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机遇性感染性疾病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被引量:7
1
作者 邹红群 李松 +1 位作者 李全康 杨俊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型肺炎(PCP)4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HIV合并肺真菌感染26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1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CT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伴肺孢子型肺炎(PCP)的特征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机遇性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 螺旋CT扫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邹红群 李全康 +2 位作者 李松 杨俊涛 元正洪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01-302,共2页
①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包括壁内血肿)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 ①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主动脉夹层(包括壁内血肿)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36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在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T)技术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合原始横断面图像分析。③结果 26例典型主动脉夹层:10例患者显示了一个或多个再破口,3例III型患者未显示明确的再破口,9例血型夹层患者初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降部或降胸主动脉近端,4例I型患者中,1例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受累、3例左锁骨下动脉受累,右肾动脉受累者4例、左肾动脉受累者2例、腹腔干动脉受累者4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者3例。10例壁内血肿包括I型2例,III型8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2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PAU形成,1例III型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④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快速、准确性高等优点,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前评价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血管成像技术 64层螺旋CT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兴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4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脑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DSA结果对比,CTA的总体准确率98.4%,CTA与DSA分项检测对比结果经... 目的探讨和研究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8例脑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DSA结果对比,CTA的总体准确率98.4%,CTA与DSA分项检测对比结果经验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9,P>0.05)。结论在对脑动脉瘤患者的筛查和诊断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64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图像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兴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3期133-135,共3页
目的 :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图像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某院收治的1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肝脏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肝脏CT影像学的表现。结果:对这13例患... 目的 :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CT图像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某院收治的13例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对这些患者均进行肝脏多层螺旋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扫描结束后,观察这些患者肝脏CT影像学的表现。结果:对这13例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肝脏内存在单发病灶的患者有9例,存在多发病灶的患者有4例。这些患者病灶的直径在2~12 cm之间。其中,病灶累及肝门的患者有2例,肝内胆管出现扩张的患者有4例,出现继发性肝硬化的患者有2例。结论 :根据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的CT表现能够明确地观察到其肝脏病灶的性质、形态、大小及其周围组织的情况。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此病患者的CT表现,并结合其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技术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病 CT图像 特征 分析
下载PDF
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肠套叠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兴华 杨俊涛 +2 位作者 张学锋 庄敏 李鹏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24例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4例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肠套叠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C... 目的:探讨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某院收治的24例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4例患者均使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诊断。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肠套叠的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CT图像的表现。结果 :在这24例患者中,顺行性肠套叠患者有23例,逆行性肠套叠患者有1例。在这24例患者中,由息肉及息肉状腺瘤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5例,由肠道恶性肿瘤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4例,由进行肠道手术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5例,由胃粘膜脱垂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1例,由肠结核性肉芽肿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2例,由进行胃空肠吻合手术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2例,由空肠多发脂肪瘤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3例,由肠纤维脂肪肉瘤所致肠套叠的患者有2例。这24例患者CT图像的主要直接征象有:1)多层同心圆征。2)双肠管征。3)脂肪征。4)血管卷入征。5)彗星尾征。6)肾形征,其CT图像的主要间接征象有:1)肠壁水肿增厚。2)肠梗阻。3)腹水。4)邻近肠系膜或筋膜浸润等。结论 :用64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肠套叠的效果显著,可明确判断患者肠套叠的类型及其发病原因,为制定肠套叠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肠套叠 诊断 效果
下载PDF
腮腺肿块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6
作者 庄敏 杨俊涛 +2 位作者 赵兴华 何韶钦 于晓敏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2期14-14,共1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块性病变32例,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GE64排螺旋CT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块性病变32例,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GE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为腮腺混合瘤,6例为腮腺淋巴瘤,5例为慢性腮腺炎,腮腺癌8例,腮腺血管瘤1例,腮腺区神经鞘瘤1例,腮腺区结核1例,腮裂囊肿1例,结论:CT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大,但是部分腮腺肿块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块 多层螺旋CT诊断
下载PDF
肠壁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
7
作者 赵兴华 《临床研究》 2017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肠壁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共6例肠壁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肠壁炎性假瘤常发生于成年人,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影象... 目的探讨肠壁炎性假瘤的CT诊断及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共6例肠壁炎性假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病理学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肠壁炎性假瘤常发生于成年人,以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影象学检查示腹部实性或囊实性肿块,钡灌肠及肠镜显示肠腔不规则或圆形充盈缺损,黏膜完整,病理为肠黏膜中—重度慢性炎症;6例均行手术切除,随访3月—4年,无复发与转移。结论肠壁炎性假瘤是较罕见的间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象学检查、内镜检查无特征性,综合分析临床、辅助检查,有一定特点,术前易误诊为恶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壁炎性假瘤 CT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8
作者 邹红群 李全康 +2 位作者 李松 杨俊涛 元正洪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21-822,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输尿管成像技术在梗阻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邹红群 李松 +2 位作者 杨俊涛 李全康 元正洪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09-210,共2页
64层CT开创了容积数据成像的新时代,提高了探测器的覆盖宽度和图像分辨力[1]。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64层螺旋CT表现,讨论容积CT诊断特点、价值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64层螺旋CT 容积尿路成像
下载PDF
小肠间质瘤术后复发并腹腔广泛转移及肝脏多发转移1例
10
作者 赵兴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4期3400-3401,共2页
目的:探讨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在随诊中出现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主要观察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 目的:探讨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在随诊中出现复发及肝脏转移的CT影像表现和临床资料,主要观察肠道间质瘤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方面。结果:CT表现为肝脏及腹腔内多发大小不一厚壁囊实性混杂密度肿块及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面积增大,中央液化坏死区未见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降低。结论:肠道间质瘤复发及转移的CT表现多样性,但与原发肿瘤的特征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间质瘤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