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
1
作者
吴莉
杨云辉
+10 位作者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49-56,共8页
目的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性COVID-19,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HRCT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诊断、临床分型提供立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像表现
临床分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肺部CT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正华
李翔
+9 位作者
李志鹏
彭艳
杨俊涛
杨洪元
罗林
杨云辉
洪敏昌
常雯
何波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分析患者的两次肺部CT图像,观察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及密度等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8例患者在出院时肺部CT无明显病灶,其余122例治愈患者肺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灶存留,其中普通型104例、重型18例。出院时,普通型患者肺部病灶特点主要有多发89例(85.6%)、磨玻璃密度影(GGO)31例(29.8%)、实变影73例(70.2%)、小叶间隔增厚79例(76.0%)、纤维条索影98例(94.2%)、胸膜下线74例(71.2%)、病变内血管增粗19例(18.3%)和空气支气管征9例(8.7%);重型患者肺部病灶均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17例(94.4%)、实变影10例(55.6%)、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纤维条索影14例(77.8%)、胸膜下线6例(33.3%)、病变内血管增粗10例(55.6%)、空气支气管征4例(22.2%)。返院复查时,普通型患者肺部GGO 15例(14.4%)、实变影52例(50.0%)、小叶间隔增厚44例(42.3%)、纤维条索影77例(74.0%)、胸膜下线37例(35.6%)、病变内血管增粗9例(8.7%),较前均明显减少(all P<0.05);空气支气管征5例(4.8%),较前无明显改变(χ^2=1.583,P>0.05)。返院复查时,重型患者肺部病灶较前不同程度吸收、减少,但病灶性质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VID-19患者治愈后肺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变化规律,能为临床评估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
1
作者
吴莉
杨云辉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
机构
昆明医
科
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西双版纳州人民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玉溪市人民
医院
CT室
威信县人民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大理市第一人民
医院
放射
影像
科
云南省
第三人民
医院
放射
科
寻甸县第一人民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云南省
第二人民
医院
放射
科
云南省传染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医学影像科
出处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49-56,共8页
基金
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科大学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2001AVY070001-029,202001AVY070001-038)。
文摘
目的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性COVID-19,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核酸检测试剂盒不足的情况下,HRCT对COVID-19的早期筛查、诊断、临床分型提供立论依据。
关键词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像表现
临床分级
Keywords
Imported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Imaging findings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分类号
R816.41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肺部CT特点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正华
李翔
李志鹏
彭艳
杨俊涛
杨洪元
罗林
杨云辉
洪敏昌
常雯
何波
赵卫
机构
昆明医
科
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云南省传染医院/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医学影像科
昆明市第三人民
医院
医学影像
科
昭通市第一人民
医院
放射
科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
医院
放射
科
丽江市人民
医院
放射
科
曲靖市第一人民
医院
西双版纳州人民
医院
医学影像
一
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9-1014,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近期肺部CT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1日-3月14日云南省各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并治愈的130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出院时均行肺部CT检查并在出院后2周返院复查。对比分析患者的两次肺部CT图像,观察病灶的数目、分布、形态及密度等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8例患者在出院时肺部CT无明显病灶,其余122例治愈患者肺部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病灶存留,其中普通型104例、重型18例。出院时,普通型患者肺部病灶特点主要有多发89例(85.6%)、磨玻璃密度影(GGO)31例(29.8%)、实变影73例(70.2%)、小叶间隔增厚79例(76.0%)、纤维条索影98例(94.2%)、胸膜下线74例(71.2%)、病变内血管增粗19例(18.3%)和空气支气管征9例(8.7%);重型患者肺部病灶均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17例(94.4%)、实变影10例(55.6%)、小叶间隔增厚15例(83.3%)、纤维条索影14例(77.8%)、胸膜下线6例(33.3%)、病变内血管增粗10例(55.6%)、空气支气管征4例(22.2%)。返院复查时,普通型患者肺部GGO 15例(14.4%)、实变影52例(50.0%)、小叶间隔增厚44例(42.3%)、纤维条索影77例(74.0%)、胸膜下线37例(35.6%)、病变内血管增粗9例(8.7%),较前均明显减少(all P<0.05);空气支气管征5例(4.8%),较前无明显改变(χ^2=1.583,P>0.05)。返院复查时,重型患者肺部病灶较前不同程度吸收、减少,但病灶性质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OVID-19患者治愈后肺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及变化规律,能为临床评估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
Keywords
Novel corona virus pneumonia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Follow up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
吴莉
杨云辉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肺部CT特点分析
张正华
李翔
李志鹏
彭艳
杨俊涛
杨洪元
罗林
杨云辉
洪敏昌
常雯
何波
赵卫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