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旭红 桂敏 +5 位作者 蒋亚莲 苏艳 卢珍红 田敏 余蓉培 莫锡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7-134,共8页
研究栽培种香石竹与野生种瞿麦种间杂交障碍,为获得抗逆性好且花色花型独特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基础。以瞿麦为父本,春之歌、四季红和Promesa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统计其膨大率和结实率;并采用压片法对亲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测定;利用荧... 研究栽培种香石竹与野生种瞿麦种间杂交障碍,为获得抗逆性好且花色花型独特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奠定基础。以瞿麦为父本,春之歌、四季红和Promesa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统计其膨大率和结实率;并采用压片法对亲本的染色体倍性进行测定;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石竹种间杂交花粉萌发情况、花粉管伸长及受精情况,探讨种间杂交不亲合性的原因。3个种间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为0,揭示石竹种间杂交存在杂交障碍。染色体倍性鉴定发现,瞿麦为二倍体(2n=2x=30),春之歌为二倍体(2n=2x=30)、四季红为三倍体(2n=3x=45)、香石竹栽培品种Promesa为二倍体(2n=2x=30);花粉活力测定发现瞿麦花粉活力高,为92.8%,且显微镜观察表明花粉能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柱头及子房并与胚珠结合,但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胚珠与花粉管结合率低可能是影响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因素之一。结果揭示石竹种间杂交障碍的原因,为石竹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竹 不亲和性 荧光显微镜 种间杂交 染色体倍性
下载PDF
基因型和预处理对非洲菊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单芹丽 李绅崇 +5 位作者 王继华 吴丽芳 汪国鲜 王丽花 吴旻 杨春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44-47,共4页
以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低温和培养前期黑暗处理(暗培养)对非洲菊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时间影响的主次关系均为基因型>暗培养>低温,而对不定芽诱导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低... 以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低温和培养前期黑暗处理(暗培养)对非洲菊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时间影响的主次关系均为基因型>暗培养>低温,而对不定芽诱导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低温处理>暗培养。基因型是决定诱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低温处理7 d,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但低温处理对不定芽的诱导时间没有显著影响;暗培养21 d,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暗培养14 d,不定芽的诱导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 胚珠 基因型 低温 暗培养
下载PDF
基因型和预处理对非洲菊胚珠离体培养的影响
3
作者 单芹丽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9期234-234,共1页
以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低温和培养前期黑暗处理(暗培养)对非洲菊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时间影响的主次关系均为基因型〉暗培养〉低温,而对不定芽诱导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低温... 以非洲菊胚珠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低温和培养前期黑暗处理(暗培养)对非洲菊胚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诱导时间影响的主次关系均为基因型〉暗培养〉低温,而对不定芽诱导率影响的主次关系是基因型〉低温处理〉暗培养。基因型是决定诱导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珠离体培养 基因型 非洲菊 预处理 愈伤组织诱导率 低温处理 暗培养 胚珠培养
下载PDF
川乌头F3′5′H基因在矮牵牛中的遗传转化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璐琳 崔光芬 +4 位作者 贾文杰 王祥宁 段青 杜文文 王继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92-2898,共7页
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id-3', 5'-hydroxylase, F3'5'H)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催化蓝色花色素飞燕草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为验证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c-F3′5′H基因的催化功能,构建了该基... 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id-3', 5'-hydroxylase, F3'5'H)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催化蓝色花色素飞燕草色素合成的关键酶。为验证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c-F3′5′H基因的催化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Ac-F3′5′H遗传转化矮牵牛。通过抗性筛选共得到6株在潮霉素抗性培养基上可正常生长的矮牵牛植株,经PCR和RT-PCR验证共得到5株转基因阳性植株,其中2株中目标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相比对照,这2株转基因矮牵牛阳性植株花色变化较明显,由粉色变为紫蓝色,表明该基因可催化合成一定的蓝色花色素。该结果将为观赏植物蓝色花色分子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头 Ac-F3′5′H基因 遗传转化 功能验证
原文传递
泸定百合泛素基因(Ls-Ub)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璐琳 崔光芬 +4 位作者 贾文杰 王祥宁 段青 杜文文 王继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216-5222,共7页
泛素(ubiquitin,Ub)与植物对外界的多种胁迫反应相关。为了研究百合中的泛素基因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的关系,本研究根据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诱导的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SSH文库中筛选到的Ub ES... 泛素(ubiquitin,Ub)与植物对外界的多种胁迫反应相关。为了研究百合中的泛素基因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的关系,本研究根据百合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ilii)诱导的泸定百合(Lilium sargentiae Wilson)SSH文库中筛选到的Ub EST序列,通过RACE结合RT-PCR技术从泸定百合中克隆到1个Ub基因全长c DNA序列,该基因全长996 bp,包含一个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命名为Ls-Ub(Gen Bank登录号:KY996308)。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Ls-Ub与其它物种U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Q-PCR结果显示百合镰刀菌诱导后Ls-Ub强烈上调表达,且明显高于水处理对照的表达水平。推测该基因可能与百合抗镰刀菌病害相关。本研究将为揭示百合抗镰刀菌枯萎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百合 百合尖孢镰刀菌 过氧化氢酶基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