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府逐瘀汤治疗手皲裂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应华 魏琛 《现代医药卫生》 1996年第3期74-74,共1页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对2例皲裂性湿疹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 基础方药:当归30g、红花9g、熟地80g、赤芍15g、桃仁9g、柴胡9g、枳壳9g、川芎15g、桔梗9g、怀牛夕6g、甘草6g。有湿热征象加黄柏、苍术;痒甚者加...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对2例皲裂性湿疹进行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于下: 基础方药:当归30g、红花9g、熟地80g、赤芍15g、桃仁9g、柴胡9g、枳壳9g、川芎15g、桔梗9g、怀牛夕6g、甘草6g。有湿热征象加黄柏、苍术;痒甚者加白癣皮、僵蚕、防风;脾虚加党参、茯苓;失眠加柏子仁、枣仁。每日1剂,分3次水煎服。 例1:男性,44岁。双手掌侧、掌背患部皮肤粗糙变硬增厚,皲裂,触之疼痛。面黄,舌中部有瘀斑,苔腻,脉弦滑。辨证属气滞血瘀夹湿。治以活血化瘀、养血润燥,基础方加黄柏10g、苍术12g、党参20g、白癣皮18g、僵蚕9g。服药2个月(计61剂),面色渐红润,增厚皮肤,皲裂完全消失。跟踪观察近10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皲裂 血府逐瘀汤 基础方 白癣皮 养血润燥 党参 僵蚕 苍术 皮肤粗糙 枣仁
下载PDF
5例气性坏疽的护理体会
2
作者 邵淑媛 魏琛 肖应华 《现代医药卫生》 1997年第1期52-53,共2页
气性坏疽是由多种厌氧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全身毒血症状,局部产气、坏死为本病的临床特征.因病情变化快,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将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9岁,住院时间最长90天,最短30天... 气性坏疽是由多种厌氧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全身毒血症状,局部产气、坏死为本病的临床特征.因病情变化快,若治疗和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现将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9岁,住院时间最长90天,最短30天,平均48.2天.均确诊为气性坏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性坏疽 护理体会 云南省 急性感染 清创术后 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厌氧菌 住院时间 临床特征 中心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