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用玉米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与籽粒机收质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雷恩 邵迪 +4 位作者 朱天彪 舒星 杨永兵 王岳东 唐启源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135,共11页
在玉米正常收获期间,明确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和机收质量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籽粒机收效果的直接因素,对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和提升机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两个不同熟性品种为材料,采用半喂入式籽粒收割机,开展分期收获的田间试... 在玉米正常收获期间,明确器官含水率、力学强度和机收质量的变化规律,探明影响籽粒机收效果的直接因素,对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和提升机收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两个不同熟性品种为材料,采用半喂入式籽粒收割机,开展分期收获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静态压碎强度(耐破碎性)和籽粒与穗轴连接强度(易脱粒性)分别与籽粒破碎率形成了直接的因果关系,两者同是影响破碎率的关键因素。籽粒压碎强度(x)与破碎率(y)可高度拟合为二项式回归关系(R^2=0.8827,P<0.001),回归方程为=0.0021x^2-1.5443x+293.78,籽粒和穗轴连接强度(x)与破碎率(y)可高度拟合为幂函数型回归关系(R^2=0.7656,P<0.001),回归方程为=0.007x^4.12,而穗轴弯折强度与破碎率之间的关系小于上述(R^2=0.1644,0.01<P<0.05)。在玉米收获后期,虽然早熟品种‘金玉99’的籽粒与穗轴连接强度明显小于晚熟品种‘宝玉9号’,但是‘宝玉9号’的籽粒压碎强度却显著大于‘金玉99’,最终导致两品种的籽粒破碎率差异不显著(P>0.05)。落地籽粒损失率除了与植株倒伏倒折有关以外,对刀式割台容易在果穗脱粒前产生落地籽粒损失,并且越容易脱粒的籽粒损失越大,籽粒含杂率总体上随杂质器官含水率的下降而显著降低。适宜籽粒机收的玉米品种应具备的主要特征是茎秆坚韧抗倒伏、籽粒坚硬易脱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机械粒收 器官含水率 力学强度 籽粒破碎率
下载PDF
红河州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韩周 王岳东 +4 位作者 杨玉蓉 欧彦波 蒋俊国 李海东 李杰 《南方农机》 2024年第14期67-69,共3页
【目的】红河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积极推进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了云南省红河州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指出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机械化技... 【目的】红河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滞后,积极推进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了云南省红河州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现状,指出了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存在机械化技术装备供应短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土地分散经营、农机推广服务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推进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以服务为导向的规模化经营、提高丘陵山区科研投资和服务水平、构建丘陵山区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创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等促进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结果】不断提高丘陵山区农机化综合水平,有助于转变红河州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村生产力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全面机械化、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区 农机化 发展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施氮模式和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雷恩 耿永克 +3 位作者 陈卢发 杨永兵 王岳东 唐启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4-17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施氮模式和种植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茎腐病和穗粒腐病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施氮模式(CNP:传统施氮模式;RDNP:氮肥减量间隔穴深施模式)和3个密度(D1:习惯稀植5.25万株/hm^2;D2:密植6.75万株/hm^2;D3:密... 为了研究不同的施氮模式和种植密度对西南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茎腐病和穗粒腐病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施氮模式(CNP:传统施氮模式;RDNP:氮肥减量间隔穴深施模式)和3个密度(D1:习惯稀植5.25万株/hm^2;D2:密植6.75万株/hm^2;D3:密植8.25万株/hm^2),分析不同施氮模式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构成、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探明影响玉米机收质量的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规律。结果表明,施氮模式对玉米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是RDNP下的氮肥偏生产力比CNP提高了33.7%;RDNP通过缓解花后净光合速率(Pn)、叶片SPAD值及叶面积指数的衰减幅度,弥补花前形成穗粒数不足,从而使其干物质总量和产量稳定不变;RDNP下的玉米茎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较CNP下降了4.8百分点和26.8%,而对穗粒腐病的发病率影响不显著。密植D2和D3较稀植D1均可显著增产,但D3持续增产幅度下降明显,同时D3下的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发病严重,而D2和D1下的发病轻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施氮模式RDNP与适度密植D2处理在氮肥减量的同时可提高玉米单产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效控制玉米茎腐病和穗粒腐病,降低植株倒折风险,为西南夏玉米实现绿色增产和利于机械化收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减量深施 种植密度 玉米茎腐病 穗粒腐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