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食疗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蒋清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中医食疗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5月糖尿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系统分常规组、中医食疗组(各43例)。常规组单纯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中医食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 目的探究中医食疗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5月糖尿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系统分常规组、中医食疗组(各43例)。常规组单纯采取常规降糖药物治疗;中医食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食疗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中医食疗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比常规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食疗组治疗后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常规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食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中医食疗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食疗 糖尿病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5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辨证组。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方法: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中医辨证组。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医辨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月经恢复正常时间、Hb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可行性高,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加速月经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论治 子宫功能性出血 可行性
下载PDF
中医辨证施治对盆腔炎的应用与疗效分析
3
作者 刘书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盆腔炎的应用与疗效。方法:收治盆腔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辨证组,各46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治疗,中医辨证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对盆腔炎的应用与疗效。方法:收治盆腔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医治疗组和中医辨证组,各46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治疗,中医辨证组给予中医辨证施治。结果:中医辨证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中医辨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中医辨证组患者白带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积液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对盆腔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包块和积液,减轻疼痛,促进白带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少,有效性和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辨证施治 盆腔炎疾病 应用疗效
下载PDF
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价值探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5期88-89,共2页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6例,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射干麻黄汤治疗。对比效果。结... 目的研究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2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每组46例,常规组采用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射干麻黄汤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中药组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儿哮喘缓解时间、X线胸片恢复正常时间、血常规指标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射干麻黄汤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射干麻黄汤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治疗价值
下载PDF
小儿肺炎治疗中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与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书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5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治疗中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8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西医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治...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治疗中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与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8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西医组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麻杏石甘汤治疗。比较两组肺炎治疗效果,咳嗽、发热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中西医组肺炎治疗效果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咳嗽、发热消失时间、X线吸收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西医组细胞免疫功能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麻杏石甘汤的应用与有效性高,可加速临床症状消退,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麻杏石甘汤 应用 有效性
下载PDF
喉源性咳嗽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的效果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书琼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5期91-92,共2页
目的分析喉源性咳嗽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76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比较两组喉源性咳嗽治疗效果;咳... 目的分析喉源性咳嗽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的76例喉源性咳嗽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比较两组喉源性咳嗽治疗效果;咳嗽停止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咽部异物感消失时间、咽部瘙痒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症状积分、SF-36评分。结果中医组喉源性咳嗽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咳嗽停止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咽部异物感消失时间、咽部瘙痒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症状积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中医组症状积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源性咳嗽应用中药止嗽散治疗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源性咳嗽 中药止嗽散 效果
下载PDF
抗菌药物在妇科门诊的应用情况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蒋清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选取妇科门诊患者的处方5 728张,统计与分析每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5 728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1 804张(31.49%),以单独... 目的:分析与研究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选取妇科门诊患者的处方5 728张,统计与分析每年度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及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5 728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1 804张(31.49%),以单独使用抗菌药物为主;以克拉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米诺和头孢羟氨苄较常用,且5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分别为20.40%、15.09%、10.65%、9.15%和7.98%;1 804张抗菌药物使用处方中不合理用药581张(32.2%),其中以用药时间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用法用量不当和联合用药不当为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6%、6.65%、6.15%和4.38%。结论:妇科门诊抗菌药物的整体使用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医院应加强监管和干预,以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门诊 抗菌药物 不合理用药
下载PDF
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回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书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1期18-18,2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儿科病例14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药物合理应用措施。结果:142份病历资料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8.45%,剂量过大、... 目的:探讨儿科的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儿科病例142份,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儿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药物合理应用措施。结果:142份病历资料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8.45%,剂量过大、给药方式不合理、儿童慎用(禁用)、配伍不合理等不合理原因分别占25.00%、25.00%、16.67%、33.33%;142份病历资料中不良反应率9.86%,抗菌药物、中药制剂、解热镇痛类、营养和电解质平衡等药物类型分别占50.00%、21.43%、21.43%、7.14%。结论:儿科药物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当加强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制度的完善,注重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药物培训,以保证药物使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