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以及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及D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为临床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以及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及D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为临床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孕晚期孕妇临床分离的GBS菌株,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多重PCR的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型分型,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分析,药敏分析应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26.0。结果共收集168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分型中血清型Ⅲ的检出率最高为31.5%(53/168),其次为Ⅴ型31.0%(52/168),Ⅰb型25.0%(42/168),Ⅰa型7.7%(13/168),Ⅱ、Ⅳ型少见,未检出Ⅳ型、Ⅶ型、Ⅷ型、Ⅸ型。检出的9种不同的毒力基因中每株菌至少含有3种上的毒力基因,其中cylB、fbsA和fbsB基因检出率为100.0%(168/168),hylB、lmb和scpB基因检出率均大于91.0%,bac基因检出率最低,为27.0%(47/168)。血清型Ⅰb中bca和bac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型(P<0.05),分别为92.1%(39/42)和88.1%(42/47),血清型Ⅲ中bac基因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他血清型(P<0.05),为3.8%(2/53)。未检出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70.8%。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D实验阳性率为16.6%(28/168),其中Ⅴ型血清型中D实验阳性率为85.7%(24/28),与其他血清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和Ⅴ型为主,普遍存在3种以上毒力基因,不同血清型之间毒力基因表达率、D试验阳性率、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存在差异。未发现耐青霉素G和万古霉素的菌株,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筛选维生素D刺激后胎盘滋养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分析其在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0.1、1、10、10...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筛选维生素D刺激后胎盘滋养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分析其在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0.1、1、10、100 nmol/L)刺激细胞的mRNA表达情况,筛选出DEG,应用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筛选中枢基因。结果4种不同浓度维生素D刺激的细胞样本和未加维生素D刺激的正常对照样本的基因表达情况如下:VitD 0.1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54个DEG,包括242个上调,112个下调;VitD 1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20个DEG,包括216个上调,104个下调;VitD 10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74个DEG,包括277个上调,97个下调;VitD 100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00个DEG,包括151个上调,149个下调。最后对4组DEG取交集,共获得9个共同的DEG。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胶原原纤维组织、细胞分化、细胞趋化、细胞分化的负调控、信号受体活性的调节、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蛋白质分泌,调节的细胞成分富集在胶原三聚体复合物、蛋白质的细胞外基质、细胞的顶端部分、胶原蛋白三聚物,调节的分子功能富集于受体配体活动、受体调节器活动、蛋白质桥接、细胞因子活性。KEGG分析显示在刺激神经组织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胃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炎症性肠病、疟疾、阿米巴病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PPI网络确定17个中枢基因(COL1A2、ACTA2、S100A4、TAGLN、CSF1R、TLR4、TNFSF13B、FTCD、APOBEC3G、IL6、IGF1、PDGFRB、TGFB2、BGLAP、COL4A4、COL8A1和COL11A1)。结论COL1A2、ACTA2、S100A4、TAGLN、CSF1R、TLR4、TNFSF13B、FTCD、APOBEC3G、IL6、IGF1、PDGFRB、TGFB2、BGLAP、COL4A4、COL8A1、COL11A1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发展相关,也可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展开更多
目的改进验证方案,体外模拟临床标本平行检测,评估不同血培养系统检测病原菌的差异。方法二十种不同病原菌采用两步/三步法稀释获得小于30 CFU/mL的菌悬液,平行接种1mL到不同类型培养瓶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BacT/ALERT FA Plus培养瓶检...目的改进验证方案,体外模拟临床标本平行检测,评估不同血培养系统检测病原菌的差异。方法二十种不同病原菌采用两步/三步法稀释获得小于30 CFU/mL的菌悬液,平行接种1mL到不同类型培养瓶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BacT/ALERT FA Plus培养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新型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时报阳时间较短,BACTEC^(TM)FX血培养系统树脂需氧瓶检测肺炎链球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树脂厌氧瓶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脆弱拟杆菌报阳时间较短,检测其余十一种病原菌时两种培养系统报阳时间没有差异。结论两种血培养系统在检测不同种类病原菌时各有优势,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系统检测较低浓度马尔尼菲篮状菌时优势显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孕晚期孕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荚膜血清型、毒力基因的分布以及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及D试验阳性率的相关性,为临床无乳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孕晚期孕妇临床分离的GBS菌株,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多重PCR的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型分型,PCR方法进行毒力基因分析,药敏分析应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应用SPSS26.0。结果共收集168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分型中血清型Ⅲ的检出率最高为31.5%(53/168),其次为Ⅴ型31.0%(52/168),Ⅰb型25.0%(42/168),Ⅰa型7.7%(13/168),Ⅱ、Ⅳ型少见,未检出Ⅳ型、Ⅶ型、Ⅷ型、Ⅸ型。检出的9种不同的毒力基因中每株菌至少含有3种上的毒力基因,其中cylB、fbsA和fbsB基因检出率为100.0%(168/168),hylB、lmb和scpB基因检出率均大于91.0%,bac基因检出率最低,为27.0%(47/168)。血清型Ⅰb中bca和bac基因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型(P<0.05),分别为92.1%(39/42)和88.1%(42/47),血清型Ⅲ中bac基因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他血清型(P<0.05),为3.8%(2/53)。未检出对青霉素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7%和70.8%。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D实验阳性率为16.6%(28/168),其中Ⅴ型血清型中D实验阳性率为85.7%(24/28),与其他血清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和Ⅴ型为主,普遍存在3种以上毒力基因,不同血清型之间毒力基因表达率、D试验阳性率、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存在差异。未发现耐青霉素G和万古霉素的菌株,青霉素仍可作为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文摘目的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筛选维生素D刺激后胎盘滋养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DEG),分析其在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方法通过二代测序分析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0.1、1、10、100 nmol/L)刺激细胞的mRNA表达情况,筛选出DEG,应用GO和KEGG进行富集分析,构建PPI网络筛选中枢基因。结果4种不同浓度维生素D刺激的细胞样本和未加维生素D刺激的正常对照样本的基因表达情况如下:VitD 0.1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54个DEG,包括242个上调,112个下调;VitD 1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20个DEG,包括216个上调,104个下调;VitD 10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74个DEG,包括277个上调,97个下调;VitD 100 vs Control组共获取了300个DEG,包括151个上调,149个下调。最后对4组DEG取交集,共获得9个共同的DEG。GO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胶原原纤维组织、细胞分化、细胞趋化、细胞分化的负调控、信号受体活性的调节、细胞外结构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蛋白质分泌,调节的细胞成分富集在胶原三聚体复合物、蛋白质的细胞外基质、细胞的顶端部分、胶原蛋白三聚物,调节的分子功能富集于受体配体活动、受体调节器活动、蛋白质桥接、细胞因子活性。KEGG分析显示在刺激神经组织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胃癌、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炎症性肠病、疟疾、阿米巴病和PI3K-Akt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PPI网络确定17个中枢基因(COL1A2、ACTA2、S100A4、TAGLN、CSF1R、TLR4、TNFSF13B、FTCD、APOBEC3G、IL6、IGF1、PDGFRB、TGFB2、BGLAP、COL4A4、COL8A1和COL11A1)。结论COL1A2、ACTA2、S100A4、TAGLN、CSF1R、TLR4、TNFSF13B、FTCD、APOBEC3G、IL6、IGF1、PDGFRB、TGFB2、BGLAP、COL4A4、COL8A1、COL11A1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发展相关,也可为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文摘目的改进验证方案,体外模拟临床标本平行检测,评估不同血培养系统检测病原菌的差异。方法二十种不同病原菌采用两步/三步法稀释获得小于30 CFU/mL的菌悬液,平行接种1mL到不同类型培养瓶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BacT/ALERT FA Plus培养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新型隐球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时报阳时间较短,BACTEC^(TM)FX血培养系统树脂需氧瓶检测肺炎链球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树脂厌氧瓶检测产单核李斯特菌、脆弱拟杆菌报阳时间较短,检测其余十一种病原菌时两种培养系统报阳时间没有差异。结论两种血培养系统在检测不同种类病原菌时各有优势,BacT/ALERT VIRTUO血培养系统检测较低浓度马尔尼菲篮状菌时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