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精神病专科医院检验科危急值制度应用分析
1
作者 槐艳 黄秋燕 张少川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危急值报告(包括实验室警戒浓度)临床应用情况,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月1月〜2019年12月共计587例危急值的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2019年危急值的总体发生率为0.32%;危急值发... 目的:分析精神病专科医危急值报告(包括实验室警戒浓度)临床应用情况,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月1月〜2019年12月共计587例危急值的发生率和构成比。结果:2019年危急值的总体发生率为0.32%;危急值发生率前五位均为参照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的精神科药物实验室警戒浓度项目,分别是氯米帕明(36.84%)、氨磺必利(12.10%)、帕罗西汀(12.00%)、舒必利(6.02%)、西酞普兰(4.19%);危急值项目构成比前五位分别是白细胞计数(22.83%)、钾(19.42%)、肌红蛋白(17.38%)、葡萄糖(6.3%)和氯氮平(4.94%)。结论: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患者的特殊性以及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应结合医院的规模、样本量、专科特色等情况,制定符合临床实际和实验室要求的危急值和实验室警戒浓度,做好危急值质量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定期评估危急值项目及报告限的适用性,不仅可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 危急值 治疗药物监测 实验室警戒浓度 统计分析
下载PDF
从室间质量评价分析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少川 陈志祥 +2 位作者 黄秋燕 吴思棋 杨春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发展现状,为提高神经精神科TDM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网站(http://www.clinet.com.cn)提取2008-2017年TDM室间质量评价中神经精神科药物相关数据,对TDM项目、参评实验室数量... 目的:分析神经精神科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发展现状,为提高神经精神科TDM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网站(http://www.clinet.com.cn)提取2008-2017年TDM室间质量评价中神经精神科药物相关数据,对TDM项目、参评实验室数量、监测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7年底,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神经精神科TDM项目共5项,涉及4种药物,包括3项血清TDM(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生化常规中的锂离子监测(碳酸锂)以及2014年新增加的药动学实验室生物样本监测(血浆卡马西平);参评实验室数量从2008年的209家增加至2017年的603家,其中卡马西平(血清、血浆)和丙戊酸每年参评实验室数量均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截至2017年底,卡马西平(血清、血浆)和丙戊酸均突破200家,苯妥英也有107家,但是碳酸锂仅有27家。在参评实验室的监测方法中,使用偏振荧光免疫分析法(FPIA)的实验室逐年递减,截至2017年底,已不足10家;而使用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酶增强免疫分析法(EMIT)、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实验室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7年底,使用吖啶酯直接化学发光法的实验室最多,EMIT、HPLC次之。结论:由参评实验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实验室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日趋增强,但由于TDM监测方法的繁杂性限制了室间质量评价的药物种类,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制订室间质量评价的指导方针、质量控制标准与操作规范等,以确保不同神经精神科药物TDM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神经精神科 室间质量评价 现状
下载PDF
血清锂浓度水平及危急值在精神科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少川 陈志祥 +6 位作者 黄秋燕 张海庆 杨菠 周莉 胡怡 黄朝红 杨春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近3年来血清锂浓度监测及危急值情况,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安全使用碳酸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1915例患者血清锂浓度监测数据结果,以及危急值发生率、临床处理率和药物...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近3年来血清锂浓度监测及危急值情况,为精神病专科医院合理安全使用碳酸锂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5月1915例患者血清锂浓度监测数据结果,以及危急值发生率、临床处理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设定的锂离子参考范围0.4~1.2 mmol·L^(-1),危急值范围为≥1.5 mmol·L^(-1))。结果 1915例锂离子检测结果中,女性患者血清锂浓度高于男性,男女患者血清锂浓度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清锂浓度呈递减趋势,不同年龄组血清锂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锂浓度监测的危急值发生率为2.04%(39例),临床处置率为100.0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9%。结论锂盐的个体化差异较大,对于长期使用锂盐治疗的患者,为确保用药安全,建议定期监测锂离子浓度;同时建立合理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可以促进医、护、技间各环节的配合与协调,进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盐 危急值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淑 张少川 +1 位作者 邓倩 吴思棋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防治和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12~2019.12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数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6036例精神疾病住院患...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防治和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12~2019.12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乙肝两对半血清学检测数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6036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中无免疫力健康人群(五项全阴)为49.07%,有免疫力健康人群人数(单独HBsAb阳性)31.93%,乙肝病毒感染率为18.97%,HBsAg阳性率2.45%,HBsAg阳性患者以大三阳和小三阳模式为主,不同年龄组人群与HBV分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年龄与HBV组之间存在弱强度相关(cramer's V=0.109>0.1,P<0.001),在不同年龄组中≤27岁人群更倾向于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同时不易发生HBV感染;而≥58岁人群易发生HBV感染,48~57岁人群不易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更倾向于出现乙肝五项全阴的情况.男女间HBV各分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精神疾病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或略低于省内水平,但由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多以较强传染性为主,因此职业暴露防控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模式
下载PDF
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玉凤 张少川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1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两对半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近年来我院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全过程,对异常检验结果利用过程追踪法通过现场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分析其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两对半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近年来我院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全过程,对异常检验结果利用过程追踪法通过现场管理五要素(人、机、料、法、环)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影响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人(人员素质、操作流程是否规范)、机(设备性能、精度)、料(样本的质量)、法(试剂的选择、保存和使用)、环(试验环境温度等条件)。结论:为确保ELISA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的准确性,在进行试验前我们必须制定严谨可行的操作流程和作业指导书,加强人员素质培训,使规范操作、质量意识成为检验人员的日常行为规范,同时建立严格的复核复查制度,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影响检验结果的可控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肝两对半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