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气管软化影像诊断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诗渝 钟玉敏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86-389,共4页
气管软化是指气管过度塌陷而导致气道异常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及反复喘息。呼气相、吸气相气道横截面积变化≥50%为气管软化的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小儿气管软化的金标准,而近年来逐渐开始应... 气管软化是指气管过度塌陷而导致气道异常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及反复喘息。呼气相、吸气相气道横截面积变化≥50%为气管软化的诊断标准。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小儿气管软化的金标准,而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CT、MRI等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来评估气管支气管软化。就气管软化分类及影像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软化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支气管镜
下载PDF
女童子宫阴道积液超声鉴别诊断及临床表现
2
作者 刘阿丽 吴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女童梗阻性与非梗阻性子宫阴道积液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20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1例超声诊断为子宫阴道积液女童,均有完整影像学、手术资料。结果:梗阻性子宫阴道积液19例(手术证实处女膜闭锁14例... 目的:探讨女童梗阻性与非梗阻性子宫阴道积液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20年1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1例超声诊断为子宫阴道积液女童,均有完整影像学、手术资料。结果:梗阻性子宫阴道积液19例(手术证实处女膜闭锁14例,阴道闭锁5例),包括青春期14例、学龄前期2例、幼儿期1例、新生儿期1例、胎龄5个月1例。非梗阻性子宫阴道积液2例(膀胱阴道反流),积液透声好,排空膀胱后复查消失,分别为学龄期、学龄前期。结论:女童子宫阴道积液可通过超声区分梗阻性与非梗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阴道积液 超声检查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影像学诊断儿童肾盏或肾盂憩室
3
作者 施美华 李炅 +3 位作者 邱海嵊 王静蕾 王晓霞 邵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儿童肾盏或肾盂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盏或肾盂憩室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中,18例接受肾动态显像检查、1例接受全身骨显像均诊断为肾盏或肾盂憩室;8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诊断为...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诊断儿童肾盏或肾盂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盏或肾盂憩室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中,18例接受肾动态显像检查、1例接受全身骨显像均诊断为肾盏或肾盂憩室;8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诊断为肾盏或肾盂憩室,4例诊断为囊肿;16例接受CT检查,7例诊断为囊肿、肾盏或肾盂憩室,9例为囊肿;5例接受MR检查,3例诊断为囊肿、肾盏或肾盂憩室,2例为囊肿。结论肾动态显像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能直观地显示放射性显像剂在肾脏内的摄取及排泄过程,诊断肾盏或肾盂憩室的敏感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盏憩室 肾盂憩室 肾动态显像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下载PDF
4D flow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胡立伟 钟玉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3,共4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MRI在评价其术后心脏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技术四维血流分析(4D flow)可同时基于3个互相垂直的维度编码获得相位流速编码电影、多参数分析血流向量和峰值流速,并能可视化分析心内及心外结构的血流...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MRI在评价其术后心脏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新技术四维血流分析(4D flow)可同时基于3个互相垂直的维度编码获得相位流速编码电影、多参数分析血流向量和峰值流速,并能可视化分析心内及心外结构的血流。本文对4D flow原理及其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技术
下载PDF
重视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1 位作者 干芸根 邵剑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1-805,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各种儿科难治性良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诊断和干预HSCT术后并发症影响疗效和预后。目前针对HSCT术后并发症虽已取得可喜成果,但仍面临着不能尽早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困境。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助力。HSCT术后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可逆性后循环脑病、肺部感染、累及胃肠道和肺部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以及少见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等均具有某些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诗渝 钟玉敏 +5 位作者 张磊 孙爱敏 王谦 邱海嵊 郑颖 胡立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 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 目的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 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将患儿分为气管软化组(n=7)和非气管软化组(n=19)。通过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观察评估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解剖,利用最小密度投影技术观察评估气管支气管树解剖结构。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各患儿不同呼吸期相的CT图像进行自动气管分割并测量不同呼吸期相的气管横截面积。以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HS CT增强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气管软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气管软化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与非气管软化组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3%~74.95%vs 13.73%~78.87%,P=0.02)。VHS CT增强在诊断气管软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6/7)、84.21%(16/19)和84.62%(22/26),而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内结构和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准确度分别是91.67%(11/12)和100%(12/12)。结论 VHS CT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方式,一次扫描可同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和气管软化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一站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气管软化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 螺旋椎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婴儿 儿童
下载PDF
孤立性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谦 朱铭 +2 位作者 钟玉敏 孙爱敏 杜隽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1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锁骨下动脉(ISC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孤立性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DSA、3例行MRI、2例行CT检查。结果:14例患儿均显示一侧的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间无连接,而由同侧... 目的:探讨孤立性锁骨下动脉(ISC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孤立性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DSA、3例行MRI、2例行CT检查。结果:14例患儿均显示一侧的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间无连接,而由同侧的椎动脉供血,2例同时由肋间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腹主动脉发出的侧枝血管供血;4例孤立性锁骨下动脉与同侧的动脉导管连接。结论:孤立性锁骨下动脉通过影像学检查能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伟 石静 +1 位作者 杜隽 钟玉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意义,了解小肠套叠在儿童肠套叠中的占比。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12月同一超声医生诊断的51例肠套叠,其中37例因外径<3.0cm和/或位于脐周、腹左侧诊断为小肠套叠;14例因起于腹右侧...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意义,了解小肠套叠在儿童肠套叠中的占比。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12月同一超声医生诊断的51例肠套叠,其中37例因外径<3.0cm和/或位于脐周、腹左侧诊断为小肠套叠;14例因起于腹右侧,外径大于或接近3.0cm诊断为回结套叠,比较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和转归。结果:72.5%(37/51)的肠套叠为小肠套叠。小肠套叠组:17男,20女,年龄7月14天9岁,中位数2岁,>2岁17例。37例共见48个肠套叠:初检32例为单发,4例各见2个、1例见4个多发肠套叠;2例1次复发、1例2次复发单个肠套叠。47个套叠外径1.2cm ~ 2.5cm,平均(1.8±0.3)cm.回结套叠组:10男,4女,年龄3月15天 3岁,中位数1~5岁,>2岁2例。14例均为单发。所有回结套叠均可见于右肋下切面肝肾间且与两者相贴,所有小肠套叠则否;14个单发回结套叠外径2.94.3cm,平均(3.5±0.3)cm, 35个单发小肠套叠外径1.4~2.5cm,平均(1.8±0.3)cm,两者上述位置与外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5例46个小肠套叠在初检或后续间隔为30~60min的反复监测中于293min内自动复位,其中1个瞬间消失不及测量;2例单发小肠套叠空气灌肠,结果为正常阴性。14例回结套叠空气灌肠均成功复位。结论:小肠套叠在儿童并不少见,本组其在肠套叠中的占比与成人相似。超声可通过其与回结套叠位置和外径大小的不同鉴别两者。因本组外径<2.5cm的小肠套叠多能自动复位,所以对这类患儿似可保守超声监测至确认其套叠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超声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士杰 王晓霞 +4 位作者 邵虹 薛潋滟 郭辰 胡立伟 杨立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1例,继发性49例)CT表现。结果50例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根据CT表现可分... 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性1例,继发性49例)CT表现。结果50例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学表现多样,根据CT表现可分为5型:多发结节型、单发结节型、弥漫浸润型、邻近后腹膜淋巴瘤侵犯型及肾周肿块型。本组36例多发结节型,其中双侧多发34例,单侧多发2例;8例单发结节型,其中右侧单发6例,左侧单发2例;3例弥漫浸润型;2例邻近后腹膜淋巴瘤侵犯型;1例肾周肿块型。结论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形式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对于准确诊断儿童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指导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观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肾肿瘤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影像学和临床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燕 邵虹 +1 位作者 潘慧红 钟玉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HSCT后PTLD患儿,原发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和β... 目的观察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HSCT后PTLD患儿,原发病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和β地中海贫血各1例。结果13例PTLD患儿均见结内组织受累,均累及颈部淋巴结,其中3例累及腹腔淋巴结、3例累及腭扁桃体、2例累及腺样体;3例结外组织受累,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例、胃壁受累1例。按部位观察,13例颈部均受累,3例腹部、2例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移植与诊断PTLD时间间隔42~120天,平均(68±25)天;移植前13例均无EB病毒(EBV)感染,移植后均发生EBV感染;经对症治疗,5例好转出院,8例死亡。结论儿童HSCT后PTLD发病较早、进展迅速、可累及全身多部位,移植后早期即需密切筛查、监测外周血EBV DNA载量,警惕PTLD发生;影像学与临床相结合有助于早期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肾动态显像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在儿童肾重复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虹 朱铭 +2 位作者 施美华 王静蕾 邱海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肾重复畸形是儿童常见泌尿系统畸形之一,本文探讨肾动态显像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5例肾重复畸形进行99mTc-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DRS)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检查。DRS结果以1帧/min连续显示,MRU原始图... 肾重复畸形是儿童常见泌尿系统畸形之一,本文探讨肾动态显像和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5例肾重复畸形进行99mTc-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DRS)及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检查。DRS结果以1帧/min连续显示,MRU原始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后进行三维多角度观察。对两种方法显示的肾脏、输尿管及膀胱分别进行比较。结果35例共36个患肾,DRS诊断为重复畸形32个,灵敏度为88.9%,输尿管显影17例,一过性显影或部分显影10例,8例未显影。15例膀胱下壁有压迹或局部有放射性稀疏区。MRU共显示35个重复肾组织,灵敏度为97.2%,12例输尿管不显示,16例输尿管扩张、扭曲,14例膀胱内见"眼镜蛇头"征。结论肾动态显像能判断肾重复畸形的上下半肾功能,从而决定患肾的去留;MRU能清晰地显示肾重复畸形的解剖结构,尤其对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例能更好地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放射性核素显像 磁共振泌尿系成像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石静 薛潋滟 殷敏智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1期1286-1288,F0003,共4页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小儿常见的后颅窝胚胎性恶性肿瘤,由Bail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占儿童后颅窝肿瘤的30%-40%。本病进展迅速,预后差。搜集我院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总结分析其磁共振成像(MR...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小儿常见的后颅窝胚胎性恶性肿瘤,由Baily与Cushing于1925年首先报道,占儿童后颅窝肿瘤的30%-40%。本病进展迅速,预后差。搜集我院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瘤,总结分析其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回顾病理起源与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儿童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静 杜隽 吴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中,2例为囊性病灶,超声表现为无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 目的探讨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中,2例为囊性病灶,超声表现为无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肿物,增强后无强化,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囊肿;2例超声表现为实性等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血流信号,CT增强表现为明显低于周围脾实质的强化,病理证实为脾脏淋巴管瘤;1例超声表现为等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MRI扫描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肿块,增强后稍欠均匀强化,病理证实为脾脏错构瘤;1例超声无法辨别肿块边界,CT增强扫描示向心性充填性强化,病理证实为血管瘤。结论儿童脾脏原发性孤立性肿瘤,临床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并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仍需病理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囊肿 血管瘤 淋巴管瘤 错构瘤 儿童
下载PDF
超声诊断儿童输卵管系膜囊肿1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静 杜隽 吴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2期26-27,共2页
患儿,女,14岁,因"左下腹痛2天余,加重1天"于2014年4月4日来院。患儿于入院前2天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初起为阵发性隐痛,后腹痛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体格检查:全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及CRP... 患儿,女,14岁,因"左下腹痛2天余,加重1天"于2014年4月4日来院。患儿于入院前2天余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初起为阵发性隐痛,后腹痛逐渐加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体格检查:全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辅助检查:血常规及CRP指标均基本正常。追问病史:患儿一年前为排除强直性脊柱炎行盆腔MRI检查偶然发现盆腔内囊性占位(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系膜囊肿 超声诊断 左下腹痛 儿童 强直性脊柱炎 MRI检查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下载PDF
儿童肾动态显像中无功能肾脏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虹 施美华 +2 位作者 王静蕾 仲卿雯 朱铭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方法,对儿童核素肾动态显像(RDS)中无功能的肾脏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分析99mTc-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显示一侧肾脏无功能的48例患儿的B超、MR泌尿系水成像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肾动态显像结果以1帧/... 目的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方法,对儿童核素肾动态显像(RDS)中无功能的肾脏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分析99mTc-双半胱氨酸(EC)肾动态显像显示一侧肾脏无功能的48例患儿的B超、MR泌尿系水成像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肾动态显像结果以1帧/min连续显示,MR泌尿系水成像原始图像经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后,行三维多角度观察。结果 48例中,12例无摄取的一侧放射性分布明显低于周围本底,B超、MR泌尿系水成像和(或)临床手术结果显示孤立肾17例,先天性肾发育不全6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9例,肾积水12例,1例大动脉炎导致一侧肾动脉受累而严重影响肾功能,2例为外伤后引起一侧肾脏血供中断伴肾实质挫伤及肾脏包膜下积血而导致肾功能丧失,1例为肾母细胞瘤严重侵犯肾实质引起肾功能丧失。结论肾动态显像能对多种肾脏病变进行分肾功能的相对定量诊断,协助临床制订治疗方案;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对绝大部分病例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鉴别诊断 儿童
下载PDF
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诊断儿童无功能肾病因
16
作者 邵虹 周莺 +2 位作者 施美华 王静蕾 李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诊断儿童无功能肾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核素肾动态显像确诊为一侧肾脏无功能患儿的临床和MRU资料,其中1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对MRU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以诊断病因。结果 7例MRU仅见一侧存...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诊断儿童无功能肾病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核素肾动态显像确诊为一侧肾脏无功能患儿的临床和MRU资料,其中18例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对MRU原始图像进行MIP重建以诊断病因。结果 7例MRU仅见一侧存在肾实质结构,诊断为孤立肾;16例MRU于一侧肾区未见正常肾实质,见多个大小不等、互不相通的类圆形高信号,诊断为多囊性发育不良肾;12例患侧肾皮质菲薄或无明显肾皮质,肾盂异常扩张,T2WI呈高信号,提示重度肾积水;3例于一侧盆腔见体积明显缩小的肾形结构,肾实质显示不清,肾盂扩张,T2WI呈高信号,伴扩张输尿管异位开口于阴道或尿道,诊断为异位发育不良肾。18例接受手术患儿术后诊断均与MRU相符。结论 MRU对于诊断无功能肾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磁共振成像 儿童
下载PDF
血管环伴气管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谦 钟玉敏 +2 位作者 孙爱敏 杜隽 朱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由血管环畸形造成气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血管环畸形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行最大密度及最小密度投影重建观察异常走行的血管及有无气管狭窄。结果 52例肺动脉吊带中有46例伴有气管狭窄,CT表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由血管环畸形造成气管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血管环畸形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行最大密度及最小密度投影重建观察异常走行的血管及有无气管狭窄。结果 52例肺动脉吊带中有46例伴有气管狭窄,CT表现为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向后向左走行于气管和食管之间,致使左肺动脉环绕并压迫气管,造成气管狭窄。22例双主动脉弓中18例伴有气管狭窄,CT表现为升主动脉在气管前分左、右主动脉弓,分别跨过左、右支气管在气管后方汇合,形成完整的血管环。1例右弓伴食管后动脉导管伴有气管狭窄,CT表现为主动脉弓位于气管右侧,动脉导管起源于降主动脉近端,并向左走行于食道后方,绕过食道后向前连接于左肺动脉起始部,形成血管环。24例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左侧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韧带中18例伴有气管狭窄,CT表现为右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左侧动脉导管或动脉导管韧带三者包绕气管及食管形成血管环。结论血管环畸形常伴有气管狭窄,多层螺旋CT既能很好地显示大血管异常解剖结构,也能精确的评价气管狭窄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环 气管狭窄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及MRI诊断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谦 钟玉敏 +3 位作者 杜隽 孙爱敏 顾晓红 朱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CT及MRI对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证实为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影像。结果 26例患儿的CT及MRI影像均清晰显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诊断的正确率为100... 目的探讨CT及MRI对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手术证实为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影像。结果 26例患儿的CT及MRI影像均清晰显示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途径,诊断的正确率为100%。26例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分为两类,①"3+1"型:3支肺静脉回流入右心房或冠状静脉窦或体循环静脉,而另1支肺静脉则回流入另一侧的体循环静脉,此类共22例;②"2+2"型:指两侧的肺静脉分别回流入不同的位置,此类共2例。另有2例异位引流的肺静脉超过4支。结论 CT及MRI能够准确地诊断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混合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羊水过少胎儿结构和相关畸形的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弘 朱龙 +2 位作者 董素贞 朱铭 钟玉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羊水过少胎儿结构及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孕妇,孕龄20—35周。产前常规行超声(US)检查后24~48h内行MR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2D FIESTA)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I)对羊水过少胎儿结构及相关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孕妇,孕龄20—35周。产前常规行超声(US)检查后24~48h内行MR检查,采用二维快速平衡稳态采集(2D FIESTA)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行胎儿颅脑胸腹部常规及双肺、双肾重点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将产前MRI、US表现与出生后影像或引产后尸解对照。通过MRI采用感兴趣区工具(ROI)测量胎儿肺肝信号强度比(LLSIR)。结果:34例羊水过少胎儿MRI均能清晰显示其结构,20例存在泌尿系统畸形(其中12例合并肺发育不良),3例只合并双肺发育不良,特发性羊水过少11例。合并肺发育不良共计15例。18例出生,16例引产。除4例引产未尸检外,其余均由出生影像学或引产后尸解证实。结论:MRI是显示羊水过少胎儿结构及相关异常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它能不受羊水过少的影响,清晰显示胎儿结构及相关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羊水过少 磁共振成像 先天异常
下载PDF
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雪峰 王晓霞 +4 位作者 袁新宇 钟玉敏 杨梅 张晓伦 邹继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FNH患儿,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增强模式等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对照。结果本组13例患儿共16个病灶,病灶位于右叶8个,位于左叶5个,累及2个肝叶3个。瘤体最长径约5.5~11.5cm,中位最长径为7.5cm。2例为典型FNH,11例为非典型FNH。12例病灶形态规则,1例见包膜。CT平扫1例为等密度,余12例为低密度;2例典型FNH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12例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中心瘢痕未见强化,其中12例见明显增粗纡曲的动脉;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减低,10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2例中央瘢痕延迟期强化呈稍高密度。结论儿童FN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反映其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结节增生 儿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