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化博物馆展览中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历史教学资源的思考——以云浮市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桂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的教化职能越显突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此为基点,不断探索新时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以开创博物馆工作的新局面。笔者作为一名长... 近年来,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在此背景下,博物馆的教化职能越显突出,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此为基点,不断探索新时期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新思路,以开创博物馆工作的新局面。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博物馆的基层干部。在此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笔者认为在活化博物馆展览中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历史教学资源,是当前博物馆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摆在我们博物馆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是笔者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在博物馆展览中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历史教学资源这一课题而进行的一些思考。期望本文能给后来者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化职能 新局面 红色资源 历史教学资源 深度融合
下载PDF
试探以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为引擎,点燃挖掘传承云浮历史文化的动力--以云浮市博物馆为例
2
作者 陈桂荣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2期108-111,共4页
云浮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地,唐天宝元年(742)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1577)设置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云浮县。云浮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产数量颇丰,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气韵。文章从云浮市博物馆的角... 云浮市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百越地,唐天宝元年(742)设立云浮郡,明万历五年(1577)设置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改为云浮县。云浮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历史文化遗产数量颇丰,奠定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文化气韵。文章从云浮市博物馆的角度探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挖掘云浮传承传统文化之动力,以传承文化,发扬文化,促进云浮市文化振兴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活化 途径和对策
下载PDF
地方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的维度分析及创新优化 被引量:3
3
作者 盘桂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博物馆是展示文物藏品、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借助特别设计的陈列有助于突出博物馆的主题,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教育公众。地方博物馆策划要注重维度分析,通过特色化的引导来突出本地主题;借助创新优化深入传达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 博物馆是展示文物藏品、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借助特别设计的陈列有助于突出博物馆的主题,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播、教育公众。地方博物馆策划要注重维度分析,通过特色化的引导来突出本地主题;借助创新优化深入传达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强化地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 陈列策划 维度分析 创新优化
下载PDF
让新时代下的博物馆充满活力——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探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盘桂杰 《艺术大观》 2019年第9期166-166,168,共2页
博物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之地,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博物馆扮演着集休闲、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角色,指导着大众的审美,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它既要符合展览与传播的需求,又要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不同... 博物馆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之地,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随着经济的发展,博物馆扮演着集休闲、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角色,指导着大众的审美,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它既要符合展览与传播的需求,又要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需要结合自身的特色与资源,设计符合主题的陈列展览,同时运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展示,提升陈列展览的多样性,实现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本文就新时代下的博物馆实现陈列展览的多样性与学术性和趣味性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展览 学术性 趣味性 探究
下载PDF
发挥博物馆在云浮地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5
作者 黄冬月 《神州》 2013年第23期40-40,共1页
云浮有禅宗文化、石艺文化和南江文化三大本土文化品牌,云浮三大本土文化应在云浮市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云浮市博物馆理应在三大文化实物文物的挖掘、整理、收藏中,在利用收藏进行本土三大文化传承、普及、教育、研究中... 云浮有禅宗文化、石艺文化和南江文化三大本土文化品牌,云浮三大本土文化应在云浮市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认为,云浮市博物馆理应在三大文化实物文物的挖掘、整理、收藏中,在利用收藏进行本土三大文化传承、普及、教育、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本土 三大文化 积极 作用
下载PDF
谈新时期博物馆事业发展与文化强市的关系——以云浮地区博物馆建设为例
6
作者 贾敏 《丝绸之路》 2011年第8期105-107,共3页
本文主要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在详细分析该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博物馆与文化强市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博物馆 城市文化 文化强市
下载PDF
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中融合红色文化教育的改革意义
7
作者 黄蕾琳 《海外文摘》 2022年第12期55-57,共3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综合教育与经济水平全面提高,文明建设也被纳入了国家政府发展战略目标中。而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拥有着中国改革人类历史的宝贵记忆。而历史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媒介,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综合教育与经济水平全面提高,文明建设也被纳入了国家政府发展战略目标中。而红色文化教育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持续发展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拥有着中国改革人类历史的宝贵记忆。而历史博物馆作为红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媒介,其在当代宣传教育工作上亦发挥了巨大使用价值,其中品德教育价值尤为明显。所以本文重点对红色文化教育在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之中的品德教育进行了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浅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燕霞 《丝绸之路》 2011年第6期56-57,共2页
坐落在云浮市新农村中的古建筑,既有南江流域独特的地方特色,又有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文化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地方历史信息、文化积淀、民风民俗。本文通过分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相关问题。探寻保护好乡土特色文化... 坐落在云浮市新农村中的古建筑,既有南江流域独特的地方特色,又有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的文化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地方历史信息、文化积淀、民风民俗。本文通过分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相关问题。探寻保护好乡土特色文化遗产,使新农村建设和古建筑保护两不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浮市 新农村建设 古建筑保护
下载PDF
滇式铜鼓的文化传播与百濮的历史变迁
9
作者 洪开荣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45-54,共10页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和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的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和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的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己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式铜鼓 文化传播 百濮 历史变迁
下载PDF
秦汉前后岭南百越族群族源考证及历史溯源
10
作者 洪开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6-87,96,共13页
秦汉时期百越先民的活动范围覆盖整个岭南地区,因此,从社会概况和文化面貌上看,岭南各地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方式。当时岭南百越族族脉系非常庞大复杂,并非仅有一支族系。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 秦汉时期百越先民的活动范围覆盖整个岭南地区,因此,从社会概况和文化面貌上看,岭南各地区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方式。当时岭南百越族族脉系非常庞大复杂,并非仅有一支族系。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古越族部族众多,存在多个支系的现象是不可抹去的事实。秦汉时期桂东北、粤中北地区与两广南部地区在物质文化面貌和文化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桂东北、粤中北地区是古百越文化区系的一个子文化区位类型,而两广南部地区处于上述子文化区位类型与位于西南地区的古百越文化区系的另一个子文化区位类型的过渡地带。桂东北、粤中北地区的百越先民我们不能称之为“南越”,而应称之为“苍梧”。相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为两广南部地区古百越人的族称溯源提供了更多有益的线索。生活在两广南部地区的土著居民所在的族支可以命名为西瓯、瓯骆或骆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百越 族称 考证 溯源
下载PDF
秦汉前后岭南地区百越族群原始支系的族称考证及历史溯源
11
作者 洪开荣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3-59,65,共8页
秦汉时期岭南各地区文化面貌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方式,说明当时岭南百越族族系非常庞大复杂。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古越族部族众多,存在多个支系的现象是不可抹去的事实。秦汉时期,桂东北、粤... 秦汉时期岭南各地区文化面貌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方式,说明当时岭南百越族族系非常庞大复杂。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古越族部族众多,存在多个支系的现象是不可抹去的事实。秦汉时期,桂东北、粤中北地区是古百越文化区系的一个子文化区位类型,而两广南部地区处于两个不同子文化区位类型的过渡地带。桂东北、粤中北地区的百越先民不能称之为“南越”,而应称之为“苍梧”。相关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为两广南部地区古百越人的族称溯源提供更多有益的线索。生活在两广南部地区的土著居民只是百越族的一支族支,而不是二支甚至多支。这些土著居民所在的族支可以命名为西瓯、瓯骆或骆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百越 族称 考证 溯源
下载PDF
客家文化视野下闽粤赣客家传统民居形态解读
12
作者 洪开荣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在闽粤赣边区定居后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在闽粤赣边区定居后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闽粤赣 主要特征 文化溯源 客家文化
下载PDF
滇式铜鼓的文化传播与百濮的历史变迁
13
作者 洪开荣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34-41,85,共9页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 铜鼓是古代中国西南及岭南地区及以中南半岛为主的东南亚地区少数民族广泛使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我国古代铜鼓源远流长,绚丽璀璨,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铜鼓也逐渐被赋予了祭祀、军事指挥、王权象征、财富功能等多重社会文化功能。铸造和使用铜鼓已经成为这些地区一种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宗教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具体反映,并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铜鼓文明。本文拟从滇式铜鼓的地理位置、分布区域、传播扩散路径等方面,分析制造和使用滇式铜鼓的古代民族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包括该民族与域外民族的交流交往、融合汇聚、多元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式铜鼓 文化传播 百濮 历史变迁
下载PDF
客家文化视野下闽粤赣客家传统民居形态解读
14
作者 洪开荣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2-79,共8页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体现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等特点。同时传统客家民居也体现出对中原汉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承袭了中原民居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闽粤赣 主要特征 溯源 客家文化
下载PDF
闽粤赣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特征及文化溯源
15
作者 洪开荣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的凝固记忆,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 自西晋五胡乱华之后,来自中原地区的客家移民定居后在闽粤赣边区形成了民居聚落群。民居建筑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面貌,是城市的凝固记忆,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为适应闽粤赣边区的特殊地域环境,客家民居在建筑材料、规模、形态上都包含了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也体现出中原汉文化顽强的延承性,在住宅的基本结构、造型、空间布局、对外关系上保持着对原乡中原民居传统的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统民居 主要特征 文化溯源
下载PDF
国恩寺古建筑遗存现状及分类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开荣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18,共6页
从建筑历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史料考证和遗存实测,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等方面,对国恩寺建筑群周边环境、院落空间组成、各单体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国恩寺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价... 从建筑历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史料考证和遗存实测,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等方面,对国恩寺建筑群周边环境、院落空间组成、各单体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国恩寺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技术路线和保护修缮方案。期望在充分保护建筑群的同时,又良好地利用其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恩寺 建筑遗产 文物价值 保护技术路线
下载PDF
岭南文化考古学新探——以陶器刻划符号和礼制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开荣 《地方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岭南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数量丰富,刻划规范娴熟,承载着岭南地域文化信息。本文在对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南江流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考古学文化内涵,对其刻划符号进行科学的释读;进一步联系南江流域大量特殊... 岭南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数量丰富,刻划规范娴熟,承载着岭南地域文化信息。本文在对南江流域出土陶器刻划符号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南江流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考古学文化内涵,对其刻划符号进行科学的释读;进一步联系南江流域大量特殊的出土器物,如玉装饰品、铜鼓、编钟等,研究探寻岭南文化中礼制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文化 考古 刻画符号 礼制
下载PDF
岭南文化考古学新探——以南江流域出土陶器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洪开荣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岭南地区南江流域出土的陶器,对不同区域内的陶器分别进行类型学的划分与分期研究,总结各地区陶器类型、组合、器物形制及器物风格的不同特点,在不同区域陶器形制演变与分期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出土陶器体现出的不同特征与早晚关系进... 针对岭南地区南江流域出土的陶器,对不同区域内的陶器分别进行类型学的划分与分期研究,总结各地区陶器类型、组合、器物形制及器物风格的不同特点,在不同区域陶器形制演变与分期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出土陶器体现出的不同特征与早晚关系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将南江流域划分为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对流域内不同地区陶器的烧制工艺、区域特点、演化轨迹、文化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 南江流域 陶器 考古
下载PDF
浅析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敏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4期61-62,共2页
云浮南江文化是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三大品牌之一,南江文化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祠庙、古民居等乡土建筑为主。要保护好乡土古建筑,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并建立以... 云浮南江文化是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三大品牌之一,南江文化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祠庙、古民居等乡土建筑为主。要保护好乡土古建筑,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并建立以政府指导、群众参与的保护体制.使乡土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建筑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下载PDF
石犁与石耜的形制、用途及其它
20
作者 洪开荣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7-60,共4页
生产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在真实还原史前时期的社会风貌及社会生产力状况方面,可作为相关的佐证材料。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彩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史前生产工具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探索它们的应用方面和范围,并... 生产工具在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在真实还原史前时期的社会风貌及社会生产力状况方面,可作为相关的佐证材料。文章通过对中原地区彩陶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史前生产工具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与解释,探索它们的应用方面和范围,并进行科学的命名,还就牛耕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石犁 石耜 形制 用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