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范聪 肖炜 张仕颖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53-58,共6页
近年来,土壤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在众多土壤污染修复中,微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优势。为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以及重金... 近年来,土壤受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在众多土壤污染修复中,微生物修复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优势。为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以土壤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以及重金属为对象,综合评述了不同土壤污染类型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降解微生物的种类、修复机理和技术方法,指出当前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存在的问题,并对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修复原理 污染类型
下载PDF
增效肥料对设施栽培小白菜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维宏 张乃明 +4 位作者 张丽 包立 孟令宇 韩政 秦太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2-2028,共7页
【目的】分析施用增效肥料对设施栽培小白菜生长特性、抗逆生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增效肥料在设施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4个增效肥料试验处理(T1~T4),分别以不施肥(C... 【目的】分析施用增效肥料对设施栽培小白菜生长特性、抗逆生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增效肥料在设施蔬菜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4个增效肥料试验处理(T1~T4),分别以不施肥(CK0)和不含增效剂的普通化肥(CK1)为对照,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增效肥料基施后对小白菜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等抗逆生理指标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影响的差异,同时观测各处理小白菜的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结果】与CK1相比,施用增效肥料后小白菜各项农艺性状、产量和生物量指标均得到改善,以生化黄腐酸增效肥料整体效果最佳,其株高、叶片SPAD值、叶长、叶宽、有效叶片数和产量分别提高15.0%、4.0%、18.1%、15.9%、9.8%和63.8%,根长、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增加23.3%、324.0%和5.9%,生物量提高51.5%,且叶长、产量、根长、根鲜重和生物量方面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与CK1相比,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4种增效肥料处理小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47.2%、49.1%、48.2%和51.5%,脲酶抑制剂、生化黄腐酸及复合增效剂分别提高小白菜POD活性7.8%、2.8%和3.1%,脲酶抑制剂、海藻酸及复合增效剂分别降低MDA含量2.2%、19.1%和36.6%,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与CK1相比,脲酶抑制剂和海藻酸两种增效肥料对土壤脲酶起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14.3%和2.8%,其余增效肥料均对土壤酶活性(除复合增效剂处理抑制CAT活性6.2%)和有机碳含量(除脲酶抑制剂处理下降10.2%外)产生一定的促进效果,其中生化黄腐酸增效肥料效果最稳定,土壤脲酶、蔗糖酶、CAT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0.0%、93.7%、12.5%和7.4%,且均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增效肥料可改善设施栽培小白菜的部分抗性生理指标,提高其对逆境的耐受力和土壤有机碳及矿化速度,实现小白菜农艺性状、生物量和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肥料 小白菜 抗性生理指标 土壤酶活 土壤有机碳
下载PDF
云南会泽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牧青 康宏宇 +3 位作者 刘源 林健 康日峰 张乃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72-77,共6页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炼活动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试验通过对会泽某铅锌冶炼厂周边不同距离区域土壤中重金属Pb、Zn、Cd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采选冶炼活动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试验通过对会泽某铅锌冶炼厂周边不同距离区域土壤中重金属Pb、Zn、Cd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Pb、Zn、Cd含量平均为1 161.07、2 374.31 mg/kg和20.28 mg/kg,分别是当地土壤背景值的30.26、31.78倍和34.96倍,(2)周边土壤重金属元素Pb、Zn和Cd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2.32、4.75和20.28,分别达中污染、重污染和重污染级别;综合污染指数平均为15.75,达到重污染级别。(3)周边土壤重金属Pb、Zn、Cd生态风险系数分别为151.3、31.8和1 049.1,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强度、轻度和极度;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为1 232.2,污染等级为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评价
下载PDF
施用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韩云昌 张乃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52-56,共5页
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已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对于中轻度污染的土壤而言,化学钝化剂由于其使用便利、见效快等优点而广泛使用。本文结合最近的研究将钝化剂分为无机钝化剂和有机钝化剂2类,包... 随着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视度的不断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已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对于中轻度污染的土壤而言,化学钝化剂由于其使用便利、见效快等优点而广泛使用。本文结合最近的研究将钝化剂分为无机钝化剂和有机钝化剂2类,包括石灰性物质、黏土矿物、含磷材料(无机钝化剂)以及腐殖质物质、生物炭材料(有机钝化剂),总结了几种常见钝化剂的单施及配合施用对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机理和技术,介绍了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铅修复的效果和注意事项,并对钝化剂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无机钝化剂 有机钝化剂 修复
下载PDF
云南省沘江流域底泥中Pb污染分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韩云昌 张乃明 +1 位作者 包立 杨牧青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3期110-114,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沘江流域底泥中Pb的分布,以沘江流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沘江流域底泥中Pb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底泥Pb平均含量为1764.23 mg/kg;(2)底泥中Pb含量呈现上游>中游>下游趋势;(3... 为更好地了解沘江流域底泥中Pb的分布,以沘江流域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应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沘江流域底泥中Pb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底泥Pb平均含量为1764.23 mg/kg;(2)底泥中Pb含量呈现上游>中游>下游趋势;(3)沘江流域底泥中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极高,上游、中游、下游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6.04、2.51、2.03。综合分析流域底泥中Pb含量及单因子污染指数,发现沘江流域Pb污染状况严重,呈现上游>中游>下游趋势,极有可能影响沿岸农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沘江流域 沉积物 PB 污染评价 分布特征 单因子污染指数
下载PDF
我国设施栽培土壤退化特征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泓 卢维宏 张乃明 《蔬菜》 2021年第11期35-42,共8页
为了解决由设施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年限增加而导致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日趋严重的问题,系统阐述了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障碍和重金属累积等方面的退化特征及成因,并基于退化特征综述了相对应的改良与修复(包括农艺措施和工... 为了解决由设施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年限增加而导致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日趋严重的问题,系统阐述了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障碍和重金属累积等方面的退化特征及成因,并基于退化特征综述了相对应的改良与修复(包括农艺措施和工程修复措施)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设施栽培土壤退化修复研究中改良剂产品、轮作制度、栽培模式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土壤改良调理剂产品标准、实行合理种植模式、定时对设施大棚进行健康评价、拓展新型设施栽培模式等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土壤退化 土壤修复改良
下载PDF
不同钝化材料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康宏宇 林健 +2 位作者 张乃明 包立 刘炳森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5期176-180,共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出环境问题,筛选高效低成本的钝化材料十分迫切。选择有机肥、泥炭、沸石、硅藻土、石灰及不同材料的生物炭等钝化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添加用量的钝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出环境问题,筛选高效低成本的钝化材料十分迫切。选择有机肥、泥炭、沸石、硅藻土、石灰及不同材料的生物炭等钝化材料,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不同添加用量的钝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1)石灰和沸石均能有效地降低地土壤中Cu、Pb和Zn浸提态含量,其中当石灰用量达到50 g/kg时,Cu、Pb、Zn浸提态含量分别降低了61.75%、25.57%、38.45%;当沸石用量达到50 g/kg时,土壤中Cu、Zn、Pb浸出态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34.00%、16.29%和31.20%;(2)有机肥和泥炭能有效降低Pb和Cu的浸出态含量,用量为50 g/kg时,有机肥和泥炭对土壤中Pb和Cu的浸出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7.64%和33.58%;(3)锯木屑-生物炭和商品-生物炭用量达到50 g/kg时,土壤中Cd浸出态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降低了21.46%和1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钝化剂
下载PDF
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丽 张乃明 +2 位作者 张玉娟 邓洪 杨浩瑜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98-604,共7页
为了解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状况,采集了640个云南代表性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土壤硒总量变幅在0.05~7.12 mg/kg,平均含量为0.51 mg/kg,达到富硒水平;(2)不同成土母质... 为了解云南耕地土壤硒含量状况,采集了640个云南代表性耕地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硒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耕地土壤硒总量变幅在0.05~7.12 mg/kg,平均含量为0.51 mg/kg,达到富硒水平;(2)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基型结晶盐类的玄武岩等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为0.77 mg/kg;(3)土壤类型对硒的含量影响明显,其中棕壤硒含量平均为1.24mg/kg,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石灰(岩)土硒含量最低仅为0.21mg/kg;从行政区看位于滇东的曲靖市和昭通市土壤硒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州市;(4)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土壤p H之间的相关性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土壤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0.110,P <0.001),说明有机质影响土壤硒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迪庆某铜矿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康宏宇 康日峰 +2 位作者 张乃明 包立 林健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第1期75-81,共7页
对迪庆某铜矿区土壤Cu、Zn、Pb、Cd、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不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和Cd是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 对迪庆某铜矿区土壤Cu、Zn、Pb、Cd、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不同形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u和Cd是导致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Cu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223.09,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Cd平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461.07,达到极度生态危害程度,其余重金属元素均未达到轻度生态危害的上限标准。采矿区土壤和选矿厂附近土壤中3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Cr、Cd、Pb主要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其可交换态含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2.42%、38.70%和26.52%,生物有效性较高、迁移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矿区土壤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形态 风险评价 迪庆
下载PDF
SSD法对西南碳酸盐岩母质区稻田土壤镉污染类型划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东锦 赵龙 +2 位作者 张乃明 侯红 孙在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9-418,共10页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 在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存在现行农用地土壤镉(Cd)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值偏严的现象,表现为土壤中Cd含量超标而农产品中Cd无安全风险.针对该现实问题,在基于该地区稻米-土壤协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分析样品中Cd的富集系数(BCF)并利用物种敏感性(SSD)分布模型,对Cd毒性剂量-效应关系进行拟合,最终反推出在不同pH下适用于典型碳酸盐岩类成土母质农用地土壤Cd污染的风险筛选值和管控值.结果表明:当土壤pH在5.5<pH≤6.5范围时,基于保护90%及10%的水稻品种安全所得的土壤Cd毒性阈值分别为HC 10=0.34 mg kg和HC 90=2.00 mg kg;在pH≤5.5、6.5<pH≤7.5、pH>7.5这3个pH条件下,HC 10分别为0.22、0.68和0.80 mg kg,HC 90分别为1.64、4.80和9.20 mg kg,当土壤中Cd含量低于HC 10时,表明稻米安全风险较低;当土壤中Cd含量介于HC 10~HC 90之间时,表明稻米安全具有一定风险,应对稻田土壤采取安全利用措施;当土壤中Cd含量超过HC 90时,表明稻米安全具有极高风险,应对稻田土壤采取严格管控措施.研究显示,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碳酸盐岩母质区域农产品超标点位主要集中于5.5<pH≤6.5范围内,表明土壤pH对稻米Cd的富集效应有较大影响,在酸性条件下其富集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母质 镉(CD) 富集系数 物种敏感性分布(SSD)
下载PDF
化肥减施处理对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浩瑜 刘惠见 +3 位作者 张乃明 贺婷 邓洪 包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目的】探索云南省勐海县典型人工台地茶园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指导茶农科学合理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复合肥处理(T1)、减施30%化肥+土壤改良处理(T2)、控释肥替代30%化肥处理(T3)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 【目的】探索云南省勐海县典型人工台地茶园的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为指导茶农科学合理施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复合肥处理(T1)、减施30%化肥+土壤改良处理(T2)、控释肥替代30%化肥处理(T3)和有机肥替代30%化肥处理(T4)4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进行为期两年的试验,测定土壤pH和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并记录茶叶品质和产量。【结果】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土壤pH提高12.96%;T3处理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最高,其增幅分别为22.63%、15.79%、13.95%、51.72%和28.34%,与T1处理间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T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0.94%、13.50%、18.42%和21.43%,其他土壤养分虽略有增加,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施肥措施下的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表现为:T3处理(0.6749)>T4处理(0.6092)>T2处理(0.5677)>T1处理(0.5468)。2019年T3和T4处理的春季茶叶产量(224.06和211.23 kg/ha)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茶叶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较T1处理分别增加14.34%、36.41%和28.00%,故T4处理的茶叶品质最优。【结论】相对于复合施肥处理,其他3种替施处理对提升茶园土壤肥力和提高茶叶品质均有一定效果,其中控释肥替代30%化肥处理对提升茶园土壤养分肥力效果最优,而有机肥替代30%化肥施肥处理对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土壤养分 茶叶品质
下载PDF
联合施肥对复合污染农田水稻As、Cd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维宏 张乃明 +3 位作者 苏友波 李懋松 熊润忠 秦太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17-2226,共10页
探究不同施肥模式与土壤调理剂联合措施对As-Cd复合污染农田水稻生长及水稻不同部位吸收转运重金属的影响,为中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As-Cd复合污染农田上,分别设置农民常规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碱性复合... 探究不同施肥模式与土壤调理剂联合措施对As-Cd复合污染农田水稻生长及水稻不同部位吸收转运重金属的影响,为中轻度复合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As-Cd复合污染农田上,分别设置农民常规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碱性复合肥料、水稻专用肥3种施肥模式以及分别与硅钙土壤调理剂联合配施的试验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对水稻长势及产量水平、不同器官(根、茎、叶、籽粒)As、Cd的累积量,以及土壤重金属有效态、pH和有机质,重点分析了硅钙调理剂对水稻籽粒As、Cd含量及转运的影响因子和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在As-Cd复合污染农田上,与对应单一化肥相比,仅碱性肥料与硅钙调理剂的联合施用下水稻的茎粗、穗长、穗粒数、产量4项指标分别提高了18.4%、7.8%、24.9%、16.1%,且均达到了显著差异(P<0.05),而常规施肥和水稻专用肥模式下的联合施肥对水稻包括产量在内的各农艺指标起到了部分抑制或无显著影响的效果;3种施肥模式下,以碱性肥料与硅钙调理剂的联合措施对水稻各器官中As、Cd的吸收累积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籽粒、叶片、茎秆、根系中As的累积抑制率分别为32.1%、19.8%、21.8%、32.7%,对籽粒、根系Cd的累积抑制率分别为43.8%、10.3%,且均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碱性肥料+硅钙土壤调理剂联合措施在降低根系对土壤As、Cd吸收同时,对通过根系进入到茎秆的重金属As、Cd的再分配进行了调控,即促进了茎秆As、Cd向叶片转运,抑制了其向籽粒转运。3种联合施肥措施中,以碱性肥料+硅钙土壤调理剂对As-Cd复合污染农田安全利用的效果最佳,不仅降低了水稻(尤其是籽粒)对As、Cd的吸收转运,还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施肥 硅钙调理剂 复合污染农田 水稻 AS CD
下载PDF
叶面阻控剂在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利娟 卢维宏 +4 位作者 李嘉琦 于畅 于泓 包立 张乃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30-236,共7页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中重金属最为突出,当前有大量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亟待实现安全利用。重金属叶面阻控剂产品因其具有施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可控、对土壤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过程中。从主要...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中重金属最为突出,当前有大量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土壤亟待实现安全利用。重金属叶面阻控剂产品因其具有施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成本可控、对土壤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过程中。从主要种类、阻控机理和应用效果3个方面对叶面阻控剂的研究和使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叶面阻控剂作为一种新型外源阻控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研究应用的方向,以期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耕地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阻控剂 重金属 污染土壤 安全利用
下载PDF
滇东农田土壤铅污染健康风险评价及基准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娟 李洋 +2 位作者 张敏 张乃明 韩东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滇东农田土壤同时受到高地质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的双重影响,铅污染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滇东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铅累积规律及...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忽视,滇东农田土壤同时受到高地质背景与矿业活动叠加的双重影响,铅污染的问题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滇东地区土壤-作物系统铅累积规律及其健康风险以及农田土壤铅健康风险基准,通过对滇东6个市(州)农田土壤和农产品点位协同采样,探讨滇东土壤及其种植农作物中铅的累积特征及健康风险状况,并基于物种敏感分布模型(Log-logistic)反推滇东农田土壤铅安全基准值。结果表明:1)滇东不同市(州)农田土壤中铅含量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红河州、曲靖市、昭通市、文山州、玉溪市、昆明市,其中,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州和红河州农田土壤均存在轻微程度的铅超标问题;2)滇东6个市(州)农产品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1.9%;不同类别作物吸收富集铅的能力不同,豆类的豌豆和花生对铅具有较高的富集能力,其次是根茎类的莴笋、叶菜类的油菜和谷物类的小麦。3)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滇东各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铅对居民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铅在不同区域对儿童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不同暴露途径非致癌健康风险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手-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4)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反推滇东农田土壤铅健康风险基准值,种植根茎类、茄果类、叶菜类、豆类、谷物类物时,其临界值分别为13.0、19.7、35.1、11.3、18.1 mg/kg;其警戒值分别为269.5、481.3、500.7、367.5、560.3 mg/kg。研究结果可为滇东以及类似区域铅高背景区农田土壤制定更为精准的地方标准、实现铅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健康风险基准值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曲线法 滇东
下载PDF
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娟 张乃明 邓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6,共8页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而对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茶园pH为3.83~6.16,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0.88~101.8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均达到Ⅰ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除勐混镇外,其他各乡镇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比例低于30%。速效钾供应充足,仅勐阿镇和勐混镇分别有6.25%和20.00%土壤速效钾处于Ⅲ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30~0.84,勐阿镇、勐遮镇、格朗和乡和布朗山乡有部分茶园土壤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和Ⅳ级,除布朗山乡外,其余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比例超过60%。研究表明,勐海县茶园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丰富,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碱解氮 有效磷 速效钾 肥力评价
下载PDF
钙镁磷肥可以减少复合污染农田不同品种玉米Cd、As吸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春雨 王凯 +5 位作者 邓琪 任利娟 李嘉琦 张昌琦 张乃明 包立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0,共6页
因长期施用化肥致使农田土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肥力下降、酸化、板结、砷镉等元素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质量。钙镁磷肥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同时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调节元素失衡,减少有机质流失等问题。以云南省个旧... 因长期施用化肥致使农田土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肥力下降、酸化、板结、砷镉等元素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质量。钙镁磷肥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同时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调节元素失衡,减少有机质流失等问题。以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污染农田为背景,探究施用钙镁磷肥对当地4种玉米品种(路单12号、足玉7号、红育2号、华兴单88号)的产量,以及对籽粒中As、Cd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Cd及pH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钙镁磷肥的处理下,与裸地相比,红育2号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好;(2)综合考虑玉米对土壤中有效态As、Cd含量的影响,红育2号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路单12号无显著效果;(3)施用钙镁磷肥,红育2号的产量达到最大,采用红育2号是增加玉米产量的最佳选择;(4)综合考虑钙镁磷肥对玉米籽粒中As、Cd含量的影响,红育2号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路单12号仅在降低玉米籽粒中As含量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磷肥 玉米品种 农艺性状 重金属累积
下载PDF
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复合污染土壤镉铅有效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袁启慧 包立 张乃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为探讨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添加三个粒径(60~100、100~200、>200目)下的四种不同钝化剂(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磷矿粉),研究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复合污... 为探讨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添加三个粒径(60~100、100~200、>200目)下的四种不同钝化剂(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磷矿粉),研究钝化剂种类和粒径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有效态Cd、Pb的影响。钝化60 d之后的结果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生物质炭+熟石灰和磷矿粉均在>200目粒径下对土壤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减少了9.54%、13.93%和11.08%;其中,硅藻土在100~200目的粒径下效果最佳,有效态Cd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2.35%。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硅藻土和磷矿粉对土壤有效态Pb的钝化效果都在>200目的粒径下最好,有效态Pb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减少了17.81%、18.70%、11.54%和22.19%,其中磷矿粉的钝化效果最佳。研究表明,自制无机型钝化剂、石灰+生物质炭和磷矿粉都是粒径越小钝化土壤重金属Cd、Pb效果越好,可能是由于较小粒径更有利于Cd和Pb由活性态向非活性态转化,硅藻土对Cd、Pb的钝化效果在三个粒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钝化剂 粒度 有效态
下载PDF
不同钝化剂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钝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娟 张乃明 袁启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32-1741,共10页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普遍存在,其中铅、镉复合污染较为常见,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同时钝化铅、镉等多个重金属元素的钝化剂,进而减少土壤中铅、镉向作物可食部位转移。采集滇西某矿区周边的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4...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普遍存在,其中铅、镉复合污染较为常见,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同时钝化铅、镉等多个重金属元素的钝化剂,进而减少土壤中铅、镉向作物可食部位转移。采集滇西某矿区周边的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4种复合钝化剂(钝化剂A(含硫型土壤调理剂)、钝化剂B(自制生物炭钝化剂)、钝化剂C(自制矿物钝化剂)、钝化剂D(自制有机-无机复合钝化剂))对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效果,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施肥量、土壤水分和土壤粒径)对复合钝化剂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供试钝化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pH,施用钝化剂B和钝化剂C后土壤的pH要显著高于其它几种钝化剂。(2)对土壤有效态铅的钝化效率表现为钝化剂B,钝化剂C>钝化剂D>钝化剂A;而对土壤有效态镉的钝化效率表现为钝化剂C>钝化剂B,钝化剂D>钝化剂A,钝化剂C对污染土壤的有效态铅、镉都具有很好的钝化作用。(3)施肥量、土壤水分和粒径对土壤有效态铅、镉产生不同的钝化效果,3个因素对土壤有效态铅的钝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B(土壤水分)>A(施肥量)>C(土壤粒径),而对有效态镉的钝化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B(土壤水分)>C(土壤粒径)>A(施肥量),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为施肥量:675 kg·hm^(−2);土壤水分:40%;土壤粒径:>2mm时钝化效果最佳,这对利用钝化剂实现重金属铅、镉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钝化剂 重金属 施肥量 土壤水分 土壤粒径
下载PDF
中国典型设施栽培土壤Cu、Zn累积特征及风险预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卢维宏 刘娟 +5 位作者 张乃明 李芳艳 韩东锦 于泓 李嘉琦 韩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9-196,共8页
为了探明铜(Cu)和锌(Zn)在设施栽培土壤中的累积现状及潜在风险,该研究基于中国8个省16个州市典型区域的设施栽培土壤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系统分析了Cu、Zn的累积现状及风险特征,并采用分段线性模型(Split-line Model)拟合了土壤Cu、Zn有... 为了探明铜(Cu)和锌(Zn)在设施栽培土壤中的累积现状及潜在风险,该研究基于中国8个省16个州市典型区域的设施栽培土壤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系统分析了Cu、Zn的累积现状及风险特征,并采用分段线性模型(Split-line Model)拟合了土壤Cu、Zn有效态累积量与种植年限的关系,预测了土壤Cu、Zn累积量超风险限量值的种植年限。结果表明:1)与各省对应土壤背景值及农业土壤有效态元素丰缺指标相比,中国设施栽培土壤的全量Cu、Zn均有不同的累积效应,Cu较为明显,有效态含量大部分均达到了极丰富水平,所有样品均未出现低于缺乏临界值的现象;2)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相比,全量Cu、Zn平均分别超标16.03%、4.58%;与土壤有效态风险限量值相比,土壤有效态Cu的平均超限率达到了16.92%,辽宁、河南、云南的超限率分别达到了33.33%、62.50%、32.00%,表现较为严重,有效态Zn均未超限;3)基于有效态的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土壤整体安全,仅辽宁达到了轻度污染,河南和云南均达到了警戒值水平,均以元素Cu的累积贡献较为突出;4)土壤有效态Cu、Zn累积量与其种植年限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基于线性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现有设施栽培条件下,连续再种植6.7、20.5、19.3 a可分别导致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有效态Cu累积量达到风险限量值,连续再种植32.5、67.9、91.9 a可分别导致酸性、中性、碱性土壤中有效态Zn累积量达到风险限量值。因此,设施栽培土壤Cu、Zn累积具有风险,且逐年加重,需要采用合理的安全利用措施(包括修复技术、农资产品选用)来进一步保障设施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土壤 风险评价 CU ZN 累积特征
下载PDF
复合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三七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娟 李佳佳 +1 位作者 张乃明 冯光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0-2197,共8页
三七是云南最重要的中药材,为探究复合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上三七生长及其镉吸收累积的影响,以一年生三七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钝化剂不同添加量(0、0.50%、1.00%、1.50%)对三七生长、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镉吸收累积的影响。... 三七是云南最重要的中药材,为探究复合钝化剂对镉污染土壤上三七生长及其镉吸收累积的影响,以一年生三七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钝化剂不同添加量(0、0.50%、1.00%、1.50%)对三七生长、生理生化指标以及镉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钝化剂能够有效促进三七的生长,增加三七株高、叶长、叶宽、茎粗以及叶绿素含量,同时显著提高三七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复合钝化剂能够降低三七主根和叶片中MDA含量,而CAT活性却随着钝化剂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同时,三七主根和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主根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复合钝化剂不仅可以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的含量,还对三七各部位吸收镉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对照相比,三七主根镉含量降低了21.4%~57.1%、剪口降低了58.9%~62.6%、茎部降低了47.4%~67.4%、叶降低了25.0%~53.1%。研究表明,在镉污染土壤中使用复合钝化剂既可以有效地促进三七的生长发育,又可以减少镉在三七各个器官中的累积,在本试验条件下设置的3种钝化剂添加量中,添加量为1.50%的处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剂 三七 生理生化 镉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