科昆虫群落结构、优势类群和全年个体数动态发生变化。为保护好姬蜂科昆虫这类生物防治昆虫,建议保护好原始的植被和土地利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蜂科 群落结构 亚科多样性 动态监测 生境退化 苍山
下载PDF
建筑群间人工林蚂蚁多样性的年周期监测
2
作者 李雅 张传晶 +2 位作者 谭坤 黄志旁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蚂蚁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其多样性水平可指示环境的变化。为探究人工林的蚂蚁多样性及采样月份选择对多样性调查结果的影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地陷阱法(Pitfall-trap method)收集大理大学校园古城校区人工林的蚂蚁,分析蚂蚁... 蚂蚁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其多样性水平可指示环境的变化。为探究人工林的蚂蚁多样性及采样月份选择对多样性调查结果的影响,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采用地陷阱法(Pitfall-trap method)收集大理大学校园古城校区人工林的蚂蚁,分析蚂蚁年周期动态变化及不同月份多样性的变化。共收集到蚂蚁7692头,隶属于4亚科17属31种(包含5个待定种),多样性指数H=2.153±0.413。各月份的人工林蚂蚁物种数、个体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季节动态格局,6月和7月的蚂蚁丰富度和多样性较其他月份高,未来蚂蚁多样性监测建议在此时段进行。本研究发现校园人工林能够较好地保护区域的蚂蚁多样性,未来蚂蚁多样性监测可选择在多样性高的月份开展以提高采样的代表性和不同区域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动态 蚂蚁 校园绿化 人工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苍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姬蜂科昆虫多样性和季节动态
3
作者 阳霞 李金库 +3 位作者 谭坤 李延鹏 黄志旁 肖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2期56-62,共7页
为了解西南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昆虫的数量和季节动态模式的影响,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为2000~2300 m的区域利用马来氏网分别逐月收集全年天然林、人工林和农田内的姬蜂科昆虫。结果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内的类群数... 为了解西南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姬蜂科昆虫的数量和季节动态模式的影响,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东坡海拔为2000~2300 m的区域利用马来氏网分别逐月收集全年天然林、人工林和农田内的姬蜂科昆虫。结果发现各土地利用类型内的类群数差异较小,但数量、群落结构、优势类群和季节波动差异显著,月均温和月降雨量都不能解释姬蜂个体数量的月差异。土地利用的改变显著影响了姬蜂昆虫的群落,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蜂 多样性 动态监测 苍山东坡
下载PDF
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体规模对冬春季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浩然 李延鹏 +5 位作者 管振华 任国鹏 杨歆 黄志旁 崔亮伟 肖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为了检验温带叶食性灵长类是否适用于生态限制模型,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在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采用20 min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猴群日活动时间分配,每隔30 min在地形图(1∶50 000)上记录猴群活动位点收集其日移动距离数据,比较了同域分布的黑白仰鼻猴较大群(170只)和较小群(100只)冬春季的日移动距离和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结果表明,春季和冬季黑白仰鼻猴较大群比较小群的日移动距离更远;虽然春季较大群减少了社交时间、增加了移动时间,但是冬季两群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此外,春季,较大群相比较小群的成年和青少年个体减少了社交时间,成年雌性增加了移动时间;冬季,较大群仅成年雌性增加了休息时间,其他不同年龄—性别组的活动时间分配无差异。本研究证实了黑白仰鼻猴群内存在分摊竞争,且春季分摊竞争的强度更高,符合生态限制模型。此外,群体规模对成年雌性的活动时间分配影响较大,这与其妊娠期相对高的营养和能量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白仰鼻猴 时间分配 日移动距离 生态限制模型 群体规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