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GIS技术在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林小柏 《科技资讯》 2024年第8期78-82,共5页
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矿区、保护区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这些空间数据,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优... 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涉及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矿区、保护区等信息和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这些空间数据,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优化线路路径。对此,阐述新型GIS技术的概念,重点分析我国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手段的现状,针对新型GIS技术对电力线路工程勘测产生的影响,进行基于新型GIS技术的电力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应用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GIS技术 电力线路工程 勘测设计 空间数据
下载PDF
云南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保障能力研究
2
作者 支刚 赵庆丽 吴政声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4期2-5,9,共5页
随着云南水电建设高峰基本结束,风光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新增电源主体,电源结构将以水风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的特征导致系统支撑能力不足,在省内负荷需求持续旺盛背景下,供需不匹配矛盾将愈加严峻,电力供应保障能... 随着云南水电建设高峰基本结束,风光新能源将成为未来新增电源主体,电源结构将以水风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饭”的特征导致系统支撑能力不足,在省内负荷需求持续旺盛背景下,供需不匹配矛盾将愈加严峻,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亟待提升。本文分析了电力需求发展趋势和电力供需平衡,研判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面临的形势,统筹省内外能源资源提出了云南中长期电力供应保障方案及电源结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保障 电源 结构 发展路径
下载PDF
云南省改革开放40年电力供需形势总结和中长期展望
3
作者 杨玉琴 张秀钊 梁玉平 《电力系统装备》 2023年第4期173-175,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云南电网发展迅速,在国家能源战略及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演变历程,分析了电力供需的各种影响因素,总结了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演变规律,展...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40余年发展,云南电网发展迅速,在国家能源战略及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演变历程,分析了电力供需的各种影响因素,总结了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演变规律,展望未来电力供需形势,提出了适用于云南电网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 供需形势 展望
下载PDF
云南省水电集群出力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岳恒 王志敏 +2 位作者 钱纹 周懋文 万航羽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0-153,共4页
目前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时,仅将全省单个电站或流域的出力特性简单叠加作为全省水电出力特性,未将全省水电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忽略了不同河流水文的差异。为此,统计了云南省六大水系上多座水电站近54年的来水情况,分析了流域内... 目前云南省电力供需形势分析时,仅将全省单个电站或流域的出力特性简单叠加作为全省水电出力特性,未将全省水电作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忽略了不同河流水文的差异。为此,统计了云南省六大水系上多座水电站近54年的来水情况,分析了流域内和流域间的来水补偿特性,提出了基于年均发电量的全省水电集群方法,并以实例验证了集群后全省水电出力曲线与单电站出力曲线简单叠加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集群 水电出力特性 典型水文年 水文补偿
下载PDF
云南建设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设想 被引量:4
5
作者 蒋翔 《云南电力技术》 2017年第2期69-71,共3页
以空间分布为主线,聚焦云南跨区域能源发展,分析云南电力系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结合水电出力特性、各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提出可以纳入跨区域电力交换的电力资源;统筹考虑能源流向、经济效益等宏观因素,浅析国内及东南... 以空间分布为主线,聚焦云南跨区域能源发展,分析云南电力系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结合水电出力特性、各区域电力供需形势,提出可以纳入跨区域电力交换的电力资源;统筹考虑能源流向、经济效益等宏观因素,浅析国内及东南亚相关地区的市场消纳能力,提出建设云南电力交换枢纽的初步设想,实现跨区域电力在云南的互联互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水电资源 供需形势 电力交换枢纽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构建云南新型电力系统战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秀钊 毛玉敏 +4 位作者 杨玉琴 吴政声 万航羽 赵爽 王志敏 《电工电气》 2022年第12期1-6,18,共7页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化解云南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健全绿色安全能源保障体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从结构、技术、机制三方面分析了云南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特征,针对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在电力供应体系、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成...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化解云南电力系统结构性矛盾,健全绿色安全能源保障体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从结构、技术、机制三方面分析了云南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特征,针对云南新型电力系统在电力供应体系、电力系统运行方式、成本疏导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计及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和规划-运行-市场协同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目标 清洁能源 低碳转型
下载PDF
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郑涛 弥智娟 谢银昌 《人民珠江》 2021年第1期7-12,19,共7页
为了保障云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加强对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规划和管理。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云南省2006—2018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结果... 为了保障云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加强对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性的规划和管理。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云南省2006—2018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采用LMDI分解法分析了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总生态足迹整体呈平稳缓慢增加趋势;生产用水在整个用水结构中所占比例最高,水资源生态足迹最高,其次为生活用水,最后为生态用水。2006—2018年云南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2011年以后整体呈增加趋势,全省水资源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各州市水资源也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其中昆明、玉溪、楚雄水资源濒临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对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其中经济因素对云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正向驱动作用。云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安全状态,可开发潜力较大。但各州市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需要合理调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LMDI分解法 驱动因素 云南省
下载PDF
基于能源综合热效率的云南省清洁电能替代潜力测算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宝林 吴先哲 刘通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第5期40-42,共3页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云南省清洁能源利用率,扩大清洁能源市场,加快云南省能源终端消费市场改革,需对云南省清洁电能替代潜力进行分析测算。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要能源综合热效率的测算方法,对云南省主要能源替代潜力进行分析测算。通过...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提高云南省清洁能源利用率,扩大清洁能源市场,加快云南省能源终端消费市场改革,需对云南省清洁电能替代潜力进行分析测算。提出了一种基于主要能源综合热效率的测算方法,对云南省主要能源替代潜力进行分析测算。通过与其他省份公布电能替代潜力的横向对比,证实该方法合理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能源 电能替代潜力 综合热效率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中长期电力需求趋势研究
9
作者 王文飞 卢伟国 +1 位作者 支刚 吴政声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6期2-5,9,共5页
现代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成为新难题。本文结合电力需求的增长特性,利用S型生长曲线的非线性拟合对电力需求发展趋势进行建模,并考虑饱和电量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广义Sigmoid函数的中长期负荷预... 现代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成为新难题。本文结合电力需求的增长特性,利用S型生长曲线的非线性拟合对电力需求发展趋势进行建模,并考虑饱和电量对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广义Sigmoid函数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型。通过云南历史数据的算例,验证了模型是通用有效的,可为后续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需求预测 S型生长曲线 非线性拟合
下载PDF
论数字档案管理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0
作者 梁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8年第9期109-109,共1页
传统的档案管理资料大多是以纸质资料为主,但传统的纸质资料由于具有数量大、易丢失、已损坏、不易保存等特点,很难满足现阶段电力事业的发展。尽管很多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已经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这一模式,但是整体的数字... 传统的档案管理资料大多是以纸质资料为主,但传统的纸质资料由于具有数量大、易丢失、已损坏、不易保存等特点,很难满足现阶段电力事业的发展。尽管很多电力工程设计单位已经实现了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管理这一模式,但是整体的数字化水平仍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档案 管理 电力工程设计 应用
下载PDF
浅议提升电力设计企业技经工作管理的措施
11
作者 武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9期150-150,共2页
本文从电力设计企业的角度出发,梳理电力项目造价文件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造价控制风险因素,浅议提升电力设计企业在项目造价控制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电力设计企业 技经管理 产品质量 措施
下载PDF
云南省内两大流域天然径流特征及规律分析
12
作者 周懋文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第S01期97-100,共4页
云南省已投运水电站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且逐渐形成水电站群,对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影响较大。本文选取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1961-2015年各干支流16个代表站的天然径流实测资料,分析各流域代表电站内部及各流域间天然径流... 云南省已投运水电站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且逐渐形成水电站群,对全省电力供需形势影响较大。本文选取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1961-2015年各干支流16个代表站的天然径流实测资料,分析各流域代表电站内部及各流域间天然径流年系列数据年际变化及年内变化的趋势和规律。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内径流的天然径流曲线变化幅度及时间点基本一致,且变化幅度较小,年内分配不均匀;流域间来水相关性及同步性较好。分析结果可为发掘三江干流水电站群联合工作时的作用机理,以及水电调度\能源规划等方面提供一种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径流 趋势分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云南接纳澜上电站西藏段电力需求分析
13
作者 支刚 《云南电力技术》 2018年第1期77-79,共3页
提出云南远景年用电饱和负荷水平,拟定具有代表性的电力供需场景,基于中长期及远景年电源接纳空间分析,提出了云南接纳澜上水电西藏段电力的需求。
关键词 水电站 电力需求 中长期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浅谈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的选址设计优化
14
作者 张文瑜 《太阳能》 2024年第10期99-106,共8页
以接入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的云南省会泽县唐家丫口220 kV升压站为例,采用归纳方法,从升压站的建筑工程(包括土石方开挖回填、挡墙和进站道路)和线路工程(包括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选址设计的相关要... 以接入山地光伏发电项目的云南省会泽县唐家丫口220 kV升压站为例,采用归纳方法,从升压站的建筑工程(包括土石方开挖回填、挡墙和进站道路)和线路工程(包括集电线路和送出线路)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选址设计的相关要素;然后在统筹考虑光伏方阵所在地块、升压站和汇流站的相对空间位置,以及光伏发电“关门”电价和并网发电进度后,分析相应的降本增效情况,给出了升压站选址设计优化的主要原则,以达到线路路径最优、整体造价最低、现场施工最便捷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1)升压站选址应结合当地的用地政策,在设计初期应采用当地乡政府的推荐用地。在推荐用地范围内应首先考虑进站道路的规划,考虑主变压器运输条件,尽可能靠近既有乡道,并满足主变压器运输时的转弯半径和坡度;再考虑开挖回填的土石方平衡和挡墙量;最后考虑地上附着物。2)升压站选址应综合考虑其与光伏方阵所在地块和汇流站的相对空间位置,选择与光伏方阵所在地块相近的海拔高度,并尽可能建设在其所接入的所有光伏方阵的中心位置;越靠近汇流站的区域越好,接入条件越便利越好。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山地光伏发电项目升压站的选址设计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光伏发电 升压站 选址设计 建筑工程 投资概算 集电线路 送出线路
下载PDF
“产业-电力-能源”协同发展能耗指标预测模型研究
15
作者 周懋文 万航羽 吴政声 《电力大数据》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出以来,区域能源消费控制与产业发展、电源开发低碳化转型的协调发展需求尤为关键。该文章提出一个“产业-电力-能源”协同发展能耗指标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基于...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出以来,区域能源消费控制与产业发展、电源开发低碳化转型的协调发展需求尤为关键。该文章提出一个“产业-电力-能源”协同发展能耗指标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基于随机影响回归的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碳排放预测模型(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affluence,and technology,STIRPAT),并计算产业及能源转型前后相关指标,将产业及能源转型因素计及在区域经济和能源发展目标之中,以预测区域能耗指标变化情况。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定量得到产业及能源转型、政策影响引起的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空间分布。这对于区域产业引进、电源开发策略的制定具有辅助决策作用,并对推动实现区域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型 能源消费 电力供给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超高压变电站电力运维数据提取方法
16
作者 汪鹏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12期149-151,共3页
针对超高压变电站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运维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运维数据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与地面相机采集变电站与输电线路的多模态影像,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设备缺陷与异物的精准识别定位,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显... 针对超高压变电站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运维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运维数据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与地面相机采集变电站与输电线路的多模态影像,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设备缺陷与异物的精准识别定位,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显著提升运维效率。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变电站与线路场景下表现出优异的检测精度与实时性,为推动超高压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输电 机器视觉 智能运维 深度学习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的评估方法
17
作者 张露文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4期86-91,共6页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日益增加,系统惯量不断降低,给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为了增加新能源出力,指导电网运行方式调度,需要对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进行评估。本文通过频率动态响应特性,构建了相应的频率响应数学关系,提出了同时考虑频率变... 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日益增加,系统惯量不断降低,给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为了增加新能源出力,指导电网运行方式调度,需要对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进行评估。本文通过频率动态响应特性,构建了相应的频率响应数学关系,提出了同时考虑频率变化率约束和频率最低点约束的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评估方法,并在IEEE39节点网架进行了仿真验证。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来计算最小惯量需求与仿真结果相差较小,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最小惯量需求评估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动态响应 最小惯量 频率变化率 频率最低点
下载PDF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18
作者 姜庆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155-0158,共4页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保障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质量仍旧与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本篇文章也将目光... 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保障供电的稳定性、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就现阶段来看,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质量仍旧与预期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主要从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流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多个角度展开论述,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有效优化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电气一次设计 现存问题 解决对策
下载PDF
特高压输电线路大跨越导线、地线防振设计探讨
19
作者 蓝敏雪 李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0159-0162,共4页
特高压架空线路因通道受限一般采用大档距、高塔架设方案,也因此导致导线、地线因微风振动明显加剧,防振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常规大跨越导线、地线防振方案基本依赖于实验室微风振动真型实验,也因此需要比较长的试验周期及其更多的投资... 特高压架空线路因通道受限一般采用大档距、高塔架设方案,也因此导致导线、地线因微风振动明显加剧,防振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常规大跨越导线、地线防振方案基本依赖于实验室微风振动真型实验,也因此需要比较长的试验周期及其更多的投资。借助计算机计算能力,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导线、地线微风振动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到导地线各关键点处的动弯应变值,依此设计防振方案,并对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择优使用,减少防振试验次数,提高工作效率,更好满足工程设计进度及成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大跨越 振动 防振方案
下载PDF
云南电网日负荷特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杜峥 万航羽 +3 位作者 吴政声 支刚 郭洪芹 杨扬 《云南电力技术》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本文以云南电网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对云南省电网日负荷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要影响因素,定性及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日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程度,计算了日负荷特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建立了日负荷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回归... 本文以云南电网历史负荷数据为基础,对云南省电网日负荷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主要影响因素,定性及定量分析了各因素对日负荷特性指标的影响程度,计算了日负荷特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建立了日负荷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研究成果为开展负荷预测、制定负荷调控措施等电网规划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负荷特性 日负荷率 日最小负荷率 用电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