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调控方法研究
1
作者 贺世明 杜志刚 +2 位作者 韩磊 焦方通 雷凯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2期235-241,共7页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 文中提出线性诱导理念,基于E-prime平台开展室内仿真模拟试验,并以30名被试者的反应时间和眼动数据作为评价指标衡量调控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诱导方案能有效改善高速公路隧道边墙效应,降低驾驶人的反应时间,缓解驾驶人的紧张程度;采用点状设施方案或线性诱导方案的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有显著影响;采用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或点状设施+短线条设施+长线条设施+环状设施的方案时,亮灯率对驾驶人反应时间没有显著影响,且方案为后者时,驾驶人反应时间的变异系数小,瞳孔面积变化率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隧道 线性诱导 边墙效应 反应时间 变异系数 瞳孔面积变化率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方法研究框架
2
作者 李洁 杜志刚 +1 位作者 周忠伟 杨永正 《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为保障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文中总结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从设置依据、布设方式、经济适用等角度梳理灯具照明、视线诱导的应用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视线诱导具有低成本改善交通安全的特点,并研判视线诱导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线性诱... 为保障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文中总结隧道光环境典型问题,从设置依据、布设方式、经济适用等角度梳理灯具照明、视线诱导的应用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得出视线诱导具有低成本改善交通安全的特点,并研判视线诱导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线性诱导的概念及作用原理,提出了基于线性诱导的高速公路隧道光环境优化方法研究框架。研究成果可改善高速公路隧道低照度环境、诱导设施设置混乱、应急诱导效果差等问题,提升隧道行驶时的距离感、速度感和方向感,满足驾驶人通行需求及应急逃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光环境 视线诱导 视觉参照系 驾驶人需求
下载PDF
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志刚 韩磊 +2 位作者 梅家林 贺世明 杨永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2-1382,共11页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内部为典型弱视觉参照环境,极易诱发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难以准确辨识隧道线形、隧道轮廓和交通信息,驾驶绩效降低,行车风险增大。为缓解驾驶人心理旋转效应,提升小半径公路长隧道交通安全水平,从其视觉环境典型行车安全问题出发,提出基于心理旋转效应的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环境优化研究框架。结果表明:小半径公路长隧道视觉参照系具有诱导信息过渡剧烈、违背驾驶期望和冗余性欠缺等特点,突出表现为视线诱导信息不连续、局部视觉参照信息与整体视觉环境信息不一致、轮廓诱导信息与线形诱导信息协同作用差等方面。根据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等评价要素,结合视知觉恒常性、整体优先性、多层次诱导等理论,提出构建恒常稳定、连续一致、信息冗余的视觉参照系的优化思路。总结提出通过布设多频率、多尺度、多形状的视线诱导设施,利用局部视觉参照元素构建与整体行车环境信息相连续一致的参照线索,加强轮廓诱导与线形诱导,借助高位、中位与低位诱导信息的协同作用构建信息冗余的多层次视觉参照系,有效缓解心理旋转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行车安全、舒适、低成本、可持续的优化目标。该研究可为小半径公路长隧道、小半径光学长隧道的交通安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公路长隧道 心理旋转效应 恒常性 整体优先性 多层次诱导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关联特性研究
4
作者 张晖 李少鹏 丁乃侃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6-230,共15页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 为实现融合车辆运行状态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的精准评估诊断,设计并开展电动汽车自然驾驶试验,利用长周期、精细化的车辆运行数据,从微观运行片段的角度探究了电池温度一致性与驾驶行为的关联特性。通过驾驶人踩/松踏板的驾驶行为将车辆运行过程划分为A、B、C、D四类微观片段。分别针对4类片段,通过计算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MIC)得到了各驾驶行为参数与探针温度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Probe Temperature, VCPT)的相关性,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重要性及影响机理,利用数据分组统计计算了驾驶行为参数对VCPT的量化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驾驶行为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具有弱相关性,且其对电池温度一致性的影响是非线性且非单调的;总体上车速类参数与电池温度一致性的相关性强于加速度和踏板类参数;对VCPT回归预测最重要的4项驾驶行为参数中,4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车速,B、C、D三类片段下均包含最大负向加速度;相比于高车速和高车速波动,高减速度驾驶行为引起的温度不一致性增幅是最显著的,4类片段下VCPT促进效应最显著的驾驶行为参数分别是最大负向加速度、平均负向加速度、最大负向加速度、车速标准差,其参数值85%分位点以上对应的VCPT均值比15%分位点以下的分别大9.44%、20.36%、13.05%、16.37%。研究结果可以支撑基于驾驶场景自适应阈值的电池温度不一致性评估诊断方法的提出,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安全预警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电池安全 最大信息系数 电池温度一致性 电动汽车 驾驶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