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贡山草地资源现状与发展规划
1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3 位作者 钱洁 李天林 张付斗 吴迪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9-2214,共6页
于2009年对贡山县5个乡镇的天然草地类型与分布、牧草资源现状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贡山县共有草地面积181 734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35%;全县草地类型有5类、11组、60型;采集植物45科,193种,禾本科和莎草科各有40种和12种,... 于2009年对贡山县5个乡镇的天然草地类型与分布、牧草资源现状与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贡山县共有草地面积181 734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6.35%;全县草地类型有5类、11组、60型;采集植物45科,193种,禾本科和莎草科各有40种和12种,分别占植物总数的20.7%和6.2%;其中可识别牧草类植物157种,食口性好的优良等牧草(87种)占牧草类植物总数的55.4%,中等牧草(53种)占牧草类植物总数的33.8%,而低等和不良牧草(17种)仅占10.8%。贡山县草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草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草地局部退化严重以及侵略性害草危害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牧草资源 贡山县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重楼的优质育苗与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金桂梅 申时才 刘树芳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2期18-20,共3页
探讨不同育苗方式对云南重楼存活率、生长周期、植物植株和根茎特性等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重楼在4种不同育苗方法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优选出最适宜的育苗方法。
关键词 云南重楼 育苗方法 存活率 生长周期
下载PDF
菟丝子属植物在云南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及其安全性调查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付斗 岳英 +3 位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郭晋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0,共6页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Roxb)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 利用菟丝子属(Cuscuta spp.)植物控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引起一定关注和争议。以云南省薇甘菊入侵生境中的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云南菟丝子(C.reflexa Roxb)和日本菟丝子(C.japonica Choisy)为考察对象,通过调查和分析3种菟丝子属植物对薇甘菊的控制效果及其在群落中的生态指标,认为对薇甘菊的防治效果以中国菟丝子最好,其次是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结果表明:中国菟丝子、云南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寄生90 d后,薇甘菊的死亡率分别为97.9%、65.3%和44.1%;而生物量与对照比较的相对防效分别为93.6%、81.2%和77.5%。3种菟丝子寄生薇甘菊入侵的群落中,中国菟丝子的相对密度(RD)最大,为0.484 3;云南菟丝子的相对频度(RF)最大,为0.396 1;日本菟丝子的相对优势度(RDE)最大,为0.886 4。这3种菟丝子属植物的重要值(IV)分别为0.763 8、1.205 1和1.317 1。因此,应用菟丝子属植物控制薇甘菊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此外,云南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最多,其中有23种寄主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日本菟丝子主要危害12种高大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中国菟丝子的寄主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仅有的6种被寄生植物均为杂草或其他入侵植物,而且受害程度最严重,因此其生态安全性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对应用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的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属 薇甘菊 防治效果 生态指标
下载PDF
水浮莲对水稻竞争效应、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3 位作者 张付斗 金桂梅 李天林 张玉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523-5530,共8页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稻田生产中的扩散规律和对水稻农业性状的影响,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de Wit取代试验方法和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水浮莲与水稻(云稻2号)混种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影响、种间竞争效应、水稻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稻田生产中的扩散规律和对水稻农业性状的影响,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de Wit取代试验方法和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水浮莲与水稻(云稻2号)混种对植株形态和生物量影响、种间竞争效应、水稻产量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混种条件下水浮莲母株株高、分蘖数、生物量和开花株数均受到水稻的明显抑制,受到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其对水稻的抑制率。水浮莲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RY小于1.0)而水稻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RY大于1.0),水浮莲混种比例大于和等于1∶1时(RYT大于1.0)与水稻不存在竞争作用,而小于1∶1时(RYT小于1.0)其存在着竞争作用,水浮莲对水稻的竞争力(CB小于0)小于水稻。混种条件下水稻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明显提高,增产比例为3.54%—13.38%。生长过程中水浮莲对土壤钾、磷元素消耗大于水稻,而有机质和氮元素消耗小于水稻;混种条件下水稻明显降低水浮莲对土壤养分消耗,且二者在土壤养分上没有竞争关系。所有这些表明,入侵稻田的水浮莲与水稻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生物量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而且一定的水浮莲密度有利于抑制水浮莲对土壤养分的消耗和促进水稻生长繁殖及其产量的提高,因此为满足饲料利用和环境净化,建议在正常耕作稻田中可对水浮莲进行适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浮莲 水稻 竞争效应 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密度水浮莲的形态和生长反应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3 位作者 张付斗 金桂梅 李天林 张玉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1-1047,共7页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水生环境中的入侵和扩散规律,本文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不同密度下水浮莲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水浮莲在母株株高、母株叶片数、分蘖能力... 为了解入侵植物水浮莲在水生环境中的入侵和扩散规律,本文通过田间水稻田实验,按照添加系列设计方法研究不同密度下水浮莲幼苗的形态和生长反应,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水浮莲在母株株高、母株叶片数、分蘖能力、开花株数和死亡株数生长动态具有明显的差异。水浮莲形态特征,随种植密度降低分蘖等级和数量显著增加,密度60株时最大为29.45株.基株-1,360株时最小为1.10株.基株-1;母株株高总体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根长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中等种植密度的母株叶片数明显大于低等和高等密度的;植株开花与死亡株数多数显著增加;水浮莲出现有性和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占绝对优势。水浮莲生物量,随种植密度降低总生物量显著增加,60株时最大为31.18 g.基株-1,360株时最小为5.64 g.基株-1;母株生物量总、花、叶和根生物量总体上逐渐降低,而分蘖植株总、叶、花和根生物量显著增加。水浮莲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其中对有机质和速效钾消耗是最大的,分别达到8.55~21.56 g.kg-1和649.43~679.45mg.kg-1;随种植密度降低水浮莲对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吸收绝大多数显著增加。不同种植密度下水浮莲在形态、生长、繁殖以及对土壤养分影响的差异,可能是由其最初种植密度形成不同的种内竞争强度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浮莲 不同密度 形态反应 生长反应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黄脊竹蝗在云南江城的发生与防控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学礼 李红卫 +2 位作者 卓富彦 李向永 于艳雪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55,共3页
黄脊竹蝗大量入侵我国云南省江城县,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根据2018—2021年在云南省江城县对黄脊竹蝗的调查和防控实践,总结其迁飞入境路径、发生为害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为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和边境生物安全提供助力。
关键词 黄脊竹蝗 迁飞入境 发生为害 绿色防控
原文传递
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 被引量:20
7
作者 申时才 徐高峰 +2 位作者 张付斗 李天林 张玉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0-855,共6页
在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管理中,利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本地植物或伴生的本地物种进行替代控制是治理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本地作物红薯(Ipamoea batas)和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试验对象,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de... 在外来入侵生物的生态管理中,利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本地植物或伴生的本地物种进行替代控制是治理入侵植物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本地作物红薯(Ipamoea batas)和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试验对象,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deWit取代法,研究了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效应。结果表明:薇甘菊单种时,主茎长、分枝长、节间长和分枝数大于红薯,而主茎节数、不定根节数、叶柄长、叶面积均明显小于红薯,使薇甘菊在与红薯争夺养分和光照时处于劣势;在薇甘菊与红薯共存条件下,各个混种比例中薇甘菊的株高、分枝、叶、茎节不定根和生物量等均受到显著抑制,且受到的抑制率普遍高于其对红薯的抑制率;薇甘菊和红薯的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和(RYT)均显著小于1.0,说明2物种的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平衡指数,只有在薇甘菊所占比例高时(1:3)竞争平衡指数显著小于0,其余各个混种比例下竞争平衡指数均显著大于0,说明红薯与薇甘菊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作用,红薯对薇甘菊的竞争力强于薇甘菊。本研究表明,无论是从形态特征还是生物量来看,红薯都可以作为一种对薇甘菊进行替代控制的理想竞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红薯 竞争效应 替代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