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明度法确定高速电镀锌工艺参数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宁 武刚 +2 位作者 黎德育 周德端 仓知三夫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0-423,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研究高速电镀锌工艺 ,确定电解液流速、硫酸锌浓度和电流密度与电镀锌层表面质量的关系 ,采用白度颜色测定仪测定镀层表观明度值 (L)的方法 ,评价高速电镀锌镀层的表面质量 ,同时利用明度法研究了在硫酸盐电解液中不同... 为了快速、准确的研究高速电镀锌工艺 ,确定电解液流速、硫酸锌浓度和电流密度与电镀锌层表面质量的关系 ,采用白度颜色测定仪测定镀层表观明度值 (L)的方法 ,评价高速电镀锌镀层的表面质量 ,同时利用明度法研究了在硫酸盐电解液中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高速电镀锌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明度评价镀锌板表面质量的方法简单、方便 ,当镀层明度值L≥ 75时镀层均具有合格的外观 ,当L≥ 82时 ,镀层具有优良的外观 ;电流密度在 5 0 15 0A·dm-2 区间时 ,在不同的硫酸锌浓度 (2 5 0 35 0 g/L)和高流速 (3 4m/s)下均能得到外观质量合格的镀锌层 ,而当电流密度为 190A·dm-2 时 ,只有在高硫酸锌浓度 (35 0 45 0g/L)和高流速(34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镀锌 明度值 白度颜色测定仪 明度法 工艺参数 测定
下载PDF
共析珠光体钢在冷轧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淑华 熊毅 +3 位作者 傅万堂 邢广忠 古原忠 牧正志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用SEM、TEM及XRD等方法研究了共析钢中珠光体经40%-90%的冷轧变形后所产生的显徽组织变化.按 渗碳体形态特点,变形珠光体组织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不规则弯曲片层型,即变形后的渗碳体与轧制面呈大角度偏离且不 规则弯曲的珠光体. (2... 用SEM、TEM及XRD等方法研究了共析钢中珠光体经40%-90%的冷轧变形后所产生的显徽组织变化.按 渗碳体形态特点,变形珠光体组织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不规则弯曲片层型,即变形后的渗碳体与轧制面呈大角度偏离且不 规则弯曲的珠光体. (2)带有剪切带的粗大片层型,即被渗碳体剪切带分开且变形轻微的珠光体. (3)精细片层型,即与轧制方 向平行排列、片间距细小且渗碳体严重变形的珠光体.精细片层区域的比例随着轧制压下率的提高而增大.此外,重度冷轧变形还 引起渗碳体严重塑性变形和部分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珠光体 冷轧 渗碳体溶解
下载PDF
电沉积Co-Ni-Al_2O_3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高温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刚 李宁 +1 位作者 周德瑞 仓知三夫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液中,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得到了Co-Ni合金基中弥散分布Al2O3颗粒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通过SEM,AFM以及XRD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o-Ni-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结果发现:Co-Ni-Al2O3的表面形貌和...  在氨基磺酸盐电解液中,利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得到了Co-Ni合金基中弥散分布Al2O3颗粒的金属基复合镀层。通过SEM,AFM以及XRD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Co-Ni-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结果发现:Co-Ni-Al2O3的表面形貌和微观晶体结构主要受镀层中钴含量的影响。高钴含量复合镀层具有Hcp结构,其表面形貌比具有Fcc结构的低钴含量镀层的表面更加均匀细致。Al2O3颗粒在Co-Ni合金中的共沉积,没有改变合金固溶体的相组成,但却改变了各晶面的优势生长。通过研究复合镀层的硬度、高温耐磨性、高温抗氧化性、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表明:Co-Ni-Al2O3具有较好的高温耐磨性和高温抗氧化能力,并且高钴含量的复合镀层相对于低钴镀层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高的热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i—A12O3 复合镀层 高温耐磨 高温氧化 热物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真实齿面的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汪中厚 李刚 久保爱三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11,共11页
通过导入假想全共轭齿面作为基准齿面,即大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由加工机床设定参数形成的理论齿面,小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与该大齿轮基准齿面完全相共轭的齿面,该假想齿面是瞬时线接触,无传动误差。对该基准齿面上的接触线进行拓扑网格划... 通过导入假想全共轭齿面作为基准齿面,即大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由加工机床设定参数形成的理论齿面,小齿轮基准齿面是采用与该大齿轮基准齿面完全相共轭的齿面,该假想齿面是瞬时线接触,无传动误差。对该基准齿面上的接触线进行拓扑网格划分,引入数字化合成误差概念,实现含有齿形误差和安装误差的螺旋锥齿轮的数字化真实齿面的构建。提出一种基于高精度数字化真实齿面的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方法,通过与Gleason公司TCA软件分析结果以及齿面磨损试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锥齿轮 真实齿面 合成误差 齿面接触分析
下载PDF
锰和硅添加对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孙淑华 张振戎 +4 位作者 熊毅 吕知清 厉勇 傅万堂 牧正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7-153,共7页
研究了几种锰、硅含量的Fe-0.8C合金在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的显微组织变化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锰、硅的添加可使90%冷轧及450-650℃退火后共析珠光体的抗拉强度与屈服点均大幅度提高,但它们对冷轧珠光体延性的影响却是可以忽略的;... 研究了几种锰、硅含量的Fe-0.8C合金在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的显微组织变化及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锰、硅的添加可使90%冷轧及450-650℃退火后共析珠光体的抗拉强度与屈服点均大幅度提高,但它们对冷轧珠光体延性的影响却是可以忽略的;与锰相比,硅的添加对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延性的提高更有效,尤其当钢的强度较高时;锰、硅复合添加对重度冷轧及退火珠光体钢力学性能的提高也同样非常有效;经重度冷轧及低温(450℃)短时间退火,含硅或锰钢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与冷轧态试样相比几乎没有下降,但其延性却明显提高;以硅、锰合金化的共析珠光体钢经90%冷轧及在450℃退火30-120s后强度-延性平衡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元素 珠光体 冷轧 退火 超细晶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用动态粘弹函数关系表征PMMA/α-MSAN共混物的相分离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强 荒木修 升田利史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339-1342,共4页
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熔体的动态粘弹性.考察动态储能模量G′与动态损耗模量G″的关系,发现在终端区域两种聚合物的lgG′~lgG″关系曲线与温度无关,其外推直线斜率接近2;而其共混物... 测定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混物熔体的动态粘弹性.考察动态储能模量G′与动态损耗模量G″的关系,发现在终端区域两种聚合物的lgG′~lgG″关系曲线与温度无关,其外推直线斜率接近2;而其共混物的斜率明显小于2,并随组成变化呈现温度依赖性,由此得到的“临界温度”可用于表征这种具有LCST行为的共混物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MSAN 共混物熔体 动态粘弹函数 相分离
下载PDF
新引发剂体系AlCl_3/活化剂/电子给体对α-蒎烯聚合作用的研究(Ⅱ)——聚合产物及聚合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云祥 林华玉 +2 位作者 马卿云 范世彦 东村敏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1期1558-1561,共4页
本文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新引发剂体系AlCl_3/SbCl_3/D(电子给体)的α-蒎烯聚合产物。结果表明,该新引发体系可获得迄今分子量最高、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树脂;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单元与常用引发剂的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正离子开环聚合作... 本文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新引发剂体系AlCl_3/SbCl_3/D(电子给体)的α-蒎烯聚合产物。结果表明,该新引发体系可获得迄今分子量最高、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树脂;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单元与常用引发剂的不同。据此本文提出了正离子开环聚合作用机理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聚合物 链结构 聚合机理
下载PDF
桩头侧向集中荷载作用下桩-土系统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赵振东 傅铁铭 土岐宪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在对侧向动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评述之后,一个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被用来描述桩-土系统,以分析其在施加于桩头的侧向脉冲式动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其中混凝土桩被考虑为线弹性材料,而桩周土体被模... 在对侧向动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评述之后,一个三维显式有限元模型被用来描述桩-土系统,以分析其在施加于桩头的侧向脉冲式动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性能,其中混凝土桩被考虑为线弹性材料,而桩周土体被模拟为一种可进入破坏状态的弹塑性材料,同时滑移界面单元被用来模拟桩、土间的滑移和分离.计算结果表明,桩-土系统的侧向动力性能由桩头的约束条件和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的系统上部的性能参数所控制,而桩长对此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系统 桩头 侧向荷载 非线性 动力性能
下载PDF
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尚福林 郭显聪 +1 位作者 北村隆行 梅野宜崇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83,共21页
对几何尺寸极小的纳米材料而言,数值模拟是与实验测试同样有效的研究手段,而且,当材料特征尺寸更小、缺乏可用的测试系统时,数值模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尺度数值模拟研究方面的若干新进展,重点综述了... 对几何尺寸极小的纳米材料而言,数值模拟是与实验测试同样有效的研究手段,而且,当材料特征尺寸更小、缺乏可用的测试系统时,数值模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材料力学行为的原子尺度数值模拟研究方面的若干新进展,重点综述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第一原理计算对纳米材料的晶格不稳定性、理想强度、界面断裂、碳纳水管的力电特性和铁电纳米材料的力电特性等问题的研究结果.总结介绍了纳米材料原子尺度模拟中一些实用的计算策略和方法,并提出了若干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理想强度 断裂 分子动力学模拟 第一原理计算
下载PDF
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的界面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尚福林 北村隆行 平方宽之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7-452,共16页
介绍了近年来微纳米材料强度实验测试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可用于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中界面强度测试的实验系统、测试方法及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测试微纳米薄膜界面端分层裂纹启裂的夹层悬臂梁方法,测试纳米岛/衬底间界面结合... 介绍了近年来微纳米材料强度实验测试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重点综述了可用于微纳米材料及其结构中界面强度测试的实验系统、测试方法及结果.主要内容包括:测试微纳米薄膜界面端分层裂纹启裂的夹层悬臂梁方法,测试纳米岛/衬底间界面结合强度的改进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y)方法,测试裂纹沿界面扩展的预裂纹法,可实现纳米薄膜界面裂纹原位观察的实验测试方法,测试薄膜在疲劳、蠕变条件下界面裂纹扩展的改进4点弯曲法等.除了总结分析测试结果,还讨论了上述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指出了微纳米材料界面强度实验研究方面的一些挑战与难点,最后提出了若干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材料 界面强度 分层 裂纹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新引发剂体系AlCl_3/活化剂/电子给体对α-蒎烯聚合作用的研究(Ⅲ)——活化剂组分SbCl_3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云祥 张仁俊 +2 位作者 卢江 刘师南 東村敏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30-134,共5页
本文研究了新复合引发剂体系AlCl_3/SbCl_3/EB在不同Sb/Al分子比时,对α-蒎烯均聚与苯乙烯共聚的引发聚合作用。SbCl_3组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该体系引发聚合活性极大地提高,且具有调控效果;可获得比AlCl_3单独引发。高一倍以上的... 本文研究了新复合引发剂体系AlCl_3/SbCl_3/EB在不同Sb/Al分子比时,对α-蒎烯均聚与苯乙烯共聚的引发聚合作用。SbCl_3组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使该体系引发聚合活性极大地提高,且具有调控效果;可获得比AlCl_3单独引发。高一倍以上的低聚体。证明该引发剂体系下α-蒎烯是通过开环聚合机理进行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聚合 氧化锑 活化剂
下载PDF
新引发剂体系AlCl_3/活化剂/电子给体的α-蒎烯聚合作用研究(Ⅰ)——AlCl_3/SbCl_3/酯体系 被引量:22
12
作者 邓云祥 林华玉 东村敏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414-1417,共4页
研究了一类纯α-蒎烯聚合新引发剂体系AlCl_3/活化剂(A)/电子给体(D),这类体系有很高的引发聚合活性,能获得高分子量产物。其中,AlCl_3/SbCl_3/苯甲酸乙酯(EB)体系,可得软化点128.8℃的树脂,收率达87.3%。本文研究了该引发体系的聚合... 研究了一类纯α-蒎烯聚合新引发剂体系AlCl_3/活化剂(A)/电子给体(D),这类体系有很高的引发聚合活性,能获得高分子量产物。其中,AlCl_3/SbCl_3/苯甲酸乙酯(EB)体系,可得软化点128.8℃的树脂,收率达87.3%。本文研究了该引发体系的聚合动力学和聚合物的特性,考察了它的组成配比和外加酯浓度等对聚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蒎烯 正离子聚合 新引发剂
下载PDF
基于混沌蚁群优化算法的齿轮传动误差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欣荣 汪中厚 久保爱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2-1949,共8页
综合计入时变啮合刚度与啮合冲击激励,建立了圆柱斜齿轮系统弯-扭-轴-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齿面和修形齿面叠加,运用NURBS法重构修形齿面,分析了不同修形量对齿轮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混沌蚁群算法,优化出最佳的修形齿面,运用有... 综合计入时变啮合刚度与啮合冲击激励,建立了圆柱斜齿轮系统弯-扭-轴-热的动力学模型;通过理论齿面和修形齿面叠加,运用NURBS法重构修形齿面,分析了不同修形量对齿轮传动误差的影响规律。通过混沌蚁群算法,优化出最佳的修形齿面,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出修形齿轮和未修形齿轮的传动误差,分析表明,传动误差的幅值减小了约38%,齿面接触区域趋于齿面最佳位置,载荷密度分布均匀。实验结果表明,变速箱的振动频谱图的幅值降低了31.6%,减振效果明显;齿面接触区域和仿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接触分析 传动误差优化 齿面修形 振动
下载PDF
外消旋薄荷醇对映选择性酶促酯化中酸酐与羧酸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许建和 朱洁 +2 位作者 川本卓男 田中渥夫 胡英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7-393,共7页
利用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薄荷醇进行了有效的光学拆分。对分别使用酸酐和相应的游离羧酸作酰基给体时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酸酐的反应性远高于对应的游离羧酸,但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酐易水解成为游... 利用脂肪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对外消旋薄荷醇进行了有效的光学拆分。对分别使用酸酐和相应的游离羧酸作酰基给体时的反应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酸酐的反应性远高于对应的游离羧酸,但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酸酐易水解成为游离羧酸;在微水系统中使用过高浓度的酸酐会导致酶缺水而失活,同时会促进手性醇的非选择性酯化,从而降低产物的光学纯度。然而,在连续流加丙酸酐的半批式反应系统中,所有这些缺点均可有效地克服。与使用游离丙酸的批式反应系统相比,dl薄荷醇的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酶的稳定性大幅度提高,而产物l薄荷醇酯的光学纯度不相上下(>98%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酶促酯化 羧酸 酸酐 酶工程
下载PDF
水相酶促酯化法拆分dl-薄荷醇的连续操作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建和 俞俊棠 +1 位作者 川本卓男 田中渥夫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对影响脂肪酶活性、稳定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因素,如有机溶剂和反应温度等首先进行了优化。其次,使用悬浮于环已烷的粉末状游离脂肪酶(CandidacylindracealipaseOF360)作生物催化剂,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 对影响脂肪酶活性、稳定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因素,如有机溶剂和反应温度等首先进行了优化。其次,使用悬浮于环已烷的粉末状游离脂肪酶(CandidacylindracealipaseOF360)作生物催化剂,成功地构建了一个高效的非水相游离酶连续搅拌釜反应器。当使用高度反应性的丙酸酐作为薄荷醇的酰基给体,进行连续的酶促对映选择性酯化反应时,醇的转化率在两周内可保持40%以上,所生成酯的光学纯度超过95%e.e。但是,当使用相应的游离丙酸(而不是酸酐)作酰基给体时,薄荷醇的转化率在连续操作开始后迅速下降,表明使用酸酐时的生产力要比使用游离酸时高。最后,对底物溶液的浓度和流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同时对反应器系统的含水量进行了监测,并通过对酸酐料液的浓度或流速进行微调的方法,有效地将有机溶液相的水分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2~4mmol/L)之内,结果,dl-薄荷醇对映选择性连续酯化反应非常稳定地运行了两个月之久(转化率47~35%,光学纯度95~98%e.e.),酶反应器的半衰期超过20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醇 对映选择性 酯化 脂肪酶 连续操作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误差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欣荣 汪中厚 +1 位作者 久保爱三 张开元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02-4008,4013,共8页
为了研究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误差,提出了渐开线斜齿轮的扭转振动模型。研究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静态和动态传动误差,分析了不同载荷下动态传动误差曲线的变化规律,并与静态传动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载荷越大,静、动... 为了研究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传动误差,提出了渐开线斜齿轮的扭转振动模型。研究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静态和动态传动误差,分析了不同载荷下动态传动误差曲线的变化规律,并与静态传动误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载荷越大,静、动态传动误差的绝对值越大,但动态传动误差的峰值差并不是单纯地递增或递减,而是呈凹线型分布,存在一个最小值;静态传动误差曲线的波动较平稳,动态传动误差曲线在剧烈波动后快速趋于平稳。同时还研究了材料阻尼对动态传动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材料的临界阻尼越小,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越不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圆柱齿轮 动态特性 传动误差 材料阻尼
下载PDF
磨齿机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建模与补偿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勇明 汪中厚 +2 位作者 刘欣荣 陈敢 久保爱三 《仪器仪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共11页
由于几何误差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虑末端机构或关键运动轴几何误差补偿,尚缺逐次补偿运动轴几何误差。为了避免形成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而产生误差累积效应,有效提升在机检测精度。根据自主研发卧式磨齿机在机检测原理,基于多刚体... 由于几何误差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考虑末端机构或关键运动轴几何误差补偿,尚缺逐次补偿运动轴几何误差。为了避免形成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而产生误差累积效应,有效提升在机检测精度。根据自主研发卧式磨齿机在机检测原理,基于多刚体系统运动学和齐次坐标变换理论,建立在机检测机构几何误差链模型。逐次识别并补偿几何误差链中运动轴几何误差后,进行了磨齿机标准样板齿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误差补偿前后,齿向精度均为4级;误差补偿后,齿形精度提高4个等级,为4级精度,与格里森检测实验结果相吻合。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有望在磨齿机高精度在机检测系统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误差链 误差累积效应 误差补偿 在机检测 磨齿机
下载PDF
层片状双相TiAl合金拉伸与压缩变形行为差异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可夫 乾晴行 山口正治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8-312,共5页
S本文研究了层片状双相TiAl合金的室温拉伸压缩变形行为与断裂行为,发现在拉压变形条件下,其室温塑性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裂纹扩展路径有关.在室温拉伸与压缩变形时,该合金的拉压屈服应力随外载与层片界面间的夹角ψ的... S本文研究了层片状双相TiAl合金的室温拉伸压缩变形行为与断裂行为,发现在拉压变形条件下,其室温塑性有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裂纹扩展路径有关.在室温拉伸与压缩变形时,该合金的拉压屈服应力随外载与层片界面间的夹角ψ的变化趋势一致,而拉压断裂应变εf随夹角ψ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外载与层片界面垂直时(ψ=90°),拉伸断裂应变最小(εf≈0);压缩断裂应变最大(εf≈38%).夹角ψ减小时,拉伸断裂应变增加,压缩断裂应变减小在拉、压变形时裂纹的扩展路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TiAl合金 层片界面 断裂应变 裂纹扩展
下载PDF
PMMA/α-MSAN共混体系长时弛豫区域的时温叠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郑强 高桥雅兴 升田利史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69-973,共5页
通过考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共混体系动态粘弹函数的时温叠加,发现在终端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其相分离有关.相分离使得终端区域的动态储能模量G′(或动态损耗模量G″)与频... 通过考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共混体系动态粘弹函数的时温叠加,发现在终端区域时温叠加失效与其相分离有关.相分离使得终端区域的动态储能模量G′(或动态损耗模量G″)与频率的关系[lgG′(lgG″)~lgω]明显偏离经典粘弹模型.随组成的改变,时温叠加的失效呈现温度依赖性,其“失效温度”(Td)可很好地表征LCST类共混物的相分离,而且在用其表征相分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α-甲基苯乙烯聚丙腈)共混物 叶温叠加 动态粘弹函数 相分离 长时弛豫区域
下载PDF
[Cu(Hsal)_2(py)_2]_n晶体结构和二维堆积网络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龙观 蔡国强 +1 位作者 Susumu Kitagawa Ho-Chol Cha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11-914,共4页
The title complex, [Cu(Hsal)2(py)2], was synthesized by layered solution technique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The copper atom has a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and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is... The title complex, [Cu(Hsal)2(py)2], was synthesized by layered solution technique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The copper atom has a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and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is five.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is linear one dimensional network. There is a stacking effect between pyridine ligands of neighbouring 1 D chains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is extended into two dimensional stacking network. Two salicylates in the complex have a position of crab pincers like, in which one salicylate is unidentate and another coordinates through the carboxylate group and phenyl group unident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Hsal)2(py)2]n 晶体结构 二维堆积网络 吡啶 水杨酸 芳环堆积 铜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