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
1
作者 张楠 杨彦玲 +5 位作者 万青青 赵江 彭敏 朱晓 刘志涛 张强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目的分析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基诺族、布朗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普米族聚居地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构成共抽取690名成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 目的分析云南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在基诺族、布朗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和普米族聚居地按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和性别构成共抽取690名成人。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结果调查对象血清25(OH)D中位数为28.7(P25~P75∶24.3~33.8)ng/mL;维生素D充足、不足和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4.2%、47.5%和8.3%。各民族成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纬度相对较高的普米族、景颇族、德昂族和阿昌族,女性以及超重肥胖者更易出现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结论超过一半的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面临着维生素D营养不良的问题,且各民族间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监测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少数民族 成年人 营养状况
下载PDF
云南省2013年至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江 闵向东 +3 位作者 张强 万蓉 蔡同建 刘志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目的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 目的分析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对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共报告2 519起,发病18 681例,死亡257例,病死率1.38%.食源性疾病暴发好发于三季度.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家庭和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单位集体食堂.主要致病因素植物性,主要致病菌是沙门菌(38.89%)、蜡样芽孢杆菌(38.89%)、金黄色葡萄球菌(11.11%)、致泻大肠埃希氏菌(5.56%)和变形杆菌(5.56%).结论2013年至2017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性和植物性,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单位等集体食堂.应加强家庭、单位等集体用餐人群的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 病死率 流行病学 监测
下载PDF
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阮元 万蓉 +4 位作者 刘志涛 万青青 张强 赵江 刘辉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科学制定营养政策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2010—2012年间抽取云南省城市、农村6个地区的2岁以上常住人口入户开展3d 24h膳食回顾调查,并称重记录家庭3d油、... 目的:了解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为科学制定营养政策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2010—2012年间抽取云南省城市、农村6个地区的2岁以上常住人口入户开展3d 24h膳食回顾调查,并称重记录家庭3d油、盐、味精等调味品的消费量。结果:共调查1 072户,2 170人,农村居民占多数,为69.8%,低收入(<10 000元)居多,占67.2%。禽畜肉类、油脂类和食盐摄入过多,而蔬菜、水果、蛋类、鱼虾类、豆类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的摄入不足。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12.3g,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1%,农村居民奶类摄入量仅为5.1g。随收入升高,云南省城乡居民水果、畜禽肉类、奶及奶制品摄入量增加。结论: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加强营养监测,掌握居民膳食营养发展状况;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倡低油低盐饮食;开展基层营养指导,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膳食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膳食营养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及防控现状分析
4
作者 阮元 张强 +5 位作者 李娟娟 董海燕 万青青 杨彦玲 彭敏 刘志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 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月—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7个特有少数民族聚居乡镇随机抽取独龙族、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 目的 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现状,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11月—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云南省7个特有少数民族聚居乡镇随机抽取独龙族、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普米族≥18岁居民共3 285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22.0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云南省7个特有少数民族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6.79%(标化率为22.67%),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3.98%、32.73%和17.61%(标化率分别为41.18%、29.39%和16.5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756)与高血压患病低风险相关;高年龄(与18~<30岁相比,40~、50~、60~和70~岁组OR值分别为4.187、8.430、11.457和29.685)、独龙族(与布朗族相比OR=1.768)、景颇族(与布朗族相比OR=1.427)、超重(OR=1.668)、肥胖(OR=3.613)、糖尿病(OR=1.889)与高血压患病高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较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 知晓 治疗 控制
原文传递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志涛 赵江 +8 位作者 李娟娟 闵向东 阮元 苏玮玮 朱晓 陈留萍 杨彦玲 张强 董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7074-7079,共6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3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8月份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季节,家庭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场所。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避免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野生蕈中毒流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蕈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 监测 季节趋势模型
下载PDF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李娟娟 +4 位作者 万青青 赵江 杨彦玲 阮元 刘志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30-35,共6页
目的 分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VA)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膳食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6年至2020年,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抽取独龙族等7个民族共841名成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并按WHO... 目的 分析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成人维生素A(VA)营养状况,为制定合理膳食促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6年至2020年,按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抽取独龙族等7个民族共841名成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VA水平,并按WHO推荐标准进行判定;通过膳食调查计算VA摄入量,并按膳食指南推荐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调查对象血清VA水平为0.55(0.44~0.68) mg/L,且存在显著的性别、民族、文化和收入差异(P <0.05)。VA缺乏率为0.7%,边缘缺乏率为3.7%。膳食VA摄入量中位数为406.0μg视黄醇当量,其中67.0%的调查对象VA摄入低于平均需要量。86.6%的膳食VA来源于深色蔬菜、蛋类、浅色蔬菜和畜禽肉类。结论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血清VA相对充足,但VA膳食摄入状况仍有待改善,特别是在某些民族和老年、低收入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营养状况 摄入量 少数民族 成人
下载PDF
云南省三种民族肥胖现状及利用ROC曲线对高血压进行预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永寿 阮元 《卫生软科学》 2019年第3期74-7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迪庆州三种民族肥胖现状的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用调查对象的腰围(WC)、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进行预警,为高血压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获得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血压测量对符合条件... [目的]通过对迪庆州三种民族肥胖现状的分析,并绘制ROC曲线,用调查对象的腰围(WC)、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进行预警,为高血压的早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获得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血压测量对符合条件的迪庆州常住居民开展调查。Epidata 3. 0进行数据双录入,SPSS18.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79名藏族中肥胖218人(15. 8%),577名傈僳族中肥胖24人(4. 2%),820名纳西族中肥胖97人(7. 0%),三种民族间的肥胖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 47,P <0. 05)。藏族腹型肥胖544人(39. 4%)、傈僳族腹型肥胖88人(15. 3%)、纳西族腹型肥胖202人(24. 6%),藏族肥胖、腹型肥胖比例最高(P <0. 05)。高血压患病1094人,患病率为30. 5%。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OR=2. 147、4. 240、2. 066,P <0. 05)。可选用BMI、WC对高血压进行预警(AUC> 0. 5,P <0. 05)。藏族WC和BMI的切点值最大,分别为78. 5、26. 0。[结论]三种民族中,藏族肥胖和腹型肥胖比例最高,运用WC、BMI这两个简单指标预警高血压既简便又可行,对于早期开展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ROC曲线 高血压 藏族 傈僳族 纳西族
下载PDF
云南省迪庆州城乡居民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永寿 阮元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了解迪庆州城乡居民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为该地区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户,在调查户中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Epida... 目的:了解迪庆州城乡居民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摄入状况,为该地区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出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户,在调查户中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Epidata 3.1录入数据并核查数据质量,SPSS 19.0分析数据。结果:共调查3 650人,有效问卷3 590份。其中男性1 406人(39.2%)、女性2 184人(60.8%);以15~44岁人口占多数,共1 778人(49.5%),其中,城市居民845人(23.5%)、农村居民2 745人(76.5%)。迪庆州1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日摄入蔬菜(男性191.8g、女性176.3g)、水果(男性124.7g、女性123.0g)、畜禽肉类(男性123.0g、104.5g)、蛋类(男性33.5g、女性33.1g)、水产品(男性9.5g、女性10.3g)。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该地区居民蔬菜、水果摄入未达标,动物性食物总量达标,但是畜禽肉类明显超标。结论:迪庆州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仍然不合理,应加强倡导合理膳食,建议该地居民增加蔬菜、水果、蛋类、水产品摄入量,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类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蔬菜 水果 肉类 水产 蛋类
下载PDF
云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毛波斌 彭敏 刘志涛 《卫生软科学》 2024年第6期84-88,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云南省7个州(市)10个区(市、县)的3440名18~64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基本情况分析、t/F检验... [目的]分析云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营养干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云南省7个州(市)10个区(市、县)的3440名18~64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基本情况分析、t/F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调查对象的营养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16.9%,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健康知识得分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健康状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为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文化程度是影响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重要因素,呈现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的趋势,且女性知晓率高于男性。[结论]云南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相对偏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营养 营养健康知识 知晓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和控制状况分析
10
作者 阮元 李娟娟 +5 位作者 董海燕 万青青 赵江 陈留萍 张强 刘志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2-855,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980名年龄≥18岁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 目的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980名年龄≥18岁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和普米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8.3%,标化率为6.8%,2型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6%、32.5%和18.3%,标化率分别为33.8%、28.2%和15.8%。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2,P<0.01),德昂族标化患病率(10.4%)最高、依次为布朗族(9.5%)、基诺族(6.6%)、景颇族(5.4%)、阿昌族(5.1%)和普米族(3.2%)。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知晓率、标化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30、13.519,P<0.01)。阿昌族标化知晓率最高(50.1%)、基诺族最低(0);景颇族标化控制率最高(29.3%)、基诺族最低(0)。结论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和控制存在民族差异,德昂族标化患病率最高,基诺族知晓和控制率最低,建议加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患病 知晓 治疗 控制
原文传递
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11
作者 李娟娟 苏玮玮 +5 位作者 万青青 张强 赵江 万蓉 闵向东 刘志涛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3年第6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 目的分析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2010-2021年云南省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21年云南省共上报114起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人数为4124人,死亡2人。其中,保山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是重点地区(χ^(2)=1751.484,P<0.001);农村宴席是重点场所(χ^(2)=1506.408,P<0.001);肉与肉制品是重点原因食品(χ^(2)=449.664,P<0.001),加工不当是最主要的引发环节(χ^(2)=534.805,P<0.001)。结论应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针对食源性疾病高发月份、地区、发生场所、发病人群、原因食品、引发环节等影响因素,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卫士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14年云南省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娟娟 万蓉 +6 位作者 张强 万青青 王晓雯 阮元 赵江 彭敏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2期1674-167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病例监测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云...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4年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的基本情况,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病例监测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食源性疾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年云南省承担病原学检验的10家哨点医院累计收集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2 077例,完成样本实验室检验1 941例,累计检出阳性菌46株,总检出率为2.4%(46/1 941)。其中检出沙门菌30株,志贺菌16株。6月为就诊高峰,0~6(24.7%)、15~35(23.3%)和36~60岁年龄组(26.4%)为高发病人群。食源性疾病散发的主要场所依次为家庭(51.6%)、餐馆(11.3%)和摊贩(13.5%)。可疑食品中以不明原因所占比例最大;在明确可疑饮食史中,米面制品所占比例最大(15.7%),其次为水果类(12.7%),再次为禽畜肉蛋类(12.0%)。结论需进一步提高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能力,积极制定和落实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哨点医院 病例监测 致病菌
原文传递
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彦玲 李娟娟 +4 位作者 余思洋 赵江 陈留萍 苏玮玮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8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发病6 115例,死亡2例;年均罹患率为7.96%,各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244.44,P<0.01)。有毒植物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54.91%;死亡事件均由化学性因素引起。农村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3和11月份是高发月份;城市和农村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发病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工不当和误食误用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从业人员,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学校 监测
原文传递
2014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志涛 曾建辉 +7 位作者 万蓉 李娟娟 余思洋 赵江 王晓雯 万青青 阮元 赵世文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4年1—12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14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4年1—12月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云南省2014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资料建立数据库,并按时间、场所、致病因素、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46起,发病3 033人,死亡50人。6—8月为发病高峰,报告起数占全年总数的62.8%;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7.8%和58.0%;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发病人数,占总数的33.7%;发病场所以农村家庭的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78.6%、58.5%和86.0%;学校食堂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波及人数最多,平均每起发病33人。结论应加强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蕈和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知识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食物中毒
原文传递
2010—2017年云南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娟娟 张强 +3 位作者 万青青 万蓉 闵向东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19年第18期2493-2498,共6页
目的 了解2010-2017年云南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7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218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0... 目的 了解2010-2017年云南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7年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218起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0-2017年云南省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共报告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事件218起,发病8 497人,死亡20人,罹患率为15.8%,病死率为0.2%。二、三季度为报告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的高发季节,分别占报告总数的67.4%和85.0%,肉与肉制品是发生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原因食品,发病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报告总数的38.5%和34.9%,米面及其制品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食品,占报告死亡总数的65.0%。沙门菌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分别占报告总数的33.5%和41.2%,椰毒假单胞菌是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占报告死亡总数的65.0%。原料污染或变质、加工不当、存储不当是引发事件的主要原因。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发季节、地区、场所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微生物 监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2016—2020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彦玲 赵江 +3 位作者 万青青 苏玮玮 闵向东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7期2338-2343,共6页
目的对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病例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26095例,病原学标本采... 目的对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病例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的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的病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病例26095例,病原学标本采集19909例,男性12590例,女性13505例,性别比为1∶1.07;以20~<40岁组病例最多(31.77%);职业以农民最多(41.25%);发病高峰期为6—8月,可疑食品中菌类及其制品(36.45%)最多,包装方式以家庭自制为主(59.00%),暴露场所主要在家庭(75.23%)。检出阳性菌/毒株113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5.68%,其中致病菌检出率为4.98%,主要为沙门菌(检出758株),集中在6—10月;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87%,11月检出率最高。不同年龄病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2016—2020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多部门协作,提前预警,提高宣传,加大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监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思洋 邓淑珍 《职业与健康》 CAS 2016年第14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制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10—2014年间各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食源性疾病的时间趋势、场所分布、原因食品及致病因素等特征。结果云南省201... 目的通过了解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发生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制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2010—2014年间各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分析食源性疾病的时间趋势、场所分布、原因食品及致病因素等特征。结果云南省2010—2014年食源性疾病事件共报告1 018起,均为食物中毒,发病12 930人,死亡244人。发病高峰期在4—9月,野生蕈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为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2.55%和55.74%;发病场所以家庭报告起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0.98%、40.87%和60.25%。结论该省应加强农村家宴和集体单位的监管,在高发季节对该人群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 监测 食品安全风险
原文传递
2017—202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疾病负担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志涛 苏玮玮 +7 位作者 赵江 张强 李娟娟 董海燕 陈留萍 杨彦玲 郭云昌 闵向东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 采用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指标分析云南省2017—2021年野生蕈中毒的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云南省野生蕈中毒死亡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年份进行整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Excel计算模板进... 目的 采用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Ls)指标分析云南省2017—2021年野生蕈中毒的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云南省野生蕈中毒死亡数据根据性别、年龄、年份进行整理,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Excel计算模板进行YLLs的计算,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性别、年份等YLLs比较后,结合人力资本法估计云南省野生蕈中毒间接造成的经济负担。结果 2017—2021年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累计死亡139例,死亡率为0.29/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分别是0.34/10万和0.23/10万,YLLs为2 760人年,其中30~59岁人群的YLLs是最高的;全人群YLLs强度为5.70人年/10万,以5岁以下儿童YLLs强度最高,男性YLLs和YLLs强度均高于女性;云南省139例野生蕈中毒死亡病例总体间接经济负担为7 079.42万元,人均50.93万元。结论 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食源性疾病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强化医疗救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加强野生蕈中毒预防知识的宣传,有效减少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蕈 食源性疾病 疾病负担 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玮玮 杨彦玲 +6 位作者 董海燕 万青青 赵江 陈留萍 张强 朱晓 刘志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 目的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结论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20
作者 李娟娟 张强 +3 位作者 苏玮玮 赵江 董海燕 刘志涛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食源性疾病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260起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研究。结果 2011-2020年共报告宾...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食源性疾病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及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260起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研究。结果 2011-2020年共报告宾馆饭店食源性疾病事件260起,发病2 896例,死亡11例。7-8月份是发病高峰,占全年总数的35.00%。昆明市和大理州报告事件107起,占41.45%。致病因素以真菌及其毒素(主要是野生菌)为主;致死因素主要是甲醇和乌头碱,分别致9和2例死亡。野生菌、肉类、豆类和有毒植物是引起中毒事件主要的单一原因食品,加工不当是主要的引发环节。结论 2011-2020年云南省宾馆饭店食源性疾病事件每年均有发生,应针对其高发月份、地区、致病因素以及原因食品和引发环节等影响因素,加强宣传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宾馆饭店 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