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资源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尚卫琼 杨勇 +5 位作者 段志芬 杨毅坚 李友勇 孙承冕 郭顺云 刘本英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11期23-26,共4页
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群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摸清了该市古茶树群落种类、分布现状和生长情况,主要包括其海拔高度、树龄、树姿、树幅、干径、叶形和花瓣特征等。以12个代表茶区8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农... 通过对云南省景洪市古茶树群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摸清了该市古茶树群落种类、分布现状和生长情况,主要包括其海拔高度、树龄、树姿、树幅、干径、叶形和花瓣特征等。以12个代表茶区88份古茶树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对茶树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8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15.51%-57.74%之间,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最低分枝高〉叶面积〉树幅〉树高〉叶长〉叶宽〉花冠直径〉果实大小;古茶树农艺性状13个特征向量中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73.026%,第一主成分至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依次为:34.830%、15.824%、12.902%、9.4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农艺性状 多样性分析 云南省景洪市
下载PDF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0
2
作者 蒋会兵 宋维希 +7 位作者 矣兵 李友勇 马玲 陈林波 田易萍 段志芬 刘本英 梁名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0-2008,共9页
对云南10个地区的8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4~1.40之间,平均为1.04,以芽叶色泽较高,叶基较低;不同地区的茶... 对云南10个地区的830份茶树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比较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13个描述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4~1.40之间,平均为1.04,以芽叶色泽较高,叶基较低;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6~0.99之间,以红河地区较高,其次是临沧和文山地区,以昭通地区较低。14个数值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0.27%~48.14%之间,平均为26.43%,以酚氨比较大,水浸出物含量较小:不同地区的茶树资源变异系数在16.09%~25.75%之间,以文山、红河地区较大,昭通、大理地区较小。茶树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水平显示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的趋势。通过聚类分析,10个地区的茶树资源划分为3个地理组,东北部的昭通和东南部的红河各单独聚为一组,其他8个地区聚为第3组,显示云南茶树资源存在东南部、西部、东北部生态地理的分化,初步推断东南部为云南茶树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布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景洪市普洱古茶树茶叶生化指标分析与特异资源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毅坚 尚卫琼 +6 位作者 李友勇 杨盛美 杨兴荣 段志芬 罗梓文 孙雪梅 刘本英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4,共7页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 为使古茶树优异特异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云南景洪市20个代表茶区的50份古茶树(普洱茶C.sinnensis var.assamica)为研究材料,取其春梢一芽二叶做蒸青固样,进行生化成分(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质量分数测定。根据4项常规指标分析,对50份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优异特异性资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茶多酚29.02%~44.02%、氨基酸1.95%~5.20%、咖啡碱2.37%~5.17%、水浸出物42.82%~62.85%。变异系数分别为茶多酚10.97、氨基酸21.15、咖啡碱16.49、水浸出物5.60。有25份为优异特异资源,其中11份研究材料的茶多酚质量分数>40%,为高茶多酚资源;14份研究材料的氨基酸质量分数>3.30%,为高氨基酸资源,其中2份研究材料是高茶多酚高氨基酸茶树资源,分别为JH-049和JH-059。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古茶树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更多种质资源信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江凤琼 梁名志 王立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335-7336,7339,共3页
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 云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民生产业,全省涉茶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4。该文剖析了云南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强化政策支撑,争取多方支持;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建立云茶竞争力,用先进的大健康产业理念引领云茶产业的发展;稳定面积,优化种植,全面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和产出;依靠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凸显普洱茶、红茶产品优势,提高精深产品的比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打造云茶品牌,加大市场开拓和营销网络构建力度,提升云茶综合效益这5大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 现状 发展策略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主要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5 位作者 朱兴正 邓少春 徐丕忠 包云秀 陈林波 董辉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 茶叶的生化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物质基础。本研究以18份云南大叶种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通过制作蒸青样检测芽叶的四项常规成分和儿茶素组分。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化幅度为48.8%~50.9%,全部为高水浸出物茶种资源;氨基酸总量变化幅度为2.7%~4.9%,高氨基酸总量(>3.0%)的有12份,占总资源的66.67%;咖啡碱变化幅度为3.4%~5.1%,高咖啡碱含量(>4.0%)的有6份,占总资源的33.33%;茶多酚变化幅度为20.8%~30.9%,高茶多酚含量(>30.0%)的有1份,占总资源的5.56%。EC含量变幅为0.71%~3.32%,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2.65%~8.12%;酯型儿茶素变幅为8.92%~16.88%,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2.03%~22.22%,变异系数分别为45.87%、24.28%、12.86%、12.67%,说明18份茶种资源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酚氨比可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的评价指标,其中12份种质适制绿茶(酚氨比<8.00),占总资源数的66.67%;6份适合红绿茶兼制,占总资源数的3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茶 生化成分 多样性 适制性
下载PDF
云南省茶园茶谷蛾的发生及其习性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龙亚芹 任国敏 +9 位作者 王雪松 罗梓文 龙丽雪 李金龙 曲浩 李晓霞 玉香甩 李云娜 汪云刚 陈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2-358,共7页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syr.是云南茶园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属局部爆发性害虫。为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准确识别和防控该虫,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茶谷蛾不同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观测。该虫在云南全年发生4代,在茶树成龄和老叶片上用虫丝和虫粪构筑成虫苞取食。卵散产或卵粒排列成卵块,卵块多为条形或椭圆形;在温度26℃、相对湿度65%条件下,卵期7~10 d,平均9.3 d;幼虫期26~35 d,平均33.1 d;蛹期分别为9~17 d,平均13.9 d;雌成虫发育历期5~11 d,平均8.3 d,雄成虫发育历期1~6 d,平均4.2 d;化蛹时间集中在16∶00-20∶00之间,成虫产卵期可持续1~7 d,成虫羽化高峰为17∶30-20∶30;观察到雌蛾产卵量19~168粒,平均达96.7粒。雌雄蛾触角有明显区别,雌蛾触角为丝状,雄蛾为双栉齿状。研究结果可为茶谷蛾的田间预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谷蛾 为害状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云南省中低产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夏锐 刘德和 +7 位作者 梁名志 殷丽琼 肖星 田易萍 罗云祥 夏丽飞 孙云南 罗琼仙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63-66,70,共5页
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 实地采样测定了云南省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区中低产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和重金属元素等的含量。结果表明:其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8.53 g/kg;全氮、全磷、全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72、0.55、12.93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7.43、5.81、79.1 mg/kg,三大营养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特别是磷、钾元素成为茶园土壤养分供应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在茶园中适当施用磷钾肥;少部分茶园铬、铅、镉、汞的含量超标,建议在茶园管理中注意所使用肥料、农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中低产茶园 土壤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8
8
作者 蒋会兵 田易萍 +1 位作者 陈林波 梁名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4-640,共7页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成分变异系数平均为16.53%,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茶叶感官审评红茶品质总分达87.5~94.2分,绿茶品质总分达78.8~91.5分,茶树品种红、绿茶适制性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2和0.9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红茶,第Ⅱ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绿茶,第Ⅲ类为生化成分特异性品种。并从中筛选出18份优异品种资源,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EST-SSR标记的云南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萌 李友勇 +5 位作者 孙雪梅 王家金 谢瑾 成浩 汪云刚 刘本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7,共6页
通过使用27对EST—SSR引物对100份野生茶树资源和22份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到多态性带88条,有效等位基因变异所占比重为69.01%。;基因型183个,基因型变幅在4~11之间,平均6.78个... 通过使用27对EST—SSR引物对100份野生茶树资源和22份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到多态性带88条,有效等位基因变异所占比重为69.01%。;基因型183个,基因型变幅在4~11之间,平均6.78个;Shannon指数在0.32—1.35之间,平均0.88;期望杂合度(0.52)与观测杂合度(0.52)一致;多态杂合率平均为0.48,接近0.50;Nei氏指数平均为0.51,高于0.50;多态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52,高于0.50,说明云南野生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丰富。122份材料聚类为14个组。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我国云南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为今后种质资源的保存、开发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EST—SSR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叉角厉蝽对茶谷蛾幼虫捕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龚雪娜 玉香甩 +3 位作者 王雪松 龙丽雪 李晓霞 龙亚芹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探讨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幼虫的捕食行为特性,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龄期叉角厉蝽若虫对茶谷蛾幼虫的搜索和捕食效率。结果表明,叉角厉蝽若虫通过触角摆动搜索猎物,捕杀和取食工... 探讨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对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幼虫的捕食行为特性,并在室内测定了不同龄期叉角厉蝽若虫对茶谷蛾幼虫的搜索和捕食效率。结果表明,叉角厉蝽若虫通过触角摆动搜索猎物,捕杀和取食工具为其喙部可伸缩的口针,对茶谷蛾幼虫的捕食作用具有龄期选择性,高龄叉角厉蝽若虫的捕食效率更高。其中,5龄叉角厉蝽若虫对3龄茶谷蛾幼虫的捕食效率最高,平均5 min左右能搜索到猎物,13 min左右能刺吸成功并开始取食,45~60 min能吸干1头幼虫;二者密度对其捕食能力具有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 茶谷蛾(Agriophara rhombata Meyr.) 捕食行为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分析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热激蛋白基因的响应
11
作者 刘悦 曲浩 +3 位作者 田易萍 陈春林 冉隆珣 陈林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4,共8页
水杨酸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喷施水杨酸能够调控多种防御相关蛋白质,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性机制的研究能够挖掘抗病基因,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采集外源喷施水杨酸0 h、6 h... 水杨酸是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中重要的信号分子,外源喷施水杨酸能够调控多种防御相关蛋白质,提升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性机制的研究能够挖掘抗病基因,为茶树抗病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采集外源喷施水杨酸0 h、6 h、12 h、24 h、48 h的茶树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喷施水杨酸6 h、12 h、24 h、48 h时茶树叶片内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 360个、3 399个、596个、115个,外源水杨酸处理后各时间点均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共604个。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处理后6 h时富集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菌互作、核糖体、剪接体和碳代谢通路上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分别为95个、73个、121个、94个、154个。差异表达基因中有12个热激因子基因、40个热激蛋白基因和12个WRKY家族转录因子基因上调表达。处理48 h后,无上调表达的热激因子基因,但仍有28个热激蛋白基因上调表达。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在检测阶段均上调表达。外源水杨酸的诱导作用在处理6 h时最为明显,并且引起了大量热激蛋白的响应。本研究结果为开展外源水杨酸诱导茶树抗病机制和茶树抗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茶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热激蛋白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云南 冉隆珣 +4 位作者 蔡丽 梁名志 许燕 刘德和 夏丽飞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 对香樟-茶、野花椒-茶、沉香-茶3种间作模式下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在春茶、秋茶2个生育期的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园中间作香樟、野花椒、沉香对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影响不一致。香樟间作茶园茶轮斑病和茶赤星病的发病率较对照茶园低,但有增加茶小绿叶蝉的趋势;野花椒间作茶园茶饼病的发病率、茶小绿叶蝉虫害均较对照茶园低;沉香间作茶园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茶蚜的数量较对照茶园减少,茶轮斑病和茶煤病发病率也较对照茶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间作 害虫 捕食性天敌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的茶树花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丽飞 朱兴正 +5 位作者 梁名志 马伟 宋维希 田易萍 周萌 陈林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58-2062,共5页
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父本、母本、子代不育茶树花三个样本花的转录组进行测定,经组装分析获得403 469条高质量的Unigenes。将获得的Unigenes与SWISS-PROT、TREMBL、CDD、PFAM、NR和KOG库进行blast,共注释到307 291条Unigenes。KOG... 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对父本、母本、子代不育茶树花三个样本花的转录组进行测定,经组装分析获得403 469条高质量的Unigenes。将获得的Unigenes与SWISS-PROT、TREMBL、CDD、PFAM、NR和KOG库进行blast,共注释到307 291条Unigenes。KOG功能分类显示,有23 739个Unigenes被分为25类。KEGG通路分析表明,共识别出26 967个Unigenes涉及的pathway有328个。SSR查找发现,从403 469个Unigenes中找到46 440个含有SSR序列。这些信息为茶树不育基因筛选、不育机理研究以及分子标记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转录组测序 不育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野生古茶树资源主要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兴荣 矣兵 +8 位作者 李友勇 段志芬 杨毅坚 尚卫琼 杨盛美 蒋会兵 李慧 孙雪梅 刘本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22期133-139,共7页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 野生古茶树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是最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以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为供试材料,采摘夏梢1芽2叶制备蒸青茶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和各儿茶素组分含量等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变幅为43.65%~51.19%,高水浸出物(〉45.00%)资源有21份;茶多酚变幅为12.02%~38.60%,高茶多酚(〉25.00%)资源有16份;氨基酸变幅为1.46%~3.41%;咖啡碱变幅为2.17%~4.91%;儿茶素总量变幅为15.52%~25.89%;非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9%~9.84%;酯型儿茶素变幅为5.02%~16.57%,其中EGCG变幅为2.87%~10.01%,高EGCG(〉8.00%)资源有4份;除茶多酚和氨基酸生化指标外,酚氨比也可以作为茶树品种适制性生化指标,初筛选出适制绿茶资源有5份,红绿茶兼制资源有11份,适制红茶资源有7份。供试23份野生古茶树资源内含物质丰富,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资源,也为有针对性地合理开发利用和培育茶树品种提供优良资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 生化成分 多样性分析
下载PDF
云南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含量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玉忠 陈林波 +6 位作者 田易萍 杨方慧 朱兴正 陈玫 罗琼仙 陈春林 邓少春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32期78-82,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 为进一步研究云南大叶种茶不同品种生化特性,以10个云南大叶茶新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季节(春、夏、秋)茶叶中儿茶素组分进行检测及对比,对不同品种间儿茶素组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10份大叶茶新材料儿茶素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叶中儿茶素各组分都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EC、EGC春、夏、秋茶的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CG平均含量顺序为秋茶=夏茶>春茶,EGCG平均含量顺序为夏茶>秋茶>春茶。除春茶材料5和8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其他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除夏茶中材料3儿茶素组分间的变化规律为EGCG>EGC>ECG>EC,以及材料6变化规律为EGCG>ECG=EGC>EC,其他材料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CG>EGC>EC;秋茶中所有儿茶素组分的变化趋势均为EGCG>EGC>ECG>EC。10份大叶茶新材料三季EC、EGC、ECG、EGCG含量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73%~1.83%、1.96%~4.96%、2.76%~3.22%、8.57%~9.57%,各组分含量间的总体变化趋势为EGCG>ECG>EGC>EC。三季儿茶素品质平均指数材料7最高,材料6最低;三季中,10种材料夏茶品质指数最高,其次是春茶、秋茶。总体来看,研究所选的10个云南大叶种新材料间,不同季节不同儿茶素组分含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种茶 儿茶素 组分含量 品质指数
下载PDF
不同类型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玉香甩 冉隆珣 +5 位作者 刘关所 浦恩达 李慧 孙雪梅 刘本英 陈剑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02-105,共4页
连续三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调查,并从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指数、稳定性系数值Ss/Si和变异系数ds/dm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和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 连续三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系统调查,并从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指数、稳定性系数值Ss/Si和变异系数ds/dm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樟-茶间作茶园和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更大的丰富度、更丰富的多样性和更高的均匀性,表明樟与茶间作、芒果与茶间作后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内各物种间制约关系强于纯茶园,结构更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在保山和澜沧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17
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4 位作者 梁名志 包云秀 邓少春 徐丕忠 李朝云 《热带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8-20,共3页
1997年,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与对照品种‘云抗10号’分别在保山、澜沧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发现:‘云茶红1号’扦插成活率、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生长势较强,属丰产品种,内含成分丰富,夏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26%... 1997年,杂交新品种‘云茶红1号’与对照品种‘云抗10号’分别在保山、澜沧进行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发现:‘云茶红1号’扦插成活率、产量比对照‘云抗10号’高,生长势较强,属丰产品种,内含成分丰富,夏季一芽二叶蒸青样含水浸出物43.26%~46.4%,茶多酚33.4%,氨基酸1.4%~2.4%,咖啡碱3.52%~4.0%,制成的红碎茶品质超过云抗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茶红1号’ 保山 澜沧
下载PDF
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18
作者 邓少春 田易萍 +6 位作者 赵红艳 陈林波 陈春林 庞丹丹 刘悦 许燕 朱兴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32-137,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_(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茶树大叶群体种及杂交F_(1)代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为大叶茶树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26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26份杂交F_(1)代材料为试验对象,对其芽叶的1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份材料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其中,群体种平均变异系数达20.68%,杂交F_(1)代材料平均变异系数为16.88%。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种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32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杂交F_(1)代材料66对相关性分析中有53对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对达到显著水平(P<0.05);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群体种的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4.251%的信息,杂交F_(1)代材料的前2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材料表型多样性81.964%的信息;聚类分析显示,52份材料被分为了两大类群,第1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了群体种和杂交F_(1)代的材料;第2类群分为2个亚类,聚集的均为群体种材料。52份大叶茶树群体种及杂交F_(1)代材料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相较于群体种,杂交F_(1)代的遗传特征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群体种 F_(1)代 表型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粗老茶种植的白参菌营养物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方慧 夏丽飞 +4 位作者 仝佳音 张艳梅 马玉青 潘联云 孙云南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利用粗老茶叶为主要培养基培育白参菌子实体,对比分析其主要营养物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测定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白参菌和野生白参菌的氨基酸组分、主要营养元素、蛋白质、多糖等的含量并分析对... 【目的】利用粗老茶叶为主要培养基培育白参菌子实体,对比分析其主要营养物质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测定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白参菌和野生白参菌的氨基酸组分、主要营养元素、蛋白质、多糖等的含量并分析对比差异性。【结果】以茶为主料的培养基适宜白参菌生长。与市场购买人工种植的和野生的相比较,以茶为主料栽培的白参菌子实体的氨基酸、多糖以及人体必需营养元素中的锌、钾、磷含量最高。【结论】以粗老茶叶为主料配制的栽培料种植白参菌可行,而且能培育出优质的营养丰富的白参菌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参菌 营养物质 氨基酸 粗老茶叶
下载PDF
TCS1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参与弄岛野茶低咖啡碱的形成
20
作者 刘玉飞 庞丹丹 +4 位作者 陈春林 田易萍 孙云南 李友勇 陈林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10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HPLC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 本研究以弄岛野茶(MHLC)和云抗10号(YK10)茶树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HPLC测定不同样品不同季节以及MHLC不同发育阶段叶和茎的生物碱含量;利用RT-PCR法克隆不同样品中的咖啡碱合成酶基因1(TCS1)的编码区,并对其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MHLC是一份天然低咖啡碱、高可可碱茶树种质资源,不同季节其可可碱含量均大于23.00 mg/g,而咖啡碱的含量不足4.00 mg/g;另外,MHLC芽中积累的咖啡碱和可可碱最高,在同一发育阶段下,叶片比茎具有更高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并且随着成熟度的提高,叶片和茎中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均逐渐减少。通过基因克隆和定量分析发现:MHLC具有2种TCS1等位变异:TCS1b(仅具有可可碱合成酶活性)和TCS1d(同时具有可可碱和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其中TCS1b的高表达、TCS1d的极低表达很可能是导致MHLC高可可碱、低咖啡碱的关键原因。本研究为低咖啡碱茶树育种提供材料,也为MHLC的有效利用提供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弄岛野茶 特异资源 TCS1 生物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