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省耿马佛洞地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峰 杨石霞 +11 位作者 周新郢 阮齐军 浣发祥 何林珊 邱开卫 杨博 王益人 杨庆江 王建 沈慧 赵克良 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8,共7页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 佛洞地遗址位于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简乡勐简村大军赛村民小组燕子洞,坐落于一处东南开口的二叠纪灰岩穿洞,南临南汀河。2016~2017年,临沧市文物管理所在公路考古调勘期间发现该遗址;为进一步认识滇西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2017~2018年对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区域位于洞内第四台面到第五台面间,共发掘20 m^(2),出土了包括石制品、动植物化石等在内的大量遗物。初步地层年代学分析显示,遗址时代为距今18400~14000年,共包含3期连续文化,文化遗物以石制品为主,总数达到9735件。佛洞地遗址作为一处热带-亚热带生境下的史前遗址,为我们构建旧石器时代晚期滇西地区文化序列、探讨特定自然生态背景下史前人类的文化适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佛洞地遗址 洞穴堆积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制品
下载PDF
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瓦石棺木岩悬棺考古发掘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宏 刘旭 +1 位作者 吉学平 余腾松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1年第2期86-92,共7页
威信县长安乡瓦石棺木岩悬棺是目前云南木桩支撑式悬棺葬中已知唯一尚保存原始棺木的遗址。现有棺 7具 ,其中 3具为原始棺木。考古清理揭示 :( 1 )该悬棺为“二次葬”;( 2 )棺木中的随葬品不是很多 ,以麻织品和木、竹制品等生活用品为主... 威信县长安乡瓦石棺木岩悬棺是目前云南木桩支撑式悬棺葬中已知唯一尚保存原始棺木的遗址。现有棺 7具 ,其中 3具为原始棺木。考古清理揭示 :( 1 )该悬棺为“二次葬”;( 2 )棺木中的随葬品不是很多 ,以麻织品和木、竹制品等生活用品为主 ;( 3)棺中填充物明显分为三层 :上层为填土 ,中层为干枯树枝和蕨草 ,下层为尸骨与随葬品 ;( 4 ) C14测年结果其年代为公元 776± 1 0 0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棺葬 考古 云南 威信县 木桩支撑 碳同位素测年 地理环境
下载PDF
宜良青龙山遗址出土兵器木构件用材鉴定及特点研究
3
作者 徐栋 王宪 +2 位作者 邱冬妮 李培聪 陈松阳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6,共7页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 为深入研究宜良青龙山遗址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对出土的12个兵器木构件样本进行了鉴定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兵器木构件使用了硬木松(Pinus sp.)、红锥(Castanopsis sp.)、石楠(Photina sp.)、八角枫(Alangium sp.)、麻楝(Chukrasia sp.)、楠木(Phoebe sp.)以及禾本科竹共计7种木材。古人根据这些木材的特点,选择密度较低、韧性好的木材用于箭杆;硬度大、密度高、耐冲击、稳定性好的木材用于长柄兵器杆。研究首次发现,云南地区竹制兵器柄实物,推测为复合竹材。同时,通过木材共存生态因子分析,初步揭示了遗址周边的古气候环境,年均温约为13.3℃至18.7℃,年均降水量约为868~1363 mm。研究结果,为后期出土兵器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也为古滇时期兵器木构件用材和气候环境研究等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山遗址 木材考古 古滇文化 木材利用
下载PDF
云南巍山三鹤洞地点的石制品及年代与环境
4
作者 成楠 夏文婷 +9 位作者 杨青 吉学平 字兴 范斌 邹梓宁 余童 张俞 石林 张吾奇 郑洪波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404,共13页
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史前人类演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对云南巍山云岭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发现的三鹤洞地点进行试掘,在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动物骨骼,且数量从早到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该地点文化... 云南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特点为史前人类演化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通过对云南巍山云岭横断山脉南延部分发现的三鹤洞地点进行试掘,在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动物骨骼,且数量从早到晚有逐渐增多的趋势;AMS ^(14)C测年结果表明,该地点文化层时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MIS 3早期以针叶林为主,含有一定量铁杉,林下生长水龙骨科和凤尾蕨等蕨类植物晚期植被仍然以针叶林为主,林下草本植物增多,气候温和湿润;对探沟内出土和地表采集的共15件石制品进行分析,表明该地点为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砾石石器传统较为接近。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IS 3阶段气候温和湿润,三鹤洞古人类活动逐渐增强,动物性食物是三鹤洞地点古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MIS 2寒冷期人类活动中断,说明末次冰期气候波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对古人类活动有较大影响。三鹤洞地点的发现和综合研究对于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西南地区古人类的环境适应策略能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云南 三鹤洞 旧石器晚期 孢粉
下载PDF
2022年云南宾川盆地旧石器遗址调查报告
5
作者 肖培源 阮齐军 +6 位作者 高玉 贾真秀 张明 杨李靖 刘建辉 李三灵 李浩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 2022年9-10月,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3处,采集石制品417件。遗址主要分布于桑园河和炼洞河三级和四级阶地前缘。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石英正长斑岩为主。更新刃缘石片是石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石器组合中,以刃缘具有层叠状修疤且刃角较陡的基纳型刮削器为特色,其修理特征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和西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基纳修理技术相似。本次调查虽未发现石制品的原生地层,但通过与周边已测年的天华洞遗址的石器技术进行比较,初步判断宾川盆地调查发现的旧石器遗址的地质年代可能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确切年代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考古发掘和测年工作。宾川盆地发现的具有基纳修理技术的石制品,对于认识该类遗存在中国境内的出现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川盆地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中期 基纳型刮削器
下载PDF
云南僰人源流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宏 李易 +2 位作者 罗虹 吉学平 宿兵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9-455,共7页
对云南人32份男性DNA样本进行Y染色体单倍型以及mitochondrialDNA(mtDNA)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云南人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组分都表现出典型的南方人群的遗传特征。由人的数据结合已经发表的东亚人群的Y染色体和mtDNA单倍型(haplotype... 对云南人32份男性DNA样本进行Y染色体单倍型以及mitochondrialDNA(mtDNA)单倍型分析,结果发现云南人的父系和母系遗传组分都表现出典型的南方人群的遗传特征。由人的数据结合已经发表的东亚人群的Y染色体和mtDNA单倍型(haplotype)数据进行MultidimensionalScaling(MDS)分析,结果表明,在MDS分布图中人群体的Y染色体单倍型和mtDNA单倍型都与南方人群聚在一起。这一结果支持人的遗传族源为东亚南方人群后裔,与考古学的推论相一致。结合历史和考古学证据来探讨人的起源和史前迁移,为揭开“人悬棺”这种独特的考古文化的起源和史前传播提供遗传学的研究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僰人 悬棺葬 遗传族源 Y染色体 MTDNA
下载PDF
云南省曲靖市平坡墓地出土铜器的技术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晓岑 赵凤杰 +1 位作者 刘成威 康利宏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29-34,共6页
文章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曲靖市潇湘乡平坡墓地出土的16件青铜时代铜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坡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并有铅锡青铜和红铜,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制成。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平坡冶铸业已发展... 文章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曲靖市潇湘乡平坡墓地出土的16件青铜时代铜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平坡铜器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并有铅锡青铜和红铜,主要采用铸造工艺制成。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平坡冶铸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通过合金的比较和分析,潇湘平坡与滇池区域和贵州赫章可乐青铜文化之间存在着技术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 平坡 青铜 五铢钱 科学分析
下载PDF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昆声 闵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年代问题,更是聚讼未决。近年来对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和耿马石佛洞遗址等地进行了新的发掘,形成一批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最新C14测年数据和铜器... 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的研究,在学术界一直是个薄弱环节,其年代问题,更是聚讼未决。近年来对云南剑川海门口遗址、大理银梭岛遗址、鲁甸野石山遗址和耿马石佛洞遗址等地进行了新的发掘,形成一批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最新C14测年数据和铜器金属成分分析数据,确定了一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遗址和墓葬,并可依此对云南早期青铜时代进行断代和分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早期青铜 时代 断代 分段 最新 C14年代
下载PDF
炭化模拟实验在植物考古研究中的意义——以水稻和小麦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祁 陈雪香 +1 位作者 蒋志龙 方辉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98,共7页
考古遗址中炭化植物遗存的保存会受到包括炭化过程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植物考古统计分析中的误差炭化模拟实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水稻和小麦进行模拟炭化,结合扫描电镜下比较炭化现代样品和考古遗址出... 考古遗址中炭化植物遗存的保存会受到包括炭化过程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植物考古统计分析中的误差炭化模拟实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水稻和小麦进行模拟炭化,结合扫描电镜下比较炭化现代样品和考古遗址出土小麦、水稻的显微结构.发现模拟水稻遗存的炭化温度区间为180~210℃,模拟小麦遗存的炭化温度区间为215~315℃。小麦的炭化温度区间范围远远高于水稻,因此它在考古遗址中保存下来的几率可能要远高于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实验 水稻 小麦 植物考古
下载PDF
云南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人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东月 朱泓 闵锐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0-165,共6页
本文对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30例人骨标本进行了系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在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基础上,对颅骨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且与相关的古代颅骨组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肢骨进行了测量,推算出白羊村遗址古代居... 本文对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出土的30例人骨标本进行了系统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在初步的人口结构分析基础上,对颅骨标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测量,并且与相关的古代颅骨组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对肢骨进行了测量,推算出白羊村遗址古代居民的平均身高。对骨骼的病理现象进行了观察与描述。另外,本文还对白羊村遗址无头葬的葬俗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白羊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体质特征
下载PDF
云南鹤庆天华洞旧石器遗址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阮齐军 刘建辉 +3 位作者 胡越 李波 杨长城 罗兴荣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6-181,共16页
天华洞旧石器遗址是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流域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于该遗址2010、2013和2016三年度的野外调查和试掘。天华洞遗址试掘位置为洞前缓坡区域,地层堆积可划分为5层,其中2-5层为遗址文化层,属... 天华洞旧石器遗址是金沙江中游地区财丰河流域旧石器地点群的代表性遗址之一。本文研究的材料来源于该遗址2010、2013和2016三年度的野外调查和试掘。天华洞遗址试掘位置为洞前缓坡区域,地层堆积可划分为5层,其中2-5层为遗址文化层,属红色亚黏土沉积。遗址文化层沉积结构稳定,年代数据分布在距今9.5-5万年之间。遗址共发现石制品1122件,以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石制品组合的内涵丰富,剥片技术和工具类型多样,一些特殊类型的石制品标本如预制石核、长石片、似-勒瓦娄哇石片、盘状石核石片、似-基纳型刮削器等代表了天华洞遗址石工业独特的技术文化面貌,也表现出西方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一些技术特点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华洞遗址 财丰河旧石器地点群 旧石器时代中期 预制石核技术 似-基纳型刮削器
下载PDF
云南古猿系统分类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吉学平 Terry Harrison +1 位作者 Denise Su 薛顺荣 《云南地质》 2004年第1期17-29,共13页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建晚新生代古猿进化史、生物地理和古生物学的重要信息。本文侧重介绍...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建晚新生代古猿进化史、生物地理和古生物学的重要信息。本文侧重介绍云南古猿的分类和命名,并对其系统关系和生物地理作初步分析。通过古猿化石形态模式及其变异程度的观察,初步认为:各个地点古猿化石分别代表了一个具有性二型的单一种。暂时认为禄丰石灰坝、开远小龙潭和元谋的古猿化石分别属于一个属内的两个种,其有效学名分别为Lufengpithecuslufen gensis(石灰坝标本)和L keiyuanensis(小龙潭和元谋标本)。从系统学观点看,有证据显示禄丰古猿属既为代表猩猩和人亚科共同姐妹单元原始的人科,也是代表猩猩亚科的原始姊妹单元,我们更趋向于赞同后一选择,但承认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综合对比研究来证实。迄今云南发现的古猿化石对研究人猿超科的进化历史提供独特的前景:晚中新世~上新世(8MaBP 2MaBP)时期,当人猿超科在欧亚大陆其它地区都已灭绝时,它们却连续地在云南出现。这表明中国南方或东南亚地区是人猿超科(包括猩猩和长臂猿的祖先)的一个重要的避难所。青藏高原的隆升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对古猿所造成的生态和地理隔离,可能是古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猿化石 分类学 系统学 生物地理学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植物考古现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小瑞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云南的植物考古工作开展的较晚,且早期一直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进入21世纪,云南植物考古的研究方法和获取植物遗存的手段开始发生转变,陆续采用浮选法进行科学采样的遗址有永仁磨盘地遗址、耿马石佛洞遗址、剑川海门口遗... 云南的植物考古工作开展的较晚,且早期一直被认为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进入21世纪,云南植物考古的研究方法和获取植物遗存的手段开始发生转变,陆续采用浮选法进行科学采样的遗址有永仁磨盘地遗址、耿马石佛洞遗址、剑川海门口遗址、元谋大墩子遗址、澄江学山遗址、江川光坟头遗址、西双版纳娜咪囡洞穴遗址、元谋磨盘山遗址、东川玉碑地遗址、维西宗咱遗址以及宾川白羊村遗址等。云南的稻作农业可能是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南经成都平原、贵州传播至云南北部及东部;旱作农业应该是受到西北甘青地区民族和北方草原民族的两次南迁的影响,而云南南部则有可能存在依赖于根系作物和块茎作物的原始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植物考古 现状 浮选 生业经济
下载PDF
云南鹤庆蝙蝠洞旧石器遗址2019年度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阮齐军 刘建辉 +7 位作者 叶荣波 邵庆丰 杨森 周建威 华春湧 孙健 张小玫 罗兴荣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13,共11页
云南鹤庆蝙蝠洞旧石器遗址地处金沙江中游,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洞穴顶部、入口与前部受早期采石破坏严重。2019年,我们为配合基本建设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区距离洞口位置约30余米。遗址地层堆积可划分为文化堆积和洞穴下... 云南鹤庆蝙蝠洞旧石器遗址地处金沙江中游,是一处废弃的采石场。洞穴顶部、入口与前部受早期采石破坏严重。2019年,我们为配合基本建设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区距离洞口位置约30余米。遗址地层堆积可划分为文化堆积和洞穴下部裂隙堆积两部分;其中,文化堆积厚2.3 m,包含10个小层堆积,分上与下两个文化层。本次在文化层发现部分人类化石、石制品和大量动物化石,在下部裂隙堆积中仅发现一些动物化石。遗址下文化层出土石制品数量较多,石核石器和石片石器共存;上文化层以石片石器为主。动物化石以鹿和牛为主,属于100余个个体,部分碎骨表面还分布有人工痕迹。铀系法测年显示,遗址下文化层的年代在距今18-14万年之间,上文化层顶部的年代距今约为7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洞遗址 更新世 人类化石 石制品
下载PDF
云南盐津夷都山及周边区域文物考古调查报告
15
作者 万杨 何金龙 +1 位作者 陈云彬 段成钢 《南方文物》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盐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盐津县普洱渡镇夷都山怀疑为乌蒙王府的石马埂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的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夷都山区域的文物分布... 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昭通市文物管理所及盐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位于盐津县普洱渡镇夷都山怀疑为乌蒙王府的石马埂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发掘的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夷都山区域的文物分布情况,建立起各文物点时间和空间二维框架,我们对夷都山以及附近区域进行了全面踏查。通过这次工作,并结合前人的成果,发现夷都山及周边区域分布了众多宋以后的文物遗迹,其中以大量的石室墓(不包括有碑刻纪年的清墓)为主,另有一建筑基址和垒石遗迹(彩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调查 盐津县 云南省 边区 考古发掘 文物遗迹 文物管理所
下载PDF
近年来的云南文物考古工作
16
作者 杨德聪 《中国文化遗产》 2008年第6期8-11,共4页
真正的云南文物考古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云南文物考古工作从白手起家到逐步发展再到不断扩大深入,奠定了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云南史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进入21世纪,以云南省文物考... 真正的云南文物考古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近60年来,云南文物考古工作从白手起家到逐步发展再到不断扩大深入,奠定了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促进了云南史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进入21世纪,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主的云南文物考古机构,紧紧抓住历史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考古工作 云南省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物考古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 博物馆事业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洞穴堆积物的微形态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7
作者 吴金旭 张玉修 +3 位作者 刘浩宇 Michael Storozum 高峰 杨石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8-991,共24页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 洞穴是岩溶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洞穴堆积物。洞穴堆积物主要包括原地碎屑堆积物、异地碎屑堆积物、化学堆积物、生物堆积物以及人为堆积物,在堆积、埋藏过程中受到沉积期后作用的扰动。微形态是利用显微及超显微技术对原位定向样品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旨在分析肉眼无法识别的成分、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其时序、空间和成因关系。通过总结洞穴堆积物微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微形态分析在恢复洞穴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洞穴堆积物的堆积与埋藏过程、构建地层年代学框架、解译古人类活动及遗传信息等方面的应用,评估了洞穴堆积物中所蕴含的地质学与考古学价值。目前,在国内的洞穴堆积物研究中,微形态分析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展望了微形态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堆积物 微形态 古气候与古环境 堆积与埋藏过程 地层年代学 人类活动 古DNA
下载PDF
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化石铀系年代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新锋 吉学平 沈冠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2,共5页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个样品的2 2 7Th 2 3 0 Th年龄 ,结果与2 3 0 Th 2 3 4 U法的一致。在没有进一步的地层和年代证据的情况下 ,将西畴人牙化石的年代暂定为 4 7— 1 0 5ka或许是合理的。但洞穴地点骨化石铀系年代总体偏年轻 ,上述年代范围很可能被低估。本文结果与我们已有研究的广西通天岩、前洞等地点一致 ,是晚期智人在我国出现比原认为的早得多的又一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智人 动物化石 铀系年代 西畴 仙人洞
下载PDF
云南中甸新发现的早更新世哺乳动物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学平 李刚 +2 位作者 高峰 孙元林 郑良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6-258,共13页
描述了最近发现于横断山脉中段的一批哺乳类化石 ,具体地点位于云南迪庆州中甸县城 (香格里拉 )以南约 6km处的公路旁。这批材料包括灵长类 (Procynocephaluscf.P .wimani)、啮齿类 (Hystrixsp .)、食肉类、奇蹄类 (Equusyunnanensis)... 描述了最近发现于横断山脉中段的一批哺乳类化石 ,具体地点位于云南迪庆州中甸县城 (香格里拉 )以南约 6km处的公路旁。这批材料包括灵长类 (Procynocephaluscf.P .wimani)、啮齿类 (Hystrixsp .)、食肉类、奇蹄类 (Equusyunnanensis)及偶蹄类 ,其中以鹿类 (Cer vavitusultimus、Eucladocerossp .、Cervus (Rusa)yunnanensis等 )和牛羊类最为丰富 ,揭示了当时一种混合的森林 -草原环境。从动物群总体面貌来看 ,这批哺乳类可与元谋人动物群相比 ,时代为更新世早期。但其中有些种类与北方早更新世类群相似 ,如真枝角鹿及羚羊等 ,表明该动物群也与北方动物群之间存在着某种生物地理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早更新世 哺乳动物 化石
下载PDF
磨盘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人骨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亚威 赵东月 +1 位作者 王艳杰 康利宏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磨盘山遗址是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盆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6例新石器时代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磨盘山组颅骨的形态特征可以概括为中颅型与正颅型相结合,阔额型、阔上面型、阔鼻型、中... 磨盘山遗址是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盆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本文通过对遗址出土的6例新石器时代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磨盘山组颅骨的形态特征可以概括为中颅型与正颅型相结合,阔额型、阔上面型、阔鼻型、中眶型并伴有颇大的面部扁平度;磨盘山组应属于亚洲蒙古人种范畴,在次级分类比较中与南亚类型在鼻眶形态和上面部形态上表现出更多的相似性;在与亚洲蒙古人种各近代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广西壮族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蒙古组关系最为疏远;在与其他新石器对比组的比较中,磨盘山组与代表"古华南类型"的甑皮岩组、鲤鱼墩组和昙石山组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与"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北类型"关系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 磨盘山 人种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