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验科接收肿瘤标志物等检测项目后的流程优化 被引量:8
1
作者 许静 王蕾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根据卫生部2006年《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率管理办法》的精神,为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核医学科所有检验项目(主要是肿瘤标志物、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等)移交至检验科。... 根据卫生部2006年《医疗机构临床实验率管理办法》的精神,为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将核医学科所有检验项目(主要是肿瘤标志物、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等)移交至检验科。在初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原实验室工作量大、检测项目多、工作人员多(大多为无检验资质人员)、检测仪器品牌多、型号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优化 肿瘤标志物 检验结果回报时间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坚镪 吴琼 +2 位作者 庄亦晖 陈敏 汤瑾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80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 Compao60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纸片...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分离到的80株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Vitek Compao60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用改良Hodge试验、抑制剂的双纸片增效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KPC、blaIMP、blaOXA23、blaOXA51、blaOXA48、blaVIM、blaNMD。结果 80株菌株对常见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改良Hodge试验和硼酸抑制试验与KPC酶检测的一致率分别为47.5%和97.5%;blaKPC、blaIMP、blaOXA23、blaOXA51、blaOXA48、blaVIM和blaNMD的检出率分别为88.75%、5.00%、3.75%、3.75%、0.00%、0.00%和0.00%,所有基因均阴性的检出率为5.00%。结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机制是携带KPC-2型碳青霉烯酶,硼酸抑制试验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KP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改良HODGE试验 双纸片增效试验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琼 韩立中 +2 位作者 孙景勇 倪语星 陈敏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528-534,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16S rRNA甲基化酶状况,分析其分子流行趋势及其耐药性形成和传播的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庆大霉素和/或阿米卡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 rRNA甲基...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16S rRNA甲基化酶状况,分析其分子流行趋势及其耐药性形成和传播的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筛选庆大霉素和/或阿米卡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β-内酰胺酶基因;采用质粒接合试验验证16S rRNA甲基化酶的转移性;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菌株进行分型。结果 201株对庆大霉素和/或阿米卡星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38株16S rRNA甲基化酶阳性株(armA基因16株,rmtB基因22株)。其中30株可通过接合试验将耐药质粒转移至受体菌。blaCTX-M-14、blaTEM-1和blaSHV-12可连同armA或rmtB分别转移到11、20和7个接合子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被PFGE分为4、21和1个型别。结论本研究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16S rRNA甲基化酶以armA和rmtB为主要流行型别,且后者分离率较高。该甲基化酶可导致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而且酶编码基因位于质粒上,具有转移性,β-内酰胺酶基因和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因子可随之一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甲基化酶 肠杆菌科细菌 氨基糖苷类药物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中KPC酶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汤瑾 蒋燕群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医院肠杆菌科细菌中KPC酶的产生及耐药情况。研究KPC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blaKPC的转移和传播。方法在上海4所医院收集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纸片扩散法)中介或耐药的肠杆菌科菌株,PCR检测blaKPC、DNA测序、接合转移试验...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医院肠杆菌科细菌中KPC酶的产生及耐药情况。研究KPC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blaKPC的转移和传播。方法在上海4所医院收集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纸片扩散法)中介或耐药的肠杆菌科菌株,PCR检测blaKPC、DNA测序、接合转移试验、质粒电泳、Southern blot。结果在上海4所医院共收集到7株对亚胺培南药敏结果(纸片扩散法)中介或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PCR检测显示有2株菌株携带blaKPC-2;接合转移试验、质粒电泳、Southern blot试验显示blaKPC-2是由一个50kb大小的质粒携带。结论上海4所医院2006年的KPC酶的检出率还比较低;2株肠杆菌科菌株的blaKPC-2都是由1个50kb的质粒所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KPC酶 肠杆菌科
下载PDF
血液科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变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宋陆茜 常春康 +5 位作者 蒋燕群 廖琼 贺琪 庄亦辉 王坚强 李晓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5期526-531,共6页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科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分离出菌株的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以了解本院血液科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菌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根据NCCL... 目的:分析我院血液科合并感染的住院患者中分离出菌株的菌谱分布和耐药现状,以了解本院血液科感染情况,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菌株,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根据NCCLS 2002标准判断结果,并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血液科住院患者分离菌株25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88株(72.6%);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7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56.3%和72.2%,且两者呈多重耐药。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常见的肠杆菌科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对碳青酶烯类敏感度最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0.3%和50.0%,2004年至2006年其检出率基本稳定,产ESBLs菌株交叉耐药性高于不产ESBLs株。治疗产ESBLs株感染临床应选用碳青酶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剂及头霉素类抗生素;耐喹诺酮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非发酵菌属中机会致病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P<0.05),其对碳青酶烯类天然耐药,临床首选复方新诺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8.8%和6.2%,其后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派拉西林或头孢他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结论: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分离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本研究结果对经验性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细菌耐药性 血液科病房
下载PDF
外科病房细菌感染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狄建忠 刘文 +6 位作者 汤琴 张弘玮 韩晓东 杜贻豹 邹扬 张频 郑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9期183-185,共3页
目的研究外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Walkaway-40和Kirby-Bauer法对外科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外科病房2009年中送检标本共分离出780株致病菌,位列前6位的分别是... 目的研究外科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Walkaway-40和Kirby-Bauer法对外科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外科病房2009年中送检标本共分离出780株致病菌,位列前6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外科感染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最多,其次是脓/分泌物、血、尿、胆汁、引流液。万古霉素是革兰阳性球菌的有效药物,亚胺培南是革兰阴性球菌的有效药物。结论①外科感染细菌构成比主要与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鲍曼不动杆菌的上升趋势明显,而以金葡菌、肠球菌为代表的革兰阳性菌似有重新抬头趋势。②外科感染与外科本身疾病密切相关。③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对提高抗生素的疗效,降低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感染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外科病房标本病原菌分类及耐药性
7
作者 狄建忠 秦环龙 蒋燕群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外科病房 标本 病原菌 分类 耐药性 菌种鉴定
下载PDF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允琪 汤瑾 +2 位作者 刘华 李运改 高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56-58,62,共4页
随着检验医学专业的不断改革,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是目前培养检验医师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检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探讨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 随着检验医学专业的不断改革,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是目前培养检验医师人才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检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探讨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性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检验医师
下载PDF
7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侯蔚琳 蒋燕群 +1 位作者 顾小琳 臧国庆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2006年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本院被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分析其中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将非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2006年本院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本院被确诊为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分析其中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将非金葡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Kirbv-Bauer琼脂扩散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原发疾病、所在病区、诊疗经过、诱发因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本院共有金葡菌培养阳性标本495例次,确诊为医院感染者96例次,其中91例次(76例患者)病史资料完整,非金葡菌医院感染354例次。76例中死亡20例,占2006年本院金葡菌医院感染者的26.32%。性别、年龄对金葡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金葡菌医院感染发病最多的病区为神经外科,占30.77%(28例次/91例次)。下呼吸道标本培养金葡萄阳性者占所有金葡菌医院感染者的79.16%。诱发金葡菌医院感染的因素为手术、留置导尿、深静脉穿刺等侵入性操作。金葡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8.90%。结论:2006年本院金葡菌医院感染以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高发,可能与其原发病重、一般情况差有关;金葡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最主要的诱发因素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
下载PDF
血清双调蛋白、间皮素对乳腺癌辅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泊含 刘鷖雯 +6 位作者 何怡青 卢仁泉 杜艳 张国良 郭倩 高锋 杨翠霞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双调蛋白(AREG)和间皮素(MSLN)水平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良性病变组)和表观健康者35名(健康对照组... 目的 探讨血清双调蛋白(AREG)和间皮素(MSLN)水平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54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8例(良性病变组)和表观健康者35名(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REG和MSLN水平。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AREG和MSLN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REG、MSLN单独和联合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5-3检测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效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AREG、MSLN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82、0.637,而血清AREG、MSLN联合CEA、CA15-3检测的AUC为0.757。乳腺癌组血清AREG、MSLN水平与病理类型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结论 血清AREG、MSLN联合CEA和CA15-3检测可在乳腺癌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调蛋白 间皮素 乳腺癌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相关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宇婷 刘鷖雯 +4 位作者 何怡青 杜艳 张国良 高锋 杨翠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9期7-11,共5页
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ER^(+))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治疗ER^(+)乳腺癌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内分泌疗法阻断雌激素对ER的作用,虽然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但原发和获得性耐药常导致ER^(+)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E... 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ER^(+))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治疗ER^(+)乳腺癌的主要策略是通过内分泌疗法阻断雌激素对ER的作用,虽然内分泌治疗效果良好,但原发和获得性耐药常导致ER^(+)乳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ER相关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密切相关,是导致肿瘤发生内分泌治疗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就近年来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相关的ER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克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 信号通路 内分泌治疗耐药
下载PDF
NLR对不同类型实体肿瘤远隔转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李月 滕小艳 +2 位作者 丁思颖 胡刘平 杜玉珍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类型实体肿瘤远隔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体肿瘤患者259例,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4例、呼吸系统恶性肿瘤78例、乳腺恶性肿瘤37例...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不同类型实体肿瘤远隔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实体肿瘤患者259例,其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94例、呼吸系统恶性肿瘤78例、乳腺恶性肿瘤37例、其他实体肿瘤50例。将TNM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的104例患者纳入无远隔转移组,将TNM分期为Ⅳ期的155例患者纳入远隔转移组。检测所有患者血常规和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K)细胞,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对2021年1—8月的47例实体肿瘤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以是否发生远隔转移为终点事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实体肿瘤患者远隔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实体肿瘤患者远隔转移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实体肿瘤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FS)。结果 远隔转移组与无远隔转移组之间男性所占比例、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单核细胞绝对数(MO#)、NLR、PLR和LM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实体肿瘤患者发生远隔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488,95%可信区间(CI)为1.250~1.771,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判断实体肿瘤患者发生远隔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根据NLR的最佳临界值(2.34)将所有实体肿瘤患者分为高NLR(NLR>2.34)组和低NLR(NLR≤2.34)组。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和双阴性T细胞绝对计数均显著减少(P<0.05),B细胞绝对计数显著增多(P=0.001);2个组之间双阳性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类型实体肿瘤中,NLR均为患者发生远隔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TNMⅣ期患者NLR显著高于TNM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P<0.001),TNMⅠ期、Ⅱ期和Ⅲ期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NLR组无疾病生存期(DFS)显著短于低NLR组(P<0.001),远隔转移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LR组(P<0.001)。结论 NLR对不同类型实体肿瘤的远隔转移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升高可能与实体肿瘤患者免疫抑制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实体肿瘤 远隔转移
下载PDF
尿液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对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蕾 刘华 +1 位作者 符玉瑛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不同的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下的稳定性。方法 测定不同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条件下尿α1 微球蛋白(α1-MG)、CysC、β2 微球蛋白(β2 MG)结果的变化,比较各指标的稳定性。结果 尿α1 M... 目的 探讨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不同的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下的稳定性。方法 测定不同贮存温度、时间及pH值条件下尿α1 微球蛋白(α1-MG)、CysC、β2 微球蛋白(β2 MG)结果的变化,比较各指标的稳定性。结果 尿α1 MG最稳定。尿CysC在尿液pH<5. 0时,易发生降解,结果不稳定。当pH≥5. 0时,尿CysC的降解很少,结果稳定。尿β2 MG非常不稳定,易发生降解,而且β2 MG的降解率明显高于CysC。结论 尿CysC稳定性较好,可以作为评价肾小管功能的常规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贮存温度 稳定性 PH值 时间 尿液 尿Α1-微球蛋白 β2-微球蛋白 尿Α1-MG 尿β2-MG Cys 肾小管功能 常规指标 不稳定 降解率
下载PDF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血流感染早期临床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汤瑾 许静 +3 位作者 王坚镪 陈瑜 李妮娅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662-665,共4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血流感染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56例血流感染阳性患者的PCT、CRP、白细胞(WBC)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并以105例血流感染阴性患者为对照组,以SPSS19.0软件进行受试者...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血流感染早期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检测156例血流感染阳性患者的PCT、CRP、白细胞(WBC)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并以105例血流感染阴性患者为对照组,以SPSS19.0软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获得最佳诊断点。计算PCT联合CRP在诊断血流感染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PCT、CRP、WBC和ESR的AUC分别为0.890、0.714、0.712和0.545;ROC曲线诊断标准选择为0.307处的约登指数最大,敏感性为67.6%,特异性为88.6%,阳性预测值为82.1%,阴性预测值为78.0%,阳性似然比为5.93,阴性似然比为0.37,一致率为79.5%,Kappa值为57.4%;当PCT的Cut-off值为0.307 ng/mL时血流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07,P<0.001);PCT并联CR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51.7%;PCT串联CRP检测的诊断敏感性为55.5%,特异性为96.6%。结论 PCT检测可用于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PCT联合CRP检测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流感染
下载PDF
双套血培养对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和鉴别污染的评价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坚镪 汤瑾 +2 位作者 庄亦晖 陈瑜 高锋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在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及鉴别污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双套血培养的双次阳性率和单次阳性率,评价双次阳性和单次阳性在鉴别血培养污染中的差异。结果我院2010—2011年共送... 目的评价双套血培养在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及鉴别污染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0—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双套血培养的双次阳性率和单次阳性率,评价双次阳性和单次阳性在鉴别血培养污染中的差异。结果我院2010—2011年共送检双套血培养3 151例,占全年送检病例数的71.2%。共检出483例阳性,阳性率15.33%。其中双次阳性192例,阳性率6.09%;单次阳性291例,阳性率9.23%。结论双套血培养能够提高血流感染检出率并能鉴别分离菌的定植或污染,建议临床在诊断血流感染时送检双套血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套血培养 血流感染 检出率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轶 蒋燕群 +2 位作者 汤瑾 王坚镪 李桂兰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对1 93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进行了AmpC酶纸片扩散法筛选试验(头孢西丁≤18),对筛选阳性株分别进行三维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电聚焦电泳(IEF... 目的了解我院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对1 935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进行了AmpC酶纸片扩散法筛选试验(头孢西丁≤18),对筛选阳性株分别进行三维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等电聚焦电泳(IEF)、接合试验、PCR及测序,以确定表型及基因型。结果1 935株细菌中,纸片筛选、三维试验、多重PCR的阳性数分别为327、85、54株;13株产C IT群质粒AmpC酶细菌有4株接合试验阳性;IEF证实这4株细菌均产生等电点为9.0、可以被氯唑西林抑制而不能被克拉维酸抑制的β-内酰胺酶。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阳性率为2.79%(54/1 935)。基因型为DHA群和C IT群2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 AMPC酶 CIT群 DHA群
下载PDF
乙肝疫苗接种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过性阳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华 王颖智 +6 位作者 沈云岳 庄亦晖 康懿 王雯静 吴树英 蒋炜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07-111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过性阳性的关系。方法对进行HBsAg检测的178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疫苗接种后的HBsAg阳性发生率、“乙肝二对半”模式、HBsAg浓度及与...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接种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疫苗与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一过性阳性的关系。方法对进行HBsAg检测的178例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疫苗接种后的HBsAg阳性发生率、“乙肝二对半”模式、HBsAg浓度及与接种时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胆红素干扰试验排除新生儿黄疸对HBsAg检测的影响,根据新生儿血容量进行乙肝疫苗体外稀释,检测其HBsAg浓度。结果178例新生儿共检测184次,检出HBsAg阳性16例,其中11例为乙肝疫苗引起的HBsAg阳性,3例为母婴垂直传播引起的HBsAg阳性,2例不确定。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HBsAg阳性主要发生于接种疫苗后0~7d,与疫苗接种后8~14d及15~31d比较,HBsAg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6、0.032)。疫苗接种后的HBsAg浓度为0.12(0.07~0.25)IU/mL,属低值水平。接种疫苗后0~2d,HBsAg浓度最高,之后逐渐下降。乙肝疫苗接种后11例以HBsAg单项阳性为主,其中3例同时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不同于乙肝病毒感染后常见血清模式。将乙肝疫苗1:600稀释后检测HBsAg为0.13IU/mL,与乙肝疫苗引起的HBsAg阳性浓度[0.12(0.07~0.25)IU/mL]近似。干扰试验显示383.9μmol/L总胆红素、29.9μmol/L直接胆红素不影响HBsAg检测。结论接种乙肝疫苗2周内的新生儿发生HBsAg一过性阳性的可能性较大,建议HBsAg检测在乙肝疫苗接种2周后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一过性阳性 乙型肝炎疫苗 新生儿
下载PDF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蕾 庄亦晖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sRBP、尿RBP(uRBP)、尿素 (Urea)、肌酐 (Cr)、尿酸 (UA)、尿IgG、转铁蛋白 (Trf)、微量白蛋白 (mAlb)、α1 微球蛋白 (α1 MG)以及血 β2 微球蛋白 (sβ2 MG...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sRBP、尿RBP(uRBP)、尿素 (Urea)、肌酐 (Cr)、尿酸 (UA)、尿IgG、转铁蛋白 (Trf)、微量白蛋白 (mAlb)、α1 微球蛋白 (α1 MG)以及血 β2 微球蛋白 (sβ2 MG)和尿 β2 微球蛋白 (uβ2 MG) ,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 1) 81例肾病患者sRBP的结果为 ( 87.83± 32 .74 )mg/L ,对照组为 ( 5 6 .17± 14 .34)mg/L ,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2 )比较常规肾功能检测项目 ,肾病患者sRBP阳性率与Urea较接近 ,但明显高于Cr ;( 3)sRBP与sβ2 MG显著相关 (P <0 .0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与各项肾功能指标相关性最好 ;( 4 )与正常组比较 ,糖尿病无肾病组、慢性肾盂肾炎组uRBP(P <0 .0 1~P <0 .0 0 5 )升高较sRBP(P <0 .0 5 )显著 ,糖尿病肾病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P <0 .0 0 1)升高较uRBP(P <0 .0 1~P <0 .0 0 5 )显著。结论 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血、尿RBP同时检测较 β2 MG更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查 视黄醇结合蛋白 肾脏疾病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模式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蕾 刘华 +1 位作者 章励 高锋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0-534,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及临床特点,探讨此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标本的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此类标本HBV 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测17 759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sAg阳性2 060例,阳性率为11.6%;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者占4.08%(84/2 060)。将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根据其HBV血清指标的组合模式不同分成6种类型,以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和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阳性模式最多见;84例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患者中,HBV DNA>1×103IU/mL者占85.7%;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68.4%;临床分类:慢性乙型肝炎占53%,肝硬化占20%,肝癌占13%。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并不代表乙型肝炎恢复,相反此类患者往往持续存在HBV的复制和突变,更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预后较差,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不常见模式
下载PDF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综合表现与治疗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杨忆辛 蒋燕群 +3 位作者 王健雄 刘引 孙德斌 汤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2-653,666,共3页
关键词 婴幼儿 轮状病毒 病毒感染 临床表现 思密达 妈咪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