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防方加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龚志妍 张俊麒 +1 位作者 马戟 朱智生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荆防方加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荆防方加减进行治疗。检测2组... 目的观察荆防方加减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荆防方加减进行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并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进行评价,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荆防方加减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数,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防方 慢性荨麻疹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患者IgE、C3、C4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志妍 张俊麒 马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患者IgE、C3、C4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对患者IgE、C3、C4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云南省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治疗),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清IgE、C3、C4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瘙痒、头痛、皮肤水肿、灼热评分、血清IgE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清C3、C4水平与治疗前比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00%、30.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可调节血清IgE、C3、C4水平,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复方甘草酸苷片 免疫球蛋白E 补体 预后
下载PDF
基于络脉理论防治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婧 解丽菲 +1 位作者 刘广宇 姜丽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35-37,共3页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且可造成妇女不孕及流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极易复发,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 宫腔粘连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闭经、周期性下腹疼痛,并且可造成妇女不孕及流产。目前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TCAR)是治疗宫腔粘连的最佳手段,然而TCAR术后极易复发,临床上用于防治术后再粘连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医对此病症的认识源远流长,无论在病因病机还是治疗方法上都有着极大的特色和优势。随着近年来有关络脉理论、微循环系统与NEI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的不断深入,导师姜丽娟教授认为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病因主要在于胞宫胞络瘀阻,基于络脉理论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新的学术理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理论 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