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0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长志 杨斌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6年第2期132-133,共2页
近些年高等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综合实习改革实践较为普遍,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此为依据,通过对上述课程综合实习效果进行分析,明确出该综合性实习课程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明确林业院校专业... 近些年高等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课程综合实习改革实践较为普遍,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此为依据,通过对上述课程综合实习效果进行分析,明确出该综合性实习课程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用,以期为进一步明确林业院校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改革提供重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重点实验室 大学生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基于BioMod2组合模型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宜生境分布变化研究
2
作者 袁煜林 吕建平 +4 位作者 潘嫦艳 廖周洋 侯墨林 邓忠坚 张媛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71-3580,共10页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生境分布变化,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和监测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和ArcGIS 10.7,模拟...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生境分布变化,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和监测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BioMod2组合模型和ArcGIS 10.7,模拟草地贪夜蛾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生境分布变化。【结果】将9种物种分布模型进行组合,得到组合模型AUC、TSS和Kappa均值分别为0.994、0.980和0.943,其中,广义线性模型(GBM)、广义增强模型(GLM)、随机森林(RF)和人工神经元网络(ANN)是预测草地贪夜蛾生境分布的最优模型,表现最差的模型是表面分布区分室模型(SRE),未能通过模型精度检验。影响草地贪夜蛾分布的4个重要环境变量因子为坡度、海拔、年均气温和最高气温。当前时期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生境面积为32.94万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83.61%。在未来气候模拟条件下,适生区面积扩张,尤其是低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张,扩张均值分别为27.84%和12.80%;非适生区和中适生区面积减少,下降均值分别为19.69%和32.92%。【结论】基于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的预测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张,非适生区面积收缩,适生区有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虫害的风险增大,应密切监控虫灾严重区域及新发地的虫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BioMod2组合模型 生境分布变化 风险防控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格局变化研究
3
作者 袁煜林 吕建平 +2 位作者 高一心 邓忠坚 张媛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33期119-127,共9页
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结合当前及CMIP5未来气候,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 旨在为农业部门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以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参考。通过系统收集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分布点,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及ArcGIS软件,结合当前及CMIP5未来气候,对云南省草地贪夜蛾潜在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AUC值为0.903,表明MaxEnt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影响草地贪夜蛾的4个最重要环境变量为:年均气温、最高气温、海拔与坡度。在当前状态下,适生区总面积为27.12万km^(2),占云南省总面积的68.83%。在2050年的RCP 2.6和RCP 8.5情景下,潜在适生区面积分别比当前扩张13.92%和16.35%;在2070年的RCP 2.6和RCP 8.5情景下,适生区面积比当前分别扩张16.65%和16.25%。基于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显示,草地贪夜蛾在云南省的适生区面积明显扩大,适生区有向高纬度和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的趋势,气候变化导致危害的风险增大,应密切监控虫灾严重区域及新发地的虫情发展,并进一步加大对该种入侵农业害虫的研究和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分布格局 风险防控 云南省
下载PDF
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的发生情况
4
作者 张永翥 张媛 王戌勃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无花果蜡蚧(半翅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原产非洲的世界性害虫,2012年被发现入侵我国,此后再无系统性的调查报道。本研究基于多年的野外调查,明确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 【目的】无花果蜡蚧(半翅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原产非洲的世界性害虫,2012年被发现入侵我国,此后再无系统性的调查报道。本研究基于多年的野外调查,明确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10月,对云南省15州(市)的67个县(区市)113个乡镇进行了调查,系统梳理了无花果蜡蚧的分布、寄主及一些生物学习性。【结果】截至2021年10月,无花果蜡蚧已在云南省10州(市)14县(区市)17个乡镇有分布。其寄主植物共8科13属18种,11种为国内首次报道,包括无花果、杧果、油橄榄、椰子、油棕5种重要经济作物。棕榈科和桑科榕属植物受害种类较多,散尾葵为高发植物。无花果蜡蚧多在叶片正面和枝条上取食。随着龄期增加,有从叶片向枝条转移的习性。【结论】无花果蜡蚧在云南省呈零星分布,在滇南地区发生较为普遍。目前未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但对无花果危害较重。其继续扩散的风险较高,应加以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生物 无花果蜡蚧 蜡蚧 云南 检疫
下载PDF
云南省文山市鸟类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艳梅 范仕祥 +4 位作者 张文文 曾卫 胡远芳 崔鹏 罗旭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9-377,共9页
云南省文山市位于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文山市内的“滇南第一高峰”薄竹山座落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是研究物种垂直分布的理想场所。为探明文山市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内外鸟类多样性差异... 云南省文山市位于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文山市内的“滇南第一高峰”薄竹山座落于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片区,是研究物种垂直分布的理想场所。为探明文山市保护区(老君山片区)内外鸟类多样性差异和老君山片区鸟类季节性垂直分布特征,于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对云南省文山市繁殖季和非繁殖季鸟类进行调查。在保护区内依据300 m的海拔跨度布设18条样线,在保护区外依据10 km×10 km网格布设41条样线。研究发现:(1)文山市共调查记录鸟类16目51科199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4种。保护区外调查到鸟类16目47科147种,保护区内调查到鸟类12目45科149种。(2)在繁殖季,保护区内Pielou均匀度指数高于保护区外(P=0.028,Z=-2.191);在非繁殖季,保护区外物种数(P=0.002,Z=-3.165)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0.005,Z=-2.776)显著高于保护区内。非度量多维尺度方法(NMDS)和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外鸟类群落存在显著差异。(3)保护区内(老君山片区)繁殖季和非繁殖季鸟类丰富度峰值均出现在1 700~2 000 m海拔带,在非繁殖季老君山鸟类呈现明显的分布下移。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面积仅占文山市面积的7.71%,鸟类丰富度占74.87%,对文山市鸟类物种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其中,1 700~2 000 m海拔带是鸟类保护的重点范围;在保护区外的湿地鸟类和其他重点鸟类也值得关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山市 鸟类多样性 垂直分布特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
6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张艳琳 杨斌 李宗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51,共11页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 [目的]昆虫生殖是种群维持与繁荣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切梢小蠹雄性生殖系统及其精子结构,对于探究云南切梢小蠹的持续危害规律及其灾变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以云南切梢小蠹新羽化成虫(性未成熟)和蛀干前期成虫(性成熟)为研究对象,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雄性内生殖器形态与精子超微结构。[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由1对精巢、2对管状附腺、1对多管状腺体、1对储精囊、1对输精管和1根射精管组成,各组成器官在初孵时管壁纤薄,无色透明状;待性成熟后,管壁则明显增厚,精巢和多管状腺体呈橙黄色,而其它部分则为乳白色,储精囊内亦出现大量的精子。每个精子外形为线状,全长170.1±39.1μm,分为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似针状,长23.5±3.4μm,包括1个3层的顶体复合体和1个圆柱状的细胞核;尾部细长,由2个大小不等的线粒体衍生物、2个等大的管胞、1个壶嘴状的中心体衍生物和1个典型的9+9+2式轴丝组成,但各细胞器的形态高度分化,不对称,管胞、小线粒体衍生物、管胞、大线粒体衍生物向尾部末端方向则逐渐消失不见。[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雄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组成以及精子超微结构与象虫科昆虫类似,特别是3层的顶体复合体、9+9+2式轴丝以及高度分化的尾部细胞器,研究结果不仅可丰富小蠹亚科的昆虫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而且可为深入理解云南切梢小蠹的受精生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生殖 云南切梢小蠹 精巢 精子结构 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云南切梢小蠹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对比观察
7
作者 鲁国艳 张梦蝶 +2 位作者 袁会 杨斌 李宗波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6-1017,共12页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 为探究和分析云南切梢小蠹Tomicus yunnanensis Kirkendall&Faccoli幼虫3个发育阶段头部感器的差别及其功能作用,应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触角和口器上的感器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头式为下口式,头部前方有1对1节的触角,着生有锥形感器1和末梢锥形感器1~4,且每种感器在每根触角上的数量仅有1~3个;口器分为上唇、上颚、下颚和下唇4部分,共有5类12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1~2、刺形感器1~5、锥形感器2、指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2、4、5,每种感器的数量有4~406个不等。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表面光滑、无孔,位于口器的各个部位,为机械感器;锥形感器和末梢锥形感器表面具孔,集中分布于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端部,应为化学感器;指形感器为下颚须和下唇须特有,每侧仅有1个,可能对声音震动有感知能力。随着幼虫龄数的增加,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虫头部各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保持稳定,但各感器的大小呈指数级增加。研究结果将为理解云南切梢小蠹幼虫取食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 幼虫 触角 口器 感觉器官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云南省森林火源特点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龙腾腾 高仲亮 王秋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森林火源特点。[方法]对2004—2014年云南省产生的森林火灾次数及火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省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都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但非生产性火源所占比重更大。生产性火源中烧荒烧炭影响最大;非生... [目的]探讨云南省森林火源特点。[方法]对2004—2014年云南省产生的森林火灾次数及火源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省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都是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但非生产性火源所占比重更大。生产性火源中烧荒烧炭影响最大;非生产性火源中,野外吸烟、小孩玩火、上坟烧纸、取暖做饭和智障弄火是主要火源。其中,非生产性火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和时段性特点,季节主要集中在3—5月,时段主要集中在09:00—13:00和15:00—20:00。[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省森林防火的火源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 火源特点 生产性火源 非生产性火源
下载PDF
低强度计划火烧对滇中地区云南松纯林可燃物的影响
9
作者 闫想想 张文文 +5 位作者 王秋华 方向阳 张武 白万辉 李晓娜 丁宗达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6期83-87,共5页
在云南省中部的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内连续4年设置样地,通过外业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内实验,观测计划烧除时的火行为,以及计划烧除后的8个月左右对样地内的可燃物进行调查,可燃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蕨类。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使... 在云南省中部的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内连续4年设置样地,通过外业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内实验,观测计划烧除时的火行为,以及计划烧除后的8个月左右对样地内的可燃物进行调查,可燃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蕨类。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使得乔木的死亡率在10%以下;(2)计划烧除使得灌木、草本和蕨类的高度降低,降低了林内的垂直连续性,而2020年未进行计划烧除,灌木、草本和蕨类的高度有所增加,可见周期性计划烧除促进了林内植被生长;(3)计划烧除使得可燃物载量降低,能较有效地调控可燃物载量;(4)计划烧除使可燃物的种类减少,计划烧除内出现的物种,未计划烧除内均出现,未计划烧除的物种数大于计划烧除的物种数。研究结果能为云南计划烧除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损率 火焰 可燃物 计划烧除 云南松纯林 新平县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森林防火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讨
10
作者 王洪胜 蔡红英 +3 位作者 吴思平 杨洪平 洪瑞成 王秋华 《森林防火》 2024年第3期55-59,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一个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时代。以智能化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时代特征要求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森林防火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高校人才培养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一个以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时代。以智能化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时代特征要求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森林防火人才培养面临着新挑战和机遇,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人机结合,需培养具有新时代思维且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性森林防火专业人才。通过讨论人工智能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指出了在这一背景下森林防火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转变,包括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以及从专业技能训练向综合素质提升的转变。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创新策略,包括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多元化以及终身学习体系建立。通过这些策略,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森林防火 教学创新 综合素质提升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研究对我国西南林区火管理的启示
11
作者 洪瑞成 王劲 +1 位作者 王秋华 邢付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展示了不同阶段的森林燃烧模式,主要包括人类到达前、毛利人时期、欧洲人时期以及近代的森林燃烧模式。在森林状况和林火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森林火灾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林火历史阶段中,新西兰的植物分布特征... 新西兰森林火历史展示了不同阶段的森林燃烧模式,主要包括人类到达前、毛利人时期、欧洲人时期以及近代的森林燃烧模式。在森林状况和林火管理政策等因素影响下,森林火灾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在林火历史阶段中,新西兰的植物分布特征与我国西南林区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借鉴新西兰成熟的林火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西南林区火历史研究,合理把握西南林区火动态规律,为我国西南林区未来调整和修订林火管理政策和森林防火方针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历史 燃烧模式 森林火灾 新西兰 西南林区
下载PDF
景观斑块对重大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进展
12
作者 鲁源 汪金锁 +4 位作者 杨玉妃 王劲 邢付吉 宋春显 王秋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重大森林火灾所占比例小,但影响大。森林景观中的斑块对重大森林火灾的影响非常明显。景观斑块作为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尽管重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小,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将会在各森... 重大森林火灾所占比例小,但影响大。森林景观中的斑块对重大森林火灾的影响非常明显。景观斑块作为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对森林火灾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尽管重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较小,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将会在各森林景观斑块中蔓延和发展,造成更大损失。本文简要概述了景观斑块和重大森林火灾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景观斑块对重大森林火灾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入手,揭示景观斑块对重大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重大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斑块 重大森林火灾 抑制作用 林火管理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云南松飞播林火灾研究
13
作者 杨洪平 杨贤洪 +4 位作者 王洪胜 周源洁 金小弟 张定鸿 王秋华 《森林防火》 2024年第1期90-94,共5页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 云南松是我国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也是西南地区飞播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为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提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云南松飞播林火灾危险性及特征,火灾形成条件和影响等。结果表明:现有云南松飞播林大部分是近熟林和成熟林,管护较好,林下可燃物载量大、连续性好,火源较多,火灾形成机制很复杂,火灾危险性高。要系统谋划飞播林的林下经济发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林地资源,拓展林间、林下发展空间,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能更好总结现行云南松飞播林火管理政策和方法,提出与时俱进的飞播林火灾防控措施,为积极预防和安全扑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源 可燃物 森林火灾 飞播林 云南松
下载PDF
云南省卫星热点与林火格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忠坚 李晓娜 +3 位作者 周汝良 叶江霞 徐盛基 赵春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2-137,共6页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7—2013年监测到的云南省卫星热点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核密度法量化分析了2007—2013年云南省卫星监测热点与林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热点年平均密度为0.0058个/... 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7—2013年监测到的云南省卫星热点数据,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模块,运用核密度法量化分析了2007—2013年云南省卫星监测热点与林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云南省热点年平均密度为0.0058个/km2,林火年平均密度为0.0009起/km2;热点和林火的空间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聚集性,均可分为低密度区 (〈 0.0064, 〈 0.0032)、中密度区 (0.0064~0.0177, 0.0032~0.0122) 和高密度区 (0.0177~0.0687, 0.0122~0.0414);云南省热点和林火聚集分布格局差异性突出,热点高密度区集中于省内农林业重点开发区域,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红河州和文山州;相对而言,林火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滇中的云南松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以及滇西北的高山针叶林区。而滇南、滇西南地区虽然热点密度较高,但因气候相对湿润,林火密度反而较低。本研究可以为云南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火灾扑救能力建设及日常巡护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监测 热点 林火 密度 空间格局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68
15
作者 李娅 韩长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2-167,共6页
云南省核桃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全国核桃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云南省核桃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采用2000~2009年有关全国和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从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分布区域与产量角度... 云南省核桃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全国核桃生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为了促进云南省核桃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地发展,采用2000~2009年有关全国和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数据,从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分布区域与产量角度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同时比较分析了云南省和其他省份核桃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了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产业 现状 对策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松墨天牛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调查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正会 段艳 +2 位作者 史胜利 赵宇翔 冯士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7-43,共7页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为了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云南省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尚未发现松墨天牛的县市区13个,占10.1%;有松墨天牛分布的... 松墨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为了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路线调查法、查迹调查法和样地调查法调查云南省松墨天牛的地理分布与危害程度。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中,尚未发现松墨天牛的县市区13个,占10.1%;有松墨天牛分布的县市区116个,占89.9%。其中轻度危害的县市区85个(65.9%),中度危害的县市区16个(12.4%),重度危害的县市区15个(11.6%);松墨天牛的垂直分布范围为649~3255m,海拔高差2606m;危害的寄主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高山松、马尾松和华山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地理分布 危害等级 寄主植物 松材线虫
下载PDF
云南省西部地区蚱总科四新种记述(直翅目)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哲民 欧晓红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8-175,共8页
记述采自云南省西部地区蚱总科4新种,包括刺翼蚱科的盈江羊角蚱Criotettix yingjiangensis,sp.nov.和长背优角蚱Eucriotettix longidorsalis,sp.nov.,短翼蚱科的黑胫玛蚱Mazarredia nigritibia,sp.nov.及腾冲波蚱Bolivaritettix tengcho... 记述采自云南省西部地区蚱总科4新种,包括刺翼蚱科的盈江羊角蚱Criotettix yingjiangensis,sp.nov.和长背优角蚱Eucriotettix longidorsalis,sp.nov.,短翼蚱科的黑胫玛蚱Mazarredia nigritibia,sp.nov.及腾冲波蚱Bolivaritettix tengchong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西南林业大学标本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翅目 蚱总科 新种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三台乡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娅 韩长志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93-197,共5页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积极发展核桃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姚县三台乡作为重要的核桃生产之乡,其产业发展对于其它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现以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积极发展核桃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大姚县三台乡作为重要的核桃生产之乡,其产业发展对于其它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现以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深刻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统计年鉴、网络资源以及调研访谈等数据,明确核桃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生产过程缺乏技术管理、销售渠道不通畅、深加工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并从政府、品牌、科技等方面提出了核桃产业发展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产业 现状 对策 三台乡
下载PDF
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生活史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正会 段艳 +2 位作者 郭萧 陈龙官 冯士明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3-58,64,共7页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 为防治松墨天牛和预防松材线虫病,采用林间观察法、查迹调查法和木材解剖法,在12个观测点比较研究云南省不同地区松墨天牛的生活史。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1年发生1代,幼虫5龄,以3~4龄幼虫在木质部越冬。成虫期3月下旬至7月上旬,卵期4月中旬至7月中旬,皮下幼虫期4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木质部幼虫期7月下旬至次年6月中旬。7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是皮下幼虫陆续蛀入木质部时期,蛹期3月上旬至6月下旬。松墨天牛在云南省各地的发育进程不尽相同,主要受气温因素的制约,从滇西南向滇东北方向依次推迟。每年12月至次年1月是伐除虫害木的最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 松墨天牛 生活史 松材线虫 松树萎蔫病
下载PDF
梨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忠平 邵抚民 +3 位作者 马玉梅 黄忠 王友文 潘涌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5期97-101,共5页
为了掌握梨木虱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梨木虱在云南省的发生、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梨木虱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木虱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区。结果表明:梨木虱在云南省适生范围分为4级,高... 为了掌握梨木虱在云南的潜在分布区,为梨木虱在云南省的发生、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参考资料,利用梨木虱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梨木虱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区。结果表明:梨木虱在云南省适生范围分为4级,高适生区以黑色表示;中适生区以深灰色表示;低适生区以浅灰色表示;非适生区以白色表示。利用ROC曲线分析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其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分别为0.995和0.997,远大于随机分布模型的AUC值0.5,说明预测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木虱 MAXENT 潜在分布区 ARCGIS 云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