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管麻醉对胸外科术后护理策略的影响
1
作者 崔凤仙 戴俊 +2 位作者 杨涛 徐嘉阳 许翔英 《云南医药》 2022年第1期87-88,共2页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外科手术不断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1]。随着胸壁切口长度的缩短和操作孔数量的减少,手术创伤逐渐减轻。然而,腔镜技术的发展,护理策略并没有随之改进,或者说理论支持及专家共识缺失。术后护理作为患者术后恢复...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外科手术不断向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1]。随着胸壁切口长度的缩短和操作孔数量的减少,手术创伤逐渐减轻。然而,腔镜技术的发展,护理策略并没有随之改进,或者说理论支持及专家共识缺失。术后护理作为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护理质量和护理策略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满意度[2]。再有,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又将无管麻醉胸腔镜手术(Non-intubated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Non-intubated VATS)推上了一个台阶,护理更加需要大踏步快速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理念更新的速度。本次研究收集了我科2018-2020年27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回顾性分析Non-intubated VATS与气管插管胸腔镜(Intubated 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Intubated VATS)术后护理策略的不同带来的优势,为Non-intubated VATS的推广以及胸外科护理策略的改进提供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管麻醉胸腔镜 护理策略 术后恢复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标记定位孤立性肺结节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志明 吕梁 +3 位作者 彭俊 卜梁 杨维新 宋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 目的探讨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在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肺结节(SPN)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经胸部CT发现的45例SPN患者,术前采用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然后于当日或次日行胸腔镜楔形切除肺内病灶。记录弹簧圈定位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弹簧圈在术中的引导作用。结果 CT引导下双弹簧圈可精准标记、定位肺内微小结节,成功率100%,定位操作平均时间为(18.0±5.3)min。定位后无气胸、咯血发生,沿穿刺针道及弹簧圈周围少量渗血8例(8/45,17.78%);未发生弹簧圈移位、脱落。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进入胸腔后均能看到标记弹簧圈并可迅速找到病灶,获得病理结果。结论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具有安全、准确、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放射学 介入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弹簧圈 胸腔镜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理念在胸部微创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凤仙 金丽芬 +4 位作者 彭俊 余扬 邓茹月 王芳 白恩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理念在胸部微创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胸外科带教81名护理实习生,将所有选取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理念在胸部微创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胸外科带教81名护理实习生,将所有选取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开展护理教学工作。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出科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出科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微创护理教学中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 协作理念 胸部微创 护理教学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 被引量:13
4
作者 霍善棋 蔡文清 +3 位作者 廖发超 杨金伟 彭俊 陈志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67-670,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结节患者共53枚肺小结节,直径5.0~15.0 mm,均于CT引导下以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病灶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目的观察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肺小结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肺结节患者共53枚肺小结节,直径5.0~15.0 mm,均于CT引导下以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病灶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观察定位效果及并发症。结果对50例53个病灶均成功植入锚定定位针,定位成功率为100%(53/53)。穿刺过程中9例(9/50,18.00%)穿刺针道附近轻微出血;定位术中14例(14/50,28.00%)出现轻度气胸,1例(1/50,2.00%)发生胸膜反应。8例于定位当日、42例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按定位针指导均成功找到并切除病灶。结论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VATS术前定位肺小结节效果佳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腔镜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哲源 张利斌 +4 位作者 汪洋 陈云 刘俊 熊健 彭浩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329-332,396,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因子、肺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低(P<0.05)。两组术后5 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4 h、24 h、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 应激因子 肺功能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非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应用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扬 李俞锦 +6 位作者 宁显谷 陈新隆 徐嘉阳 蔡林生 崔凤仙 金华 彭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技术在常规胸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康复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行胸部手术的患者共296例,其中男167例、女129例,年龄16~76(50.69±12.95)岁。根据是否插管,将患者分为两组:非气...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技术在常规胸外科手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术后康复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9年12月行胸部手术的患者共296例,其中男167例、女129例,年龄16~76(50.69±12.95)岁。根据是否插管,将患者分为两组:非气管插管组150例,其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16~76(49.91±13.59)岁;气管插管组146例,其中男84例、女62例,年龄16~74(51.49±12.26)岁。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炎症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气管插管组术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气管插管组(P=0.012)。术后恢复及炎症反应方面,非气管插管组均优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非气管插管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且在加速术后康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 胸部手术 术后康复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