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S1/3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茹薏 刘怀鄂 +1 位作者 彭玉娟(综述) 游晶(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22期3842-3846,共5页
慢性乙型肝炎(CHB)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患病人数众多,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各种细胞因子并参与了乙肝的发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蛋... 慢性乙型肝炎(CHB)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患病人数众多,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大量各种细胞因子并参与了乙肝的发病。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蛋白家族是细胞因子信号的负调节因子,细胞因子诱导的SH2蛋白和SOCS1~78个成员均拥有可变长度和高度可变氨基酸序列的N-末端区域,中心的SH2结构域及C-末端同源区域即SOCS盒,通过与磷酸化Janus激酶结合,从而抑制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最终调节细胞因子信号。SOCS1/3是SOCS家族中结构及功能相似的成员,参与了大部分细胞因子信号的调节,其功能失调可导致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发生。SOCS1/3水平异常可导致乙肝相关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疾病进展,对HBV更易感,导致乙肝慢性化;其也可通过影响干扰素水平进而影响抗HBV疗效。该文主要对SOCS1/3与CHB疾病进展及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 肝硬化 肝癌 抗病毒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肝脏昼夜节律与肝脏代谢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钟慧杰 《临床医学进展》 2021年第5期2166-2171,共6页
昼夜节律系统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母钟以及位于外周组织的子钟组成。肝脏的生物钟系统在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葡萄糖、胆汁酸、脂质以及胆固醇的代谢都受到昼夜节律调控。肝脏昼夜节律紊乱加速了诸如脂肪肝,肝... 昼夜节律系统由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母钟以及位于外周组织的子钟组成。肝脏的生物钟系统在调节新陈代谢和能量稳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葡萄糖、胆汁酸、脂质以及胆固醇的代谢都受到昼夜节律调控。肝脏昼夜节律紊乱加速了诸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炎和肝癌等肝脏疾病的发展。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肝脏昼夜节律与肝脏代谢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肝脏代谢 肝病 节律钟基因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宸溪 曹竹君 +2 位作者 项晓刚 谢青 耿嘉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0,共6页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 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是人体血浆中一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参与行使机体多种生理功能。该文介绍了HSA的生物合成与代谢、结构与功能,并总结了HSA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以及不良反应。HSA作为一种结构复杂的多功能分子,不仅可以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近年来其结合转运、抗氧化、调节免疫、调节循环功能、维持内皮细胞稳定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非胶体功能也受到广泛重视。HSA结构易受到疾病环境的影响,翻译后修饰可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如N末端或C末端截断、糖基化、第34个半胱氨酸残基(Cys-34)氧化等,其中Cys-34氧化程度与肝硬化病程进展及生存结局相关。除了可以预防腹腔穿刺引流大量腹水后的循环功能紊乱,HSA在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peritonitis,SBP)等多种肝硬化并发症的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非SBP感染、腹水的长期管理、肝性脑病、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等其他肝硬化并发症,HSA的治疗效益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失代偿期肝硬化 腹水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构建
4
作者 张蓓蓓 姚勤峰 +2 位作者 张佳 袁成宇 罗春华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2-1486,共5页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8例2019年3月-2023年3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和...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探索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8例2019年3月-2023年3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和未感染组704例。分析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吸毒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程≥5年、基线CD_(4)^(+)值<200个/μl是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卡介苗接种史是保护因素(P<0.05)。根据吸烟史、吸毒史、卡介苗接种史、HIV病程和基线CD_(4)^(+)值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的准确度较好(χ^(2)=7.130,P=0.415);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概率接近实际概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Logit(P)>0.06时,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39,95%CI为0.783~0.895,模型诊断的敏感度为77.78%,特异度为76.70%。结论AIDS患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与有吸烟史、有吸毒史、无卡介苗接种史、HIV病程≥5年、基线CD_(4)^(+)值<200个/μl存在密切联系,据此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列线图 预防对策
原文传递
不明原因发热118例病因谱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珊 张云辉 杨芸 《新医学》 201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18例FUO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记录其诊断结果及诊断手段,归纳病因谱,总结非典型病例的诊疗经过。结果:118例患者中确诊110例,确诊率93.2%,病因未明8例(6.8%)。明确诊断的...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谱,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对118例FUO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记录其诊断结果及诊断手段,归纳病因谱,总结非典型病例的诊疗经过。结果:118例患者中确诊110例,确诊率93.2%,病因未明8例(6.8%)。明确诊断的110例FUO患者病因谱中,感染性疾病72例(65.5%),其中细菌性感染47例、病毒性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其他感染5例;非感染性疾病38例(34.5%),其中恶性肿瘤19例、风湿性疾病12例,其他7例。经血清学或细菌学检查明确诊断者45例(40.9%),骨髓穿刺及腰椎穿刺明确诊断17例(15.5%),活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7例(24.5%),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6例(5.5%),临床综合诊断、经验性治疗明确诊断23例(20.9%)。结论:FUO患者的病因复杂,其中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病因。对于FUO患者的诊断检查应程序化,临床医生除常规检查外,还需及时、反复地进行相关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经抗感染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其存在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风湿性疾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发热 病因谱 感染性疾病 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SOCS3 mRNA的表达及其与Th17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寅洲 张茹薏 +3 位作者 赵家洁 李敏玥 宋瑞 游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70-876,共7页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的表达状况,探索CHB患者SOCS3 mRNA表达与Th17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8月于某院门诊就诊的3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的表达状况,探索CHB患者SOCS3 mRNA表达与Th17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8月于某院门诊就诊的3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A和IL-2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外周血SOCS3、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t(RORγt) mRNA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数及其效应分子IL-17A、IL-2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Th17细胞频数、IL-17A与HBV DN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570、0.563,均P<0.005)。CHB患者外周血SOCS3、RORγt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者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r值分别为0.662、0.561,均P<0.05)。CHB患者SOCS3 mRNA与RORγt mRNA、Th17细胞频数、IL-17A之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2、0.626、0.826,均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SOCS3 mRNA的异常高表达,可能通过调节RORγt mRNA的表达来影响Th17的分化及其效应分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TH17细胞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SOCS3 mRNA
下载PDF
布鲁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随访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梁晓 方利洲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细菌培养、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对就诊患者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实验室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诊断效率,并通过诊后随访探讨疾病的演进过程。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布鲁杆菌病患者112例... 目的通过比较细菌培养、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对就诊患者的检测结果,探讨不同实验室方法对布鲁杆菌病的临床诊断效率,并通过诊后随访探讨疾病的演进过程。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布鲁杆菌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菌培养、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检测,并于治疗后3、6、12个月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112例标本细菌培养均为阳性,SAT法检测110例为阳性,2例阴性;RBPT法检测109例阳性,3例阴性,3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杆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患者中1例无明显感染接触史,111例患者有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牲畜及其相关产品史;临床表现多为畏寒、发热、发力、多汗等。结论布鲁氏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3种方法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布鲁杆菌检出率,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通过定期随访有利于掌握患者疾病变化情况,可及时发现复发患者,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病 临床诊断 血培养 试管凝集试验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原文传递
胆囊切除术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8
8
作者 翟晓 杨芸 +1 位作者 王文学 耿嘉蔚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15-717,共3页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但是其具体机制仍待研究。国外的临床调查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人和未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本综述通过对胆囊切除术-胆汁酸-肠道微生物-结直肠癌轴进行讨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 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但是其具体机制仍待研究。国外的临床调查发现,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健康人和未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本综述通过对胆囊切除术-胆汁酸-肠道微生物-结直肠癌轴进行讨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结直肠癌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胆囊切除术后 肠道微生物 临床调查 胆汁酸 胆囊切除术患者 健康人 发病率
原文传递
应用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光艳 夏铵冬 郑自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胶囊,比较2组的...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0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抗结核方案2HRZE/4HR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胶囊,比较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月、2月和3月后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月、4月和6月后,观察组病变吸收率以及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转移因子胶囊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老年肺结核起效迅速,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老年人 抗结核药物 转移因子胶囊
原文传递
FibroTouch联合血清生化学指标应用于肝脏纤维化和脂肪肝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10
作者 罗金波 朱玲 +1 位作者 布冰 耿嘉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3期346-348,共3页
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FibroTouch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HB)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行脂肪衰减系数(FAI)和肝脏硬度值(LSM)的检测及分析。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NAFLD患者199例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56例,均行Fibr... 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的FibroTouch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HB)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行脂肪衰减系数(FAI)和肝脏硬度值(LSM)的检测及分析。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NAFLD患者199例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5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腹部彩色超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血清生化学指标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ibroTouch的LSM值与肝纤维化指标PCIII、IV-C、HA、LN及生化指标AST、ALT之间系均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P<0.05);NAFLD组BMI、FBG、TG、LDL、E和FAI高于正常组(P<0.05);应用FibroTouch检查提示NAFLD准确度高于彩超检查;FAI值与BMI、FBG、TG、E、ALT值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AST、TC、LDL、HDL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FibroTouch作为一种完全无创的肝脏健康评估与量化监测工具,可实现对肝纤维化和脂肪肝定量检测,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定期跟踪随访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弹性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脏硬度值 脂肪衰减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