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义、要求及范式 被引量:2
1
作者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共5页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要求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有助于增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学术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要求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和专业性。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范式是,在精神原则、理论立场和根本方法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核心资源、问题意识和话语体系上凸显中国主体性地位,在学术资源和研究方法上注重对"他山之石"的积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自信 基本范式
下载PDF
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2
作者 李涛 任佳 +10 位作者 杨正权 边明社 王文成 郑晓云 郭家骥 董棣 黄小军 郑宝华 任仕暄 陈利君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共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此,总书记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和“灵魂”,这一表述颇有特色且意味深长,应当引起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 “灵魂” 总书记 座谈会 习近平 精神 学习
下载PDF
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3
作者 谢青松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12,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事实上,这一重要论断本身已蕴含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当代中国 面向未来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下载PDF
云南文庙的历史、现状与当代价值
4
作者 庞伟伟 任仕暄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9,共8页
文庙作为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符号,既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是全国文庙保护较好、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云南文庙既具有中原文庙的普遍性特征,也表现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有的多样性、地域性与灵活性。在历史上,... 文庙作为儒家文化代表性建筑符号,既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是全国文庙保护较好、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云南文庙既具有中原文庙的普遍性特征,也表现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有的多样性、地域性与灵活性。在历史上,云南文庙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巩固、边疆的繁荣和稳定,在云南科举教育发展、儒学文化传播、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代,云南文庙仍具有文化、艺术、民俗、旅游、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地挖掘、研究和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文庙 文化遗产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创举——“云南省文明走廊工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5
作者 刘开华 夏力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7,共7页
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致力于开拓创新,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文明走廊工程”。这一工程是以横贯我省的6条铁路干线和6条公路干线作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由... 在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积极致力于开拓创新,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云南省文明走廊工程”。这一工程是以横贯我省的6条铁路干线和6条公路干线作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工程,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而覆盖和带动全省的文明示范工程。它的提出和实施,既是我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一个创举,也是省委、省政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加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措施和实际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云南省委 建设工程 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云南省政府 实践经验
下载PDF
系统方法与云南社会发展战略
6
作者 丁长青 《改革与战略》 1985年第3期25-29,40,共6页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过程,又是一个可控过程。与这一研究内容相适应的系统方法是对其进行刻画并从中推导结论的最佳途径。本文试由此探讨云南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引出其数学、物理和多棱柱几何模型,以提供同志们参考讨论。系...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既是一个自然过程,又是一个可控过程。与这一研究内容相适应的系统方法是对其进行刻画并从中推导结论的最佳途径。本文试由此探讨云南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并引出其数学、物理和多棱柱几何模型,以提供同志们参考讨论。系统分析——对象与省情作为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总体,系统方法首先要求对系统对象进行分析。在这里,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的战略构成可以分解为以下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方法 社会发展战略 社会有机体 云南 系统分析 几何模型 研究内容 总体战略 社会主体 相适应
下载PDF
从科学史看理论创新与社会变革
7
作者 陆俊 谢青松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4-6,共3页
本文透过科学史,尤其是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现了科学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以及科学的发展与理论创新之间内在的互动关系。论文还分别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两个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作为理论创新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关键词 科技革命 理论创新 社会变革
下载PDF
灵魂的内涵与精神构成、价值和境界
8
作者 蔡毅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灵魂是心灵的扩张变形,是思维的一种创造。灵魂也是心灵、思想、精神的化身,是生命的真谛,心灵和意识的升华。人创造了灵魂,灵魂又丰富扩张了人。分析灵魂的内涵、成分与基本构造,它虽然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但最终也能将其概括为一个融... 灵魂是心灵的扩张变形,是思维的一种创造。灵魂也是心灵、思想、精神的化身,是生命的真谛,心灵和意识的升华。人创造了灵魂,灵魂又丰富扩张了人。分析灵魂的内涵、成分与基本构造,它虽然形形色色、千奇百怪,但最终也能将其概括为一个融思想情怀、道义人格和理想信念于一体的价值载体,三者交融混合、互促互养,共同构成灵魂相对稳定的状态。价值和境界则是帮助灵魂实现总体目标的最佳内容和手段,带领我们向更高层级不断攀援,力求达到灵魂丰美的最高境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和境界的最高远是灵魂追求的大目标,也是一切文艺追求的大目标,为的是要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内涵 精神构成 价值 境界
下载PDF
深刻理解和把握 “七个着力” 重要要求
9
作者 杨晶 《云岭先锋》 2024年第1期38-39,共2页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即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理解和把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领力 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从拟经验主义到建构主义——拉卡托斯数学哲学观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明初 肖飒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109,共4页
拉卡托斯拟经验主义对20世纪数学哲学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拟经验主义的反基础主义的立场,使得数学哲学从绝对主义的枷锁中摆脱出来,并以数学知识的发生为背景开辟了建构主义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 拉卡托斯 拟经验主义 建构主义 数学哲学
下载PDF
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人类学时代与人类学哲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苗启明 吴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9,共7页
人类在地质史中出现后,由于智慧与外物相互作用而创立了不同于演化与进化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式迫使人类世界不断进步,由氏族部落时代、封建国家时代向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而今又开始向人类学时代迈进。人类学时代就是... 人类在地质史中出现后,由于智慧与外物相互作用而创立了不同于演化与进化的优化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方式迫使人类世界不断进步,由氏族部落时代、封建国家时代向工业文明的世界历史时代发展,而今又开始向人类学时代迈进。人类学时代就是人类按其良好本性而自我实现的时代,其特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由盲目必然性的统治向自觉合理化方向发展。人类学时代的自觉发展需要哲学理性的指导,这就是人类学哲学的提出。人类学哲学是主导人们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基本生存关系中优化发展、合理发展的哲学,它发源于马克思,它的基本价值要求是通过生存关系的合理化,而追求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健康发展与不断走向自由解放。它的最高价值追求是自由、真理、正义成为时代的最高理性精神,并以其支配世界历史向人类学方向发展。但它的实现以世界和平与普遍的人类学交往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进化、优化 人类学时代 人类学哲学 人的生存关系 人类学价值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被引量:15
12
作者 蔡毅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因此,研究价值问题,可以透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运动,可以观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可以理解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 价值观 时代的变迁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双重历史构架 被引量:5
13
作者 苗启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4-139,共6页
一般认为,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关系问题,马克思生态哲学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仅从人与自然界的生态生存关系出发,而且从人与人的生态生存关系出发,创立了一种人与自然界的和人与人的双重并举的生态哲学立场。这种双重并... 一般认为,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关系问题,马克思生态哲学与众不同的是,他不仅从人与自然界的生态生存关系出发,而且从人与人的生态生存关系出发,创立了一种人与自然界的和人与人的双重并举的生态哲学立场。这种双重并举的生态关系,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在历史中的双重实现、双重和谐的关系,其实现的根本途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人与人的物质变换关系走向合理化。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特质,就在于从人的社会经济生态入手,通过解决人与人的社会生态问题,而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生态问题。正是这方面决定了马克思生态哲学对于今天的生态危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而具有当代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人与人的生态关系 双重历史构架 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特质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晶 程云川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9-40,共2页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根本价值之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就是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把人的活力、创造力、各种潜能和聪明才智焕发出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 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 发展创造 人民群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创造力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人类学唯物主义哲学视野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鲁洲 苗启明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0年第2期43-48,共6页
马克思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进入和把握人类世界,把人理解为他的劳动实践的产物。这在宏观的意义上就上升到了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马克思强调人这种存在物和人类生存的特殊性,强调人的生存发展的辩证法;把人的历史性生... 马克思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进入和把握人类世界,把人理解为他的劳动实践的产物。这在宏观的意义上就上升到了人类学唯物主义的哲学视野:马克思强调人这种存在物和人类生存的特殊性,强调人的生存发展的辩证法;把人的历史性生成归结为人的劳动、人的实践历史的结果,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的生成性本体论关系。马克思的这些重大理论创造,不但为人类解放问题提供了理论前提,而且可以把在逻辑上联系不密切的实践、历史、否定辩证法等纳入同一个逻辑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立足点 人类学出发点 人类学辩证法 人类学唯物主义
下载PDF
从人类学哲学视域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 被引量:4
16
作者 苗启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产生于黑格尔理念哲学转向费尔巴哈人本哲学这样一个至高点上,因而,它是马克思在这个至高点上向人类学方向的进一步开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使用了三个不确定的词——感性的人的活动、实践、主体方面来表达马克思确定的哲学新思想。它既通过上述三个词的互释而呈现出这种哲学新思想,又通过对三个词不同方面的强调而表达出了人的人类学特质。在这一意义上说,人就是以人的人类学特质来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即人的周围世界的。因而,马克思是在这种人类学特质的根基上,构建了他的人类学唯物主义、人类学世界观、人类学活动论、人类学实践论、人类学辩证法等,并据此提出了改变世界的哲学要求。这就充分表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所本有的人类学哲学特质。而这种对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新理解,对迎接人类学时代的来临,则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人类学特质 人类学唯物主义 人类学活动论 人类学本质论 人类学实践论
下载PDF
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苗启明 许鲁洲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9-63,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诸多本体论观点,这主要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不同所致。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本体论,是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人的个体生命不是单子,而是以个体性与类本性的辩证关系为根基的一系列辩证本性。人的个体生命本体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本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推出马克思人本理性哲学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体论 个体生命本体论 生命辩证本性 人本理性哲学
下载PDF
优化:宇宙中的高级发展方式——对演化、进化、优化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苗启明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15-20,共6页
“优化”对于我们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本世纪以来,在经济学中,在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科学学、教育学等等之中,优化成为一个带有终极目的的问题。其实,优化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它还应该是哲学的问题。从哲学上看,... “优化”对于我们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本世纪以来,在经济学中,在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科学学、教育学等等之中,优化成为一个带有终极目的的问题。其实,优化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它还应该是哲学的问题。从哲学上看,优化是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有的发展方式。我们认为,宇宙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特定的方式。对于无机自然界,对于宇宙天体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方式 宇宙中 哲学思考 非优 观念世界 人类社会 人的行为 有机体 生物界 哲学的问题
下载PDF
一个全新的哲学视野——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享受世界”的哲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唐嘉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6,共3页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享受世界"的哲学确立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享受世界,就是要建立一种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生存方式和思想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在哲学功能上提供意义;在这一哲学关系中,过度的...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享受世界"的哲学确立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享受世界,就是要建立一种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生存方式和思想方式,为创建和谐社会和人类的和谐,在哲学功能上提供意义;在这一哲学关系中,过度的物质享受、对象化的享受不等于享受;人类既是认识世界的存在物,同时也是改造世界和享受世界的存在物,如果我们没有享受的能力,我们就会敌视和破毁这个世界;我的享受世界的能力,我的分享需求的真正动机,决定我真正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享受世界 哲学功能 存在物 享受适度:生存
下载PDF
云南民俗旅游的休闲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婷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当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时,云南民俗旅游成为休闲市场中的热点。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感受能力和鉴赏眼光,让出门旅游成为人们融于自然、理解文化、感受文明、陶冶性情的一种综... 当选择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成为比较普遍的行为时,云南民俗旅游成为休闲市场中的热点。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感受能力和鉴赏眼光,让出门旅游成为人们融于自然、理解文化、感受文明、陶冶性情的一种综合的休闲方式。将休闲旅游变成社会文明的一份动力,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云南民俗旅游的休闲化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以调查为基础的理论分析,以完善民俗旅游的休闲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民俗旅游 休闲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