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的环境剥夺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杨润高 李红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3期23-27,共5页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剥夺现象。受环境考核体系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是地方政府能够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手段。但是,通过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受地方财政刚性预算约束... 近年来我国各地大量增长的自然保护区实质上是一种环境剥夺现象。受环境考核体系与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是地方政府能够采取的比较成熟的环境保护手段。但是,通过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受地方财政刚性预算约束,政府在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中不能对环境区原有居民落实各项补偿,也难以投入必需的保护性管理费用。于是,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保护区居民与管理机构之间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是: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尽可能延续以往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经济活动,以抗衡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他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模式的压制;管理机构则实施开发性管理,以求自身努力,增加经济收入以保障自然保护区各项基础研究和管理活动。由于经营活动迎合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因此,在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中普遍存在各种形式的开发性经营管理活动。但是,由于一些制度缺陷,在这种开发性管理战略中,一些环境区变相为政府权力支配下的环境资源,并借用可持续开发管理名义进一步转变成为某些地方机构与组织的私有环境资产。其后果是使自然保护区制度偏离了政策目标,也使环境区居民丧失了传统的环境支撑作用。对此论点,研究通过对近十年地方自然保护区建设数量的情况分析予以了经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环境支撑作用 环境剥夺
下载PDF
试论研究环境问题的三种理论框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润高 李红梅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本文认为,对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三种脉络:外部性与社会福利、公地的悲剧与环境产权、物质平衡模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据这三种理论框架,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需要同时从市场机制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与技术途径三个方... 本文认为,对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三种脉络:外部性与社会福利、公地的悲剧与环境产权、物质平衡模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据这三种理论框架,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需要同时从市场机制建设、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确定与技术途径三个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 公地的悲剧 物质平衡模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国外环境补偿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润高 李红梅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按照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物质守衡定律,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实施环境补偿的过程。对此,本文就国外环境补偿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环境补偿 研究 实践
下载PDF
试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主体缺位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润高 李红梅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 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仅在社会集体层面上界定环境主体,不赋予居于自然主体地位的当地居民具体的环境权利,致使我国环境保护与环境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为谁保护,为谁开发,为谁发展”等有关环境主体缺位的“公地性悲剧”现象,严重制约着我国环境保护的深化。本文指出,只有赋予当地居民环境权,真实反映环境与自然主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形成环境区居民主导环境保护的新模式,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公地性悲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环境主体 类公地性悲剧 环境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