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时空特征探讨——以诺邓村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宇亮 张丹明 +1 位作者 党安荣 谢浩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5,共6页
村落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本底、地域文化和物质环境3个支点,前两者分别对应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是剖析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是在时间特征的持续中逐渐显现的。以诺邓村为例,综合运用GIS的分析方法与人类... 村落文化景观包括自然本底、地域文化和物质环境3个支点,前两者分别对应的空间特征与时间特征,是剖析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是在时间特征的持续中逐渐显现的。以诺邓村为例,综合运用GIS的分析方法与人类学的描述方法,通过对应"时间点"的空间特征分析与对应"时间段"的时间特征分析,阐明了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该方法在人居环境的研究中同样适用,还可以随着研究尺度的变化而扩展。时空特征不仅可以作为村落文化景观研究的切入点,也能够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多学科属性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村落文化景观 形成机制 时空特征 诺邓村 地理环境 地域文化
下载PDF
“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多学科视野下村落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实证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宇亮 党安荣 +1 位作者 张丹明 谢浩云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53-257,共5页
村落文化景观是地理环境("看得见的手")与地域文化("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概念具有多学科属性,对应着地理科学、人文科学与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综合运用G I S技术、历史人类学视野与... 村落文化景观是地理环境("看得见的手")与地域文化("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概念具有多学科属性,对应着地理科学、人文科学与建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研究综合运用G I S技术、历史人类学视野与建筑学的描述性方法,以诺邓村为例探讨村落文化景观的形成机制。通过不同学科的研究结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这一过程表明,两只"手"自始相伴、相互交织,是村落文化景观形成的内在逻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文化景观 地理环境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云南云龙坡头出土铜斧的科学分析
3
作者 徐润 李晓岑 解浩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 为研究滇西特别是古哀牢地区的古代铜器制作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对滇西云龙县坡头村出土的11件铜斧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龙铜斧材质以Cu-Sn二元合金为主,另有Cu-SnAs三元合金。普遍存在硫化物夹杂,铸造与锻造两种制作技术并存,以锻造为主。11件样品中均进行过冷加工。本研究对认识古哀牢地区铜器制作技术与该地区青铜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龙坡头 古哀牢 铜斧 合金 技术
下载PDF
顺荡火葬墓群的价值及保护
4
作者 杨伟飞 《时代人物》 2022年第19期250-252,共3页
顺荡火葬墓群是云南省乃至全国保存梵文碑较多、较完好的火葬墓地之一。本文对顺荡火葬墓群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简要分析了当前顺荡火葬墓群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工作建议。
关键词 顺荡火葬墓群 价值 保护
下载PDF
生成整体论视野下的乡土聚落研究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宇亮 党安荣 +1 位作者 谢浩云 赵立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4,共5页
文章针对乡土聚落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基于生成整体论的哲学思维与人居环境科学作为复杂科学的契合性,提出"源头-节点-边界-格局"的乡土聚落的整体研究框架,该方法的特征为大主导小、空间嵌套、时间包含,以尺度交叉的学科集... 文章针对乡土聚落既有研究方法的不足,基于生成整体论的哲学思维与人居环境科学作为复杂科学的契合性,提出"源头-节点-边界-格局"的乡土聚落的整体研究框架,该方法的特征为大主导小、空间嵌套、时间包含,以尺度交叉的学科集群为研究途径。案例在流域的整体视野下,以盐的生产与流通为线索,探讨沘江流域内外的盐井、村落与古桥的空间关联性。认为,生成整体论赋予乡土聚落的研究方法以普遍意义:从分析思维走向生成思维;重视多尺度、多学科的视角转换;积极面对经典空间研究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整体论 人居环境科学 乡土聚落 研究方法 沘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