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品中汞的人体生物有效性与健康危害
- 1
-
-
作者
张涛
王成尘
李立新
刘龙一
郭兆来
向萍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创新团队
-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716-4729,共1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67064)
国家林草局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20132613)
+1 种基金
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202101BD070001-023)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项目(YNQR-QNRC-2018-049)资助。
-
文摘
汞(Hg)是一种强效神经毒素,对全球人口构成健康威胁.其中,食用含汞的食品是人类接触汞的一个主要来源.由于汞的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并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潜力,因此研究食品中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食品中汞的来源,人体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可给性,以及汞暴露对人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现有食品汞的研究多围绕海产品、水稻、蘑菇、蔬菜和母乳几个方面,汞的生物有效性/生物可给性与总汞浓度无关,汞/硒比、营养、烹饪方法和食物成分会改变汞的有效态含量;即使在低水平下,汞暴露也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今后,应广泛探索其他食品中汞的暴露情况,综合考虑不同暴露途径、个体差异等,建立差异化评估模型,实现人体精准风险评估,开发科学有效的食品汞污染监测、阻控、补救措施,以降低膳食汞暴露的人体健康风险.
-
关键词
汞
甲基汞
生物有效性
生物可给性
毒性效应
-
Keywords
Hg
MeHg
bioavailability
bioaccessibility
toxic effects
-
分类号
X56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5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微塑料的人体富集及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包亚博
王成尘
彭吾光
侬代倩
向萍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创新团队
-
出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3-1184,共12页
-
基金
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重点项目(202101BD070001-023)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项目(2020132613)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7026)
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YNQR-QNRC-2018-049)
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2005AE160017)。
-
文摘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有关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和危害效应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微塑料不断地从环境中迁移并在人体内积累,其对人群暴露的3个主要途径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主要暴露介质为食品、饮用水、灰尘和个人护理品.目前已在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微塑料,丰度范围为0~1206.94 n·g^(-1).现有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优势和不足,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污染样品的问题列举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基于动物实验、人体细胞和器官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微塑料对人体5大系统造成的潜在健康影响和作用机制,进入人体后,微塑料可能通过诱发细胞毒性、线粒体毒性、DNA损伤和细胞膜损伤等效应过程,进而在人体各系统中引发器官的局部炎症、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来危害各系统及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可为未来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方向.
-
关键词
微塑料(MPs)
污染
暴露途径
人体富集
毒害效应
-
Keywords
microplastics(MPs)
contaminants
exposure pathways
human accumulation
toxic effects
-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