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国华》和中日两国学者、收藏家的日记与书信看中国书画名迹在海外的传播及其意义
1
作者 范丽雅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3-77,共15页
20世纪后半期,中日联合在日本举办了两大中国古典名画展,即“唐宋元明名画展”和“宋元明清名画展”。本文依据中日学者、收藏家及古董商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第一手史料,以两展展出的中方展品为主要线索,考察如北宋赵令穰的《湖庄清... 20世纪后半期,中日联合在日本举办了两大中国古典名画展,即“唐宋元明名画展”和“宋元明清名画展”。本文依据中日学者、收藏家及古董商的日记、书信、回忆录等第一手史料,以两展展出的中方展品为主要线索,考察如北宋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和吴镇的《嘉禾八景图》等原清宫内府旧藏的名画如何改变了当时东京帝国大学美术史讲座教授,《国华》杂志主编泷精一对中国画史的认识,并分析他在该杂志上发表的中国文人画论,重思其中国画论及两展在20世纪中国画海外传播史上的意义,兼及讨论两展出现的伪作问题,以及二战前后欧美对宋元明清文人画的收集、展览及研究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展 清宫旧藏 文人书画 《国华》 中日学者 海外传播
下载PDF
关于桑名铁城的访华与《安晚册》的东传日本
2
作者 范丽雅(译) 《中国书画》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引信《安晚册》(图1一22)作为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名闻遐迩。关于该画帖,笔者以前曾在其收藏机构的泉屋博古馆纪要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八大山人的甲戌年》的小论[1]。在此小论中,笔者叙述了《安晚册》的现状、创作经过以及其递传。笔者还阐... 引信《安晚册》(图1一22)作为八大山人的代表作名闻遐迩。关于该画帖,笔者以前曾在其收藏机构的泉屋博古馆纪要上发表过一篇题为《八大山人的甲戌年》的小论[1]。在此小论中,笔者叙述了《安晚册》的现状、创作经过以及其递传。笔者还阐述了以下几点:首先该画帖大部分画幅创作于康熙甲戌年(1694),如研究者所论,这一年是八大山人花鸟画创作达到顶峰的一年,同时也是八大在与赞助者交流过程中,其转向山水画创作的意愿更显著,并把绘画活动的重心开始由花鸟画转到山水画上关键的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山人 山水画创作 花鸟画创作 甲戌年 绘画活动 赞助者 收藏机构 安晚
下载PDF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的仿古意识与“南北二宗论”(下)
3
作者 范丽雅(译)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4-9,共6页
三、吴派的继承与笔墨表现.在《秋兴八景图册》中能见到众多古画的借用,但画风均属于吴派的淡彩画。对于吴派,董其昌一半持批判的态度,但实际上于他而言,吴派无疑是他身边最为熟悉的文人画风格[33]。从《纪游图册》(1592年,安徽省博物馆... 三、吴派的继承与笔墨表现.在《秋兴八景图册》中能见到众多古画的借用,但画风均属于吴派的淡彩画。对于吴派,董其昌一半持批判的态度,但实际上于他而言,吴派无疑是他身边最为熟悉的文人画风格[33]。从《纪游图册》(1592年,安徽省博物馆藏)、《燕吴八景图册》(1596年,上海博物馆藏)等其画风确立之前的早期作品中,能捕捉到与文徽明的继承者及董其昌之前的松江文人画家相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淡彩画 文徽明 安徽省博物馆 文人画家 八景 吴派 早期作品
下载PDF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的仿古意识与“南北二宗论”(上)
4
作者 范丽雅(译) 《中国书画》 2024年第5期10-15,共6页
引信明末董其昌(1555-1636)作为一名大官像的名声与作为一介乡绅的恶名皆广为人知,而且他还是一位中国绘画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人集书画收藏家、理论家及创作者于一身,其影响力在当时就无人堪比。在近年来东京、上海、台北等地举办的... 引信明末董其昌(1555-1636)作为一名大官像的名声与作为一介乡绅的恶名皆广为人知,而且他还是一位中国绘画史上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人集书画收藏家、理论家及创作者于一身,其影响力在当时就无人堪比。在近年来东京、上海、台北等地举办的展览会上,董其昌也是作为古代书画评论家及牵引时代的巨匠频颊被加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其昌 中国绘画史 古代书画 南北二宗
下载PDF
叶恭绰《遐庵谈艺录》所见中国法书名画的流传 被引量:1
5
作者 弓野隆之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2期71-75,共5页
清末民初是以古典书画为核心的中国文物大流动时代,诸多书画名迹在短时期内频繁改变其所有者,纷纷流往香港、台湾,甚至海外的日本和欧美各国。本文以20世纪著名书画家兼收藏家叶恭绰的《遐庵谈艺录》为线索,考察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 清末民初是以古典书画为核心的中国文物大流动时代,诸多书画名迹在短时期内频繁改变其所有者,纷纷流往香港、台湾,甚至海外的日本和欧美各国。本文以20世纪著名书画家兼收藏家叶恭绰的《遐庵谈艺录》为线索,考察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和黄庭坚的《经伏波神祠诗》卷等这些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珍品是如何从中国流失海外的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收藏家 《遐庵谈艺录》 中国法书名画 海外流传
下载PDF
印度及其他地区对中国雕塑的影响
6
作者 奥斯瓦尔德・喜龙仁 范丽雅(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4-49,共16页
本文是1936年2月13日喜龙仁在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举办期间,由英国印度学会举办的讲演会上发言稿,后和研究巴米扬大佛的约瑟夫?阿肯等人的讲演稿一起,于1938年出版。伦敦艺展之前的1925年,喜龙仁就出版了《中国雕塑》这本划时代巨作... 本文是1936年2月13日喜龙仁在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举办期间,由英国印度学会举办的讲演会上发言稿,后和研究巴米扬大佛的约瑟夫?阿肯等人的讲演稿一起,于1938年出版。伦敦艺展之前的1925年,喜龙仁就出版了《中国雕塑》这本划时代巨作,奠定了其在西方中国艺术研究史上的卓越地位。此后,他又遍访欧美和东亚的大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的佛教雕塑作品,并在伦敦艺展上看到了当时流失海外的众多国宝级中国雕塑W,使得他对亚洲雕塑整体鉴赏力大为提高。这篇论文分成两部分,文字部分主要阐述起源于西亚和印度的动物雕塑和佛教雕塑如何经由两条丝绸之路(陆路和海上)传播到中国,传播过程中的历史演变以及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图录部分则收录了20世纪30年代欧美各国和中日两国及东南亚其它地区收藏的雕塑作品,并按照年代和地区编排,既集中展示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域雕塑的艺术特征,又呈现了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风格演变,这些海外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古董商、私人藏家珍藏的中国文物,相当部分已经下落不明,更有一些名胜古迹和文物珍藏屡遭劫难,今已绝迹世间,这些都显示出该文的学术价值之高和图录之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雕塑 雕塑作品 动物雕塑 私人收藏 风格演变 国宝级 国际展览会 美术馆
下载PDF
天龙山石窟 被引量:1
7
作者 范丽雅 《美术大观》 2023年第5期91-95,共5页
日本著名建筑史家兼考古学家关野贞(1868-1935)1918年在考察中国古建筑时,于山西太原附近的深山僻壤处偶然“发现”了天龙山石窟,同年,他在日本建筑学会机关报上发表的中国调查概况报告中,首次提及了天龙山石窟,并做了简单介绍。本文则... 日本著名建筑史家兼考古学家关野贞(1868-1935)1918年在考察中国古建筑时,于山西太原附近的深山僻壤处偶然“发现”了天龙山石窟,同年,他在日本建筑学会机关报上发表的中国调查概况报告中,首次提及了天龙山石窟,并做了简单介绍。本文则是关野贞时隔3年后的1921年8月在《国华》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天龙山石窟的详细调查报告,他本人虽然把这次“发现”看作是偶然,但从该文中,可知事实上他事先仔细阅读了《山西通志》和《太原县志》等地方志,掌握了扎实的预备知识,故他的“发现”应该是做了周到的学术准备所带来的成果。尽管未能探查所有石窟,还有所误记,关野贞仍以相对准确的素描画和平面图及照片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天龙山石窟遭遇人为破坏之前的珍贵资料,足见该文学术价值之高,视觉资料之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野贞 天龙山石窟 发现 北魏北齐隋唐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住宅”所展现的“英国”象征威廉・莫里斯、“工艺美术运动”以及室内装饰的消费文化
8
作者 菅靖子 范丽雅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4-102,共19页
本文以风格和室内装饰为关键词,意图解开莫里斯及其“工艺美术运动”如何作为英国的象征开始发挥作用的同时,他的美学理念如何扩展到商业领域的过程。伴随着室内空间的展示在社会上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室内装饰的消费文化也作为反映国... 本文以风格和室内装饰为关键词,意图解开莫里斯及其“工艺美术运动”如何作为英国的象征开始发挥作用的同时,他的美学理念如何扩展到商业领域的过程。伴随着室内空间的展示在社会上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室内装饰的消费文化也作为反映国家的属性及“英国性”的指标开始发达,与此同时,英国人投向“住宅”的视线也走向专业化和多元化,因而所谓的“高尚品味”也就走向商业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莫里斯 “英国性” “高尚品味” 风格 室内装饰 商品化
下载PDF
天龙山浮雕飞天像及其他
9
作者 范丽雅 《美术大观》 2023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日本艺术史家矢代幸雄是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唯一一位受邀演讲的东方艺术史家。在此之前的1932年至1933年,他接受卡内基财团的资助,赴哈佛大学讲授“日本绘卷”。在美讲学期间,矢代有机会饱览了温斯洛普等美国富豪收藏的中... 日本艺术史家矢代幸雄是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唯一一位受邀演讲的东方艺术史家。在此之前的1932年至1933年,他接受卡内基财团的资助,赴哈佛大学讲授“日本绘卷”。在美讲学期间,矢代有机会饱览了温斯洛普等美国富豪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杰作。本文就是于矢代回国后的1934年发表在帝国美术院附属美术研究所的《美术研究》上的论文。从现在的学术角度来看,本文存在不少谬误,但矢代仍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天龙山石窟遭遇人为破坏之后,佛教造像及飞天像等文物流失海外的珍贵记录,同时美国的讲学经历也为他翌年参与伦敦艺展提供了宝贵的视觉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龙山石窟 浮雕飞天像 美国富豪收藏家 收集 海外传播
下载PDF
有关阿部房次郎收藏的新资料
10
作者 范丽雅 《美术大观》 2023年第2期70-81,共12页
2018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为纪念阿部房次郎诞辰150周年举办了“阿部房次郎与中国书画”特展。展览会前后,该馆接受了阿部家族捐赠的众多阿部收藏活动相关史料。本文就是笔者以阿部家族捐赠的这批珍贵史料为核心,从中抽取阿部与博文堂、颜... 2018年,大阪市立美术馆为纪念阿部房次郎诞辰150周年举办了“阿部房次郎与中国书画”特展。展览会前后,该馆接受了阿部家族捐赠的众多阿部收藏活动相关史料。本文就是笔者以阿部家族捐赠的这批珍贵史料为核心,从中抽取阿部与博文堂、颜世清、小栗秋堂、廉泉等中日收藏家及古董商往来的书信、收据及题跋等重要史料,进行解读和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新发现的史料,笔者判断早在经由博文堂和颜世清购入作品的20世纪20年代之前,阿部就已经开始展开收藏活动。此外,笔者还发现在阿部收藏形成过程中起过关键作用的,除了内藤湖南、长尾雨山、颜世清、廉泉等中日学者和收藏家以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当时居住在京都的南画家兼收藏家小栗秋堂,这点可谓是笔者有关阿部收藏活动研究的最大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名迹 中日收藏家 原田博文堂 阿部房次郎 海外传播
下载PDF
从震亚书局书法出版所见李瑞清的参与
11
作者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在清末至民国这段时期,中国出版界从海外引进了先进的石版及珂罗版印刷术,从而使得作为新型出版物的书画碑帖复制影印的前景一片光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辛亥革命为契机流寓到上海,并驰名沪上的书法家李瑞清积极参与上海震亚书局的... 在清末至民国这段时期,中国出版界从海外引进了先进的石版及珂罗版印刷术,从而使得作为新型出版物的书画碑帖复制影印的前景一片光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辛亥革命为契机流寓到上海,并驰名沪上的书法家李瑞清积极参与上海震亚书局的书法出版,但关于他与震亚的关系,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对此给予充分的考察。为此,笔者以震亚的书法出版物为依据,并参考当时的新闻报道,梳理李瑞清与清末民初的一些书画社团及与寓居在上海的其他清末遗老书画家们的互动关系,分析李瑞清参与震亚出版活动上的独特性与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遗老 职业书画家 鬻书 震亚书局 影印出版
下载PDF
山中商会与洛克菲勒家族
12
作者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3年第3期54-60,共7页
山中商会创立于1910年,曾经是横跨欧美亚三大洲的古董大鳄,亦是20世纪初外国人开设于中国境内的最大古董商,其核心人物就是山中定次郎。本文运用笔者在日美两国公立与私立档案机构收集到的山中商会日本总公司及美国各分店职员与小约翰&#... 山中商会创立于1910年,曾经是横跨欧美亚三大洲的古董大鳄,亦是20世纪初外国人开设于中国境内的最大古董商,其核心人物就是山中定次郎。本文运用笔者在日美两国公立与私立档案机构收集到的山中商会日本总公司及美国各分店职员与小约翰·洛克菲勒夫妇之间来往的书信和公司简报为第一手史料,并配以精美的珍贵图片,考察20世纪初期如佛教雕刻那样的中国艺术瑰宝如何流转到世界各地,最终流入大富豪宅邸的过程。目前这些中国艺术品除进入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和美术馆以外,绝大部分依然频现于各大拍卖行、古董店,甚至民间的各个角落。由此,本文将会为读者揭开山中商会艺术品交易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中商会 美国富豪家族 中国艺术品 交易 佛教雕像
下载PDF
伯希和与内藤湖南
13
作者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9期42-47,共6页
伯希和与内藤湖南是两位在20世纪东洋史研究中留下诸多业绩的汉学界泰斗,对敦煌学研究的贡献尤为卓著。从很早开始,他们便对彼此有所耳闻,但直到1924年夏,内藤赴欧视察访书之际,两人才终于碰面,并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本文依据法... 伯希和与内藤湖南是两位在20世纪东洋史研究中留下诸多业绩的汉学界泰斗,对敦煌学研究的贡献尤为卓著。从很早开始,他们便对彼此有所耳闻,但直到1924年夏,内藤赴欧视察访书之际,两人才终于碰面,并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关系。本文依据法、日两国收藏的第一手史料及大量珍贵照片,在追寻连接两位学者共同点的同时,亦考察围绕敦煌古文献的研究,他们之间所展开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古文献 汉学家 访日 访华 学术交流
下载PDF
东方艺术之旅 试论劳伦斯·宾雍1929―1930年的亚洲之行 被引量:4
14
作者 范丽雅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3-56,共14页
劳伦斯·宾雍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20世纪英语圈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艺术史家、博物馆策展人,并担任过大英博物馆东方绘画部部长,其研究和著述领域横跨东西方的文学、艺术和宗教。本文以宾雍1929至1930年的亚洲之旅为坐标轴,依... 劳伦斯·宾雍具有多重身份,他既是20世纪英语圈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也是艺术史家、博物馆策展人,并担任过大英博物馆东方绘画部部长,其研究和著述领域横跨东西方的文学、艺术和宗教。本文以宾雍1929至1930年的亚洲之旅为坐标轴,依据笔者在海外收集的第一手史料及大量珍贵图片,通过解读他两本介绍中国艺术的代表作,探讨亚洲之旅给宾雍在1935年11月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举办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中国画的选件及艺展期间所开展的演讲和著述活动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之旅 中国画 国际展 中日收藏家 西方策展人
下载PDF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倪瓒《溪亭秋色图》相关史料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传倪瓒笔的《溪亭秋色图》在清末民初流入日本,曾长期被日本收藏家和学者视作倪瓒的真迹,然而从目前日本的中国画鉴藏史研究状况来看,很难将其视作倪瓒的真迹。本文以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图像和文字史料为线索,探讨该图前后递传的过程... 传倪瓒笔的《溪亭秋色图》在清末民初流入日本,曾长期被日本收藏家和学者视作倪瓒的真迹,然而从目前日本的中国画鉴藏史研究状况来看,很难将其视作倪瓒的真迹。本文以大阪市立美术馆收藏的图像和文字史料为线索,探讨该图前后递传的过程,并把该图看作是近代日本对倪瓒绘画的一个评价案例介绍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亭秋色图》 中日收藏家 元末四大家 中国名画 海外流传
下载PDF
郑天锡与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丽雅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59,共8页
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特使郑天锡在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展览会上的外交活动为聚焦点,通过解读郑在艺展闭幕前后出版的讲演稿、回忆录,以及他提交给国民政府的工作报告等中英文史料,结合当时《泰晤士报》等英文报刊的新闻报导,呈示从郑的视... 本文以南京国民政府特使郑天锡在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展览会上的外交活动为聚焦点,通过解读郑在艺展闭幕前后出版的讲演稿、回忆录,以及他提交给国民政府的工作报告等中英文史料,结合当时《泰晤士报》等英文报刊的新闻报导,呈示从郑的视角观察到的伦敦艺展的文化外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天锡 文化外交 伦敦 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原文传递
油谷达与博文堂——关于其珂罗版美术影印出版活动
17
作者 范丽雅(译) 《美术大观》 2022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活跃于大正至昭和时期的西画家油谷达,虽然只是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作为博文堂珂罗版影印出版的实际负责人,但却是使这项事业步入正轨的先驱者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油谷达在1913年至1914年期间写给当时还寓居在上海的... 活跃于大正至昭和时期的西画家油谷达,虽然只是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一个极其短暂的时期作为博文堂珂罗版影印出版的实际负责人,但却是使这项事业步入正轨的先驱者之一。本文通过介绍油谷达在1913年至1914年期间写给当时还寓居在上海的长尾雨山的三封信件,揭开博文堂在被冠以油谷博文堂这一名称时期所开展的影印和出版新流入日本的中国书画活动的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谷达 博文堂 珂罗版 影印出版 美术品 传播
下载PDF
罗振玉与明治末期的东京
18
作者 范丽雅 《美术大观》 2022年第6期44-48,共5页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携带家眷东渡日本,避居京都,而后他精力旺盛地投入了文物资料的影印出版活动。但罗在避居京都之前曾多次因公访日,在短时期内,与东京地区的汉学家、鉴藏家、书法篆刻家及出版商也有过亲密交流,并影印出版过珍藏的金石...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携带家眷东渡日本,避居京都,而后他精力旺盛地投入了文物资料的影印出版活动。但罗在避居京都之前曾多次因公访日,在短时期内,与东京地区的汉学家、鉴藏家、书法篆刻家及出版商也有过亲密交流,并影印出版过珍藏的金石文字图录。本文把这个阶段视作罗移居京都后的影印出版活动萌芽期,重点探讨罗与这些学者的交流如何成为孕育这个萌芽的土壤,以及罗的交往圈如何从东京移往京都的历史背景及人事经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明治末期 日本汉学家 敦煌学 吉金文字
下载PDF
明末清初松江派的消长与蒋蔼《仿董源山水图》
19
作者 范丽雅(译) 《艺术工作》 2024年第2期60-83,共24页
本文是作者考察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的明末清初画家蒋蔼《仿董源山水图》的构图及其画风的力作。在文中,作者参照明末清初的画史文献,首先对松江派的定义进行了梳理,考察了该时期人们对松江画家整体认识及他们的风格特征。其次指出蒋蔼... 本文是作者考察黑川古文化研究所藏的明末清初画家蒋蔼《仿董源山水图》的构图及其画风的力作。在文中,作者参照明末清初的画史文献,首先对松江派的定义进行了梳理,考察了该时期人们对松江画家整体认识及他们的风格特征。其次指出蒋蔼的画风虽然受到了董其昌的影响,但在云烟表现上能窥视出他具备与赵左、沈士充等松江派血脉相连的风格特征。接下来作者还进一步考察了“仿董源”之意义,论述了南宗画的笔墨法与五代、北宋绘画的构图相结合这一点上投射出董其昌的绘画史观,但在描写内容上,蒋蔼也意识到如沈括《梦溪笔谈》所言及的董源画景观这些因素。最后,作者还推定蒋蔼绘画创作活动轨迹,揭开了蒋在明清交替的乱世中,画业处于低潮的历史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蔼 董其昌 沈士充 松江派 仿古 云烟描写 画史书
原文传递
端方收藏的近代性--中国书画海外流失的契机
20
作者 范丽雅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3-57,共5页
本文从端方公开出版藏品图录及对外发送有关他收藏信息等几个层面,考察了端方开明的收藏姿态,即他想通过把中国书画收藏于私设博物馆,提供给"公众观赏""共享眼福",并致力于在中国国内保全这些书画,以防散佚;但与此... 本文从端方公开出版藏品图录及对外发送有关他收藏信息等几个层面,考察了端方开明的收藏姿态,即他想通过把中国书画收藏于私设博物馆,提供给"公众观赏""共享眼福",并致力于在中国国内保全这些书画,以防散佚;但与此同时,端方开明的收藏姿态也成为了促使中国书画向海外流出的契机,亦即端方在辛亥革命中死于非命,他的收藏,尤其是那些收录在《壬寅消夏录》中的优质藏品,被早已得到其收藏信息的海外收藏家购去。其藏品命脉得以延续至今,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端方让自身的收藏得到了清末一流鉴定专家的鉴定与评价,与此同时,有关他藏品信赖度极高的信息也远播到了海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方 中国书画 海外流失 清末金石学 私人博物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