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茎泽兰覆盖度对次生林林下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影响
1
作者 方曾红 陈鹏 +6 位作者 蒋华 文亦芾 王莹 冯丹 李灿雯 冯志伟 李浩然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28,共6页
为了探讨紫茎泽兰种群扩散蔓延对次生林林下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边缘紫茎泽兰入侵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紫茎泽兰盖度对次生林林下植物群落结... 为了探讨紫茎泽兰种群扩散蔓延对次生林林下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边缘紫茎泽兰入侵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紫茎泽兰盖度对次生林林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紫茎泽兰盖度的增大,次生林林下优势物种由地毯草、荩草、头花蓼逐渐演变成紫茎泽兰、荩草、狗尾草;(2)同时林下层植物植株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而紫茎泽兰的株高、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凭借其生长迅速、分蘖性强、繁殖力强、传播距离广等生物学特性,其一旦定植,能迅速生长,在生态位抢占先机,然后通过其自身分泌的化感物质进一步排挤其他草本和灌木,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导致林下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紫茎泽兰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东川区草地蝗虫多样性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冯加德 王鹏 +3 位作者 王艺璇 冯丹 袁瑞玲 陈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141,共7页
为探究草地蝗虫的多样性特征,以东川区的高山和河谷6个不同海拔(1 050、1 155、1 250、1 350 m、2 220及3 100 m)的草地作为采样地,通过野外随机网捕的方法对草地蝗虫进行采样,进行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东川区草地蝗虫为东洋区... 为探究草地蝗虫的多样性特征,以东川区的高山和河谷6个不同海拔(1 050、1 155、1 250、1 350 m、2 220及3 100 m)的草地作为采样地,通过野外随机网捕的方法对草地蝗虫进行采样,进行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东川区草地蝗虫为东洋区系,共有4科15属19种;高山区的草地蝗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河谷;河谷地区的不同海拔带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155 m区域,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250 m区域;高山地区的不同海拔带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海拔2 220 m区域,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海拔1 350 m区域。结果表明:东川区的草地蝗虫虫口密度低(平均0.08头/m2),处于有虫不成灾的状态,证明当地草原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其中高山区域的草地蝗虫多样性指数较高,应加强对高山地区草地的蝗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川区 草地蝗虫 多样性
下载PDF
入侵植物藿香蓟在云南的分布、扩散趋势与风险分析
3
作者 王莹 陈鹏 +3 位作者 方曾红 李灿雯 史鸿飞 冯丹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6,共8页
为明确藿香蓟在云南省的分布格局、扩散趋势和入侵危害风险,以藿香蓟研究对象,通过在云南全省范围内踏查和样地调查,获得藿香蓟发生位点,基于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其在云南省的分布格局和扩散趋势。并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危... 为明确藿香蓟在云南省的分布格局、扩散趋势和入侵危害风险,以藿香蓟研究对象,通过在云南全省范围内踏查和样地调查,获得藿香蓟发生位点,基于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其在云南省的分布格局和扩散趋势。并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危害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分析云南藿香蓟入侵危害风险。结果显示:(1)藿香蓟广泛分布在云南省内15个州(市)72个县(区),主要分布在德宏、临沧、西双版纳、普洱、红河等边境区域和怒江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区;(2)MaxEnt预测结果显示,在气候变化条件下,藿香蓟有向滇中昆明、楚雄、玉溪、红河等高海拔区域扩散的趋势,最潮湿季节降水量、降水量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共4个气候因子是影响藿香蓟未来适生区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3)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藿香蓟在云南属于高度危险的入侵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蓟 适生区 最大熵生态位模型 风险分析
下载PDF
环境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苗 陈小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951-6967,共17页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eD... 全球渔业衰退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有效地遏制鱼类资源的衰退,精确的鱼类生态调查是其首要任务。传统的鱼类监测以渔获物采集与形态学鉴定为主,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不佳,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大尺度上的精确调查。环境DNA(eDNA)技术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鱼类生态调查方法,其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度高、经济高效、采样受限小且对生态系统无干扰的优势,目前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鱼类物种监测、多样性调查、生物量评估以及繁殖活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然而,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的具体应用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将会影响其监测结果的精确性,诸如操作流程的不规范、基因数据库的不完善以及eDNA在环境中生态学过程的不明确等。鉴于上述原因,首先对eDNA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流程以及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而后着重分析了eDNA技术的发展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对eDNA技术未来在鱼类生态学研究领域中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通过本研究,以期能够为eDNA技术在鱼类生态学领域中的准确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 鱼类 生物多样性 物种监测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建议
5
作者 魏懿鑫 段凯文 +2 位作者 李宁 曾智 马驰 《山东畜牧兽医》 2023年第10期72-76,共5页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以及迫切的物种保护需求下,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已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医学人才紧缺,培养一批高质量的野生动物医学人才有助于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培养此类人才仍有许多困难,...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以及迫切的物种保护需求下,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已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关键力量。目前,我国野生动物医学人才紧缺,培养一批高质量的野生动物医学人才有助于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但是,培养此类人才仍有许多困难,未系统学习野生动物医学专业课,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及野生动物保护专业的学生无法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等。克服这些困难需要结合动物医学专业和野生动物保护类专业的优势和特点,本文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实习以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等方面为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旨在为我国野生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野生动物 动物医学 野生动物医学人才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下载PDF
马比木——云南茶茱萸科一新记录种
6
作者 司马永康 武力 +6 位作者 李锦宇 李园园 李紫嘉 柴勇 赵灿军 杨天俊 李万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报道了茶茱萸科假柴龙树属的1个云南新记录种:马比木,提供了其标本和活植物照片以及云南假柴龙树属植物种类检索表。该种新发现于云南弥渡县和漾濞县。
关键词 马比木 云南 新分布 茶茱萸科 假柴龙树属
下载PDF
云南省白链蛇和细白环蛇分布记录
7
作者 张浩宇 王立彦 +7 位作者 侯绍兵 吴云鹤 段正攀 金银德 左常盛 张永生 王剀 车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4,共14页
2022年6和7月,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分别采集到蛇类2条和1条。经分子与形态学鉴定,德宏州2条蛇为白链蛇[Lyc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1875)];而西双版纳的1条蛇与国内原鉴定为... 2022年6和7月,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分别采集到蛇类2条和1条。经分子与形态学鉴定,德宏州2条蛇为白链蛇[Lyc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1875)];而西双版纳的1条蛇与国内原鉴定为细白环蛇(L.subcinctus Boie,1827)的标本为同种,但与细白环蛇地模标本的分子遗传距离大,系统关系未解决,由于形态高度相似,暂定为细白环蛇(L.cf.subcinctus)。其中,白链蛇的发现恢复了该种在云南省近期才被移除的分布记录,而细白环蛇的发现则佐证了早期文献中长期被忽视的存疑记录。本文讨论了白链蛇在云南的分布历史和细白环蛇的分类问题,并指出未来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尽快摸清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忽视记录 连续分布 边境 跨国分布
原文传递
云南高黎贡山发现僜湍蛙和察隅湍蛙 被引量:1
8
作者 于中斌 侯绍兵 +7 位作者 陈天恩 安东 赵海鹏 柳青 熊云 朱林 吴云鹤 车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2-731,共10页
2021年4和5月及7和8月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过程中,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湍蛙属(Amolops)标本8号,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鉴定为僜湍蛙(A.deng)和察隅湍蛙(A.chayuensis),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2021年4和5月及7和8月在云南省高黎贡山开展两栖爬行动物调查过程中,采集到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湍蛙属(Amolops)标本8号,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鉴定为僜湍蛙(A.deng)和察隅湍蛙(A.chayuensis),为云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僜湍蛙雌性体长63.1~68.5 mm(n=3),雄性体长49.3~52.9 mm(n=3),头长大于头宽,鼓膜明显且纵径大于横径,掌突三个,颞褶不显,背侧褶直达胯部,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吻端,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察隅湍蛙雄性体长44.7 mm和44.8 mm(n=2),具咽侧下外声囊,颞褶及背侧褶明显,前后肢均具褐色条纹,形态特征与模式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僜湍蛙和察隅湍蛙均和其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聚成单系支。此外,基于16S rRNA计算本次采集的标本与模式产地西藏的序列间遗传距离均较小,僜湍蛙是0.8%~1.2%,察隅湍蛙是0.2%。综上,确定云南高黎贡山采集到的两种湍蛙分别是僜湍蛙和察隅湍蛙。此前记录僜湍蛙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墨脱县,察隅湍蛙仅分布于西藏察隅县和八宿县,僜湍蛙在云南省福贡县和贡山县及察隅湍蛙在云南省贡山县的分布为首次记录;本研究进一步更新了察隅湍蛙分布的海拔范围,较此前记录(2000~2400 m),海拔低点扩展至1385 m,高点扩展至2884 m,这提示其有更广阔的生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高黎贡山 湍蛙属 新记录种
原文传递
干热河谷优良乡土草种三芒草驯化应用研究
9
作者 常恩福 庞静 +7 位作者 刘婉瑜 王藜颖 周云 张梅 李品荣 丁玉雄 普文富 石忠强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7-54,共8页
为选育野生三芒草的栽培驯化品种,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以株高、穗长为其表型选择性状进行野生三芒草优异群体的筛选,并开展相应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栽培驯化可在保证其优良性状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三芒草的生长,提高其结实性能及种子发芽... 为选育野生三芒草的栽培驯化品种,采用群体选育的方法,以株高、穗长为其表型选择性状进行野生三芒草优异群体的筛选,并开展相应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栽培驯化可在保证其优良性状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三芒草的生长,提高其结实性能及种子发芽率,基于栽培驯化后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可考虑将株高作为单一选择性状进行优势个体的选择标准;栽培驯化后二次选择出的优选群体,表现出了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生物量大及生态修复效果好的特点。生产应用栽培条件下,其子代种植3个月时的株高、叶长、分蘖数、生殖枝数、穗长、小穗数及小穗种子数可达102.1 cm、27.1 cm、10.8枝、7.5枝、25.1 cm、10.9枝和16.5粒,地上及地下部分的鲜生物量则达16.44 t/hm^(2)和4.53 t/hm^(2);从种植(播种)到覆盖度达到75%所需要的时间仅为40 d,较野生群体可提前20 d达到满足水土保持所需的盖度,生态修复效果良好,可作为野生驯化品种在我省干热和半干旱的亚热带季风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芒草 干热河谷 二次选择 驯化选育
下载PDF
云南省爬行动物名录和地理区划更新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剀 吕植桐 +2 位作者 王健 齐硕 车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50,共31页
云南省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省份,其详实的物种本底资料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体标本,汇总编制了云南省现生、原生爬行动物更新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南省记录爬行动物25科8... 云南省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省份,其详实的物种本底资料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体标本,汇总编制了云南省现生、原生爬行动物更新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云南省记录爬行动物25科82属235种,其中龟鳖目4科12属16种,有鳞目蜥蜴亚目6科20属72种,蛇亚目15科50属147种。较《云南两栖爬行动物》确认新增82种,存疑收录21种,移除23种。基于先前云南省爬行动物区划和更新后的物种分布信息,将云南省爬行动物地理分为6个动物地理区,即滇西北横断山区、滇西山地区、滇南山地区、滇东南山地区、滇中高原区以及滇东北山地区;其中滇西北横断山区、滇西山地区、滇中高原区和滇东南山地区的范围与先前研究相比有所调整。结合调整后的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对物种分布、物种特有性、受威胁状况等给出了统计结果。云南省爬行动物特有物种、国内仅见于云南的非特有物种数量较多,受威胁等级高。建议今后继续加大分类学研究投入,对滇西北、滇中特有爬行动物分布集中的区域积极开展栖息地保护工作,同时在最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基础上,定期组织专家研讨,对《云南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提出更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存疑纪录 分类厘定 更新名录 野生动物保护法
原文传递
中国亚洲象生态廊道建设构想及相关保护建议
11
作者 李学友 于秋鹏 +1 位作者 胡哲畅 蒋学龙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45-1855,共11页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的理念,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论指导,以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增进种群交流、提高种群生存力、建... 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协调发展的理念,文章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论指导,以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与连通性、增进种群交流、提高种群生存力、建设旗舰物种生态廊道提供示范为目标,基于亚洲象种群分布现状及栖息地选择策略,按照“获取物种分布—识别源地斑块和阻力面—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构建廊道—通过电流模型分析廊道中心度、生态夹点和障碍点—实地勘察—调整优化生态廊道设计—推荐廊道建设设计方案—对野生动物利用生态廊道开展长期监测”的技术流程,提出了亚洲象生态廊道建设构想及相关保护建议。上述构想和建议服务于“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的战略布局,可为亚洲象种群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为栖息地恢复与拟建亚洲象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生态廊道 保护 人象冲突
原文传递
云南省两栖类物种名录修订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智勇 陈进民 +2 位作者 吴云鹤 李先琦 车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1-167,共17页
云南省是我国两栖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受威胁的两栖类物种数显著增加,亟需对两栖类的名录进行更新和完善。本文在《云南两栖爬行动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近十余年的研究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 云南省是我国两栖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近年来受威胁的两栖类物种数显著增加,亟需对两栖类的名录进行更新和完善。本文在《云南两栖爬行动物》的基础上,通过收集近十余年的研究资料,结合近年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确定物种有效性和分类归属,并结合本团队野外考察数据,对云南两栖类的物种名录和分布进行系统的整理与修订。修订后的名录共记录云南省两栖类191种,隶属3目12科49属,占全国两栖类种数的32.5%。自2008年以来,云南省新增两栖类1科23属70种,本名录修订3科31属47种;共发现34个新种、15个中国新纪录和10个省级新纪录种,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边境地区。云南省记录45种受威胁物种,占云南省两栖类种数的23.6%,占全国受威胁两栖类物种数的25.6%。其中,2种被列为极危(CR),9种被列为濒危(EN),34种被列为易危(VU)。名录共记录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受国家保护两栖类种数的16.0%。此外,列入CITES附录I和附录II的分别有1种和8种,被列为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而作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5种。在新名录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云南省两栖类多样性与分类研究不足的类群、考察薄弱的地区、物种丰富度的格局分布以及受威胁情况,以期对云南省未来两栖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名录 分类修订 野生动物保护 极小种群 云南边境
原文传递
西藏墨脱厚嘴苇莺的分布新记录
13
作者 单鹏飞 岩道 +3 位作者 高建云 吴飞 袁兴海 杨晓君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5-535,共1页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受山体走向以及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垂直带完整,海拔由低到高包含热带雨林到寒带高山草甸等多种山地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复杂丰富,属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山地(郑作...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受山体走向以及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气候垂直带完整,海拔由低到高包含热带雨林到寒带高山草甸等多种山地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复杂丰富,属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喜马拉雅山地(郑作新等,1983;Myers et al.,2000;王恺,2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山地 郑作新 高山草甸 山地植被 墨脱县 生物多样性 垂直带 西藏墨脱
下载PDF
龙蜥属Diploderma研究简况与展望
14
作者 王剀 高伟 +1 位作者 吴亚勇 车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1,共3页
龙蜥属(Mountain Dragons,学名Diploderma)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鬣蜥科(Agamidae)飞蜥亚科(Draconinae),由美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家Edward Hallowell于1861年依据琉球龙蜥(D.polygonatum)描述,早期被认为是攀蜥属(Japalura)的同物异名,2... 龙蜥属(Mountain Dragons,学名Diploderma)隶属于爬行纲(Reptilia)鬣蜥科(Agamidae)飞蜥亚科(Draconinae),由美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家Edward Hallowell于1861年依据琉球龙蜥(D.polygonatum)描述,早期被认为是攀蜥属(Japalura)的同物异名,2019年经系统分类学厘定后恢复其有效性(Wang et al.2019a)。厘定后,攀蜥属物种主体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地区,而龙蜥属则分布于东亚和中南半岛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爬行动物 系统分类学 同物异名 龙蜥 爬行纲 攀蜥属 鬣蜥科
原文传递
不该遗忘的华莱士
15
作者 张健 王志恒 +2 位作者 车静 王彦平 马克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共5页
2023年是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诞辰200周年和逝世110周年。华莱士是19世纪杰出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与达尔文共同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他是动物地理分... 2023年是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诞辰200周年和逝世110周年。华莱士是19世纪杰出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他与达尔文共同提出了自然选择理论;他是动物地理分布学说的重要奠基人,被誉为“生物地理学之父”;他是一名人类学研究的先行者,树立了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典范。他一生撰写了22本书和508篇科学论文(Sochaczewski,2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地理分布 自然选择理论 生物地理学 拉塞尔 人类学研究 阿尔弗雷德 博物学家 达尔文
原文传递
西藏墨脱地区6种鸟类种和亚种的新分布记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岩道 单鹏飞 +4 位作者 吴飞 董锋 伍和启 高建云 杨晓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6-774,共9页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种和亚种的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inte...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种和亚种的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intextus亚种(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garoense亚种(Pellorneum tickelli garo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鸟类 新分布记录 墨脱 大蓝仙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