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刚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RA患者分为中药熏蒸组与非中药熏蒸组,非中药熏蒸组采用常规治疗,熏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住院的RA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60例RA患者分为中药熏蒸组与非中药熏蒸组,非中药熏蒸组采用常规治疗,熏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治疗1个疗程(30天)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关节症状、体征、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屈伸度、局部温度、ESR、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中药熏蒸组在总有效率及达到ACR70改善的百分比上明显高于非熏蒸组(P<0.01)。熏蒸组在患者的关节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局部温度的改善明显优于非中药熏蒸组(P<0.05),在关节肿胀度和关节屈伸度改善方面与非熏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疼痛VAS评分、ESR、CRP变化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具有明显的抗炎消肿及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克氏针与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水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涛 马雪峰 +2 位作者 郭刚 张青春 王立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及机体应激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亳州市中医院骨科治疗的56例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n=28)和钢板组... 目的比较克氏针与钢板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的疗效及机体应激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亳州市中医院骨科治疗的56例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克氏针组(n=28)和钢板组(n=28),克氏针组患者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行钢板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术前、术后7 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2(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应激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拇指功能,随访结果。结果克氏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21.2±6.9)min、(26.98±2.94)mL、(3.28±0.35)cm,明显小于钢板组[(39.7±9.6)min、(30.65±3.28)mL、(5.19±0.54)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钢板组比较[(8.2±1.7)周vs.(8.6±2.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克氏针组患者的血清NE、Cor、AT-Ⅱ水平分别为(238.92±25.71)ng/L、(154.87±17.54)nmol/L、(14.86±1.62)ng/mL,均低于钢板组[(254.73±27.09)ng/L、(167.49±18.53)nmol/L、(17.38±1.93)ng/mL],SOD水平高于钢板组[(152.65±17.35)nU/mL vs.(139.96±15.31)n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氏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拇指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0 vs.10.71%、96.43%vs.9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随访结果提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解剖复位。结论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克氏针较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机体应激较小,安全性相对较高,且其内固定取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针 钢板 内固定 应激因子
下载PDF
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侯胜利 李胜利 袁涛 《黑龙江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319-320,共2页
目的:观察高龄股粗隆间骨折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40例高龄股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年龄75-88岁,匀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部分合并内科疾病。术后随访6-3... 目的:观察高龄股粗隆间骨折应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40例高龄股粗隆间骨折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年龄75-88岁,匀合并骨质疏松症,大部分合并内科疾病。术后随访6-37个月。结果:未发现深部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骨质不愈合、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粗隆间骨折具有卧床时间短、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高龄
下载PDF
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朝磊 郭刚 吴金仓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399-2402,2406,共5页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1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1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谵妄持续时间、平均睡眠时间、治疗前后谵妄情况、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和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意识模糊评估法(CAM)量表总分低于治疗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总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CAM量表总分、MMSE量表总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中医证候评分低于治疗前,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养心方联合耳穴压丸治疗老年髋部手术术后谵妄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益气活血养心方 耳穴压丸 术后谵妄 临床效果 老年患者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并发症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二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第14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合并非感染性发热疗效。方法:8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后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n=40)或加用七叶皂苷钠(对照组,n=40)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改善情况和非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合并非感染性发热疗效。方法:80例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后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n=40)或加用七叶皂苷钠(对照组,n=40)治疗,分析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改善情况和非感染性发热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肿胀合并非感染性发热确切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四肢长骨干骨折术 并发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长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晓斌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对这5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在这58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进行的是闭... 目的:探讨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对这5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在这58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进行的是闭合复位骨折穿钉术,有17例患者进行的是小切口开放复位穿钉术。手术结束后,观察这5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这58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1.5~3个小时之间,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个小时,他们术中的出血量均在80~170毫升之间,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00毫升。在手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合并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内固定物变形、断裂等并发症。在手术后,我们对这58例患者进行了6~18个月的随访。在随访中我们发现,在这58例患者中,有56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在25周内达到骨性愈合,其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患者发生了骨折延迟愈合的现象。结论: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长骨骨折具有适应症广、方法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可有效地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等优点。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 长骨骨折 微创 疗效
下载PDF
骨形态生成蛋白在临床骨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蔡志杰 凌雅红 刘同明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0年第5期315-320,共6页
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种由二聚物分子组成的疏水性酸性糖蛋白[1]。1965年,Urist[2]将脱钙牛骨植入肌肉及皮下,成功诱导异位成骨,由此认为骨基质中存在一种可以诱导骨形成的物质,并将之称为BMP。提取的天... 骨形态生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是一种由二聚物分子组成的疏水性酸性糖蛋白[1]。1965年,Urist[2]将脱钙牛骨植入肌肉及皮下,成功诱导异位成骨,由此认为骨基质中存在一种可以诱导骨形成的物质,并将之称为BMP。提取的天然BMP是由几种不同分子量蛋白组成的混合物,一个成熟的BMP分子是依赖半胱氨酸二硫键固定的双链(每链含有400个氨基酸)多肽二聚体分子,其重要结构中40%~50%与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高度同源。目前已确认的BMP家族成员达40多个[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糖蛋白 骨形态生成蛋白 骨基质 骨重建 蛋白组成 二聚物 转化生长因子 骨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