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丰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80例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之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9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行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中80例并发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单因素进行分析;之后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的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方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因素包括性别,男性感染占比较高42.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5,P=0.452)、年龄60岁以上患者感染居多82.14%(Z=-3.020,P<0.001)、有开放性伤口的患者感染率较高44.07%(χ^(2)=6.528,P=0.011)、术前GCS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出现感染的概率较高73.58%(χ^(2)=33.890,P<0.001)、手术时间,≤2 h的患者感染率较高60.00%(χ^(2)=23.210,P<0.001)、患脑脊液漏的患者感染率较高70.73%(χ^(2)=20.295,P<0.001)、脑室外引流,接受脑室外引流的患者感染率较高57.89%(χ^(2)=6.260,P=0.012)、行气管切开流程的患者感染率更高43.75%,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2,P=0.458)、住院时间少于10 d的患者感染率更高40.22%(χ^(2)=0.003,P=0.954)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因素。结论手术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是导致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重要因素,需要对上述因素予以明确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以便消除不良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内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方法
下载PDF
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李丰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42例)和常规组(42例)。为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42例)和常规组(42例)。为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为常规组患者使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ADL)的评分、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的评分、发生再出血的情况、病死的情况、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血肿清除的情况及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微创组患者的ADL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血肿的完全清除率及对治疗的总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其SSS评分、再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微创冲洗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对治疗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中少量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晓鹏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1期108-110,165,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42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21例,对观察组给予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对照... 目的分析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42例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数字分配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21例,对照组患者21例,对观察组给予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住院时间、MM-2水平、住院费用)、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脑积水、肺部感染、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及患者的不良预后情况(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人、死亡)。结果观察组不良预后1例(4.76%),相比于对照组7例(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9,P=0.018)。观察组手术优良率(95.24%)与对照组(47.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7,P=0.001)。观察组临床指标相比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尿路感染、脑积水、肺部感染、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2例(9.52%)与对照组8例(38.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5,P=0.030)。结论应用动脉瘤开颅夹闭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患者术后预后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相对残余功能达峰时间对成人烟雾病血管搭桥术后脑梗死的预测作用
4
作者 丁江波 马培玉 +7 位作者 常戌颖 张若愚 杨光武 牟临杰 张兴逵 李智高 汤进伟 汤志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09-915,共7页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寻找可预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83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寻找可预测术后脑梗死发生的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83例成人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联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根据术后1周内是否出现新发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和无脑梗死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危险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其预测脑梗死发生的最佳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83例患者中,脑梗死组11例,无脑梗死组7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吸烟史、起病类型、手术侧别、Suzuki分期,以及后循环是否受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CT灌注成像参数中,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患者的相对脑血容量(中位数)(1.18对比0.94,P=0.002)、相对平均通过时间(2.79±0.58对比1.66±0.69,P<0.001)和相对残余功能达峰时间(rTmax,中位数)(3.18对比1.59,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相对脑血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rTmax为成人烟雾病患者术后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61,95%CI:1.95~687.23,P=0.016)。ROC曲线分析显示,rTmax预测成人烟雾病术后脑梗死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1.00,P<0.001);其最佳阈值为2.104,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0.847。结论rTmax增大可能能够预测成人烟雾病患者血管搭桥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脑血管重建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CT灌注成像参数 相对残余功能达峰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