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晚中新世苏门答腊兔(Nesolagus)分离时间的标定(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Lawrence J.FLYNN 金昌柱 +5 位作者 Jay KELLEY Nina G.JABLONSKI 吉学平 Denise F.SU 邓涛 李强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报道了发现于云南昭通水塘坝的晚中新世兔类,它与时代较早的云南禄丰地点的长褶“翼兔”(“Alilepus”longisinuosus)属于同一个种,两者栖息的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区。前臼齿的形态表明该种是现今生活在湿润地区条纹兔(即苏门答腊兔Nes... 报道了发现于云南昭通水塘坝的晚中新世兔类,它与时代较早的云南禄丰地点的长褶“翼兔”(“Alilepus”longisinuosus)属于同一个种,两者栖息的环境均为潮湿的沼泽地区。前臼齿的形态表明该种是现今生活在湿润地区条纹兔(即苏门答腊兔Nesolagus)的早期代表,因此将该种更名为长褶苏门答腊兔Nesolagus longisinuosus(Qiu&Han,1986)。Nesolagus化石记录在大约7 Ma的华南地区的证据与线粒体学研究推测Nesolagus的现生种类在晚中新世从兔科演化主线上分出来的结论一致。重建了苏门答腊兔演化历史的大致一幕,即其在8 Ma后出现,随即迅速地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最终到达现今的苏门答腊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水塘坝 中新世 兔科 苏门答腊兔 线粒体
下载PDF
利用指骨弯曲程度推断化石人猿超科成员移动行为方式的新方法:以禄丰古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颖奇 Terry HARRISON 吉学平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2-554,共23页
长久以来,指骨弯曲程度都被用来推断化石灵长类移动行为方式。此前已有一些方法被提出并用于定量化比较指骨弯曲程度,包括半径弯曲程度法(radius of curvature)、夹角法(included angle,IA)、标准化矩臂弯曲程度法(normalized curvature... 长久以来,指骨弯曲程度都被用来推断化石灵长类移动行为方式。此前已有一些方法被提出并用于定量化比较指骨弯曲程度,包括半径弯曲程度法(radius of curvature)、夹角法(included angle,IA)、标准化矩臂弯曲程度法(normalized curvature moment arm,NCMA)以及高精度多项式曲线拟合法(high-resolution polynomial curve fitting,HR-PCF)。然而,在对指骨弯曲程度进行定量化的过程中,这些方法都显示出了理论或技术上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这些方法之前,应当谨慎考虑其适用性和精确程度对分析结果所产生的影响。鉴于此,为了避免先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加精确地定量描述指骨弯曲程度,本文介绍了一种新方法作为替代。该方法基于对指骨侧视图背侧轮廓曲线几何形态测量学标志点数据的四阶多项式曲线拟合,称为几何形态测量学—多项式曲线拟合法(4th order polynomial curve fitting on geometric morphometric landmark data,GM-PCF)。它以标准化指骨曲线高度(normalized phalangeal curve height,NPCH)作为指骨弯曲程度的定量指标,并且可以将平均标准化指骨曲线进行可视化以用于其弯曲程度的直观对比。此外,它还可以提供在解释指骨弯曲程度的功能意义中非常关键的指骨(背侧轮廓曲线)长度比例信息。GM-PCF还能够分析化石中常见的不完整的指骨。为了检验新方法的适用性,我们从现生类人猿(anthropoids)中选取了15个涵盖灵长类大部分移动行为方式的类群作为参考样本,采用GM-PCF方法对其指骨弯曲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指骨曲线高度(NPCH)对灵长类移动行为方式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配合指骨曲线长度,还可以更进一步了解树栖四足行走(arboreal quadrupedalism)、悬垂(suspension)与摆荡(brachiation)等行为与灵长类体型大小的关系。作为个案,我们采用新方法对中国中新世的两种禄丰古猿(禄丰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和蝴蝶禄丰古猿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的指骨弯曲程度与参考样本进行了对比,并根据对比结果对其最为可能的移动行为方式偏好进行了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骨弯曲程度 多项式曲线拟合 移动方式 人猿超科 禄丰古猿
下载PDF
禄丰古猿蝴蝶种下第四前臼齿釉质-齿质交界面的三维几何形态
3
作者 潘雷 廖卫 +4 位作者 王伟 刘建辉 吉学平 杨晓梅 郝以鑫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5-563,共9页
禄丰古猿蝴蝶种 (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也称蝴蝶古猿,是重要的早期人科成员,化石产自云南元谋盆地竹棚-小河及雷老两个地点群,其年代为中新世晚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掘工作共获得幼年个体颅骨1具、残上颌骨10件、残下颌... 禄丰古猿蝴蝶种 (Lufengpithecus hudienensis) 也称蝴蝶古猿,是重要的早期人科成员,化石产自云南元谋盆地竹棚-小河及雷老两个地点群,其年代为中新世晚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掘工作共获得幼年个体颅骨1具、残上颌骨10件、残下颌骨17件及1500多枚单个牙齿。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蝴蝶古猿牙齿内部结构及三维形态一直未有报道和对比研究。本文首次使用高精度CT配合三维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6枚产自小河地点的蝴蝶古猿下颌第四前臼齿的釉质-齿质交界面形态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对比材料包括步氏巨猿、猩猩(化石)、大猩猩、黑猩猩及现代人。多变量分析显示,蝴蝶古猿釉质-齿质交界面几何形态接近于本文所涉及的大型猿类对比标本,但并没有表现出与某一特定类群的相似性;咬合面轮廓狭长,前凹尺寸明显小于后凹;整体形态介于齿质尖较高的大猩猩和齿质尖较低、釉质-齿质交界面形态扁平的巨猿、猩猩和黑猩猩之间。本文所观察到的类群之间的异同可能与趋同演化有关,也需要更多数据的进一步验证。将釉质-齿质交界面的三维几何形态和其他牙齿内部结构的信息(如釉质厚度及其三维分布规律等)综合,有助于进一步讨论蝴蝶古猿的分类学、系统发育和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大型猿类 釉质-齿质交界面 显微CT成像 几何形态测量 牙齿人类学
下载PDF
开远小龙潭新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及古猿时代的讨论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春晓 吉学平 +12 位作者 张世涛 罗俊 苏艳萍 李艳波 甄明 侯素宽 江左其杲 张晓晓 朱云生 徐怀立 白晓春 杨溢 王世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9-1481,共13页
小龙潭煤矿发现的禄丰古猿开远种(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是中国南方已知最早的中新世古猿化石,但其年代一直存在中中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早期两种争议,原因在于化石在地层中的准确层位不能确定,以及对一些象类和猪类化石年代学的... 小龙潭煤矿发现的禄丰古猿开远种(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是中国南方已知最早的中新世古猿化石,但其年代一直存在中中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早期两种争议,原因在于化石在地层中的准确层位不能确定,以及对一些象类和猪类化石年代学的解释存在分歧.本研究报道了小龙潭首次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Stegolophodon latidens)及其准确层位,为解决开远古猿的年代学疑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脊棱齿象具有非常快的演化速率,从早中新或中中新世早期的m3具5脊,中中新世晚期M3具5脊、m3具6脊,晚中新世早期M3具5~5.5脊、m3具6~7脊,到晚中新世中期M3具6脊、m3具7~8脊,形成了一个年代意义非常明确的演化序列.新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材料M3具5.5脊,m3具7脊,主齿柱由于中附锥前移与前中心小尖愈合,后中心小尖不特别退化,成显著的"Y"型,二脊以后各脊呈不同程度的倒"V"型,这些特征与巴基斯坦中西瓦利克(Middle Siwaliks)晚中新世道克派珊(Dhok Pathan)组下部9.3~8.3 Ma之间的脊棱齿象形态非常相似,甚至略显进步,两者都可归入缅甸下伊洛瓦底(Lower Irrawaddy)晚中新世早期耶南当(Yenangyaung)动物群的宽齿脊棱齿象.对小龙潭之前发现的其他猪类和象类化石的修订,也支持小龙潭动物群年代为晚中新世早期的结论.新发现的化石层位于小龙潭组煤层的上部,接近灰白色泥灰岩的布沼坝组底部.根据原始资料记录,新发现的象化石与19世纪50和80年代分别发现的开远古猿极有可能为同一层位.近年来的古地磁数据认为该化石层的年代为11.6/11.7Ma,恰位于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的界线,比西瓦利克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年代略早,这种不一致留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潭煤矿 宽齿脊棱齿象 禄丰古猿开远种 晚中新世早期 生物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