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汪汇海 李德厚 +2 位作者 张业海 杨林涛 白雄昌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3-128,共6页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000m...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000m~1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300m~2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 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 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资源 垂直分异特征 干热河谷山地 元江 自然资源 生态平衡
下载PDF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在不同海拔条件下育性转换规律及适应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自国 元生朝 +3 位作者 曾汉来 李玉珍 李自成 魏存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8-354,共7页
对2个籼型5个粳型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在元江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育性转换与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N5047S和W7415S在400米至1600米4个试点中均有明显的育性转换,但随着海拔升高,不育期缩短。W6154S,6334S,农垦58S,31111S和WD1S仅在400米和... 对2个籼型5个粳型湖北光敏核不育材料在元江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的育性转换与光温条件的分析表明,N5047S和W7415S在400米至1600米4个试点中均有明显的育性转换,但随着海拔升高,不育期缩短。W6154S,6334S,农垦58S,31111S和WD1S仅在400米和800米2个试点中存在育性转换,在1230米和1600米海拔点则无明显的育性转换。在光照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海拔不同引起的育性转换变化是温度差异所致,温度在诱导育性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供试品系间诱导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差异很大,日长与温度存在较强的互补作用和互作效应。在诱异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中,粳型材料以光长因子的作用较强,W6154S则温度作用显著。诱导育性转换的临界光长与温度的互补互作效应,是光敏核不育水稻适应地区向南北推移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育性转换 适应性
下载PDF
新型温敏不育系(IVA)育性转换初步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自国 元生朝 +3 位作者 曾汉来 李玉珍 李自成 魏存龙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1-34,共4页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 新型温敏雄性不育水稻( IVA)是通过杂交育成,属较低温度不育、较高温度可育新类型。诱导育性转换的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单核早期。日平均温度低于24 ℃,花粉100%典败,自交结实率为0;日平均温度高于27℃,花粉碘染率可达80—90%以上,自交结实率达50%以上,最高结实率可达70%。可作两系杂交稻的亲本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温敏不育系 育性转换
下载PDF
罗望子象和花生豆象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邓福珍 朱冠 +1 位作者 张群 李祖培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22-424,共3页
中缅边境口岸少数旅游者无视检疫法规将带虫产品携带到内地,使得罗望子象Sitophilus alandra(Linearis)Herbst 和花生豆象 Caryedon serratus O1.成为传播感染其它产品、造成严重危害的隐患之一。检疫截获和调查表明,罗望子象只蛀食罗望... 中缅边境口岸少数旅游者无视检疫法规将带虫产品携带到内地,使得罗望子象Sitophilus alandra(Linearis)Herbst 和花生豆象 Caryedon serratus O1.成为传播感染其它产品、造成严重危害的隐患之一。检疫截获和调查表明,罗望子象只蛀食罗望子(即酸角)Tamarindus indica 荚,不为害仓贮粮食及其它;而花生豆象不仅为害酸角,还可为害花生仁、果,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并能远距离传播。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望子象 花生豆象 植物检投 发生
下载PDF
化学肥料对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业海 《甘蔗糖业》 1993年第5期8-13,共6页
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氮、磷、钾配施能明显增加甘蔗的产量,较对照处理(N区)增产原料蔗337—1214kg/亩·年,增3.77—13.60%,总施肥量与原料蔗产量的回归方程为(?)=8.065(T)+0.01674x(n=7),r=0.782>r_(0.50)=0.707;配施磷、钾肥能提... 试验结果表明:化肥氮、磷、钾配施能明显增加甘蔗的产量,较对照处理(N区)增产原料蔗337—1214kg/亩·年,增3.77—13.60%,总施肥量与原料蔗产量的回归方程为(?)=8.065(T)+0.01674x(n=7),r=0.782>r_(0.50)=0.707;配施磷、钾肥能提高土壤中的磷、钾含量;施磷量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相关系数为r=0.743(n=8)>r_(0.05)=0.666;施钾量与土壤中有效钾含量的相关系数为r=0.862(n=8)>r_(0.01)=0.798;施肥量越多,肥分损失越大;化肥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肥料 甘蔗 土壤肥力 影响
下载PDF
有机肥对蔗地改土培肥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业海 《甘蔗糖业》 1993年第3期8-12,共5页
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不仅能增加甘蔗的产量(增产2.08t/亩·年)而且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_2O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尤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年均递增0.73—1.70gkg^(-1),全N0.048—0.105gkg^(-... 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不仅能增加甘蔗的产量(增产2.08t/亩·年)而且还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_2O的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尤为显著。土壤有机质年均递增0.73—1.70gkg^(-1),全N0.048—0.105gkg^(-1),速效K_2O2.675—3.225mgkg^(-1);与CK处理比较,土壤容重年均减轻0.028—0.03gcm^(-3),总孔隙度递增15.1—15.6gkg^(-1),毛管孔隙度递增10.7—22.2gkg^(-1)。因此,在甘蔗生产上,不可忽视对有机肥料的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甘蔗田 改土 培肥
下载PDF
高原河谷双季稻氮肥适宜用量和时期的研究
7
作者 张业海 《土壤肥料》 CSCD 1993年第4期30-33,共4页
通过对元江河谷区双季稻二年四季的氮化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区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双季稻有其独特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点,该区的最佳施氮量,高肥早稻为7.99kg/亩,晚稻为8.68kg/亩;中肥早稻为11.54kg/亩,晚稻为6.06kg/亩。... 通过对元江河谷区双季稻二年四季的氮化肥不同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区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的双季稻有其独特的需肥规律和吸肥特点,该区的最佳施氮量,高肥早稻为7.99kg/亩,晚稻为8.68kg/亩;中肥早稻为11.54kg/亩,晚稻为6.06kg/亩。氮化肥不同施用时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期间的稻谷产量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从表观结果看,早稻以底、蘖、穗三期施用的稻谷产量略高,晚稻则以一次作底肥的略高,同时还表明,前期施氮量过大,容易造成钾“饥饿”,必须配施适量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双季稻 氮肥 施肥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业海 白雄昌 +3 位作者 徐品华 吴选中 聂健康 李仕和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4-186,共3页
1987—1988年连续二年进行了甘蔗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良好的作用.甘蔗产量增加13.00—20.47%(平均16.31)%,蔗糖分提高0.33—3.68%(平均2.45%),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纯化肥配施... 1987—1988年连续二年进行了甘蔗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都有良好的作用.甘蔗产量增加13.00—20.47%(平均16.31)%,蔗糖分提高0.33—3.68%(平均2.45%),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纯化肥配施效果更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明显提高甘蔗对肥料氮磷钾的收改利用,对增加钾素的吸收利用尤为突出.因此,必须强调在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配合施用各种化肥,才是唯一正确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含糖量 有机肥料 施肥
原文传递
甘蔗的肥料效应定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业海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22-224,共3页
5年的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甘蔗的产量,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更佳;磷肥能提高甘蔗的品质;等量的有机肥和等量的化肥其肥效基本接近.就甘蔗作物说,1000kg干牛粪相当于60kg尿素和50kg普钙的总和;不施任何肥料作对照的其他施... 5年的肥料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能提高甘蔗的产量,有机无机肥配施的效果更佳;磷肥能提高甘蔗的品质;等量的有机肥和等量的化肥其肥效基本接近.就甘蔗作物说,1000kg干牛粪相当于60kg尿素和50kg普钙的总和;不施任何肥料作对照的其他施肥处理,其肥料的利用率,远低于以肥底作对照的处理;不施肥的处理其土壤肥力耗竭现象十分严重,大约只需6、7年的时间即可使甘蔗降产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产量 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
原文传递
高原河谷水稻需肥规律研究
10
作者 张业海 白雄昌 杨林涛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27,共4页
通过二年四季的水稻需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元江河谷区水稻植株含N量生育前期高于后期;P、K含量早、晚稻明显不同,早稻生育中期含量较高,而且出现一个吸K高峰,前后期较低,晚稻的P、K含量与含N量的变化基本相同;从水稻一生中积累N、P、K... 通过二年四季的水稻需肥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元江河谷区水稻植株含N量生育前期高于后期;P、K含量早、晚稻明显不同,早稻生育中期含量较高,而且出现一个吸K高峰,前后期较低,晚稻的P、K含量与含N量的变化基本相同;从水稻一生中积累N、P、K总量的情况看,至抽穗期,其N、P、K积累量分别占全生育期积累总量:早稻为86、75、61%,晚稻为64、65、75%.根据该区水稻的吸肥利点,应采取相应的施肥措施,氮肥应早施重施,配合适量追施,磷肥早稻宜底、追结合,晚稻宜底施,钾肥早稻直追施,晚稻宜底、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需肥规律 施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