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与影像学评估的一致性分析
1
作者 宋明霞 张丽娟 +3 位作者 王忠丹 阮进秋 江凡 裴界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 目的:探讨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术前靶向治疗后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并观察两者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37例术前伊马替尼(imatinib,IM)靶向治疗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Choi标准及病理学效应进行生存分析,Spearman等级相关及Kappa检验分析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的一致性。结果:37例患者术前中位治疗时间为10(2~36)个月。Choi标准评估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病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6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5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6例;Choi标准疗效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SD+PD)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学效应评估完全效应1例,高度效应11例,部分效应18例,零级效应7例;病理效应有效组(完全效应+高度效应+部分效应)与无效组(零级效应)之间总生存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相关性(r=0.592,P<0.01)及中度一致性(κappa=0.566)。结论:Choi标准与病理学效应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两者均可作为胃肠间质瘤术前靶向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联合应用两者评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影像学评估 病理学效应 预后
下载PDF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和MRI对中下段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程度的评估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东 陈海涛 +5 位作者 李支尧 冉凤明 张曦 钏志睿 唐诗聪 罗晓茂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3-209,共7页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诊断结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术前EMV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MRI检查,... 目的:比较直肠腔内三维超声(3D-ERUS)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中下段直肠癌术前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诊断结果,探讨3D-ERUS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术前EMV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3D-ERUS和MRI检查,均采用EMVI 5级评分(0~4分)进行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D-ERUS和MRI的诊断结果,计算3D-ERUS和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特异度(Sp)、灵敏度(Se)、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3D-ERUS和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3D-ERUS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为90.43%(Kappa=0.685,P<0.01),AUC为0.868,Se为81.25%,Sp为92.31%,PPV为68.42%,NPV为96.00%;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为87.23%(Kappa=0.589,P<0.01),AUC为0.824,Se为75.00%,Sp为89.74%,PPV为60.00%,NPV为94.59%。3D-ERUS和MRI诊断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AUC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Z=1.355,P=0.175)。结论:3D-ERUS和MRI在评估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术前EMVI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D-ERUS可作为MRI的补充用于评估术前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EM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腔内三维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壁外血管侵犯
下载PDF
“整合+PBL微课”病理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研析
3
作者 陈芸 陶丽琼 +1 位作者 吴琳 董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2期5-8,共4页
大学生的独特优势如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鲜明个性等,而整合及PBL微课教学模式的教学主体正是学生。课程整合能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将科研思维融入授课及综述撰写中,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在PBL微... 大学生的独特优势如较强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鲜明个性等,而整合及PBL微课教学模式的教学主体正是学生。课程整合能够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并将科研思维融入授课及综述撰写中,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在PBL微课活动中,通过预习、自主学习、分组讨论、课堂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于临床案例的分析中。本文结合病理学教学现状,以“整合+PBL微课”在临床医学的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在病理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过程中的感悟、应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探讨“整合+PBL微课”病理实验教学平台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的实用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 PBL微课模式实验教学平台 搭建 病理学
下载PDF
Pokemon对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凋亡作用的探讨
4
作者 李梅 魏万里 +2 位作者 李科 胡早秀 徐开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4-846,853,共4页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60例H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enign lymph nodes hyperplasia,BLH)组织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并...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60例HL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enign lymph nodes hyperplasia,BLH)组织中Pokemon、p53蛋白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瘤细胞凋亡。结果 60例HL中Pokemon阳性率为68.33%,明显高于BLH组(30.00%)(P<0.05);p53在60例HL中的阳性率为61.67%,明显高于BLH组(20.00%)。HL和BLH组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值分别为3.55±0.10、4.55±0.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52,P<0.05)。HL中Pokemon阳性表达组的AI值(3.53±0.10)显著低于Pokemon阴性表达组(4.1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kemon高表达与HL的发病机制有关,Pokemon可能通过调节p53细胞凋亡通路,参与H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POKEMON P53 细胞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原发性巨细胞瘤1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艳红 王帆荣 张丽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54-155,共2页
患者男性,74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活动后气促20余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左肺下叶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8.4 cm×6.8 cm,呈浅分叶状改变,外带见条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考虑占位性病变。随后患者携相关病例资料来我院... 患者男性,74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伴活动后气促20余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示左肺下叶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大小8.4 cm×6.8 cm,呈浅分叶状改变,外带见条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考虑占位性病变。随后患者携相关病例资料来我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巨细胞瘤 原发性 病理诊断
下载PDF
FAT1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琰琰 杨承纲 叶恩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972-9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泛素(FAT10)和核因子-κB p5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Max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53例癌旁组织中FAT10与NF-κB p50的表达,并分析两者... 目的探讨双泛素(FAT10)和核因子-κB p5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Max 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53例癌旁组织中FAT10与NF-κB p50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AT10和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8%(87/112)和81.25%(91/11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9.62%(21/53)和45.28%(24/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FAT10、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子分型无关(P>0.05)。FAT10与NF-κB p5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01)。结论 FAT10、NF-κB p50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双泛素 核因子-ΚB P50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IDO和Bi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邢月 罗丹 杨承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9-1152,共4页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 (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膀胱肿瘤...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桥接整合因子1 (bridging integrator 1,Bin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膀胱肿瘤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及癌旁新鲜标本21例,采用Real-time q PCR检测IDO和Bin1的m RNA表达。结果在2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 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Z=-4. 084,P <0. 001); Bin1 m RNA明显低于癌旁组织(Z=-4. 508,P <0. 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表达强度与Bin1表达呈负相关(r=-0. 588,P <0. 05)。IDO及Bin1的表达与患者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和TNM分期均有相关性(P <0. 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 0. 05)。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IDO高表达、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两者有望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评估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吲哚胺2 3-二氧酶 桥接整合因子-1 Real-timeqPCR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受体1在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冶丹 李梅 +4 位作者 陈芸 余顺玲 周永红 周灵 谢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3576-3579,共4页
背景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可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靶点。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为发病率较低的结外淋巴瘤,但侵袭能力强,应用现有的手段治疗后整体预后极差,亟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的了解S1PR... 背景国内外研究已表明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可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药物靶点。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T-DLBCL)为发病率较低的结外淋巴瘤,但侵袭能力强,应用现有的手段治疗后整体预后极差,亟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的了解S1PR1在PT-DLBCL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1PR1的表达与PT-DLBCL预后的关系,探讨鞘氨醇-1-磷酸(S1P)/S1PR1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方法收集1994年5月-2016年3月云南省肿瘤医院PT-DLBCL病理蜡块37例,随机选取普通结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理蜡块37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比较S1PR1在PT-DLBCL和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收集37例PT-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1PR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7例PT-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20例(54.1%)、阴性17例(45.8%)。37例普通结内DLBCL组织中,S1PR1表达阳性11例(29.7%)、阴性26例(70.3%)。PTDLBCL组织中S1PR1阳性表达率高于普通结内DLBCL组织(χ^2=4.497,P=0.034)。37例PT-DLBCL患者中,20例S1PR1阳性表达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9±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1±2.3)个月,17例S1PR1阴性表达者中位OS为(71.9±9.6)个月、中位PFS为(64.6±10.9)个月。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15.0%、1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总生存率(52.9%、35.3%)(χ^2=10.971,P=0.001);S1PR1阳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5.0%、0)低于S1PR1阴性表达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35.3%、23.5%)(χ^2=15.833,P<0.001)。结论 S1PR1在PT-DLBCL中阳性表达率较普通结内DLBCL高,且其表达率高低与PT-DLBCL预后情况相关,S1P/S1PR1具有作为该病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肿瘤 多原发性 鞘氨醇-1-磷酸受体1 原发性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晋萍 谭慧 +3 位作者 陈晓爱 程春华 杨承纲 黄云超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1行EBUS-TBNA检查的73例疑为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患者在行细针穿刺的同时具有组织学活检,确诊的56例肺癌有EBUS-TBN...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细胞学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1行EBUS-TBNA检查的73例疑为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7例患者在行细针穿刺的同时具有组织学活检,确诊的56例肺癌有EBUS-TBNA检查活检或术后组织病理确诊,再对肺癌患者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结果EBUS-TBNA术组织活检诊断肺癌的阳性率为76.8%;细胞学为83.9%,P<0.01,细胞学诊断肺癌的阳性率高于组织活检阳性率。结论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使用支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方式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镜超声 细针穿刺细胞学 肺癌 诊断
原文传递
吲哚胺2,3-双加氧酶、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承纲 叶丽娟 张丽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8期518-522,共5页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鲜肿瘤及黏膜标本各20例IDO mRNA表达,采用SP法检测肿瘤石蜡标本84例及黏膜22例IDO、c-myc蛋白的表达,分...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鲜肿瘤及黏膜标本各20例IDO mRNA表达,采用SP法检测肿瘤石蜡标本84例及黏膜22例IDO、c-myc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高于非浸润型(x2=5.600,P=0.018),随着组织分级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增高,IDO蛋白阳性表达率增高(x2=20.268,P=0.000;x2=12.075,P=0.007).c-myc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44例(52.4%)表达阳性,二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3,P=0.001);c-myc蛋白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蛋白表达强度与c-myc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05,P=0.047),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正相关(r=0.258,P=0.018;r=0.491,P=0.000;r=0.365,P=0.001).IDO mR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7.696 1±1.745 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6.397 0±1.205 1)(t=2.367,P=0.023).Ta~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DO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为6.803 4±1.567 5,明显低于T2~T4期的9.183 8±0.690 3(t=4.955,P=0.000);IDO mRNA在Ⅰ、Ⅱ、Ⅲ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7.058 7±1.771 5、7.934 2±1.530 5、9.290 7±0.574 5,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9,P=0.011).结论 IDO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不良相关,c-myc表达强度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无关,但可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IDO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IDO、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癌基因蛋白质c-myc 膀胱尿路上皮癌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binl、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杨承纲 叶丽娟 张丽娟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098-3100,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bin1、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84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1例bin1、C-my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n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1.81%,... 目的:探讨bin1、C-myc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石蜡标本84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1例bin1、C-my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n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表达阳性率81.8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873,P=0.051)。 C-myc 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3,P=0.001)。 bin1在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非浸润型(χ2=7.685,P=0.007),随着组织分级及UICC 分期增高bin1阳性表达率降低(χ2=15.817,P=0.000;χ2=11.104,P=0.010)。 C-myc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无关。 bin1表达强度与组织学分类、组织分级及UICC分期呈负相关(r=-0.302,P=0.005;r=-0.411,P=0.000;r=-0.302, P=0.005);随着bin1表达增高C-myc表达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n1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进展相关,C-myc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病变发生有关。提示bin1可能成为膀胱尿路上皮癌预后的预测因子,bin1、C-myc有可能成为肿瘤化疗的一个分子靶向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bin1蛋白 基因 MYC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